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是关系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为了子女能够继续参加教育,选择送子女出国留学。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留学人数从2006年的13.4万人增长至2022年的65万人数,逐年升高。本研究通过制定量表Likert 5级计分法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发放300份问卷,有效回收282份。对问卷数据使用SPSS 22.0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了在日常教学中对专科生进行留学培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留学意愿。而通过调查发现,语言因素,国内学校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可以作为主要因素去影响留学意愿的产生。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a country’s development level and potential, and a critical factor related to a country’s future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in per capita income of residents, more and more families have chosen to send their children abroad to study so that their children can continue to participate in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publish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has increased from 134,000 in 2006 to 650,000 in 2022,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is study randomly distributed 300 questionnaires by formulating a Likert 5-level scor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282 questionnaires were effectively collected. The questionnaire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SPSS 22.0. Through the analysis, it was conclude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to study abroad in daily teaching, the first thing to do is to stimulat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study abroa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it was found that language factors, domestic school teaching methods, and student learning methods can be used as the main factors to affect the willingness to study abroad.
1. 引言
针对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培养,以保证他们可以顺利出国学习的研究,往往是针对本科院校的本科生而进行的。然而,对于专科学生来说,现有的学生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较低,教师的国际化教育水平尚在完善过程当中。因此,现有的依托本科院校为基础而做的相关研究对于尚在建设过程中的专科学生的教育而言参考价值不大。近年来,国内有大量的学者对专科学生出国留学进行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研究: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徐吉成等(2021) [1]利用游学宣传和学历提升的密切关系入手。以经济压力、语言基础、家庭背景、地域影响等因素作为影响学生留学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引入了“留学意愿”的概念。在对“留学意愿”与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徐吉成等(2021) [1]对300位出国专升本的学生发放问卷。通过对回收的271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他们发现“留学意愿”与专科学生进行海外留学这一行为呈正比例关系。因此,徐吉成等(2021) [1]认为对专科学生可以通过培育“留学意愿”来引导留学行为的发生。
北京大学的杨素红和范皑皑(2023) [2]提出以制度保障、经费保障、教师国际化支持和课程国际化支持构建一种“双保障–双支持”理论框架。为验证该理论框架和专科学生留学意愿之间的因果关系,杨素红和范皑皑随机抽查了500位已经在海外留学和正在准备海外留学的应届毕业生,并发放相关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双保障–双支持”理论框架和留学意愿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因此,他们认为双保障使得学院有足够的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双支持使得学院有能力去执行。基于该框架的研究下,他们指出本科和专科院校在构建学生出国培养体系的过程中,专科院校的学生国际流动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空间,专科院校应当更加地依照自身的特点进行“双保障–双支持”理论的实行。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姚艳红(2022) [3]在研究专科学生学历提升体系与学生升学需求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了当专科院校拥有“海外本科直通车”和“中外合作办学”2个项目的时候,学生不仅留学意愿会比那些没有这2个项目的学校的学生要强,而且通过这2个项目成功提升学历的学生数量也多。因此,姚艳红指出专科院校可以通过成立“海外本科直通车”和“中外合作办学”来提升学生的学历。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刘书莲等(2023) [4]发现影响专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留学培养的最大阻碍是课程的国际化不足。在刘书莲等(2023) [4]的研究中,他们对100位已经在英国、法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进行专升本学历提升的学生使用线上访谈和问卷收集数据。调查数据显示课程的国际化与专科院校学生的留学意愿呈正比关系。因此,刘书莲等(2023) [4]指出在进行日常教学中引入欧美知名院校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留学学习过程中更快更好地适应国外的学习,也可以丰富本土学生的知识内容。
现有国外文献对于专科院校日常教学中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培养以保证他们可以顺利出国学习的研究有:Jenna et al. (2023) [5]认为在学生的教学过程,引入留学目的国的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了验证这一观点,Jenna et al.对77位来自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这77位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学生参与了为期2周的位于泰国清迈的海外学习。通过调查发现,海外留学目的国文化的学习和留学的成功存在因果关系。因为,当他们前往目的国进行学习的时候,提前学习目的国的文化,将会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到目的国的生活中。Justin (2023) [6]在研究中发现学校可以提供某些短期的国外研学项目,例如目的国的合作院校的参观或者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这种短期的国外研学项目帮助学生们提前了解目的国学习方式。让他们将来在目的国进行学习时,可以更好地适应他国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他们的留学意愿。Akinari (2024) [7]同样的认为在给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增加短期的国外研学项目可以激发他们的留学意愿。同时他们也发现这种短期的国外研学项目会让学生们提前产生一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使得他们的留学意愿更加强烈。
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经济因素对大专生的留学意愿有着积极的作用。假设2:语言因素对大专生的留学意愿有着积极的作用。假设3:国内学校教学方式因素对大专生的留学意愿有着积极的作用。假设4:学生学习方式因素对大专生的留学意愿有着积极的作用。
2. 对象和方法
此研究将会围绕影响大专生留学意愿生成的因素研究:研究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对专科生进行培养以保证学生产生留学意愿。在对影响留学意愿产生的因素的研究过程中,分析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处理。在留学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中,着重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因素,语言因素,国内学校教学方式因素和学生学习方式因素。
在研究假设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大专生留学意愿情况的调查问卷》。问卷将通过线下发放的方式进行,问卷包含2个部分,第一部分围绕基本信息,例如性别、年龄、消费水平、英语水平等。问卷第二部分问题围绕留学意愿、经济因素、语言因素、国内学校教学因素和学生学习方式因素进行展开,共设计20个问题。问卷采用Likert 5度量表法,从1~5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非常同意。最后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
问卷发放对象是江西科技学院的20级正在海外读书的学生、21级和22级在校财经类大专学生。共随机发放300份问卷,有效回收282份,有效回收率为94%。回收有效问卷后,使用SPSS 22.0对问卷数据进行KMO、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和克伦巴赫系数值检验以保证问卷信效度合格。通过测量问卷的MSA值,探索是否满足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经济因素,语言因素,国内学校教学方式因素和学生学习方式因素与留学意愿之间做最初的相关性检验。最后为验证相关性检验结果,通过回归分析对相关分析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3. 结果
在本次调研中,针对财经类学生共随机发放300份问卷,有效回收282份问卷。其中男性142人占比有效问卷百分之50.35,女性140人占比有效问卷百分之49.65,男女比例结果接近1。
通过SPSS 22.0软件对282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问卷KMO值为0.775 > 0.7,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统计量的近似卡方为748.212,自由度值135,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的取值小于0.01,达到显著水平,问卷中所有变量的MSA值均大于0.5,满足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通过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在排除错误的载荷情况下,从19个成分项目中抽取4个(经济、语言、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作为主成分,累计可以解释71.1%的变异。
对问卷20个问题的数据采用克伦巴赫系数进行信度检验。通过SPSS 22.0分析,问卷总克伦巴赫系数值是0.774。每一项的克伦巴赫系数都大于0.7。说明了该问卷具有较强的信度。
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了留学意愿与经济因素、语言因素、国内学校教学因素和学生学习方式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本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检验,如下表1显示:
Table 1. Correlations
表1. 相关性
|
经济因素 |
语言因素 |
国内学校教学因素 |
学生学习方式 |
留学意愿 |
留学意愿 |
Pearson相关性 |
−0.019 |
0.390** |
0.180** |
0.115** |
1 |
显著性(双侧) |
0.818 |
0.000 |
0.000 |
0.000 |
|
N |
282 |
282 |
282 |
282 |
282 |
注:**在0.01水平(双侧) j-显著相关。
数据表明,语言因素、学生学习方式和国内学校教学因素与留学意愿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但是经济因素与留学意愿呈负相关性,且不具备显著性。
通过回归分析对相关分析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将语言因素、国内学校教学因素、学生学习方式因素作为自变量,把留学意愿作为因变量。使用SPSS 22.0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语言因素、国内学校教学因素和学生学习方式因素的回归系数分别是0.307、0.280、0.239,显著性分别是0.000、0.000、0.000。由此得知,语言因素、国内学校教学因素和学生学习方式因素与留学意愿之间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通过以上数据结果,得到表2的结果。
Table 2. Hypothesis test results
表2. 假设检验结果
假设1 |
假设1:经济因素对大专生的留学意愿有着积极的作用。 |
不显著 |
假设2 |
假设2:语言因素对大专生的留学意愿有着积极的作用。 |
成立且显著 |
假设3 |
假设3:国内学校教学方式因素对大专生的留学意愿有着积极的作用。 |
成立且显著 |
假设4 |
假设4:学生学习方式因素对大专生的留学意愿有着积极的作用 |
成立且显著 |
4. 总结
本文通过对江西科技学院的21级和22级财经类大专学生发放《大专生留学意愿情况的调查问卷》,收集相关问卷数据,通过对问卷的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所得出的研究数据检验结果显示,语言因素、国内学校教学方式因素和学生学习方式因素与大专生的留学意愿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即表明,语言因素、国内学校教学方式因素和学生学习方式因素是对影响大专生产生留学意愿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假设2,3,4与前人的研究假设结果一致。但是,经济因素在本研究中显示并不是影响大专生留学意愿产生的因素,假设1与前人的研究假设结果相违背。在本次研究当中,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江西科技学院财经专业类的毕业生和在校生,样本初始数量300份,有效回收282份。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样本数量和样本数据来源与前人的研究并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导致本次的假设1与前人的研究不一致。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者的个人能力和所在环境有限。该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主要不足体现在研究变量和涵盖范围上:
在研究留学意愿产生的影响因素中,除了本文所考虑的经济因素、语言因素、国内学校教学方式因素和学生学习方式因素,还可以从更多的其他变量因素着手考虑,例如:学生学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职业发展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等等。因此,如想要对专科生留学意愿进行更全面的研究,应当扩大研究变量。
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问卷调查的对象无法涵盖所有领域。因此,仅选取了来自江西科技学院财经专业类的专科毕业生和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但是,不可避免地,研究数据与其他地区选择的对象会有偏差。此外,本研究旨在研究影响专科学生留学意愿的产生,与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相比,本研究尚未处理和涵盖,因此,研究的范围将需要更多的资源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江西科技学院财经类专科学生的留学意愿产生的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对相关部门或其他从事留学意愿研究的学者有所借鉴。要想影响专科学生留学意愿产生,我们建议在语言因素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场所,以保证他们可以继续学习外语,这将使得学生的留学意愿更高。在国内学校教学方式因素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时候,采用一定的英文形式去进行提问。在对学习方式与留学意愿的研究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朝着西方的学习方式进行发展会使得学生的留学意愿变得更加强烈。因为,学生希望能真正地前往国外感受真正的海外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