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培训开发背景
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是未来之大趋势,新东方国际教育青少部门也一直致力于OMO教学模式的研发与实践。在OMO模式下,线上与线下不再是两个独立的平台,而是能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线上融合线下,提供更有深度的产品和服务,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进行重组 [1] 。
1.2. 培训预期解决的问题
1) 如何利用线上形式,优化课前预习,为高效度课堂做好铺垫?
2) 如何用OMO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更加有趣,学生学习更有效率?
3) 如何在课后灵活运用线上形式布置作业,跟踪学情?
4) 如何利用多样化的资源为青少学员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支持?
1.3. 培训模式
线下面授培训,线上及线下检测验收。
2. 针对人群
国际教育青少部教师,其中包括素养类课程教师,如Global You课程;测评类课程教师,如剑桥五级考试课程。
人群画像
国际青少的老师整体上语言功底过硬,拥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且对教学法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很多老师也有过雅思或托福等成人考试类课程的教学经验,具备“专业性”,调查结果见图1。但是对青少学员的学习特点、课堂需求不够了解,尤其缺乏“趣味性”。对于如何让青少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吸收和学习常常感到缺乏方法,以及在家校沟通方面比较缺乏经验和方法。

Figure 1. Survey report—Experience in teaching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xamination courses
图1. 问卷调查报告——是否有过国际语言考试类课程的授课经历
3. 实践目标
3.1. 培训目标
本培训课程旨在为青少老师提供结合OMO形式,适宜青少课堂的思路,方法和资源。让青少老师能运用多样的形式提升教学效度。
3.2. 期望达成的效果
通过本次培训,受训老师们将能够从课前、课中、课后3大阶段入手,运用多样化的形式去优化预习、提升课堂、巩固课后,并且能在长线课程中提供阶段性的学情跟踪及报告,促续班,稳家校。
3.3. 如何调研得出实践目标

Figure 2. Survey report—Analysis of answer sources
图2. 问卷调查报告——答案来源分析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线上督课情况,整理得出。调查问卷以线上形式发布和收集。有效问卷18份,覆盖9个地区,调查结果见图2。
其中,100%的受访老师表示在日常授课中,会使用到多媒体资源,即OMO的模式运用,使用情况见图3。

Figure 3. Survey report—Use of multimedia resources
图3. 问卷调查报告——多媒体资源的使用
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线上与线下的教学结合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见图4。

Figure 4. Survey report—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when using multimedia resources
图4. 问卷调查报告——使用多媒体资源时遇到的困难
本次师训实践报告旨在探索老师们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结合OMO的模式,探索解决方案。
4. 实践内容
国际青少部的课程主要为素养类和测评类。素养类主要是指Global You国际素养类课程,测评类主要为剑桥五级考试类课程,目前主要有:KET,PET和FCE课程。本次实践内容将分别为素养类课程和测评类课程设计培训课程。以下为课程目录及课程内容说明,培训环节见表1。
课程一、素养类课程:
多数老师认同课前预习的必要性,但并不是所有老师都有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调查结果见图5。课前预习任务确有必要,但老师们在实际行课中,有时候不知道该怎样布置预习任务,有时候没有合适的资源可用于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任务如何布置?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适应课堂,提升学习效率?合适的资源哪里找?本环节将就以上相关问题展开进行探讨。

Figure 5. Survey report—The necessity of pre-class preparation tasks
图5. 问卷调查报告——课前预习任务的必要性
4.1. 知识点预习
4.1.1. 预习要点
目前国际青少项目的提能类课程主要为Global You系列课程。本课程的所有核心知识点都有配套的预习和复习要点,并且在Global You的应用软件中同步配套。词汇均有配套的图片,音频及英文释义。
常规布置方式:开课前,老师们可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和家长使用平板端,提前让学生熟悉本课的重点,提升课堂效率。针对青少低龄学员,也可布置有趣简单的预习任务。
4.1.2 案例展示1
Prep 1B Lesson 1,语法重点为:This is.../These are...
课前预习任务为观看本节课核心语法相关的讲解视频,跟着读一读,并完成视频中的检测题,视频截图见图6。
家长辅助,将学生观看跟读过程录制视频,进行预习任务打卡。
语法讲解视频可通过网络资源搜索,或老师自行录制。建议老师们可以自己录制一份,在正式开班前发布视频。
通过这样的方式,预习任务能达成3个目标:
1) 学生能提前预习语言点,熟悉下一次课的核心知识点,从而释放一些课上的TTT (teacher talking time),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 学生可通过视频提前认识老师,尤其对于刚开班的班级,这样的形式能让学生和家长提前对老师有个了解,有利于做好师生关系营造。
3) 老师能通过学生提交的视频打卡任务,提前了解班级学生情况。熟悉学生的姓名,样貌,大致性格特点等。有利于首次课快速破冰。

Figure 6. Grammar video—There be
图6. 语法视频——There be句型
4.1.3. 案例展示2
Prep 1B Lesson 7,语法讲解重点为I can...句型。
课前预习任务为跟唱I can主题歌曲,跟听跟唱3遍,录视频进行课前任务打卡,视频截图见图7。
通过视频歌曲的跟听跟唱,让学生提前熟悉I can...句式的使用,并且搭配视频画面,形象直观。通过课前的铺垫,学生课上将能快速理解并运用该核心句型。
课前歌曲资源搜索渠道:Super simple song, The singing walrus, Alpha blocks...或通过Bilibili等视频网站搜索主题关键词。
Global You国际素养课程课前知识点汇总平台:Global You应用软件。
4.2. 兴趣激发
输入类型的科目(如阅读)可布置观看相关主题的视频,为背景知识做铺垫,激发兴趣。
案例展示
1A Unit 1 Lesson 5阅读课主题为Clean-up Day。
老师可搜索相关主题视频,布置学生课前浏览,搜索截图见图8和图9。
布置思考问题: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Do you want to try it? Why or why not?
让学生带着思考来上课,减少课堂话题引入部分的时间,增加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表观点的时间,将课堂主体更多地交给学生,引导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课堂。

Figure 8. Keywords searching on video platform
图8. 视频平台搜索关键词

Figure 9. Video for Clean-up Day
图9. 阅读课Clean-up Day相关视频展示
培训环节见表2:通过日常在线督课平台的课程质检过程,发现很多老师有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但是开展的课堂活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并不是100%有效。尤其新老师容易陷入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的循环中。88%的老师有符合场景需求的活动设计,但活动目标不够清晰,或缺乏检测和反馈,无法很好地实现课堂目标,结果展示见图10。如何平衡课堂活动的有趣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课堂活动,并结合线上与线下的形式,达成课堂目标?本环节将就以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4.3. 巧用Global You课程大屏端
目前素养类课程已有大量设计完善的OMO环节,如授课大屏端(互动电视)。通过大屏互动可使课堂更加有趣活跃,每一个重要知识点都有设计了互动模版,学生可在平板端完成。提交后即时获得批改结果,以及自动加星奖励。让学生获得即时正向反馈。但很多新老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并没有理解每个互动模版设计的逻辑,也就无法达成原本设计的片段课程目标,以下将通过一个案例展示,详细讲解一个完整的互动模版闭环的设计逻辑以及授课老师操作流程建议。
案例展示
1A Lesson 13的词汇教学,课件截图见图11:
1) 通过图片引入,引导学生关注目标词汇,点击展示目标词汇(形);
2) 播放词汇发音(音),学生跟读;引导学生朗读例句,展示英文释义(意);
3) 点击右上麦克风图标,引导学生在平板端朗读目标词汇,系统自动评分,加星。(即时检测,正向反馈。)
1) 打地鼠小游戏,游戏界面见图12。引导学生大声读出看到的单词,并注意炸弹(出现相应次数后会爆炸)。
2) 此环节检测学生对单词的音和形的掌握。老师可通过调节右下角游戏节奏的快慢增加游戏体验感。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老师需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还不熟悉的发音,在下一个环节中要增加操练。
1) 听音排序模版,游戏界面见图13,针对上一环节不熟悉的发音做完巩固操练后,引导学生观察选项词汇。
2) 播放音频,根据学生进度,听完前两个单词后,可暂停,确保学生都有同步跟上后,再继续。
3) 在后续做题过程中要求学生听完后同时大声朗读,再次巩固和强化目标词汇的音和形。
1) 记忆小游戏,游戏界面见图14。每个数字对应一张目标词汇的图片,学生有20秒钟的时间记忆所有图片位置。
2) 时间到时图片将被数字覆盖。页面上会随机显示一个目标词汇。
3) 学生需快速找出该目标词汇对应的数字并点击,如正确,词汇图片则会被展示。
本环节检测学生对单词的形和义的掌握。
以上即为一个单词教学的闭环,教学环节讲授了词汇的音形义,检测环节也全面检测了学生对词汇的音形义的掌握。整个教学及检测环节以有趣的游戏形式呈现,学生参与度高,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OMO的形式很好地融入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大屏设备端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度。在该单词教学的闭环中,老师的角色是多样的,不仅仅是教学者,更是组织者、支持者、引导者。
4.4. 音视频播放
针对青少学员的语法教学也是国际青少老师们的一大痛点。青少学员受限于抽象思维的发育,对于语法的抽象概念理解较为困难。很多老师容易“过度讲解”,即在clarification环节花费过多时间,由老师自己进行解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习的热情也无法被唤起。环节展示图见图15。
语法的教学部分有两个核心的环节:present and practice——呈现和练习 [2] 。
对于青少学员,语法的授课应更多开展practice——练习,而不是clarify——下定义。
以下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讲解如何用线上形式(主要为歌曲或童谣)将语法概念化为朗朗上口的肌肉记忆,帮助青少学员以较为轻松的方式掌握知识点。
案例展示:prep 1A Lesson 3,语法重点:do/does与主语人称的搭配。课件截图见图16。

Figure 16. Screenshot of Prep 1A Lesson 3 courseware
图16. Prep 1A Lesson 3课件截图
1) 老师通过例句和语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do/does的搭配规律。
2) 播放I do, you do, he/she/it does的歌曲,带着全班学生一起跟唱,加深印象。歌曲截图见图17。

Figure 17. Grammar theme song Do Does matching
图17. 语法主题歌曲Do Does搭配
3) 将歌曲布置为课后任务,每周有三天课后作业需跟唱歌曲打卡。课件截图见图17。
以这样的形式来学习,这个语法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将不再是一个抽象的语法概念,而是张口就来的肌肉记忆。为学生后续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训环节见表3。

Figure 18. Percentage of time spent on after-school services every week
图18. 每周课后服务时间占比

Figure 19. Main difficulties of after-school service
图19. 课后服务的主要困难
课堂在精,课后在量。课后是课堂学习的延伸,语言学习需保证足够的时间投入,才能量变引起质变。但课后服务的布置与跟进,也会消耗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超过70%的老师每周投入3~8小时的课后服务时间,调查结果见图18。超过90%的老师表示收集和批改课后任务耗时过长,操作较为繁琐,调查结果见图19。课后任务和学情记录该如何发布?可以利用什么平台?该如何高效收集学生完成情况,释放老师精力?如何跟进记录学生学情,并同步周知各端口共同关注?本环节将就以上相关问题做探讨。
4.5. 作业布置与回收留存
对于青少学生,老师可拆解课后任务,做成每日打卡小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布置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老师可以利用已有的新东方平台:Noble混合学习中心,将每日任务拆解,搭配图文辅助。
案例展示:Global You 1A课程Lesson 2的课后任务布置
1) 作业以清单形式呈现,纸质版发给学生留存。作业清单截图见图20。
2) 将作业清单输入到新东方混合学习中心并发布,学生端即可在线查看每日打卡任务。新东方混合学习中心界面见图21。

Figure 21. New oriental blended learning center—Homework assignment interface
图21. 新东方混合学习中心——作业布置界面
学生完成作业后,需拍照上传至新东方混合学习中心。老师可快速查看每项作业完成情况,并在线进行批改。教师批改界面见图22。

Figure 22. New oriental blended learning center—Teacher correction interface
图22. 新东方混合学习中心——教师批改界面
通过新东方自有线上平台的操作和使用,教师端和校区端(如学管,顾问等)都能及时收集和查看学生每日作业完成情况,老师在查看完学生作业后可以快速批改发布,家长端也能及时收到教师的批改和反馈。通过线上形式的融合,能有效释放老师的精力,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各端口的信息同步。
4.6. 家校共育

Figure 23. Difficulties of home school communication
图23. 家校沟通中的困难方面
青少类课程不同于成人类课程的很大一个因素是,青少课程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要求有紧密的家校合作。通过调研,很多老师对于家校沟通感到较为困难。33%的老师表示不知道和家长沟通时能聊什么。16.7%老师希望寻求除了打电话以外的家校沟通方式。还有22%的老师在家校沟通中,不知道怎么营造和维护专业的教师形象,调查结果数据见图23。本环节将就以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家校的沟通可以多种多样,并不仅局限于电话沟通。而不论何种形式的沟通,只要展现了老师的专业度,就都可以为老师的专业形象添砖加瓦。
以下为几种具体操作建议:
1) 课堂活动视频外宣
课堂上做的有趣活动,老师们都可以用视频记录下来,下课后发送家长群并简单说明活动形式和目的,有利于营造积极正向的班风,树立老师专业度的权威,搭建家校信任。外宣界面见图24。
2) 家校互动小游戏合集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词汇或语法小游戏,由老师自己出镜,或以教研组为单位,共同产出,录下演示视频作为范例,布置成家校互动任务。由家长配合出镜,或帮忙拍摄,或参与对话(role play)的形式来完成课后任务。游戏见表4。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家长能直观地感受到老师教学的专业度和课后服务的细致度,同时也能帮助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提升家长端的认可度与信任度。老师也能通过这些途径和家长进行间接的沟通。在布置任务和回收任务的环节过程中,也能针对学生的表现、掌握情况,和家长就具体事实做具体沟通,提高家校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培训环节见表5。
青少课程的另一个特点是长期性、延续性,学员通常会比较长期地跟随课程。长线课程中家长也会比较在意阶段性成果。在长线课程中,如何运用线上工具和资源,帮助老师高效追踪学员的成长轨迹?如何在每个阶段,都让家长明确知晓学习成果,消除焦虑?本环节将就以上相关问题做具体探讨。
4.7. 学情记录


Figure 25. Score registration template from ios system
图25. ios系统自带成绩登记模版
从教研组角度出发,首先可以划定一些普遍适用的阶段性检测的节点,比如在48课时的课程里,完成24课时后安排期中测,完成48课时后安排期末测。通过阶段测的成绩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每一次的阶段测成绩老师端可汇总做对比,制作直观的数据图,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每个阶段的掌握情况。
资源推荐:石墨软件,Excel自带模版,ios系统自带模版等
案例展示:预备1A期末测成绩汇总
通过生成成绩汇总报告,见图25,能让家长端和校区端都清晰明了地看到孩子的学习成长轨迹和现阶段的长短板,为后续服务提供事实依据。
4.8. 家长会
阶段测的成果一方面可以反哺教学,让老师更有根据地对课程侧重点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家长会的时机,让家长参与到每个重要的学习节点中,确保家长知道短期的和长期的学习节奏,减少不必要的焦虑。
4.8.1. 家长会案例展示
Prep 1B的结班家长会上,除了宣讲现阶段学情,还需搭配长线规划,如图26。在接下里的青少体系中,近期目标为:学生下一阶段将会升到Prep 2阶的学习,对标CEFR将会达到pre A1-A1的水平。如果有国外学习申请规划,本阶段课程将能满足基础的语言要求。长期目标为:小高年级将进入剑桥五级KET考试课程的学习,对标CEFR将会达到A2的水平;小高年级至初一初二,将进入PET课程学习,对标CEFR将会达到B1的水平。以此让家长心中有个长远的规划,避免焦虑,铺垫长线维护和跟进。

Figure 26. Screenshot interface of parent-child meeting PPT
图26. 家长会PPT截图界面
4.8.2. 教师个人IP打造
家长会上还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个人人设打造的机会,作为孩子们的老师,除了日常授课外,老师可以展示一些个人精进目标或成就,如功底成绩更新,参与集团培训或获得专业奖项等。让家长看到老师们自身也都是有在不断精进的,践行终身学习,全球视野,成为孩子们的学习好榜样。范例见图27。

Figure 27. Screenshot interface of parent-child meeting PPT
图27. 家长会PPT截图界面
以这样的方式,侧面打造专业、积极、向上的教师形象,展现过程生动形象,能给家长带来积极正面的印象。
培训环节见表6。
素养类的课程除了课内的知识讲授,还需要配合大量的课外阅读补充,才能全方面提升语言能力素养。但有将近半数的老师(46.7%)表示找不到合适的资源,见图28。以下将就素养类适合的课外补充资源做介绍。

Figure 28. Difficulties of using online resources
图28. 使用多媒体资源时的困难
Global You国际素养课程已配套新东方小书童应用软件,提供海量分级绘本,可供学生选择,绘本界面见图29。
开课前老师可布置让学生在应用程序内完成蓝思指数测试,了解学员的基础水平。
各级别课程对应的蓝思指数建议见表7:
根据学员的蓝思指数,布置相应级别的阅读任务,例如每周打卡阅读3本绘本。跟听跟读后分享链接到学习打卡群。打卡截图见图29。
测评类课程不同于素养类课程,测评课程难度提升,每节课的知识点密度大,学生需要学习和吸收大量的知识内容,同时也要对多样的考试题型做针对性训练。所以在测评类课程的授课中,更应注重课堂效率,将有限的时间最大化利用。本模块课程将将从词汇语法,输入型科目,输出型科目,三大类别入手,就如何运用OMO模式提升测评类课程的课堂效度进行探讨。
培训环节见表8。

Figure 30. Survey report—The necessity of pre-class preparation tasks
图30. 问卷调查报告——课前预习任务的必要性
接近半数的老师对课前预习的重视度还不够,调查结果见图30。在测评类课程中,预习任务该如何布置?用什么方式布置?本环节将就以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4.9. 扫除生词掌握,化新知为温故
测评类课程中,单词量骤增,例如KET考试要求学生词汇量达1500~3000,PET要求3000~4000。但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对词汇做详细的讲解和操练。词汇任务可统一安排在课前,布置学生跟听跟读词汇,初步了解词汇的音形义。学生课前需跟听跟读核心词汇并提交录音进行预习打卡。老师在行课过程中就可适当减少单词的讲解和带读时间,增加单词操练和运用的时间,提高单词教学的效度。
案例展示:PET Unit 4 Lesson 2词汇教学——buildings and places主题
1) 课前发布预习任务,学生跟听跟读核心词汇。
2) 学生朗读核心词汇,并录音打卡。核心词汇及录音提交截图见图31。
课堂授课环节以图片形式,引导学生回顾词汇,自主发言。老师的讲解重点放在对比相似词汇的异同点,例如sport center与stadium的区别。课件截图见图32。

Figure 32. Courseware—Vocabulary differences
图32. 课件截图——词汇差异
4.10 了解语法概念,减少TTT (Teacher Talking Time)
剑桥五级考试类课程中,有完整的语法体系搭建,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法结构。但很多语法概念对青少学生较为抽象。课前预习任务可布置让学生浏览语法概念,并高亮知识点,学生作业完成截图见图33。在对语法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后,可有效减少老师课上的讲解时间。

Figure 33. Screenshot of student preview homework
图33. 学生预习作业截图
案例展示:KET全程Unit 9,语法教学:Verbs with -ing or to infinitive.
1)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朗读复习讲义中总结的几组搭配,见图34,提交朗读录音进行打卡。
2) 课上详细讲解规则,并完成检测练习题。
3) 开展有趣的卡牌游戏,见图35,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和练习该语法点的搭配。游戏规则参考桌游:德国心脏病。

Figure 35. Card game, game rules refer to board game: German Heart Disease
图35. 卡牌游戏,游戏规则参考桌游:德国心脏病
培训环节见表9。

Figure 36. Percentage of time spent on explaining task characteristics
图36. 题型特点讲解–时间占比
在输入型科目的授课中,题型讲解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但题型特点的介绍又是较为基础的概念性认知,应作为引入,带学生快速了解即可,但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到,还是有将近30%的老师会花较多时间(5%~10%)在题型特点的讲解上,调查结果见图36。
在输入型科目中,更多的时间占比应置于做题步骤的讲解,文本语料的提取等等
本环节将就如何高效讲解输入类题型?如何分配题型讲解时间?以及输入类科目有哪些拓展补充材料可使用进行探讨。
4.10.1. 课前预习
题型了解认知:剑五考试题型较多,每个题型都不同。所有题型特点都有在《Key Objectives》讲义中做了详细的介绍和总结,老师可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完成对题型的了解认知,见图37。课上通过CCQ (concept checking questions)的形式进行检测,如How many questions are there? What kind of text will you read?
4.10.2. 做题步骤可视化
测评类课程开始对学生有应试类技能要求,但是青少学生往往对于做题步骤和做题技巧不甚了解。

Figure 38. Visualization of problem-solving steps
图38. 做题步骤可视化
从问卷调查报告来看,大部分老师有很强的应试技能教学意识,将做题步骤贯穿课堂全程。但也还是有26.7%的老师没有从始至终地强调做题步骤,见图38。前面提到,通过OMO的形式,我们将题型认知的环节前置作为课前预习。这也就意味着课堂上将能释放更多的课堂时间,老师能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做题步骤的讲解,引导学生真正进行技能的训练和检测回收。在测评类课程的讲义中以及授课的标化课件中,都有罗列做题步骤,将其可视化,见图39。老师可结合两者材料,将做题步骤的讲解贯穿课堂的始终。
4.10.3. 文本精听精读
测评类课程虽侧重点为应试类技能,但学生的素养技能才是大前提,缺乏足够的语言素养,应试技能的效果将极为有限。通过调研报告可以看到,还是有73%的老师课上没有充分的时间对文本做精听和精读的训练,调查结果见图40。
通过将题型特点的了解认知前置,老师在实际授课中可以释放部分时间,更多地用于讲解文本,提取语料,总结同义替换等。
案例展示:KET全程班Unit 2 Lesson 1听力题型
1) 复习课讲义中的题型特征总结可布置课前预习浏览,见图41。
2) 课上以提问形式快速检测学生对题型的认知,如how many questions are there? Will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or monologue?
正式开始听力部分教学。
3) 听力任务前,讲解做题步骤并带学生读题,课件截图见图42:
4) 听力任务后,针对干扰项和同义替换的形式做精讲精练,课件截图见图43:
通过将基础概念前置预习,节省更多课堂时间针对题目文本做更加细致的讲解和操练。真正提升课堂精度。
4.10.4. 课后巩固
阅读及语法课后讲解视频:教研组可组织共同产出任务,对标化练习册中出现的阅读和语法题目做讲解,配套在每周的课后任务要求中,为学生提供课后的学习支持。
配套范例见图44和图45:

Figure 45. Video explanation of grammar homework
图45. 课后语法作业视频讲解
通过日常督课观察发现,输出型科目最大的问题在于“口语课不张口,写作课不书写”。尤其新老师,容易忽略当堂训练口语及写作的必要性。
培训环节见表10。
在课后环节,老师们的痛点在于批改作业耗时过长,调查结果见图46。

Figure 46. Homework correcting takes up too much time
图46. 批改作业耗时过长
因篇幅有限,本环节无法展开探讨输出型科目的课前预习及课中讲解。该环节将在后续培训课程中做专场讲解。
本环节仅提供批改作业耗时这一痛点的OMO解决方案:
对于口语和写作的课后任务可要求学生先自行核对评分标准,进行自查,再提交任务给老师。
写作部分的自查可使用线上资源,如有道,或Grammarly等线上平台的自动批改功能。解决一部分基础的语言错误。培养学生自查意识,解放老师的课后批改时间。范例展示见图47。
5. 实践时长
以上为国际青少板块的OMO模式探讨,重点为素养类课程的结合探讨。
课次及时长安排:
1) 素养类课程培训1次,共3小时。
2) 测评类课程培训1次,共2小时。
6. 实践成果检测或预计产出
检测方式:
1) 培训后受训老师需填写听课反馈:我可以运用的3个点。
2) 一个月后再次检测回收,受训老师需填写:这一个月的课堂里,我运用了培训中提到的3点,并举例说明。
预计产出:
老师端:
1) 将能够结合OMO模式,优化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的跟进
2) 将能够更好地结合OMO课堂活动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研端:
1) 受训后,提交一份教研计划,列举可组织实行的产出(1~2个)。
2) 3个月后,教研组提交一份教研产出清单。
附录
调查问卷
青少教学板块——线上与线下的操作实践
1. 老师您好,我是青少板块的Fiona老师,请问怎么称呼您? [填空题] *
2. 繁忙的暑假已结束,现在的你,状态如何呢? [多选题] *
□非常棒,满血复活!
□还行还行,秋季还能战斗
□暑假PTSD,还得再缓缓
3. 截止目前,在青少板块已执教多长时间了呢? [单选题] *
○少于1年
○1到3年
○3到5年
○5年以上
4. 是否有过雅思托福等国际语言考试类课程的授课经历 [单选题] *
○是
○否
5. 在日常授课中,会使用到多媒体资源吗?(如打卡小程序,音视频资料等) [单选题] *
○是
○否(请跳至第问卷末尾,提交答卷)
6. 在平时使用多媒体资源时,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多选题] *
□没有合适的电子设备
□找不到合适的资源
□学生不会使用或排斥(例如音频资源等)
□家长不会使用或排斥(例如学习打卡小程序等)
□其他_________________*
7. 你认为课前预习任务是否有必要 [单选题] *
○很有必要,一定要布置
○看情况吧,有时候有布置,有时候没有
○没必要,一般不会布置
8. 在行课过程中,你使用多媒体资源的时间占比是多少? [单选题] *
○50%以上
○30%~50%
○10%~30%
○低于10%
9. 使用多媒体设备或资源时,你会遇到的问题是? [多选题] *
□不知道如何跟课堂目标做有效结合
□使用多媒体设备耗时太久
□设备故障
□其他_________________*
10. 你认为,使用多媒体设备,在多大程度上能帮助你达成高效课堂?[单选题]*
○非常有效,大大提升了我的课堂效率
○还不错,对我的课堂效率有一定的帮助
○没太大帮助,或仅有一点帮助
11. 现阶段,课后服务是否有让你感到困难? [单选题] *
○有,相当困难
○有一点困难,但我还能应对和解决
○不难,我很游刃有余
12. 你每周花在课后服务上的时间占比为多少? [单选题] *
○低于1小时
○1~3小时
○3~5小时
○5~8小时
○8小时以上
13. 你觉得课后服务主要的困难在于 [多选题] *
□批改作业耗时过长
□收集课后任务完成的情况较为麻烦
□写课后反馈耗时过长
□其他_________________*
14. 在家校沟通中,你觉得比较困难的方面是 [多选题] *
□社恐,不敢和家长主动沟通
□和家长沟通时,不知道能聊什么
□家长对我或我的课程不信任
□家长的一些提问不知道怎么回答
□不擅长打电话,但又不知道其他更好的家校沟通方式
□不知道怎么营造和维护专业的教师形象
□其他_________________*
15. 你是否有教授剑桥五级课程 [单选题] *
○是
○否(请跳至第问卷末尾,提交答卷)
16. 你在教授听说读写技能模块时,讲解题型特点(比如该题为填空或选择,共有几个选项,是否有多余选项等)的时间占比是 [单选题] *
○低于5%的时间,快速带学生了解
○5%~10%,会花较多时间,带学生详细了解
○高于10%,大量时间细致讲解
17. 你在教授听说读写技能模块时,讲解做题步骤的时间占比是 [单选题] *
○贯穿全程,按照做题步骤带着学生做练习
○只在做题前讲解强调一遍
18. 你是否会在课上带学生做文本的精讲精练? [单选题] *
○会在做题后花大量时间去讲解
○有时候会讲,但有时候时间不允许
○完全没有时间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