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十年新疆曲子剧研究综述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on Xinjiang Quzi Opera in the Past Forty Years
DOI:10.12677/arl.2024.132010,PDF,HTML,XML,下载: 172浏览: 295
作者:谭秀玲,程 瑶: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新疆曲子剧源流传承本体语言Xinjiang Quzi OperaOriginInheritanceNoumenonLanguage
摘要:新疆曲子剧是新疆地区唯一用汉语演唱的地方剧种。本文通过对新疆曲子剧文献的回顾和总结,分别从曲子剧的剧目和曲牌整理、新疆曲子剧源流的考辩、曲子剧的传承和保护研究、曲子剧音乐结构和语言四个方面介绍评述了前人对新疆曲子剧的研究。
Abstract:Xinjiang Quzi Opera is the only local opera in Xinjiang that is sung in Chinese. Through the review and summary of the literature of Xinjiang Quzi Opera,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reviews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Xinjiang Quzi Opera from four aspects, namel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repertoire and the Qu brand, the discussion on the origin and flow of Xinjiang Quzi Opera, the study on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Xinjiang Quzi Opera, the music structure and language of Xinjiang Quzi Opera.
文章引用:谭秀玲, 程瑶. 近四十年新疆曲子剧研究综述[J]. 艺术研究快报, 2024, 13(2): 61-67. https://doi.org/10.12677/arl.2024.132010

1. 引言

新疆曲子剧,是新疆地区唯一用汉语演唱的地方剧种。它以陕西眉户、兰州鼓子、青海干弦为基础,还吸收了西宁的俗曲、河州小调、苏北民歌《茉莉花》、东北秧歌二人转、回族的花儿、撤拉族的撒拉调、锡伯族的《太平歌》以及兼揉维吾尔、哈萨克民间曲调的曲子戏音乐太平令等等。多种民族音乐成分的融合,使新疆曲子戏唱腔高亢明亮、悠扬婉转,伴奏旋律独特,调式生动别致,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体现了新疆地区汉族来源广泛、少数民族众多的区域特色。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曲子戏作为地方特色剧种,深受新疆各族人民喜爱。如今,在社会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戏曲面临困境,尤其是地方特色剧种,如何更好地走出困境是现今研究的热点之一。

2. 有关新疆曲子剧的研究

总的来说,有关新疆曲子剧的研究较为丰厚,目前对于新疆曲子剧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新疆曲子剧的剧目和曲牌整理

乌鲁木齐文联的李富,1982年开始收集整理新疆曲子戏。1992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富整理的《新疆曲子戏选》,共收集到新疆曲子戏传统剧目126出、曲牌33个 [1] 。1988年,张仁幹、卢华英、杜秀珍等人组成的哈密市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委员会开始收集整理流传于哈密的新疆曲子,并于1993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哈密新疆曲子集》,全书共收集传统剧目86出,曲牌42支,书后附艺人孙家义、姚辉小传 [2] 。2002年,赵国柱、巨芳主编的《新疆曲子戏选》由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编撰了新疆曲子戏艺人谢伯钧先生演唱的16个剧目和常用的10余首曲牌乐谱。该书为曲谱唱词对照本,改变了以往整理出版的戏选中曲谱与曲本分离的状况 [3] 。巴里坤小曲子传人陈建生于2009年出版《巴里坤小曲子》,全书共收集曲目71首、曲牌17首 [4] 。此外,收集整理新疆曲子戏剧目和曲牌的文献还有2013年6月朱新贵编著的《昌吉新疆曲子戏选》、2013年12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木萨尔县委员会编著的《新疆北庭曲子戏》、2015年12月由六师五家渠市广大曲艺爱好者挖掘、整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出版的《新疆曲子戏》。此外,还有杨培才《新疆北庭曲子集》、郭天禄《新疆曲子——郭天禄弹唱选集》、戴明忠和张世勇《新疆曲子辑注》、宋振迪《新疆曲子在呼图壁的传承与发展》。

新疆曲子剧剧目的整理,主要是以政府带头,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也是保护新疆曲子剧的一种方式,这也为以后的新疆曲子剧研究奠定了基础。曲子剧的整理保护了现存的新疆曲子剧剧目和曲牌,在保护和传承新疆曲子剧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2.2. 从对新疆曲子戏源流的考辩角度

对于曲子剧是何时传入新疆的,由于缺乏文献记载,曲子剧确切传入新疆的时间已不可靠,学者们在文献中都给出了自己对于曲子剧何时传入新疆的看法。曲子剧在新疆的发展离不开清朝时期的移民屯垦背景,现有关新疆曲子戏最早传入新疆的时间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曲子剧在清前期就已经传入新疆了,这类看法的代表是任方冰,他在《移民背景下的新疆曲子戏研究》中,通过考证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认为新疆曲子剧的坐唱形式、越调曲牌及平调曲子在清乾隆年间即已出现,即表明曲子戏可能在清前期便流入新疆 [5] ;有的学者认为曲子戏是在乾隆时期传入新疆,持这类观点的主要学者有,徐玉梅、罗绍文等;罗绍文的《新疆曲子戏》(1989)一文,认为早在乾隆年间,西北各地的一些戏曲演唱形式和民歌小曲就进入新疆,后成为新疆曲子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徐玉梅在《从新疆曲子剧的民间性看其今后的发展》(2004)一文中认为新疆曲子剧形成于19世纪末 [7]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新疆卷》中也提到乾隆年间曲子剧就传入新疆;也有学者认为曲子剧是在清光绪年间才传入新疆的,肖学俊在《西迁背景下的锡伯族戏曲“汗都春”研究》一文中,认为曲子剧是在清光绪年间,为了平定阿古柏叛乱和收复失地伊犁,来自各地的官兵、商户、民众纷纷进入新疆,带来了陕西、青海、甘肃等西北地区的多种曲艺演唱,这些曲艺与新疆本地的方言和民间小调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新疆曲子剧 [8] ;朱哲在《眉户西行与新疆曲子》一文中,也认为曲子剧是在光绪年间平定阿古柏叛乱后,随着大量官兵、移民、商贾进入新疆而日益发展形成的 [9] 。目前,认同度最高的是第三种观点,《中国戏曲志•新疆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新疆卷》《中国曲艺志•新疆卷》都采用此种说法。有关新疆曲子剧的论文,对于曲子剧传入新疆的时间,基本都采用以上三种说法。另有一种不常见的说法,是李玉广发布在木垒县人民政府的《新疆曲子在木垒》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曲子剧是在清咸丰七年,随着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向新疆大量移民带来的戏曲,与当地的生活、语言相结合的产物。

总的来说,新疆曲子剧的起源基本可以确定是清代移民背景下,由各地的戏曲语言:陕西眉户(越调)、兰州鼓子(小曲子)、青海平弦(又称赋子)即所谓越、鼓、平、赋为主体,在传播过程中经过沿途演唱实践、改革融合后逐步形成的。虽然缺少文献资料佐证曲子剧具体传入新疆的时间,但大致可以确定清代曲子剧就已经传入了新疆。学者们对于曲子剧源流的研究,明确了新疆曲子剧的来源,理清了曲子剧发展的脉络,对新疆曲子剧后续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2.3. 从对新疆曲子剧的传承和保护研究角度展开研究

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新疆曲子戏的生存空间越发狭小,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新疆曲子戏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早在2004年,就有学者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徐玉梅《从新疆曲子剧的民间性看其今后的发展》一文,通过分析新疆曲子剧的民间性,论述了新疆曲子剧应如何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准确的为自己定位,使其以崭新的时代面貌重返民间,从而使新疆曲子剧发展到新阶段 [10] 。2006年,新疆曲子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遗”名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学者们对新疆曲子戏的发展与传承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对新疆曲子戏的发展与传承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有从宏观角度出发,总的描述新疆曲子剧的现状和发展,例如朱晓薇《新疆曲子剧的传承与发展》(2017)一文,发现新疆曲子戏面临着演员队伍老化、发展经费不足、缺乏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三个问题,并从扩大曲子剧生存空间、发挥名人效应带动曲子剧发展、开发曲子剧商业价值三个方面给出了曲子剧传承和发展的对策 [10] ;周建国《新疆曲艺现状与创新发展》(2019)一文,认为新疆曲子剧这种民间曲艺面临困境,需要从曲艺内部以及曲艺传承者进行创新,方能实现各族曲艺繁荣 [11] ;尼加提·吐尔逊、王洪喜《浅谈新疆曲子剧的现状及建议》(2019)一文中,描述了新疆曲子民间班社、演唱习俗的现状,指出了新疆曲子戏传承中的问题:在表达当代戏曲语境上处境困难、演员队伍后继乏人、专业戏曲编剧和导演队伍严重缺失,而后从曲子剧的创作、新机制的开发、新市场的开辟、院团和民间班社互相交流融合几个方面给出了使新疆曲子能焕发生机的建议 [12] 。从这些学者们对新疆曲子剧现状和发展的研究,可以看出,新疆曲子剧普遍存在曲子剧演员缺乏、剧本缺少创新、市场受限等问题。

有的学者从新疆地方曲子剧入手,着重分析当地新疆曲子戏的现状与发展,例如秦亚琼的硕士论文《新疆曲子的流变与发展——以奇台县为例》(2010),介绍了新疆曲子戏在奇台的表演情况和奇台的民间班社情况,新疆曲子戏存在后继无人的问题,以及在现代音乐冲击下新疆曲子剧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减弱的现状,提出在传承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曲子艺人的动力、增强曲子剧应对文化浪潮的能力 [13] ;马灏名《新疆曲子戏的生产机构、文本与接受》(2022)一文也是以奇台为例,作者从奇台新疆曲子剧的历史源流、生产机构、文本、接受情况等方面描绘了奇台县新疆曲子剧的传播与发展情况,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疆曲子剧发展存在的问题,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曲子剧存在着传播政策不合理、剧团专业性不强、宣传推广不充分等问题,在论述这些问题的同时,给出了相对应的建议 [14] ;毛巧晖、汲晓宁《新疆哈密地区曲子剧的当代传承调查》(2016)一文中,通过对巴里坤和哈密市曲子剧传承及其当前状况进行田野调查,调查发现巴里坤地区和哈密地区都存在着以下问题:曲子剧艺人老年化、经费支持不均衡、没有得当的传承与保护途径 [15] ;牛顺莉《新疆巴里坤小曲子艺术形态与传承保护述略》(2014)也对巴里坤地区曲子剧的发展做出了论述,肯定政府前期对巴里坤小曲子的保护,认为巴里坤小曲子想更好地传承需要增强小曲子的文化认同、保护和培养传承人,政府加大保护力度,保护记录曲谱 [16] ;张梦茹《丝绸之路文化视域下新疆曲子戏历史研究及发展——以新疆昌吉为例》(2023)一文从政府、剧团、文化保护层面分析了昌吉地区现有的保护措施,针对当前新疆曲子剧的现状和戏剧市场的发展趋势,给出了两点建议:结合当地特色,开展文化旅游;与学校合作,推动人才培养 [17] 。地方新疆曲子剧也存在着普遍问题,学者们通过实地探究,纷纷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更好发展新疆曲子剧的建议。

有从微观出发,用不同的视角分析新疆曲子戏的现状和传承。

从新疆曲子戏的表演机构出发的,剖析新疆曲子剧团和戏班的现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例如2008年徐玉梅《从新疆曲子剧团看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剧团的生存状况》一文,分析了新疆曲子基层剧团的现状并认为基层剧团需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从自身进行客观的反思,找准定位、对剧团的体制和机制进行创新才能改变新疆曲子的现状 [18] 。2017年任方冰《新疆曲子戏自乐班社存续机制研究》,将社会认同理论与新疆曲子戏子自乐班社的存续发展相结合,认为社会认同与社会范畴化是新疆曲子戏自乐班社得以存在和延续的主要原因;从这篇文章中能得出,增强新疆曲子戏的社会认同也是传承新疆曲子戏的手段之一 [19] 。学者们在描述新疆曲子剧表演机构的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新疆曲子剧表演机构需要结合实际改变自身困境,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增强社会认同,方能改变现状。

从非遗角度探讨新疆曲子戏的发展,2018年姜凯丽和王敏的《浅论“非遗”视域下新疆曲子剧的当代传承》一文,描述了新疆曲子戏在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剧团、整理、宣传、教育几个方面的现状,发现新疆曲子戏仍面临以下问题:生存空间萎缩受众流失分化、民间后继乏人传承难以续力、传统特色流失创新动力不足、文化圈层固化缺乏社会监督 [20] 。王超《丝绸之路曲子戏的流变与发展》(2020)也从非遗视域下,分析了自曲子剧成为非遗以来的保护措施和现状,给出了自己对于更好发展曲子剧的诸多创新性建议:明星效应、与旅游业相结合、跨界融合、运用媒体宣传为传承人招收学员、请曲子戏传承人定期举办演出、与网络游戏结合发展、高等教育中的传承与保护、与动漫相结合 [21] ;同年杜瑶和陈小青《非遗 + 高校:新疆曲子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一文,通过阐述新疆曲子戏的历史沿革,分析新疆曲子在当代的传承方式与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新疆曲子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式与路径: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来保护与传承新疆曲子、通过构建学校非遗传承基地来弘扬新疆曲子、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全力推广新疆曲子 [22] ;蔡江宁、麻可、杨叶青《新疆曲子剧在高校传承的理论与实践——以昌吉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新疆曲子剧表演特色课程为例》(2022)也从曲子剧与学校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将曲子剧放置中华文化的角度,通过发挥昌吉地区的地缘优势,计划性的开展了新疆曲子剧的教学、科研、专业实训等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23] 。新疆曲子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宣传、发扬新疆曲子剧,壮大曲子剧的生存空间,才能更好地保护新疆曲子剧。

从社会价值出发研究新疆曲子剧的发展,新疆曲子剧作为一项兼具欣赏性、娱乐性、文化传播性的艺术形式,在推广与传承过程中有着多样化的价值,有学者论述了新疆曲子剧的社会发展价值。2012年廖梦雅、薛洁在《试析新疆曲子的社会功能》中在简述新疆曲子的由来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从教育感化、文化交流和娱乐休闲三方面分析了它的社会功能 [24] 。同年田爱静《新疆曲子要在继承与发展中创新充分发挥它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戏曲团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功能,新疆曲子是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传承者,重视它的社会教育作用,在中华大地上茁壮成长,发扬光大 [25] 。新疆曲子剧作为生于人民、长于人民的剧种,根植于社会,有其特定的社会功能,是教育感化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手段。

从其他角度论述新疆曲子戏的发展,2012年孙桂芝《论文化产业浪潮中新疆曲子剧的发展》,从新疆曲子戏的形成历史、发展轨迹出发寻找新疆曲子戏的发展症结在于,社会经济的冲击下创作者和演唱者的缺失和没有精确的定位,她认为文化产业化的文化发展语境是新疆曲子戏有利机遇 [26] ;她在2013年的《从新疆曲子剧艺术形态的民间性看其发展前景》中,通过探讨新疆曲子戏的类型以及语言形态,延展新疆曲子戏发展前景的视野,为其在未来的发展中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路径 [27] 。从审美文化的研究角度,2019年朱晓薇《审美文化视野下的新疆曲子戏研究》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对新疆曲子戏进行了系统解读,据此总结出新疆曲子戏的文化功能和面临的传承困境,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28] 。2023年周述政的《接受美学视域下新疆曲子的传承与发展》,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透过其“读者为中心”的理论框架,结合其核心理论概念,“期待视野”“召唤结构”“隐含读者”,以观众的视角为切入点,尝试分析新疆曲子这种地方剧种传承和发展的问题,呼吁在当下消费文化背景下,打造多维的、立体的新疆曲子“文化场” [29] 。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自曲子剧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政府为曲子剧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土壤,但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音乐的冲击,曲子剧发展缓慢,不同的学者都对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新疆曲子戏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方案。从各位学者给出的建议来看,曲子剧未来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曲子剧自身,包括对曲子剧剧目的传承和创新、曲子剧艺人的对演唱的创新,曲子剧团和自乐班的创新;二是政府,政府需要为曲子剧在经济支持、传承人培养、宣传推广等方面制定更为适宜的发展策略和保护策略;三是社会,通过社会组织,比如新疆曲子剧进校园、进社区类似的活动,更广泛地走到人民群众中间去,扩大曲子剧的社会基础;另外,曲子剧还可以借助社会和网络发展的东风,让曲子剧从线下走到线上,活跃在媒体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些建议不仅仅可以用于曲子剧,对于其他跟曲子剧一样面临困境的地方民间戏曲也有建设性的意见。

2.4. 从对新疆曲子剧音乐结构和语言的角度

首先,研究新疆曲子戏音乐结构并不多见,主要有研究其戏曲结构、演唱特征和剧本语言几个方面。

首先是戏曲结构方面,这类研究以学者赵塔里木和任方冰为代表,二人在《新疆曲子戏平调曲子结构探析》一文中以剧目《绣荷包》《兰桥担水》为例,分析得出,在新疆曲子戏平调曲子长期的传承过程中,既有稳定性的继承,又有适应当地情况的变异性的发展的相关结论 [30] 。任方冰又在《新疆曲子戏腔系构成探析》一文中,从分析新疆曲子戏的腔系构成入手,探讨新疆曲子戏四大腔系说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说明社会精英认知在新疆曲子戏社会表征形成中的重要意义 [31] 。

其次是演唱特征方面,这方面的论文并不多,2014年苏长晶《新疆巴里坤小曲子演唱探究》对巴里坤小曲子的表演形式,演唱技巧,吐字、发声、气息等进行探究,认为民间声乐是一块沃土,可以以民间声乐为本,吸收西洋唱法精髓,将民间艺术与科学声乐艺术相结合,从而丰富声乐演唱艺术 [32] 。

最后,是针对新疆曲子戏唱词的研究。2015年章雅轩则在《论新疆曲子剧唱词的特征》中通过分析新疆曲子戏唱词的句式结构、押韵特征、组合特征,总结出新疆曲子戏唱词具有口语化、生活化、娱乐化等特征,明晰了新疆曲子戏的共性与独特性 [33] ;2016年马静在《新疆曲子戏剧本中的语言研究——以俗语为例》一文中通过对新疆曲子戏唱词的研究发现,唱词中大量俗语的使用是体现其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征之一,透视出新疆曲子戏的语言智慧和语言特点 [34] 。2020年马静在《新疆曲子剧本语言研究》中运用语言学、戏曲学、民俗学等理论,对曲子的语言进行深入研究,较全面系统地描绘出新疆曲子戏音韵、语词、句式、修辞等基本面貌,也重点揭示了新疆曲子的语言特点及源流 [35] 。

总的来说,对于新疆曲子戏本体的研究角度的文章也不多见,但从现有的文献中我们可以较为清晰的看到新疆曲子戏的结构以及其艺术特征,包括新疆曲子戏的语言艺术,这类型的研究虽然较少,但对新疆曲子戏以后的发展、传承和后世的研究都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文献数量和议题可以看出,目前针对新疆曲子戏的研究成果较为,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数十位学者身上。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新疆曲子戏的研究深入到戏曲本体特征与价值的挖掘,并结合现实发展情况,很多学者开展了新疆曲子戏未来发展与传承对策方向的研究,为新疆曲子剧后世的研究奠定了丰富的基础,帮助新疆曲子剧更好地立足于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文化产业中。这些研究都为后世研究新疆曲子剧创作的创新性和新疆曲子剧发展和传承的有效性措施,丰富新疆曲子剧的语言研究角度都奠定了丰富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富. 新疆曲子戏选[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2.
[2] 哈密市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委员会. 哈密新疆曲子集[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3.
[3] 赵国柱, 巨芳. 新疆曲子戏选[M]. 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2002.
[4] 陈建生. 巴里坤小曲子[M].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9.
[5] 任方冰. 移民背景下的新疆曲子戏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 2006.
[6] 罗绍文. 新疆曲子戏[J]. 新疆社会科学, 1989(4): 116-120.
[7] 徐玉梅. 从新疆曲子剧的民间性看其今后的发展[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4, 2(1): 44-47.
[8] 肖学俊. 西迁背景下的锡伯族戏曲“汗都春”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 2010.
[9] 朱哲. 眉户西行与新疆曲子[J]. 当代戏剧, 2000(6): 39-40 43.
[10] 朱晓薇. 新疆曲子剧的传承与发展[J]. 当代音乐, 2017(24): 68-69.
[11] 周建国. 新疆曲艺现状与创新发展[J]. 曲艺, 2019(9): 17-19.
[12] 尼加提·吐尔逊, 王洪喜. 浅谈新疆曲子剧的现状及建议[J]. 新疆艺术(汉文), 2019(4): 88-91.
[13] 秦亚琼. 新疆曲子的流变与发展[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 2010.
[14] 马灏名. 新疆曲子戏的生产机构、文本与接受[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兰州大学, 2022.
[15] 毛巧晖, 汲晓宁. 新疆哈密地区曲子剧的当代传承调查[J].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6, 13(2): 110-116.
[16] 牛顺莉. 新疆巴里坤小曲子艺术形态与传承保护述略[C]//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 2014年10月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 2014年卷. 哈密: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文化馆, 2014: 4.
[17] 张梦茹. 丝绸之路文化视域下新疆曲子戏历史研究及发展——以新疆昌吉为例[J]. 乐器, 2023(9): 60-63.
[18] 徐玉梅. 从新疆曲子剧团看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剧团的生存状况[J]. 中国戏剧, 2008(3): 45-47.
[19] 任方冰. 新疆曲子戏自乐班社存续机制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 31(4): 51-56.
[20] 姜凯丽, 王敏. 浅论“非遗”视域下新疆曲子剧的当代传承[J]. 艺术评论, 2018(6): 114-121.
[21] 王超. 丝绸之路曲子戏的流变与发展[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艺术学院, 2020.
[22] 杜瑶, 陈小青. 非遗 高校: 新疆曲子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0, 30(6): 14-17 23.
[23] 蔡江宁, 麻可, 杨叶青. 新疆曲子剧在高校传承的理论与实践——以昌吉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新疆曲子剧表演特色课程为例[J]. 昌吉学院学报, 2022(3): 83-86.
[24] 廖梦雅, 薛洁. 试析新疆曲子的社会功能[J]. 民族论坛, 2012(10): 53-55.
[25] 田爱静. 新疆曲子要在继承与发展中创新充分发挥它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30): 1-2.
[26] 孙桂芝. 论文化产业化浪潮中新疆曲子剧的发展[J]. 昌吉学院学报, 2012(6): 58-61.
[27] 孙桂芝. 从新疆曲子剧艺术形态的民间性看其发展前景[J]. 新疆社科论坛, 2013(4): 82-84.
[28] 朱晓薇. 审美文化视野下的新疆曲子戏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 2019.
[29] 周述政. 接受美学视域下新疆曲子的传承与发展[J]. 新疆艺术(汉文), 2023(3): 124-130.
[30] 赵塔里木, 任方冰. 新疆曲子戏平调曲子结构探析[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6, 4(4): 11-15.
[31] 任方冰. 新疆曲子戏腔系构成探析[J]. 戏曲艺术, 2017, 38(1): 126-131.
[32] 苏长晶. 新疆巴里坤小曲子演唱探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14.
[33] 章雅轩. 论新疆曲子剧唱词的特征[J]. 大舞台, 2015(1): 17-18.
[34] 马静. 新疆曲子戏剧本中的语言研究——以俗语为例[J]. 戏剧文学, 2016(11): 129-136.
[35] 马静. 新疆曲子剧本语言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20.

为你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