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乐、舞蹈都是人们表达对美的感受的外在情感流露的方式。人们表达情感不外乎是从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审美观感来表达情感,声乐和舞蹈则是相辅相成的,载歌载舞往往会更好地抒发情感、展现魅力。当声乐和舞蹈相结合则会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受。丰富的情感通过语言使之具象化,优美的姿态通过舞蹈使之作品更加丰满,从肢体动作、外审审美表现和烘托气氛这三个角度分析声乐与舞蹈在表达情感之间的联系,这两者相互结合通过机肢体动作来表达表演者的情感,通过自己理解而将作品内涵表现出来,使之艺术作品能与人的情感产生更多的共鸣。
Abstract:Vocal music and dance are both ways to express people’s feelings about beauty. People express their emotions through facial expressions, body language, and aesthetic perception, while vocal music and dance complement each other. Singing and dancing can better express their emotions and show their charm. When the combination of vocal music and dance will give people a “beautiful” feeling. The rich emotion is embodied by language, and the graceful posture is enriched by d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cal music and dance in expressing emotion from three angles of body movement, external aesthetic expression and setting off atmosphere, and the two combine each other to express the performer’s emotion through body movement, through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so that works of art with people’s emotions can produce more resonance.
1. 引言
人们用眼睛去发现美,用文字去赞美、表达,而舞蹈和声乐是人们表达对美的情感方式。面对自然界的美景、美好的食物,往往语言或文字难以表述清楚事物的美好。声乐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以人声带、喉咙来表达情感;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
2. 从肢体语言角度分析
语言表达情感,而肢体语言表达美感。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的艺术外在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声乐是从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利用声带发出声音利用肢体语言的手部动作、面部表情来引导听众表情、眼神、神态、动作、肢体语言都是隐形的声音,表现得好对声乐的现场演绎有很大的加成作用。“音由心生”不同的音乐表达人不同的情感,例如贝多芬交响曲,其中《第三交响曲》又名“英雄交响曲”,其内容丰富多样,规模宏大,比起海顿、莫扎特的交响曲来要复杂得多,最突出的是它尖锐的矛盾冲突,英雄气概和积极因素,音乐形象总是在矛盾的冲突和对比中展示,在手法上,发展了奏鸣曲式和交响套曲,他使奏鸣曲式各个部分规模扩大了,增强了对比性和戏剧性,展开部作为中心部分更是激烈的冲突,比如《第三交响曲》的展开部[1]。贝多芬的声乐领域的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2]。贝多芬声乐作品虽少但是却意义深远,例如《致远方的爱人》实际上可以说是第一部浪漫性的声乐套曲,表达了他对爱情和情人的热烈情感[3]。人有着丰富的情感,而声乐为人表达情感提供了良好的方式。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情感,声音就是表达的方式,而声乐中的音乐、歌唱就是外漏的情感表达,可以说“音由心生”。音乐的产生是由于人心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人创造了音乐,而人的感情和感受是声乐产生的源泉[4]。
而舞蹈往往是通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例如杨丽萍舞剧《雀之灵》通过肢体动作模仿孔雀再现美丽的“孔雀”,通过她的舞蹈让孔雀舞多了很多灵性,好像孔雀与人性相通,也让观众听到了万物生灵的心声一般。舞蹈是一种自由的表达艺术形式,是人们表达对艺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敬畏。
声乐和舞蹈通过肢体动作使一部作品更加完美,声乐通过声音使情感得以准确的表达,使之具象化;舞蹈通过肢体动作使情感得以丰富,使之形象化。在表演过程中通过一些手部动作、眼神来使观众能更加明白表演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会将观众能更好的意境中。合适的人体动作将有效传达声乐作品的艺术内涵、情绪情感[5]。将肢体动作设计融入声乐表演、舞蹈、戏剧中,会使作品更加有感染性,也能使作品更好丰满、形象化。结合演出之前对作品的背景了解,可以更好通过肢体语言表达需呈现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加之声乐的音乐旋律、舞蹈的肢体语言,可以更加表现出作品的层次、情感纠葛,增强肢体语言在艺术脉络梳理、情感价值表达中的辅助作用,产生更为深刻的声乐歌唱与形体表演的效果。
3. 从审美外在表达角度分析
声乐与舞蹈又是两个不同的艺术,声乐是听觉艺术而舞蹈是视觉艺术,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表演者表达美的方式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声乐中嗓音表达演唱者的情感,观众通过声音欣赏;而舞蹈则多用肢体动作表达表演者的情感,观众通过动作、姿态来欣赏。这两者虽有区别,但也有联系。“世界上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所有的表演无论是声乐还是舞蹈均来自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来源于生活那就不能脱离通俗易懂这个要求,民众对于美的感觉要通过表演者的表演来演绎出来,表达出大众对外在审美的感觉,这是对表演者就基本的要求。
(一) 从中国传统戏剧角度分析
审美的表达可以从中国戏剧追溯,中国外在审美表达多通过面部表情,如川剧变脸,衣服样式,如京剧角色不同衣着不同,等细微之处来表达表演者丰富的思想情感。重在带给观众意境的感受,使之感受不同的美感。纵观艺术的历史进程,“载歌载舞”这个词表达是声乐和舞蹈的结合,是通过音乐和舞蹈将“美”展露于观众,这个词也展现外在表达喜悦的情感。中国的传统戏曲,如京剧、黄梅戏等戏剧带有中国地方特色的艺术。表演者不仅要领会丰富的地方特色精神还要通过自己的表演将该精神和作品的内涵外在的表达出来。如川剧的“变脸”就是用不同脸谱的变化,来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而京剧是通过舞台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种。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形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使之将该艺术结合声乐和舞蹈动作传达给观众以感受艺术的美。中国的传达外在情感主要是通过“意会”,将艺术的内涵包含在声乐和舞蹈表演中,结合观众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来感受不同的艺术的美。这样外在的审美表达方式突破了舞台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二) 从外国歌舞剧角度分析
不同于中国内敛的表达审美方式,外国表达审美的感受,形式多样化,多为通过环境的变化来表达表演者的丰富内心。外在审美情感的表达,在印度是通过歌舞来传达,如印度的“宝莱坞”的电影几乎都是音乐片,通过声乐和舞蹈穿插只在电影情节中给观众更好的代入故事剧情中,也通过歌舞表演来传达表演者的复杂情感。而美国的百老汇的歌舞剧,将声乐和舞蹈结合,结合舞台的灯光、音响,配合建筑穹顶的布景结合科技的手段外在的技术手段使之给以观众深刻的印象。演员们着华丽的衣服、配合优美的乐声和妙曼的舞步,观众沉浸在外在的这些“美感”中,感受到“美不胜收”,使之娱乐性和观赏性达到了统一。
(三) 从创新角度分析
结合不同国家的历史、风土人文,外在审美的方式的表达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传达美不仅拘泥于形式和固定的公式,应摆脱传统的条框束缚,要将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通过各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将“美感”外在的流露出来,声乐和舞蹈它们所信奉的最大准则就是只要能让观众觉得自己在视觉上有了新的冲击,对艺术有了新的理解和赞叹,那无论是何种艺术都可以拿来使用,毫不拘泥[6]。不过何种外在表达“美”都结合自己国家的文化和自己对于艺术作品的主观感受,在通过外在的技术或表演展现出来。例如京剧的《同光名伶十三绝》则是来自晚清民间画师沈蓉圃绘制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京剧作者参照了清代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戏曲人物画的形式,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1860~1890)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郝兰田、刘赶三、杨鸣玉),用工笔重彩把他们扮演的剧中人物描绘出来,该十三位演员将该画的人物神态和动作通过自身来外在传达出来,使之观众可以更好地领会画的神韵和内涵。
声乐和舞蹈均是人们外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两者相互联系。完整的舞蹈作品需要音乐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来使观众更加沉浸领会作品,舞蹈动作可以更加放开、舞者可以更加投入演出,最终是音乐和舞蹈相互协调、相互衬托,给观众以更好的冲击力,也是情感得以相互交融。
4. 从气氛烘托角度分析
虽表演者可以通过自身对于作品的演绎来传达情感,但是若没有气氛烘托则难以打动观众,难以将观众带入“身临其境”的境界。在歌剧或舞台剧的声乐表演中,结合肢体动作来丰富作品的情感表达,借用不同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展现特定的艺术情景,奠定后续的情感基调,使之作品更加生动、完美。虽然现在的技术手段,如灯光、烟雾可以烘托表演的气氛,但是念白、唱词可以丰富故事的剧情、人去的情感,也可以使欣赏者更好的领会作品所传达的意境,丰富人物的情感。
在声乐演唱中,辅助上半身的身体动作来向观众传递情感,而舞者则是合适的身体姿态来传递情感。情感是作品的根源,只有用好声乐和舞蹈的配合才会使作品“活灵活现”与舞台之上。在一些热门的戏剧、舞台剧演出中,为了推动情节发展或烘托高潮情节,用以丰富的曲调和灵活的舞步来加深观众的印象。声乐和舞蹈的融合能够直观的以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冲击让观众从歌唱的变化和肢体动作中领悟作品表现的剧情。在音乐剧中,以歌融舞、以舞融歌,将人物内心世界更通俗、形象的进行外向化表达,从而打造剧情的发展情势,使戏剧的冲突强大有力[7]。
艺术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方式,通过声乐和舞蹈这两种常用以“融合”展现的艺术形式,在戏剧、舞台剧等多种表演中用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声乐和舞蹈是普通人在表达情感时常用的形式,而表演者通过放大情感来使之展现于外在,是我们可以审视美感。只有将声乐和舞蹈相互结合,才会使作品更加丰满、人物更加立体、表达情感更加完善,才会使一部作品令人“意犹未尽”印象深刻。
5. 结语
作品传达的是情感,情感才能使人共鸣,只有将作品的情感与表演者。观众产生共鸣,将三者的情感贯穿其中才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其所著《美学》中谈到,“艺术的内容为理念,艺术的形式为诉诸感官的形象。任何美都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抽象艺术作品更多只是表现思维,而很少化为有血有肉的感性形象。”因此未来声乐和舞蹈的结合将会越来越密切,声乐和舞蹈就是灵魂的传达工具,作为媒介将表演者、观众与作品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诠释、演绎,通过连续的情感表达,创造多样化、丰富的舞台,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最后使情感得到升华。现在春晚舞台等已经利用3D投影技术来丰富表达方式,相信以后结合更多的技术,如混响音效等,将会带给大家更多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