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鼓励大学生多渠道就业,同时随着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公益创业受到了我国众多高校的重视,也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新领域。据《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益创业企业的创始人年龄大都集中于18~25岁,主要为大学生群体[1]。公益创新不仅能够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更能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大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协同发展,然而,现实中大学生公益创业却遭遇了种种困难。
金伟琼(2018)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在大学生公益创业最希望得到的支持方面,学校的支持占了最大的比例[2]。王胜男(2018)通过从大学生个人特征这个主观因素以及高校公益创业教育这个个客观因素进行分析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意愿影响,认为课程设置、教师数量与公益创业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庞旭(2019)介绍了我国公益创业教育的概况,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素养的培育路径,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最关键的一点[4]。
综合多位学者的研究,发现学者对影响大学生公益创业意愿的因素大多从个体和环境两方面切入分析。在高校与大学生公益创业关系的现有研究中,大多只关注公益创业教育这一方面,而缺少对高校层面的整体研究,导致对高校在大学生公益创业中的影响作用认识不全面,进而无法充分发挥高校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2. 理论基础
围绕高校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参与意愿的影响的研究问题,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为理论基础。目前对社会支持的分类界定有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社会支持的功能、社会支持的来源、社会资源作用、社会支持分类的方式等。
社会支持包括信息支持、工具支持、资源支持三个方面。信息支持帮助个体认识到引发困境的事件,并找到解决困境的资源和策略;工具支持提供实质的服务、财力支持以及特殊援助;资源支持是社会提供的各项政策、举办活动以及导师协助等资源[5]。
分析路径以问卷数据分析需求,以文件数据分析供给,将需求与供给对比得出问题。基于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用SPSS研究各指标权重,将各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大学生(参与者)直观的角度反映需求。接着用Nvivo20分析高校公开文件,进一步分析供给并探讨该不足是高校方供给的问题。最后将需求与供给对比,分析原因,再对症下药得出解决方案(图1)。
Figure 1. Paper framework and structure
图1. 论文框架与结构
3. 大学生创业意愿需求分析
3.1. 问卷设计
了解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意愿的现状,以及影响大学生公益创业意愿的因素,为探讨高校提高大学生公益创业意愿的有效路径奠定基础。
本问卷选择在全国公益创业发展较快的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多所高校的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本文采取随机抽样的抽样方法对各高校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Seeman对社会支持的分类方式将高校层面的社会支持划分为三大结构:工具支持、信息支持、资源支持,参考苏海泉等学者对高校支持的研究将每一个结构细化为几个具体指标。具体指标与题项如表1。
3.2. 收集情况
本次调查是通过腾讯问卷进行互联网发放。共回收问卷238份,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筛查,剔除了1份无效问卷。通过剔除无效问卷,最终确定有效问卷为237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9.58%。通过对有效问卷的来源地理位置分析,广东省的问卷数量为225份,占95%,就调查对象地理位置分布而言,地理位置较集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Table 1. Indicators and specific items setting
表1. 指标与具体题项设置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序号 |
指标内容 |
高校支持 |
工具支持 |
平台设施 |
T1 |
你需要高校提供基础设施(如办公场所等)。 |
T2 |
有与政企交流的平台促使你想参加公益创业。 |
T3 |
你需要高校提供政企交流平台。 |
资金补贴 |
T4 |
你没有意愿参与公益创业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支持不足。 |
T5 |
有一定的资金补贴促使了你想参加公益创业。 |
T6 |
你需要高校提供资金补贴。 |
奖励措施 |
T7 |
你没有意愿参与公益创业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相应奖励措施。 |
T8 |
有相应的奖励措施促使你想参加公益创业。 |
T9 |
你需要高校提供心理辅导。 |
信息支持 |
理论知识 |
I1 |
你不了解公益创业的主要原因有学校缺乏相关课程。 |
I2 |
学校开办相关的课程促使你想参加公益创业。 |
I3 |
你认为你需要高校提供公益创业相关课程。 |
I4 |
你不了解公益创业的主要原因有没有相关的专题讲座。 |
I5 |
参加了相关讲座促使你想参加公益创业。 |
I6 |
你认为你需要高校提供专题讲座。 |
实践知识 |
I7 |
参加了相关的志愿工作、社会活动促使你想参加公益创业。 |
I8 |
你认为你需要高校增加相关实践活动。 |
宣传活动 |
I9 |
你不了解公益创业的主要原因是宣传力度不足。 |
I10 |
你不了解公益创业的主要原因是宣传力度不足。 |
资源支持 |
相关竞赛 |
S1 |
你不了解公益创业的主要原因有没有具有吸引力的相关比赛。 |
S2 |
参与了相关竞赛促使你想参加公益创业。 |
S3 |
你认为你需要高校举办专项竞赛。 |
保障政策 |
S4 |
你没有意愿参与公益创业是主要原因有失败率高、风险大。 |
S5 |
高校有一定的保障措施以降低公益创业风险促使你想参加公益创业。 |
专业导师 |
S6 |
你没有意愿参与公益创业的主要原因有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 |
S7 |
老师推荐邀请参与促使你想参与公益创业。 |
对问卷的矩阵量表数据进行信度分析,信度系数值为0.891,大于0.7,因而说明问卷内在信度较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调查对象样本分布情况见表2。
Table 2. The sample distribution of the survey respondents
表2. 调查对象样本分布情况
类别 |
分类 |
人数 |
比例 |
年级 |
大一 |
62 |
26.16% |
大二 |
146 |
61.6% |
大三 |
20 |
8.44% |
大四 |
9 |
3.8% |
学校 |
深圳大学 |
169 |
71.31% |
其他学校 |
68 |
28.69% |
对比总体问卷和深圳大学问卷的分析结果,两者在描述性统计结果方面存在高度一致性,包括不同专业、年级的占比等。同时还发现,两者在学生不了解公益创业的原因,了解公益创业但没有公益创业意愿的原因,了解公益创业且有公益创业意愿的原因这三方面的分析结果中,最主要因素的顺位顺序非常相似,不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我们选取深圳大学作为总体代表,以进行下面的分析。
3.3. 工具支持分析
分析工具支持在三类原因中的占比得出,资金支持不足是学生了解但没有意愿参与公益创业的最主要原因,占比28.6%,相应的奖励措施是占比最小的原因,仅占2.6%;相应的奖励措施是促使学生参加公益创业的第二大原因,占比12.9%,与政企交流的平台是促使学生参加公益创业的第三大原因,占比9.7%,资金补贴在促使学生参加公益创业的原因中占比第二小,仅占4.8%。
分析学生对高校工具支持的需要程度得出,资金补贴是学生认为最需要的支持,平均得分4.33,平台设施是学生认为第三需要的支持,平均得分4.13。将调查对象进一步分为有意愿和无意愿参与公益创业两类,有意愿和无意愿两类学生最需要的支持都是资金补贴,在有意愿的学生中,奖励措施是第三大需要,平均得分4.16,在无意愿的学生中,平台设施的第三大需要,平均得分4.08。
3.4. 信息支持分析
通过对信息支持进行分析,得出缺乏信息支持是学生不了解公益创业的主要原因,其中宣传活动不足是第一原因,占比29.1%,缺乏课程是第二原因,占23.6%。对于了解公益创业却无意愿参与的学生来说,信息支持方面不是阻碍其参与的原因。而信息支持却是促使学校有意愿参与公益创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参加志愿活动、学校有相关课程分别是第一、三原因,占比20.2%和12.1%。
学生对信息支持的需要中,位于第一需要的是增加相关实践活动,平均得分4.11,学生认为相对不需要的支持为理论知识,平均得分3.70。同样将调查对象分为有意愿与无意愿学生进行对比,有意愿学生对实践活动、理论知识的平均打分为4.19、3.83,无意愿学生对其平均打分为4.00、3.50,得出有意愿学生更需要增加相关实践活动和理论知识课程。
3.5. 资源支持分析
通过分析资源支持在三类原因中的占比,不了解公益创业的原因中排末位的是没有相关竞赛,占比8.7%,这说明相关竞赛等资源支持在了解程度方面不是主要原因。促使参与的原因中资源支持共占比24.3%,在三种支持中排末位,说明学生认为资源支持在促使参与意愿方面影响一般。
阻碍参与中排位第二、三大原因分别是公益创业失败率高、风险大,占比24.7%,和公益创业压力大,占比16.9%,共占比41.6%,说明近一半同学无意愿参与公益创业的原因在于认为高校保障政策不足。
通过学生对高校工具支持的需要程度分析,专业导师的指导是学生认为第二需要的支持,平均得分4.21,保障政策和相关竞赛则相对需要成都不高,排倒数第二、三位,得分分别为3.97、3.84。将调查对象进一步分为有意愿和无意愿参与公益创业两类,资源支持在无意愿学生需要程度的排位均比有意愿的同学高,说明无意愿参与公益创业的学生对资源支持的需求程度比有意愿的同学更高。
4. 深圳大学公益创业支持的供给分析
4.1. 高校支持的分类
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采取Seeman的界定方式,以社会支持的内容来界定社会支持,从信息支持、工具支持、资源支持三个方面对高校支持进行划分,并参考苏海泉等学者对高校支持的研究对该模型加以调整,将每一个结构细化为几个具体指标(表3)。
Table 3.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dicators
表3. 指标释义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释义 |
信息支持 |
理论知识 |
主要指以公益创业为主题所开设的课程、公益创业有关的讲座,包括一般知识和专业指导知识。 |
实践知识 |
实践知识更强调多种主题,多种任务模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学生个体对实践活动主题的更深入认识和挖掘过程。 |
宣传活动 |
高校运用各种活动、宣讲会等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程度。 |
工具支持 |
资金补贴 |
高校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的资金。 |
平台设施 |
为公益创业和学生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和基地,是用于保证高校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 |
奖励措施 |
高校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对学生的进行奖励使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 |
资源支持 |
相关竞赛 |
与公益创业有关,公益创业项目能够参与的各种比赛。 |
专业导师 |
指提供公益创业相关指导、咨询服务、指导项目进行的老师。 |
保障政策 |
高校为了保障学生利益,出台的一系列政策。 |
4.2. 高校支持情况的统计软件分析
利用nvivo20软件,笔者首先将仔细筛选后的60份有关公益创业高校支持的公文通进行进一步的人工编码,筛选出一些与主旨关系密切的参考点。其后,根据人工编码的参考点,对原文进行小范围的自动编码,人工剔除部分无效参考点(表4)。
Table 4. Encoding situation
表4. 编码情况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主旨词汇 |
信息支持 |
理论知识 |
课程、课堂、讲座、论坛、培训 |
实践知识 |
实践、服务 |
宣传活动 |
活动、宣讲会 |
工具支持 |
资金补贴 |
资助、投资、基金、经费 |
平台设施 |
合作、交流、平台、基地、孵化 |
奖励措施 |
学分、奖励、奖项、奖学金 |
资源支持 |
相关竞赛 |
参赛、大赛、竞赛、赛事 |
专业导师 |
导师、专家、师资 |
保障政策 |
转化、产权、专利、保障 |
根据高校支持的编码参考点,利用nvivo20的词频查询工具,筛选出了1000个长度大于2的常见词汇,通过人工剔除与高校对公益创业支持的无关参考点中,笔者提炼出了49个相关常见词汇(下表)。由词频可分析出:其一,学校提供最多的是相关竞赛方面,信息方面的支持提及更频繁更受重视,但是工具支持提及方面更多分布更广。其二,最关注公益创业的相关领域主要集中于“管理”“科技”“慈善”方向。其三,信息支持的重视程度排序依次为竞赛、课程、宣传、师资、实践、讲座;其四,工具支持的重视程度排序依次为资金、奖励、平台、基础设施、保障政策(表5)。
Table 5. Results of word frequency
表5. 词频结果
排序 |
单次 |
词频 |
加权百分比(%) |
排序 |
单次 |
词频 |
加权百分比(%) |
1 |
创业 |
831 |
2.64 |
26 |
合作 |
43 |
0.14 |
2 |
项目 |
566 |
1.80 |
27 |
资源 |
41 |
0.13 |
3 |
创新 |
486 |
1.55 |
28 |
基金 |
40 |
0.13 |
4 |
参赛 |
285 |
0.91 |
29 |
平台 |
34 |
0.11 |
5 |
大赛 |
174 |
0.55 |
30 |
指导 |
34 |
0.11 |
6 |
公益 |
149 |
0.47 |
31 |
办公 |
32 |
0.10 |
7 |
教育 |
130 |
0.41 |
32 |
孵化 |
32 |
0.10 |
8 |
科技 |
126 |
0.40 |
33 |
慈善 |
32 |
0.10 |
9 |
管理 |
120 |
0.38 |
34 |
产权 |
31 |
0.10 |
10 |
社会 |
119 |
0.38 |
35 |
比赛 |
30 |
0.10 |
11 |
服务 |
99 |
0.31 |
36 |
奖项 |
29 |
0.09 |
12 |
资助 |
96 |
0.31 |
37 |
专家 |
28 |
0.09 |
13 |
课程 |
89 |
0.28 |
38 |
经费 |
26 |
0.08 |
14 |
活动 |
85 |
0.27 |
39 |
产学研 |
25 |
0.08 |
15 |
高校 |
84 |
0.27 |
40 |
场地 |
24 |
0.08 |
16 |
老师 |
82 |
0.26 |
41 |
奖金 |
24 |
0.08 |
17 |
培训 |
71 |
0.23 |
42 |
专利 |
23 |
0.07 |
18 |
奖励 |
60 |
0.19 |
43 |
空间 |
23 |
0.07 |
19 |
教师 |
60 |
0.19 |
44 |
讲座 |
23 |
0.07 |
20 |
实践 |
59 |
0.19 |
45 |
论坛 |
22 |
0.07 |
21 |
教学 |
55 |
0.17 |
46 |
基地 |
20 |
0.06 |
22 |
导师 |
51 |
0.16 |
47 |
演讲 |
20 |
0.06 |
23 |
竞赛 |
50 |
0.16 |
48 |
补贴 |
20 |
0.06 |
24 |
交流 |
49 |
0.16 |
49 |
课堂 |
19 |
0.06 |
25 |
转化 |
45 |
0.14 |
|
|
|
|
4.3. 高校支持供给情况总体分析
总结上文,根据对60份有关文本的人工编码与自动编码,剔除无关参考点后,首先得出了相关维度的主旨词汇。接着根据主旨词汇进行词频分析,再剔除掉无关词汇,最终得出了前50的与高校公益创业支持有关的词汇,分析其重视程度,从而侧面反应高校支持的供给情况。其中总结如下:
总体而言学校提供的三种支持的占比数量差距并不显著,其中工具支持的占比最大、提及程度最多,但是相关竞赛的资源支持最为频繁。究其原因,是因为工具支持很多都是镶嵌在各种信息支持与资源支持中所以它的分布更碎片化。
5.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资金补贴渠道单一
通过上文对无意愿参与公益创业原因以及了解公益创业的学生对资金补贴的需求程度分析,知道资金是阻碍学生参与公益创业的最主要原因,资金也是最需要的支持,但是通过高校供给分析知道资金供给是非常充足的,所以可得出资金补贴的直接激励作用不显著,由此可推出获取渠道不足。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目前资金获取是有一定门槛的,需要通过比赛或平台条件筛选出优秀项目者才能获取资金;其二,学生们可能对外部资金获取信息不足,不了解可以通过外部银行进行大学生信用贷款或者因为手续复杂而放弃,并且大学生信用体系未建立,难以进入金融投资机构的视野[6],学习也没有搭建一个学生与银行或者其他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图2)。
Figure 2. Derivation path of the funding problem
图2. 资金问题推导路径
5.2. 平台设施支持缺乏可持续性
与有意愿参与公益创业学生相比,无意愿的学生认为更需要平台设施的支持,然而促使有意愿参与公益创业的原因中平台设施又占主要原因之一,并且有意愿的学生对平台设施的需要程度低于无意愿学生,所以退出平台设施只是学生们参与公益创业的一块敲门砖,但在创业过程中并没有太大帮助。
由此分析其原因,其一,平台设施主要是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但是大部分企业是以营利为导向的,他们选择与高校合作培养创新人才,也是为了自身更好发展,但是他们在公益创业上看不到盈利点,自然也不太愿意投入资源在这方面[3];其二,非营利组织能力有限,非营利组织中能够完全提供帮助的少之又少,即使能提供帮助也是有条件进行筛选的,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够获得支持,而其他非营利组织本身就困难重重,所以无力向其他项目提供帮助(图3)。
Figure 3. Platform problem derivation path
图3. 平台问题推导路径
5.3. 宣传效果不佳
虽然学生认为其不了解公益创业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的公益宣传活动不足,但是从学校供给层面的分析结果来看,学校举办的宣传活动并不少。学校供给不少,大学生却仍认为不足,这说明学校的宣传活动效果不佳。在促使学生参与公益创业的主要原因中,学校的宣传活动这一因素也占比较小,这一点也说明了学校的宣传活动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
导致该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学习采取的宣传方式不佳,没有真正起到宣传公益创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的作用。(2) 高校学生大多较为功利,可能会选择性忽视公益创业类宣传,而对于其他能带来实质性利益的活动较为敏感[7] (图4)。
Figure 4. Derivation path of publicity problem
图4. 宣传问题推导路径
5.4. 理论知识提供方式、参与渠道有误
在理论知识方面,学校缺乏相关课程和讲座在学生不了解公益创业的主要原因中的占比较大。但是根据本文对学校支持供给层面的分析得到,学校对公创课程、讲座的供给其实是较充足的,问题反而是参与的学生较少,还经常发生因选课人数不足而停课的情况,这说明主动参与相关课程学生不多。
学生在公益创业中对相关课程和讲座的需求程度较低,说明这类理论知识在学生公益创业过程中并不能发挥持续性作用,并且对于已有意愿参与公益创业的人来说不太需要,并且当前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研究,突出表现在理论课程设置笼统,所以高校盲目提供课程和讲座反而得不到较好的效果(图5)。
Figure 5. Derivation path of theory class problem
图5. 理论课问题推导路径
5.5. 保障政策不足
对于公益创业风险的担忧阻碍着学生的参与,而在学校公开文件中,却并没有针对公益创业或者创业活动的风险制定相关的兜底政策。深入分析,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政策制定方向不明确。该领域的各方面实践经验较少,缺乏实践的基础,在中国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理论基础也不足。第二,政策落实难度大。以同类兜底政策为例,在制定后,经常会面临资源分配、保障程度等等实操上的困难,同时执行和监管将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国家已经相关制定相关政策,下放到各所高校仍然不会被妥善落实(图6)。
Figure 6. Derivation path of safeguard policy issues
图6. 保障政策问题推导路径
5.6. 竞赛支持效果不理想
在所有支持中,高校最为重视的是相关竞赛方面,但令人诧异的是,学生对于竞赛的激励作用、需求程度的评分都相对较低。积极的供给并没有得到相同的反馈,这说明了其支持效果并不理想。
进一步分析,存在以下原因。第一,竞赛更面向拥有公益创业的想法和拥有一定方向的学生,对于真正参与公益创业并且正在落地运营的学生的作用很小。大部分比赛的奖金奖励量设置并不能起到支撑创业资金作用,更多的是对于个人的奖赏;第二,虽然相关竞赛数量多,但是各种竞赛的同质性大,存在一个项目多重参赛的情况(图7)。
Figure 7. Derivation path of the competition problem
图7. 竞赛问题推导路径
6. 结语
本文将社会支持理论引入到高校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研究中,构建了信息支持、工具支持和资源支持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采用问卷调研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高校支持的现状,这种研究方法更加系统和全面,补充现有公益创业研究文本分析的不足。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认为高校在公益创业方面提供的信息支持和工具支持较为充足,但资源支持相对较弱,特别是在资金、场地等方面支持不足。从高校层面分析了支持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高校大多已建立相关学生服务中心,提供基础培训、项目孵化等支持,并通过竞赛、展示等方式给予资金补贴。但是,高校支持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针对性不强、资金渠道单一、长期支持机制不健全等。
基于以上分析,后续高校对学生公益创业的支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拓宽资金补贴渠道,建立学校–银行–学生的合作机制,提供信用贷款等支持,高校也应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高校可与社会企业合作开设公益创业专项补贴;第二,完善平台设施建设,提高可持续性,为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包括在学校内部官网上开设专门的公益创业的栏目、积极开展公益创业宣传周与公益创业节等活动、不断深化高校公益活动的价值,在高校内营造良好的公益创业氛围;第三,优化宣传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宣传效果;第四,完善保障政策,降低学生参与公益创业的风险,根据学生需求调整竞赛设置,提高竞赛支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研究为高校如何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了有益启示,未来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为促进大学生公益创业发展贡献更多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