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开展的“三全育人,五位一体”的思政改革进行了系统阐述与实践分析。遵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原则,课程改革着力于构建与思政教学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在“五位一体”的框架下,课程内容结合时事热点,融入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优化的教学资源通过三大平台增强线上线下的互动性和实用性;学习过程创新以项目制和案例研究为主,强化学生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实践空间拓展倡导校外社会实践,着重解决实际问题并反馈社会;多元评价体系包含自评、互评及师评,全面考察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实践证明,课程思政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思想政治素养,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我们的改革经验高校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Abstract:This article provides a systematic exposition and practical analysi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carried out in the cours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which focuses on the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nd five in one” approach.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educating all staff, the whole process, and all aspects, curriculum reform focuses on building a curriculum system that integrat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Five in One”, the course content combines current affairs and hot topics, integrates national spirit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guidance; optimized teaching resources enhance online and offline interaction and practicality through three major platforms; innovation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focuses on project-based and case studies, strengthening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expanding practical space advocates for off campus social practice, focusing on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and providing feedback to society; the diversified evaluation system includes self-evaluation, peer evaluation, and teacher evaluation, comprehensively assess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vocational skills of students. Practice has proven that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has improved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and help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spirit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We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university curriculum reform through our reform experience.
1. 引言
习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也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三全育人”内涵特征,经历了从“三育人” [2] 到“三全育人” [3] 再到“三全育人共同体” [4] 的演变阶段;二是“三全育人”十大育人体系,学者们以全员 [5] 、全方位 [6] 和全过程 [7] 三个方面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了课程、科研、管理等十大维度的育人体系实践模式;三是“三全育人”机制模式,学者们从协同意识 [8] 、资源整合 [9] 、制度保障 [10] 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机制模式。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承载着为学生提供必要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职责。然而,单一的技术传授已不再符合当前教育的全面性要求,本文围绕如何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中落实思政教育,详细阐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理念和具体实践措施,并分析其可能面临的挑战与解决办法。通过重塑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资源、创新学习过程、拓展实践空间和多元化教学评价的“五位一体”的创新实践,探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行性与创新性,提出我国高等教育深化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建议,以期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2.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存在的思政教学痛点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类课程,课程分为8个章节共32个课时,包括多媒体概述、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字音频处理技术、数字视频处理技术,动画处理技术、超媒体与网页制作基础、多媒体网络技术、多媒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内容,课程目标是培养能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多媒体信息的创新型复合人才,为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未来工作助力。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五大思政教学痛点。具体痛点如下:
2.1.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融合度低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往往在教学目标上分离,思政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重点在与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如图像处理、音频编码、视频合成等。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两张皮”的问题,表现为融合度低的现象。
2.2. 思政元素的优质资源少,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材和课件资源主要侧重与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资源较为匮乏,教材和课件的编写,选择和更新存在不足,缺乏与思政教育内容有机结合的资源。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的教学过程中,缺乏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和实践任务,学生难以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任务的完成来理解思政教育的核心概念和原则。
2.3. 思政方法相对简单,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理论讲解 + 上机实验”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简单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表面性传授,缺乏对于思想和价值观的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时缺乏深度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同时单一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多样性。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都不同,纯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2.4. 思政实践创新空间不足,难以提升创新思维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支持,由于学校在设备和资源上的投入存在限制,无法提供足够的实践创新条件,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受不足。同时课程往往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和学分上,例如,实验课时仅仅只有12个课时,实践创新需要更充分的时间和资源投入,课时少使得实践创新的空间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多媒体的软件更新很快,需要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一些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教学方面缺乏经验和能力,无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引导和支持,从而导致实践创新空间不足,难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2.5. 思政效应评估不足,难以体现思政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评估其效果应该是多方面、多维度的。然而,现有的评估指标往往过于简单单一,只注重于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成绩表现,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同时,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是评估思政效应的重要前提,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和依据,评估往往依靠教师主观评价或简单的问卷调查,导致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不足。思政效应评估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实中往往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馈意见,使评估过程失去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和意见反馈,无法全面了解和评估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3.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改思路
教学过程中,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课堂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三大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多样化的数字资源,遵循“启发引导、循序渐进、促进发展”的原则,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主线,采用“线上 + 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按照“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强化学生的案例分析和实操能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并将“课程思政”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课程设计中,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紧密结合,“无痕”地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形成“融教书育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理念,具体教改思路如下:
3.1. 重塑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材分为8个章节,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教学内容专业性强,思政融入不够。通过充分挖掘可融入课程的思政契合点,科学合理的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宏观上,将课程思政内容分为三大模块: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并对应十大主题,每个主题设置思政切入点,制定相应的思政目标,如表1所示。通过挖掘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自然的互通点,展现出新时代的中国
Figure 1. Teaching content bef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course
图1. 课程思政教改前教学内容
Table 1. Teaching content aft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curriculum
表1. 课程思政教改后教学内容
智慧、中国力量,激励学生形成自主的国家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技能这把“双刃剑”,实现新青年的新梦想。微观上,将思政融入教学细节,因地制宜。比如在讲解多媒体的图像处理技术时,我们引入时事热点,以俄乌战争中我国海丝一号卫星发回照片,对局势了如指掌为例,激发学生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在增加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实验课则同步知识点思政主题,安排学生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学校抗疫海报,以展示学生用实际行动支持学校的抗疫大局,并以主人翁的形象投入学校的抗疫实际行动中,解决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融合度低的问题。
3.2. 优化教学资源
通过优化思政教学资源,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中。我们构建了具有思政特色的四个课程资源库,其中包括了以基础知识为主干,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精神的微课资源库,通过建设思政微课资源库,可以将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学生思想,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以交叉学科视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知识图谱库,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关联,形成具有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的知识网络。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够将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弘扬中国精神培育学生爱国热情的案例资源库,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工具,提高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5G、AI等前沿技术为例提升学生科学前瞻视野和工匠精神的文献资源库,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权威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期刊、论文等,为思政教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文献资源库深入了解课程背后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拓宽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学生也可以自主性地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经过多年的建设,共计视频资源84个,知识图谱104个,案例资源450个,文献资源254篇,见图2。解决了课程思政的优质资源少,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的问题。
3.3. 创新学习过程
通过BOPPPS教学模式,助力课程思政教学,首先通过引用(Bridge),利用课程思政案例将学生的现有知识和思想与思政教育的主题和内容进行连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供思政教学的背景和意义。在目标(Objective)环节中,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思政教育的目的,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标感。预估(Pre-assessment)对学生的预测试,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知识基础,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学习评价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参与(Participation)环节是课堂的核心,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和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后估(Post-assessment)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可以通过测试、作业、项目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反思和总结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可持续性。总结(Summary)环节是对整个课程的回顾和总结,通过梳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提供课程思政教学的精髓和主要观点。采用BOPPPS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例如在视频制作的知识点教学中,我们利用抢答、投票、讨论、问卷等信息化手段,与学生共同完成主题确立、脚本编写,素材收集的工作,以良好的师生互动来适应“00”后互联网原住民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通过视频展示、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手段丰富思政教育的多维度场景,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对思政点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热情,解决了传统思政教学方法相对简单,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Figure 2. Four resource pool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图2. 课程思政四大资源库
3.4. 拓展实践空间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创设实践平台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际项目的执行和问题解决,加深理解并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使理论知识得到贯彻应用和巩固。一方面,实践平台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孵化器和技能的实际操作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提高他们运用多媒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伦理意识。以社会需要为背景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将学生制作的优秀多媒体视频以科普视频的形式发布到公众平台,让学生可以认识到自身专业的社会价值,以及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利益,推动社会的进步。
3.5. 多元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思政教学改革后,我们将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责任担当、小组协作、专业热爱、乐于奉献等纳入考核,并增加了理想信念、职业认知、社会责任等课堂大作业,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活动种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解决了课程思政考评体系缺乏,难以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的问题。
4. 结语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思政教育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也得到了更新和提升。这些变化说明,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它不仅推动了课程教学的改革,还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将继续深化“三全育人,五位一体”的改革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更加高效、系统的教学改革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力培养更多有用之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基金项目
2023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机制与路径研究”(XJK23CGD020)。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