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表现在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三个方面。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对英语阅读的教学设计具有重大意义。研究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为例,聚焦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思维品质的培养,旨在探索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通过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方案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进行学情分析、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通过语篇分析、挖掘文本和文本再创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Abstract: Thinking qual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s,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 logic, critical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Therefore, teachers’ teaching design of English read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aking 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in the ninth grade volume of PEP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book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inking quality in the design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aiming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through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teaching design,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subject literacy and promote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in future teaching work, teachers need to analyze students and set clear teaching objectives through scientific and targeted teaching design and flexibl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logical, critical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through discourse analysis, text mining and text re-creation, so as to enhance students’ English core competences and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finally realiz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1. 引言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义务教育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1]。2007年,美国推出的“21世纪核心技能框架”提出了三大学习技能:学习和创新技能,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以及生活和职业技能。其中,学习和创新技能涉及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可见,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过于注重词汇和语法积累、忽视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训练,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效果。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教学质量对其未来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现状与教学目标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3]。本研究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提升初中生在英语阅读中的思维品质,包括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探讨有效的教学设计,丰富思维品质培养的理论体系,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参考,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聚焦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研究,是应对当前教育挑战的一种重要尝试,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2. 思维品质的定义及培养现状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学科从而获得思维的发展。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辨析、分类、归纳、推理、分析等方法进行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和特点[4]。学生可以通过对英语课程的学习,逐步发展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但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阻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
2.1. 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一切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互动和启发性,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思考和表达。并且许多英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实际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上,而不是理解和运用语言。
2.2. 教学活动设计不足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目的,教师必须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由地探究与表达[5]。然而实际的课堂活动设计的不够多样化,缺乏挑战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多课堂活动只是机械性的重复和操练,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不到锻炼。
3. 培养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设计
3.1. 学情分析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自主推断语篇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其中,教师对基本学情的简单预测最为关键[6]。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在三年的英语学习基础上,已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储备,能使用一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嫦娥奔月”、“屈原”、“年”等传统故事耳熟能详,但却少有使用英语讲中国传统故事的体验,对中国故事既抱有高度的学习兴趣,又对用英语表达又一定的畏难情绪。
经过前一个课时的学习,在认识方面,学生已经了解了节日的几大要素,包括时间、活动、食物等等,激活了学生的节日背景知识,并对节日活动能简单表达自己的看法或疑问,但对节日故事的框架以及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感情不够了解。
基于以上情况,本课时将引导学生逐步探寻节日背后的故事,故事体现的情感,了解故事叙述的基本框架,并将所学迁移到对中国其他传统节日上的介绍上。
3.2.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活动,了解节日介绍的三大板块(简介、故事、习俗),获取、梳理故事叙述时的基本框架,认识中国传统节日中something carries some feelings (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借助可视化图形,厘清文章细节关系(如moon和mooncakes之间的关系、习俗与感情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2) 在教师搭建的脚手架、故事山的基础上,厘清故事的五大部分,基于故事逻辑发展顺序对事件排序,通过合作学习去探索人物动作所隐含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 运用所学语言和文章框架,结合学生对端午节、春节来源故事的背景知识,产出对端午节、春节的介绍,理解两个节日所蕴含的感情,并通过合适的语言、动作、语气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3. 教学实践
3.3.1. 分析语篇,培养逻辑性思维
备课时,教师需要研读语篇内容,分析其内在逻辑,从而设计出针对性强的教学设计。王蔷教授指出教师在分析语篇内容时需要重点回答三个问题。1) 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即“What”的问题;2) 语篇传递的意义是什么,即“Why”的问题;3) 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即“How”的问题[7]。基于上述观念,对本课阅读教学文本Full Moon,Full Feelings的分析如下:
【What】Section A 3a标题为Full Moon,Full Feelings,有中秋节简介、嫦娥奔月故事和传统习俗三大部分。故事是该语篇的主要内容,涉及了后羿射日、王母赐药、庞蒙偷药、嫦娥奔月、后羿拜月的传说故事。这篇课文中,嫦娥和后羿的多种情感交织,为表达思念,他们通过“圆月”寄托“满满的情感”,月圆情浓,构成了本篇文章标题。本故事后,中秋节的习俗流传下来,人们也形成了“借月抒情”的表达方式。
【Why】作者通过对“嫦娥奔月”故事的感人描写,让学生深入了解到中秋节所寄托的浓浓情感,是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绝佳机会,能够激发他们的浪漫主义情怀。通过对题目“Full Moon, Full Feelings”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到“something carries some feelings”(借物抒情)这一委婉的表达方式,使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在当前传统节日越来越商业化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不仅进一步实现了“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目标,还为学生传承中国文化做好了情感铺垫。
【How】本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右下角配有一副“嫦娥奔月图”,学生可以通过“view”这项技能观察这幅图,唤起学生之前对“嫦娥奔月”这一故事的了解,激活背景知识。课文共三段,结构为:“节日简介”→“节日故事”→“节日习俗”,并着重描写了嫦娥奔月这一感人故事。从语言特点来说,本篇文章着重使用各项动词的固定搭配,整体使用过去时态,包含了丰富的节日专属文化词汇,语言规范,内容紧凑,故事展开有序,并复现了诸多初二已学动词的过去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对该语篇的理解困难,为学生复述故事搭建起坚实的手脚架。
3.3.2. 挖掘文本,发展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品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核心,主要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观点或信息时,通过分析、评估和推理,进行深入思考和判断的能力[8]。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首先,学生自主完成课文阅读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寻第一、三段中的关键词,通过思维导图理解“The full moon carries love and miss”,整合文本后促使学生理解本篇文章中的“借物抒情”。其次,考虑到学生学习层次的差异,为提高学生参与度,学习任务有梯度、可选择。在阅读中,任务由简单的搭配主旨大意,接着根据主旨大意梳理结构,再深入到“动词”中去体会情感的变化,给学生的情感融合搭建了合适的梯度。在小组产出活动中,由三名学生完成对其他小组的点评,展现生生了互评。最后,课堂提问分梯度设置,半开放和开放性问题相结合,促进学生深入思考。通过以上环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读前环节,根据视频和图片预测本篇文章中可能涉及到的“something”和“some feelings”和故事。 通过阅读略读技能,读各段大意,梳理出介绍传统节日的三大板块:简介、故事和习俗。读中环节借助思维导图快速理清文章1,3段框架,推到出“A full moon carries love and miss”,理解题目中“Full Moon”的来源。用类似“故事山”(background, rising action, climax, falling action, ending)的满月结构Full Moon Structure,应用到“故事”部分对故事进行五个要素划分。利用排序题进一步帮助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和逻辑,以及人物情感变化。小组合作学习,去探索人物动作所隐含的感情。
3.3.3. 文本再创,发挥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源泉,它使我们能够超越既定框架,勇于尝试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9]。创造性思维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全员在本课时中,引导出“something carries some feelings”(借物抒情)这一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所传达的深厚感情,还补充了课外中国人所擅长的“借诗抒情”、“借歌抒情”等等,让中华文化的渗透不仅仅止步于课堂内。明白节日的起源,赞同中国传统节日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增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为增强文化自信搭建了基础,使学生更能理解中国文化之“伟大”,进而更为积极主动地用英语介绍传统故事,实现用语言做事,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读后further thinking环节,让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提炼,并利用思维导图,思考“What carries full feelings?”从action,food,activities,language四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借物抒情”,展开思维拓展,跳出文章外,寻找更多中国人“借物抒情”所借用的方式。体现深度和宽度。教师由诗引入,由诗串联,再由诗结尾,诗词的展现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之“美”,并总结出“something carries some feelings”的行文规律,将整堂课推向高潮。最后结合学生对端午节、春节来源故事的背景知识,学生运用“借物抒情”产出对端午节、春节及其故事的介绍,理解两个节日所蕴含的感情,并通过合适的语言、动作、语气表达出来。
4. 结语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一方面,学习和使用语言需要借助思维;另一方面,学习和使用语言(尤其是外语)又能够进一步丰富思维方式,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10]。本文通过分析语篇内容聚焦语言意义,用心设计各个环节使学生明确文本的主题,从而深化其梳理、概括、分析文本以及辩证思考的能力,推动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发展。通过预测主题内容、设置富有启发性的开放性问题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体验中国风的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话题写作,注重模仿与创新的结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而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
思维品质作为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了当前教育课程改革对人才培养的新期望。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通过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将思维教学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