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乡村教师流失问题研究
A Study on the Loss of Rural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DOI: 10.12677/ces.2024.128570,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云飞: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湖州
关键词: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乡村教师教师流失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Rural Teachers The Loss of Rural Teachers
摘要: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低、福利制度差,工作负担沉重,职业认同感低,缺少爱与归属感,加之社会地位较低,发展前景渺茫等,这都会加剧乡村教师的流失,从而阻碍乡村教育的发展。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乡村教师的流失主要是由于他们在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要提高乡村教师的工作待遇,满足其生理需要;减轻乡村教师的工作负担,满足其安全需要;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满足其归属与爱的需要;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满足其受尊重的需要;拓宽乡村教师的发展前景,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Abstract: Rural teachers ar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However, their low salary, poor welfare system, heavy work burden, low professional identity, lack of love and sense of belonging, low social status and dim development prospects will aggravate the loss of rural teachers, thus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the loss of rural teachers is mainly due to their physiological needs, safety needs, belonging and love needs, respect needs, self-realization needs and other aspects that cannot be satisfie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working benefits of rural teachers to meet their physiological needs; Reduce the work burden of rural teachers to meet their safety need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rural teachers and meet their needs of belonging and love; To improve the social status of rural teachers and meet their need of being respected; Broaden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rural teachers and meet their needs of self-realization.
文章引用:王云飞. 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乡村教师流失问题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8): 519-524.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8570

1. 引言

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1]。然而,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优质的乡村教师队伍,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文件,着重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2],2020年《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再次充分展现出国家对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3]。但实际上,我国乡村教师流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解决乡村教师流动大的问题,是当前我们要关注的首要问题。本文将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深入分析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助力。

2. 乡村教师流失的现状

教师流动的效果有优劣之分,而教师流失就是指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包括行业内流动和行业间流动两方面。行业内流动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育系统内的工作转变,如从一所学校转到另一所学校,从一个地区转到另一个地区任教,行业间流动指的是教师放弃其教师工作,转向别的行业,这就会导致教师队伍的萎缩[4]。乡村教师的不合理流动会对乡村教育造成巨大的压力,增加城乡教育差异,从而导致教育公平的缺失。

在学校方面,农村地区教师的流出数量比教师流入数量多,而且流出教师的整体素质比流入教师的整体素质要高,而那些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教师流入数量以及整体素质方面都要比教师流出数量和质量要高,很显然,这些学校具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工资待遇、教学资源等,足以吸引大批的优秀教师。调显示,每年都会有很多农村学校中的骨干教师被城市学校挖走,这就会造成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下降,从而使农村学生得不到相应的教育公平。

在行业方面,乡村教师离开乡村教师这一工作之后有两种选择,一是选择继续深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走出农村,去城市学校任教;二是转向政府部门、自己做老板或是从事服务业等,很显然,这部分乡村教师选择脱离教育系统。无论是哪种选择,相较于乡村教师职业,这些工作能够带给他们稳定且较高的工资收入、良好的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压力等。

在流动的区域与方向方面,乡村教师一般而言都会选择流入那些经济发展水平高、福利待遇好的地方,从而摆脱工作条件差、收入水平少的农村地区,他们也会从中西边远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等。研究表明,乡村教师的流失具有“向城性”,城市学校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更高,对家属子女的惠及力度更大,同时国家的财政投入也具有有时,因此,乡村教师会选择进城,选择城区学校[5]

在教师的个体特征方面,研究表明,女性教师比男性教师流失多,流失教师的年龄普遍较低,工作年限较短,且主要为未婚教师,高学历的教师流失严重,在流失方式上,绝大多数流失的教师是主动离职的,此外,流失教师中多是没有正式的编制,且主课教师居多[6]

3. 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3.1. 生理需要的缺失

生理需要是指人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求,他们是最基本的,也是必不可少的[7]。在教师的收入水平方面,国家一再指出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得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同时也强调要多发展乡村教师,财政投入也要相应地向乡村教师倾斜[8]。但根据调查显示,乡村教师的收入水平仍明显不如城市教师的收入水平[9]。然而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地提升,物价也在不断上涨,日常生活中的开销、房价、车价、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花费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微薄的工资收入使得乡村教师生活的非常困难,尤其是边远乡村的教师及乡村幼儿园教师。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是最低的,每月大约只有千元左右,这连个人的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何谈养育家庭呢?加之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年龄较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较弱,使得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加大。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与微薄的工资收入之间的矛盾、美好的生活愿望与艰苦贫困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幼儿园教师就会选择跳槽,或者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考取城市的教师编制。

3.2. 安全需要的缺失

安全意味着人们追求稳定、安全,着力避免焦虑、恐惧。对于乡村教师来说,他们的福利待遇是比较低的,他们没有城市教师所拥有的午餐费、年度奖励津贴、劳务报酬等,这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与此同时,乡村教师的医疗保险发展的比较晚,而且与教师工资水平是相关的,因此医疗保险的保障力度是比城市教师低的。此外,大多数乡村教师是编制外的,不享有体制内教师的福利待遇,这在公积金以及住房补贴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综上所述,乡村教师所处的条件和情形使他们具有极大的不安全感,因而就会选择离开农村。

3.3. 归属与爱的需要的缺失

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就会产生归属与爱的需要。一方面,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低,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村教师对自身教师这一职业前景认识不恰当,认为这一工作没有希望,没有光明的前景,因此,他们就会把教师这份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被动地从事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时也是敷衍了事,消极对待学生的作业。另一方面,大多数乡村教师不是当地人,他们往往是背井离乡,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越发产生思念之情,加之对当地生活的不适应,就会使他们感受不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体会不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此外,家人的态度也是重要因素,农村教师的工作比较繁琐,每天需要处理很多工作,如果下班回家之后还要面对家人的唠叨与谴责,那他们就会有很大的精神压力。因此,乡村教师对其工作缺乏认同感,在工作中找不到归属感,同时得不到相应的爱与支持,这些都是导致其流失的主要原因。

3.4. 尊重需要的缺失

长期以来,人们都会以收入水平的高低来衡量一个职业的社会地位的高低。与靠务农为生的普通农民相比,农村教师的收入略高,但与那些从事商业等其他行业的人相比,乡村教师的收入可谓是冰山一角。而且,近几年来,很多农民放弃种田,转而从商,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乡村教师更是处于劣势群体,社会风气认为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是低等的,加之部分人仍然固执地坚信“读书无用论”,这就更加剧了社会大众对乡村教师的不尊重。第二,随着我国教育形式的日益丰富,很多中专、大专毕业的学生也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从事教师行业,而且人们普遍认为那些学历高、出身高的人都到城市任教了,只有那些水平一般甚至是低等水平的人才会被发配到农村当老师,因而他们不再对这部分教师“另眼高看”,这也可以反映出对教师的不尊重。第三,农村的许多家长由于自身受教育水平较低,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寄托到孩子身上,一旦自己的孩子成绩不理想或者是跟不上教学进度时,他们就会“大发雷霆”,并将原因归咎到教师身上,甚至是冲到学校去对教师“大展身手”。这些做法都不会使教师感受到尊重,因此他们选择离开。

3.5. 自我实现需要的缺失

乡村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需要以及实现远大理想等方面。在乡村学校中,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途径是比较少的,由于交通不便,他们参观公开课、优质课等的机会不多,由于教学资源以及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很难参加教师培训、教师技能大赛等,同时,乡村教师与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交流沟通的机会也比较少,这都不利于他们的专业发展[10]。第二,乡村教师工作几年之后,他们会产生职业倦怠,每天从事相同的繁琐工作必然会产生不满,即使他们想创新、想变化,但局限于机会的欠缺、平台的限制,他们只能“就此收手”,因此这就会导致农村教师无法发挥自身的潜能与远大抱负。

4. 农村教师流失的解决策略

4.1. 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满足其生理需要

合理的工资水平能够满足乡村教师的生理需求,进而加强其坚守乡村教育的信心与决心。近几年,国家虽然大力支持乡村教育的发展,但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依然较低,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乡村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其次,要在住房、交通、子女上学、女性教师的生育等方面给予乡村教师相应的补贴,这既可以提高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感受觉得爱与尊重,使他们对农村教师这一职业产生认同感。

4.2. 减轻农村教师的工作负担,满足其安全需要

首先,学校要减少乡村教师除教学工作之外的一些行政事务,给教师留出充足的时间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自我发展等,而不是忙于其他事情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教学。其次,学校还要不断丰富乡村教师的精神生活。例如,学校可以展开团建活动,组织师生篮球赛等,让教师参与其中,从而帮助他们缓解工作上的压力。第三,乡村学校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对于教师的职称晋升、奖金待遇等的评定,不能一味地以学生的成绩高低来评判,而应采取教师自评,学生、家长、领导等人参与评价的方法。此外,对于乡村教师的人身安全,我们也要格外的关注。总之,学校要采取各种策略,不断满足乡村教师的安全需要。

4.3. 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满足其归属与爱的需要

首先,学校要充分给予乡村教师主动权,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允许他们在基本教学方向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其次,在生活上,对于那些单身的乡村教师,学校领导要及时地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择偶的需求,从而根据他们的需求为其寻找合适的伴侣,让乡村教师迅速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之中,从而产生归属感。第三,学校领导要及时关注乡村教师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新手教师的情绪状态,当他们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校级情绪时,学校领导要组织相应的谈话交流,引导其正确宣泄不良情绪。

4.4. 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满足其受尊重的需要

一方面,学校要给予乡村教师足够的尊重与信任。对于教学上的一些事情,学校要适当放手,让教师冲在前线,自己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对于那些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允许他们进行相应的园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建设,从而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发展。与此同时,当乡村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过了错误时,要分情况适当的处理,不能在其他教师甚至是同学面前批评犯错误的教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和尊严。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媒体网络的作用,例如,政府可以开展“最美乡村教师”的评比活动,将这些乡村教师的优秀或感人事迹进行宣传,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使乡村教师这一职业成为社会大众追捧的职业,逐渐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认可度。

4.5. 拓宽乡村教师的发展前景,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对于那些教龄较大的乡村老师,我们要适当给他们降低职称评定的标准,例如,适当放宽计算机、外语能力等方面的标准;对于那些青年教师,如果他们的教学水很高,或者在其他方面有突出贡献的话,可以在教龄方面适当地放宽标准。第二,要帮助乡村新手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政府可以增加乡村教师编制,让乡村教师看到希望,从而迫使他们不断学习,突破自己,早日进入编制。第三,学校要给年轻的乡村教师提供相应的进修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到外面去接受新思想,受到新熏陶,回校后也要开展相应的学习分享汇报,将自己学习的相应内容讲给同事,这既可以提高乡村教师个人的知识素养,使其对乡村教育事业充满信心,同时又可以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带动全校的发展。此外,政府也要通过一些扶持政策,吸引现代大学生投身于农村教育事业之中,为乡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现有乡村教师的积极性,提高自我成就感。

基金项目

湖州师范学院2023年度院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园本课程开发助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2023JSJYYK08)。

参考文献

[1] 戚万学, 刘伟. 乡村教育振兴的内涵、价值与路径[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6): 21-28.
[2]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66234.htm, 2024-02-25.
[3]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9/t20200904_485110.html, 2024-02-25.
[4] 彭礼, 周险峰.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探究[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0(5): 27-31.
[5] 常丽.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长春工业大学, 2020.
[6] 张蕾. 乡镇中学教师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22.
[7] 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29-330.
[8] 刘毅玮, 张云晶, 封文波.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困境与突破——基于乡村教师对政策感知与态度的调查[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6): 95-100.
[9] 贾倩, 时伟. 马斯洛需要层次视域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路径[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2): 37-40.
[10] 黎大志, 刘洪翔.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策略——兼议如何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5, 14(5): 72-7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