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过渡阶段,消费、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由于近些年来全球贸易摩擦频繁,影响了进出口,增加了投资成本,进而影响了投资。基于此,党在“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因此,如何打开内需、如何刺激居民的消费欲望、如何使城市经济快速恢复到“正常轨道”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学者对城镇居民消费也早有研究,对城镇居民消费的研究大致分为城镇化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首先从城镇化角度来看,周道云等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1] 。韦淼等结合消费函数理论和城镇化发展相关理论,分析发现了城镇化率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 [2] 。从消费结构来看,徐昕通过LA-AIDS模型,研究发现了河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有待进一步深化 [3] 。孟莎莎使用ELES模型分析了西藏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现存在内需不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4] 。
基于上述研究,笔者从消费总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消费需求收入弹性的角度,采用河南省2011~2021年的数据,构建了ELES模型来研究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并对河南省居民消费扩容提出相关建议。
2. 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2.1. 消费总水平
从表1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河南省城镇居民已经超过了小康阶段,向着更富裕的方向前进。国际上把恩格尔系数在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5] 。河南省的恩格尔系数大体上是下降的,从2011年的0.34下降到了2021年的0.27,近11年下降19.4%。
从表1的其他方面来看,居民可支配收入处于量的增长阶段。食品、衣着和生活用品这三项支出在2017~2018年间出现了下降现象,衣着支出这一项的降幅高达14.37%。其中,衣着和生活用品这两项消费在2017年出现了连续四年的下降,比例分别23.43%和17.01%。从2011年到2021年,人均消费生活总支出从12,336元上涨到23,178元,增幅高达87.89%;食品支出从4213元上涨到6368元,增长了51.15%;衣着从1707元上涨到1917元,增幅为12.3%;居住支出从1087元到5348元,涨幅高达392.00%,原因是“财富效应”在起作用,人们把房地产当作财富 [6] ;生活用品支出从978元到1804元,增长了84.46%;交通方面支出从1574元到3023元,上涨了92.06%;教育支出从1374元上涨到2670元,涨幅为94.32%;医疗方面支出从920元涨到1946元,涨幅高达111.52%,这是由居民开始重视医疗引起的 [7] 。

Table 1. Per capita annual income and expenditure of urban households (unit: yuan)
表1.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及支出(单位: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河南省统计年鉴。
2.2. 消费倾向
本文对消费倾向的解释为:个人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的偏好 [8] 。在研究的11年中(表2),可以发现总体消费倾向呈现出下降态势,只有在2013~2014和2020~2021年份中消费倾向发生了增长,其中2020年所产生的增长是由于疫情放开后的居民补偿性消费引起的 [9] 。整体来看,消费倾向处于0.59~0.68之间。这表明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很高,有相当大一部分收入用作消费之外的方面。

Table 2. Total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unit: %)
表2. 总平均消费倾向(单位:%)
2.3.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用来反映收入每变动1%,消费数额的变化量 [10] 。从表3中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变动较大,在2019年为负值−2.42。可以看出在2014年消费倾向有一个较大的涨幅,原因在于2013年和2014年实施的全国居民收入调查制度不同导致的,因此两年间的指标数据不具说明性 [10] 。很明显地看出在2020年出现了负值,由于2020年处于疫情的反复时期,抑制居民消费 [11] 。整体来看,居民消费受政策影响较大。

Table 3. Total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表3. 总边际消费倾向
3. 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3.1. 消费比重
由表4可以看出,除商品、衣着、居住在这十一年间有较大变动外,其余的消费支出比例都变化不大。其中,食品类的支出占比呈现出先减少后增长的趋势,在2011~2018年间有34.15%降低到了24.84%,支出占比下降了9.31%之多。这说明城镇居民除了食品方面的消费富余很多。2018~2021年间,可以看到食品占比略微上升。衣着方面,在2011~2021这十一年间,支出占比持续下降,从2011年的13.84%下降到8.27%。与上面两个支出项相反的是居住的支出占比,11年内居住占消费支出比的数额持续增大,且增幅达到162.88%之多,由2011年的8.81%增长到2021年的23.16%。这说明这些年内河南省城镇居民的主要消费慢慢在往居住支出上面靠近。纵观全表可以发现,2021年最大的支出项目为食品和居住,分别为27.48%和23.16%,这两项占到了总消费支出的一半以上。

Table 4. Proportion of each type of consumption item (unit: %)
表4. 每类消费项目的比重(单位:%)
3.2. 消费边际倾向
由表5可知,2012年的食品边际倾向最大,说明2012年城镇居民增加的消费更多地花费在了食品项目上。2013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最大的倾向为教育和交通,分别达到了61.34%和56.26%之多。2014年很多消费出现了负的倾向,这说明居民增加的消费支出不足以抵消正的消费倾向的支出。2015年居住方面的边际倾向达到了108.75%之巨,这一年居民增加的消费支出几乎全部都用在居住方面。与此类似,2018年居住支出也达到了82.14%,同时,食品的边际倾向为−35.97%,这说明河南省城镇居民减少了很多在食品上的消费,而增加到了居住支出上。

Table 5.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unit: %)
表5. 消费边际倾向(单位:%)
3.3. 消费收入弹性
消费的收入弹性就是消费的变动量与收入变动量的比值,体现了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12] 。当收入发生变化时,需求的变化量小于收入变化量,就称为缺乏弹性。由表6可以发现,由于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除了居住外其余消费支出项的收入弹性均为负值,这说明随着收入的增长,城镇居民反而降低了对该类商品的消费支出。这说明人们对除了居住以外的其余支出项都是非常敏感的。

Table 6. Consumption income elasticity (unit: %)
表6. 消费收入弹性(单位:%)
4. 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消费扩容回归分析
4.1. 线性回归模型选择
本文选取ELES模型进行分析。ELES模型用于描述个人或家庭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相对于传统的线性支出模型,能够更全面地考虑支出的影响因素,提高模型的解释力和预测准确性。相比于简单的线性模型,ELES模型在拟合实际数据时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将解释变量Y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被解释变量X1~X8 (X1:食品;X2:衣着;X3:居住;X4:生活用品及服务;X5:交通通信及服务;X6:教育及文化娱乐;X7:医疗、保健及服务;X8:其他)分别表示其他八大消费支出项。根据ELES模型得到:
4.2. 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STATA软件对十一年的数据进行了t检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除了X2和X8以外,其余的变量所对应的R2都在合理区间,说明了六大消费都通过了在1%显著水平下的检验。其中,X1的R2为80.03%;X3的R2为97.07%;X4的R2为62.81%;X5的R2为88.81%;X6的R2为77.1%;X7的R2为92.27%。
4.3. BF检验
为了检验结果是否具有自相关,笔者通过画图检验和BG检验,发现在82.62%水平下不具有自相关。结果见表7。
4.4. BP检验
为了检验异方差,研究了因变量和残差的散点图,以及使用了BP检验。结果显示,在11.83%水平上,数据的方差是恒定的,即不存在异方差。结果见表8。
综上,我们知道收入对除衣着和其他这两项消费支出项外的其他消费具有显著的影响。其回归方程可以表示为:
接下来,我们对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进行预测。根据河南省“十四五”规划,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的目标是2025年前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据此可以预测出在2025年以前河南省城镇居民各项消费的变化趋势如下表9所示。

Table 9. Prediction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 in Henan Province (2022~2025)
表9. 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预测(2022~2025)
4.5. 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扩容分析
1)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2011~2025年的每一项消费支出的绝对量都是增加的。其中,食品支出从2011年的4213元、2021年的6368元增长到了2025年的7049元。居住支出从2011年的1087元、2021年的5368元增长到了2025年的8757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从2011年的978元、2021年的1804元增长到了2025年的2307元。交通、通信及服务支出从2011年的1574元、2021年的3023元增长到了2025年的3858元。教育及文化娱乐支出从2011年的1374元、2021年的2670元增长到了2025年的3222元。医疗、保健及服务支出从2011年的920元、2021年的1946元增长到了2025年的2683元。
2) 从比重上来看,食品从2022年的24.87%减低到2025年的23.72%,衣着从2022年的7.48%降低到2025年的6.22%,这说明人们的生存性支出减少了。而交通从2022的12.75%增长到2025年的12.98%,医疗从2022年的8.59%增长到9.02%,这说明人们也注重生活品质方面的消费了。其余例如居住,从25.40%增长到29.46%,说明城镇居民会在未来的四年里加大对居住方面的支出,而交通和教育文化的比重则大体上保持不变。预测结果见表10。

Table 10. Prediction of the propor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consumption among urban residents in Henan Province (2022~2025)
表10. 河南省城镇居民各类消费比重预测(2022~2025)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 总体消费水平中等,仍需扩容。从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来看,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逐年下降,这说明居民的消费欲望逐年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居民对未来没有信心造成的。从边际消费倾向的角度可以发现,人均边际消费倾向并不高,甚至在2020年达到了−2.42。这说明消费的增长并没有超过收入的增长,并且在2020年,居民甚至减少了自己的消费支出。这些可以看出,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欲望低下。
2) 河南省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相比于山东省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河南省城镇居民2011年和2021年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8,195元和37,095元,而山东省2011年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78元,2021年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066元。在2011年山东比河南高了19.14%,在2021年则高了26.88%。可以发现近十一年来,河南省的城镇人均收入一直落后于山东省,且差距在不断增大。
3) 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从居住这一项支出中可以发现,随着收入的稳定增加,居民在居住方面的支出也在同步增长,其居住所占的消费的比例也在持续增长,从2011年的8.81%增长到了2021年的23.16%。十一年间增长较多,这挤压了居民的其他消费空间,导致总体的消费水平提高较慢。
5.2. 建议
5.2.1. 以自身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经济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只有收入增加了才会有消费增加的可能性。因此,想要实现消费结构的改善和升级,就必然要重视经济的发展。河南省地处中原,交通发达,可以称为中国的交通枢纽。利用这发达的交通业,可以促进经济的大力增长。交通业与物流业“结伴而生”。交通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物流业的发展,这对“线上购物 + 线下服务”的生活模式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交通的发达,也缩短了各地的距离。无论是居民走亲访友、外出旅游,还是企业降低成本,都带来了便利,而这就带来了消费升级的可能。
5.2.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居民储蓄意识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指出居民的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部分,因此适当地降低居民储蓄,这对提高消费支出和扩大内需有帮助。但是根据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可以发现,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热情较低,这可能是由于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造成的。因此,政府可以提高社保覆盖范围,适当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完善社保政策。
5.2.3. 提高相关机构的治理水平,增加居民的消费信心
河南省近期出台的“保交楼”政策,不应该只是为了完成“保交”而出的“下策”。郑州的“烂尾楼”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的消费信心,甚至有“逃出河南”的声音,这已经动摇了社会稳定性。相关机构应该提高治理水平,作出的政策要落实到位,保障民生,稳定社会。要尽快完成房地产这项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居民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就业。
5.2.4. 保障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加经营性收入
河南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居民的日常生活有更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居民的经营性收入,也可以增加就业,增加居民的幸福感。但是中小企业无论是在贷款方面,还是在市场方面,都属于弱势的一方,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围绕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建设以及融资服务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只有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居民才会有底气进行更多的、更好的消费。
5.2.5. 创造良好市场环境,让居民“敢消费、会消费”
市场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能让居民在消费时“大胆向前走”。要平衡供求关系,稳定物价,让市场进行良性循环。要大胆创新,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新产品。要切实关注居民的需求,满足居民的各方面合理诉求。制定落实好相关的市场法律,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让市场在合理规范的条件下健康运行。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在消费时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更注重环境保护,升级居民的消费观念,让居民“会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