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网球运动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前,网球被视为贵族运动,先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外国传教士和商人之间出现网球活动,后一些教会学校也开展起这项运动。体育俱乐部作为体育运动项目最基本,最普遍的组织形式,能够促进运动项目的全面普及以及深入发展。目前世界上许多主流的运动项目都离不开俱乐部的运作。1898年,上海圣约翰书院举行斯坦豪斯杯赛,这是中国网球史上最早的校内比赛。在二、三十年代那时的网球运动只有少数人中间流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李娜,郑洁等中国网球代表人物在国际赛场上捷报频频,中国网球运动较之过去得到了飞速兴起,现阶段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中,相当一部分网球俱乐部应运而生,逐渐走进市民视线中。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对网球俱乐部的场地设施,宣传手段,营业时间以及管理员,教练员,会员的情况作为切入点,对俱乐部的发展现状通过调查分析,致力于找出俱乐部在发展道路上的桎梏,得以提出完善性建议,旨在推动俱乐部发展越来越好,浓厚鹤壁市网球运动氛围,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网球运动并参与其中。找出影响网球俱乐部良好发展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使负责人直观意识到俱乐部所存在问题,增加网球运动的文化氛围,让网球运动被更多的人熟知并参与进来。从这些角度讲,本研究具有现实和理论双重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鹤壁市网球俱乐部发展情况,淇滨区网球俱乐部共两家,本文以其中规模最大,学生最多的超冠网球俱乐部为主要调查对象,其余辅助配合调查。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需要,以“网球”,“教学”,“发展”等为检索关键词通过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查阅,为本文奠定基本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2) 因素分析法
本文分析了影响网球兴趣班发展的各项因素,从微观场地设施,课程设置,网球的宣传与推广等因素,从宏观网球产业等因素分析整理出符合网球兴趣班自身发展的优化策略。
3. 网球俱乐部现状分析
(一) 场地设施方面
邓方权、纪音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网球俱乐部服务学校体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出网球场地器材匮乏,对网球运动发展不友好[1]。场地数量,器材配备等硬件设施能够直观的反应出网球俱乐部的开展情况。该俱乐部建有两块室外硬地球场场地,场地质量完好。体育公园有三块室外硬地球场场地。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场地有室外四块硬地球场场地。场地的多少是评价俱乐部大小,承载会员活动以及活动质量的标准之一。从场地的数量来说,鹤壁市的网球场数量少,大多数场地不对外开放,这根本无法满足目前鹤壁市进行网球运动人群的需求。网球在发展过程中有诸多问题制约,场地数量与质量是主要的影响之一。场地数量多少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的运动人群对网球的参与热情高低。
(二) 课程设置
该运动入门较难,整个动作指在人体放松的状态下全身协调一同发力的过程。在击球的过程中,来球速度较快冲击力大,为保证击球稳定性,这要求运动员固定手腕角度支撑,并且利用正确的手腕发力动作。网球相对于羽毛球来说,羽毛球在我国更普及,大多学习者在学习网球前先接触羽毛球,在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下,以羽毛球的发力结构与顺序击打网球,对网球系统的学习造成负迁移。网球容易失去控制,来回球的回合数少,会使初学者大大减少对网球的乐趣。网球球拍的重量比羽毛球拍重量要大一些,网球的冲击力比羽毛球冲击力要更明显,错误的击球动作很容易损伤。课堂教学中,大多数为准备活动,教学示范,学生模仿无球练习,有球练习,老师指导纠错,在课堂手抛球练习中,学习者的轮换的等待时间过长,击球次数少,学习效率低,学生水平有参差,统一学习不利于进步,场地小且少,提供给学生练习的地方不够多,在课堂中集体练习,学生间隔小,容易误伤。在初学者阶段,学生的出球方向与力度都不受控制,击打到别的学生头部或身上等重要部位,容易造成损伤,危险系数较大。
(三) 网球文化宣传与推广
随着我国体育改革的推进,一些对体育运动发展有利的法规文件,相继被鹤壁市体育管理部门提出,但缺少关于网球运动推广的政策,大众对网球运动还缺乏正确的认知,虽然鹤壁在运动方面消费支出不低,但是网球消费水平较低。开展网球运动推广最基础的应该是网球文化,深厚的文化有利于人们深入了解此项运动,认识接受并参与到运动中来,营造出热烈的网球文化学习氛围。有利于推广网球运动,进一步推进鹤壁的网球运动不断发展。与众多的网球爱好者谈论得出,众多爱好者对网球文化并未有太多的了解,仅仅只停留在了解知名的网球运动员以及网球拍,对网球运动的起源以及文化底蕴,国家竞技实力等了解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鹤壁市网球运动的发展。
(四) 网球师资力量
教练水平参差不齐,应大量培养去参加PTR、ITF等职业教练员培训。文化水平良好,专业结构合理,以本科学历为主,教师数量较少,4.0经验的较少。王思晨在青少年网球培训机构教练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一文中明确提出网球教练员作为培训机构中最为核心的部分[2]。
(五) 网球产业
体育产业按照活动特点分为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和相关产业制造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建筑业三大类。网球产业包括网球场地,赛事经营,器材装备,培训机构等。目前鹤壁市大多的网球场地都收费,在上课过程中也会收取20/h的场地费用。场地大多在校内,社会人士没有办法进行训练,场地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鹤壁有网球协会,仅有几家小型的体育装备销售处,提供球拍穿线等少之又少,网球培训方面,教练少,只有一部分持有网球教练证。鹤壁的网球赛事很少见,在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中的赛事相对较多,但是有关于网球赛事的赞助商不多见,总而言之,场馆分配与费用,赛事的多少,赞助商等众多因素都会影响鹤壁市的网球运动发展,间接影响了鹤壁市对该项运动的推广。
4. 网球俱乐部对策研究
(一) 网球俱乐部应该加大资金对网球场地的建设,加强对场地,器材,卫生设施的维护与保养,尽量增添为学员提供穿线的服务,以及更衣洗澡的地方,满足消费者更多需求,为网球俱乐部会员提供更好的训练环境与基础。
(二) 不断改进该俱乐部的宣传手段,可以多加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公众号宣传,短视频宣传等多媒体多渠道宣传自身优势,或开启讲课授课赛道,使更多的大众能够接受正规的网球训练。可以以自身为主办方举办一些比赛,设置宣传牌或者横幅、广告等,加大宣传范围,扩大宣传效果。
(三) 教学采用重复练习法和多球训练法,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场地利用率,增加学生的击球重复次数,提高课堂效率。在非黄金时间段,提高场地的利用率,从而增加俱乐部的效益,降低场地费用,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了解体验,在双休节假日等黄金阶段,提高场地费用,增加盈利,避免人多打球体验感下降的问题。
(四) 提高管理人入选的门槛,为了俱乐部的长远发展,应该选用一些具有丰富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以能力优先选用,定期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学习能力。
(五) 多方面多渠道强化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对教练员所学专业严格把关,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素养以及道德素养,邀请高水平网球专业讲师,专家等进行培训,俱乐部对在教学工作和外出培训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网球运动员建立奖励机制,激发教学热情。
(六)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让网球回归民众。多多开展有关于网球的公开演出或比赛,丰富网球运动气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学习网球运动更全面,更深层的好处,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网球运动的大家庭来,体会网球的魅力。定期对学员的运动体验进行调查,根据回馈反思并进行改进,因材施教。
5. 结论
1) 鹤壁市网球俱乐部球场大多为硬质球场,红土和草地较少,硬质球场的优点是球速快,弹跳高,阻力小,能够促进球员技术发挥。此外,硬质球场还有这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适合各种气候条件等优点。但是表面硬度大,容易让球员关节受到损伤,需要球员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以及技术水平。宣传手段仅仅停留在转发朋友圈等陈旧单一手段上,没有跟随时代进步,对网球了解的人少之又少,制约网球的发展速度。符钰在体教融合视域下我国高校网球赛事发展策略探讨一文中明确指出网球场地的数量不足,专业化不够以及维护不到位等。
2) 从多个搜索记录来看,不难看出教练也作为网球发展制约因素中占比很大的一项,正如郑州轻工业大学体育学院的石子坚、冯振伟在郑州市商业网球俱乐部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到学历的高低反映了教练员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教育程度是教练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体现[3]。在我看来教练作为网球运动发展的软实力,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网球的教学质量。网球作为新兴的运动项目,经过高校系统学习毕业的网球专项生少。部分教练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培训集中学习网球,培训时间较短、技术练习时间少,技术动作理解掌握相对来说比较肤浅,没有系统掌握教学内容,并不能完成高质量的网球教学工作。俱乐部教练多为男性,整体年龄偏年轻,高学历教练少,多数量兼职教练,所学专业大多为体育专业,专项多为网球专项,多数教练没有运动等级,少量具有二级运动员证书。
3) 俱乐部管理人员少,学历不终将阻碍网球事业的发展[4]。
高,没有完全对口专业。在韩聪发表的郑州市商业网球俱乐部运营模式研究学位论文中也提到科班出身的管理人员对网球的专业知识比较欠缺,而体育类相关专业毕业的管理者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学习。这对网球俱乐部的发展是不友好的[5]。
4) 俱乐部会员多为小学生,成人课堂多采用1v1的教学模式,会员学习的动机大多数为放松身心愉悦自我,培养兴趣等,由此可见,大多数的网球俱乐部会员对网球的认识依旧停留在表面。
网球运动是暴力与美学并存的,作为新兴运动项目,球场上的每一次回球尽显隔网竞技的对抗性。网球是一项孤独的运动,更是一项需要智慧的运动,被称为“绿色鸦片”的网球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各种的设施条件并不完善,受到场地师资等众多因素的限制。教练更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注重自我反思,提升自我知识储备并发挥能力最大化,做课堂的主导者,使学员的网球技能水平提升,完成布置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