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圣诞祝词的批评隐喻分析
A Study of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 in Queen Elizabeth II’s Christmas Broadcasts
DOI: 10.12677/ml.2024.129842, PDF, HTML, XML,   
作者: 韦晓娟: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湖南 衡阳
关键词: 英国女王圣诞致辞批评隐喻分析Queen Elizabeth II Christmas Broadcasts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
摘要: 在批评隐喻分析的理论框架下,本研究分析了伊丽莎白女王二世自2017至2021五年里圣诞祝词中隐喻的类型和运作模式。研究发现这五年的圣诞祝词主要使用了光亮类隐喻、旅程类隐喻、方向类隐喻以及容器类隐喻四种隐喻类型,反映出英国女王借助人们熟知的隐喻传达“希望、责任与成长”的主题,借此鼓励人民克服苦难、积极阳光地面对生活。将英国女王的圣诞祝词作为隐喻研究的语料进行分析能够揭示隐喻在英语语言、认知与文化的运行方式,以期对英语语言与文化学习提供新的思路。
Abstract: 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 (CMA),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types and operational patterns of metaphors in Queen Elizabeth II’s Christmas broadcasts from 2017 to 2021. Over the five-year period, the Christmas broadcasts predominantly feature journey metaphors, luminosity metaphors, entity metaphors, spatial metaphors, and container metaphors. When elucidating life philosophies, Queen Elizabeth II tended to make them more understandable by employing common metaphors. During these broadcasts, she also encouraged people to confront hard times with hope and move on positively. The analysis of Queen Elizabeth II’s Christmas broadcast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functioning of metaphors with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ognition, and culture, which may offer new perspectives for the stud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文章引用:韦晓娟. 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圣诞祝词的批评隐喻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9): 686-690.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9842

1. 引言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它还揭示了人们在语言、认知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人们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方式之一。隐喻研究从前者的传统修辞学研究视角转向后者的认知思维层面是以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在1980年提出概念隐喻理论为标准,这一事件也被视为一场“隐喻革命”。Charteris-Black吸收了认知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库、语用学等学科的知识,在隐喻研究和批评话语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批评隐喻分析,主张通过隐喻的分析揭示背后的意识形态。政治话语的隐喻研究是批评隐喻研究的常见研究对象[1]。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作为英国女王及皇室代表,其官方发言不仅构建了皇室形象与英国国家形象,还折射出英国皇室的思维模式,具有研究意义。本研究将结合概念隐喻理论和批评隐喻分析的研究范式分析伊丽莎白女王二世2017年到2021年五年间的圣诞祝词,以揭示隐喻的类型、作用以及女王的意识形态与动机。

2. 批评隐喻分析理论框架

本文的理论框架建构在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CMT)和批评隐喻分析(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 CMA)两个理论之上。两个理论的核心内容将在下文进行解释。

2.1. 概念隐喻理论

Lakoff & Johnson (1980/2003)认为隐喻具有普遍性,是人们理解和认知事物的一种方式,因此提出了认知语义学的概念隐喻理论。隐喻指的是从一个比较具体、人们比较熟悉的概念域即源域向一个相对来说抽象的、较难理解或人们不太熟悉的概念域即目标域之间的系统映射,两者之间存在一系列本体的或认识上的“对应”(correspondences)或“映射”(mappings) [2]。他们把隐喻分成了方向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与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三种类型,三者又分别具备子类型,如下所述。

2.1.1. 方向隐喻

方向隐喻常涉及如“上–下”、“进–出”等空间关系,把源域的空间概念映射到非空间的目标域中,因此包含空间方向的隐喻则会赋予目标域类似的空间方向。举例来说,可以将空间方向的隐喻解释和理解情感、心理、身体、社交和道德等概念,这种解释可以将空间方向的概念与抽象概念相联系,以便人们清晰地表达和理解这些抽象概念。

空间隐喻在理解情感或心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将抽象的情感或心理状态映射到更具体的空间概念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内在的体验。常用的空间隐喻之一是将情感与高低联系起来,例如“情绪高涨”、“情绪低落”或“情绪起伏不定”,就是通过垂直方向的空间隐喻来表达情感状态的变化。另一个常见的空间隐喻是将情感与“前进”或“后退”联系在一起,例如“走出悲伤”、“迈向幸福”,这两个表达使用了横向的空间方向来表示情感的发展与变化。空间隐喻还可以用来描述情感的距离感,例如“与某人疏远”或“感到亲近”,此处使用了空间中两个位置之间的远近状态来表示情感关系的程度。将情感与空间中的特定位置联系起来也是一种常见的隐喻,例如,“身临困境”或“站在成功的高峰”,使用了位置概念来表达情感状态。

2.1.2. 本体隐喻

“本体隐喻”是一种将事件、活动、情感、思想等视为实体和物质的方式[3],包含“实体隐喻”(Entity Metaphor)、“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和“拟人隐喻”(Personification)三个子类别。

实体隐喻(Entity metaphor)往往用具体的实体来表达抽象概念或复杂的感受,例如将时间描绘成一个流动的河流,那么抽象无形的时间流逝通过河流便得以具象化。

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往往将概念比喻为容器,强调包含、边界和内外关系。例如,将知识视为一个容器,强调可以“装载”信息。

拟人隐喻(Personification)赋予非人的事物、抽象概念或自然现象以人的特征。通过拟人,作者/说话者可以使抽象概念更具体化,使读者/听众更容易理解。例如“风轻轻地低语”,这个表达中就赋予风这个自然现象以人的特质。

2.1.3. 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利用高度结构化和明确定义的概念构建另一个概念,而这种构建深深植根于我们的身体经验[3],这种隐喻不仅能够充分解释后者的概念,还能够强调两者之间的某些共同特质而忽略其他方面,例如“时间就是金钱”这个隐喻表达,将时间比喻成金钱,意在强调时间同金钱一样很宝贵,也同样具有被人挥霍浪费或节约珍视的特质。

2.2. 批评隐喻理论

Charteris-Black [4]提出了批评隐喻分析的研究范式,具体包含隐喻识别(Metaphor Identification)、隐喻阐释(Metaphor Interpretation)、隐喻解释(Metaphor Explanation)的3个阶段。隐喻识别需要识别文本中的隐喻并辨别源域与目标域之间是否存在语义张力[4],包含两个步骤:首先,通读文本并根据一定的标准识别文本中的隐喻,其次对选出的隐喻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并确定其意义。隐喻阐释探究隐喻产生的语用因素和认知因素,并识别概念键(Conceptual Key)和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概念解释则是把隐喻置于整个社会语境中进行考察,揭晓构成该隐喻的社会因素以及所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批评隐喻分析似一面镜子,凸显隐藏在话语背后的社会现实,揭露话语背后的语言、思维与社会的关系”[2]

3. 圣诞祝词中的隐喻概念列举与分析

本研究从英国皇室官方网站中下载了伊丽莎白女王二世自2017到2021五年的圣诞祝词发言稿作为语料,而后笔者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识别出语料中包含的隐喻并把常含有隐喻意义的词汇作为隐喻关键词。对选出的隐喻置于语境中考察源域与目的域之间的语义张力,把具备语义张力的隐喻作进一步的阐释和说明。最后根据隐喻的关键词或源域的特质进行分类归纳,并分析隐喻传递出的皇室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女王的形象。五年的圣诞祝词中共计包含36个隐喻,下文将主要对光亮类隐喻、旅程类隐喻、方向类隐喻以及容器类隐喻四个隐喻类型作进一步举例分析。

3.1. 光亮类隐喻与心怀希望的乐观态度

光亮类隐喻出现频率极高,尤其是在2020年围绕疫情展开的圣诞祝词以及2021年围绕鼓励人们走出失去亲友的悲伤继续生活的主题的圣诞祝词中。在这一类隐喻中常见的概念键有“light”“lamp”“dawn”, 女王将光亮与希望联系起来,表达光线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照明,而且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能够为人们心灵带来温暖和期望,这是一种将物理现象转化为抽象概念的隐喻手法。

(1) Last month, fireworks lit up the sky around Windsor, as Hindus, Sikhs and Jains celebrated Diwali, the festival of lights, providing joyous moments of hope and unity—despite social distancing. (上个月,印度教教徒、锡克教教徒和耆那教教徒庆祝排灯节(即光明节)时,焰火照亮了温莎周围的天空,尽管有保持社交距离的限制,这仍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团结的欢乐时光。)

(2) The baton is currently travelling the length and breadth of the Commonwealth, heading towards Birmingham, a beacon of hope on its journey. (目前,火炬正在英联邦各地传递,向目的地伯明翰进发,那是传递希望的灯塔。)

3.2. 旅程类隐喻与成长发展的生命哲学

旅途类隐喻常常将人生视为一场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旅途,这种生命哲学强调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的成长、学习和发展,凸显了旅程中的各种经验对于个体的重要性,旅途类隐喻实质上是一种具身体验[5],根植于人体功能的运作中,这类隐喻常见的隐喻键包括“path”。例2把事物发展过程比喻成崎岖不平的旅途,意在向人们重申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砥砺前行克服遇到的困难的道理,意在鼓励人们注重学习与积累。例4把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生离死别比喻成旅途中的相遇与挥别,以一种抽象的方式表达了生命的轮回和变迁,这种表达方式旨在传达生命的不可避免的循环性,强调了人生中结束和开始的循环,女王意在鼓励自己与人民理性看待遇到的得与失,重新启程。

(3) The path, of course, is not always smooth, and may at times this year have felt quite bumpy, but small steps can make a world of difference. (当然,道路不总是一帆风顺,虽然坎坷难料,但和谐与理解可以战胜分歧,前进的小小的步伐也能改变世界。)

(4) But life, of course, consists of final partings as well as first meetings. (但人生就是如此,既有相遇,也有终别。)

3.3. 方向类隐喻

如上所述,方向类隐喻是一种将抽象概念映射到空间方向的隐喻形式,常涉及“上–下”“进出”等空间关系,在类隐喻中常见的隐喻键包括“baton”“leap”“progress”。方向类隐喻在在例5中则用前进喻示发展,指明人类文明总体先前发展的总体趋势;而例6则将责任的传递比喻成长辈与晚辈之间递交的接力活动,指明了责任由老到幼向下传递的方向和过程,表达责任的不断传承和发展。方向类隐喻能使听众读者领悟女王对进步、责任义务的推崇。

(5) As those historic pictures were beamed backed to earth, millions of us sat transfixed to our television screens, as we watched Neil Armstrong taking a small step for man and a giant leap for mankind and, indeed, for womankind. (当然,道路不总是一帆风顺,虽然坎坷难料,但和谐与理解可以战胜分歧,前进的小小的步伐也能改变世界。)

(6) Prince Philip was always mindful of this sense of passing the baton. (菲利普亲王总是很注意这种传承的意义。)

3.4. 容器类隐喻与人物生动化

容器类隐喻是一种将抽象概念映射到容器的隐喻形式,Lakoff发现,容器意象图式表示“具有界限的图式,有‘内’和‘外’之分”[6]。这一类隐喻中常见的隐喻键包括“squeeze”“come into”,例7中人世好似一个有边界的容器,耶稣的降生与问世如“come into”一般进入到了这个有界的容器中;例8将各种场合场景比喻成有形的容器,而欢乐是容器中或丰富或稀少的成分,不管什么情况,菲利普亲王总能在不同容器中抽取出欢乐,这一隐喻生动刻画出菲利普亲王乐观的精神以及颂扬这难能可贵的品质。

(7) Like many timeless carols, it speaks not just of the coming of Jesus Christ into a divided world, many years ago, but also of the relevance, even today, of the angels’ message of peace and goodwill. (像许多永恒的颂歌一样,它不仅讲述了多年前耶稣基督在分裂的世界降临的故事,还暗示我们,即使在今天,天使所传达的和平与善意仍然意义重大。)

(8) His sense of service, intellectual curiosity and capacity to squeeze fun out of any situation. (他的服务意识、求知欲和随时随地挖掘乐趣的能力都是难以抑制的。)

4. 结语

本研究发现女王2017至2021年五年里的圣诞祝词运用了光亮类隐喻、旅程类隐喻、方向类隐喻以及容器类隐喻四个隐喻类型,光亮类隐喻常和“希望”的主题相关,旅程类常和“成长发展”的主题相关,方向类隐喻则常和“责任与进步”的主题相关,最后的容器类隐喻没有特定的主题,但却和人物刻画相联系,使人物特质更饱满。女王有意运用人们熟知的隐喻类型和例子,让听者更好理解其所传达的“希望、责任与成长”主题,引起听众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 武建国, 李玓桥. 批评隐喻分析: 前沿与展望[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3(4): 87-97.
[2] 孙毅, 熊佳腾. 英国脱欧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 45(2): 1-9, 137.
[3] Lakoff, G. and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6+62.
[4] Charteris-Black, J. (2004) 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 Palgrave Macmillan, 35.
[5] Lakoff, G. and Johnson, M. (1999) 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Eastern Thought. Basic Books.
[6] Lakoff, G. (1987)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7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