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是收录汉语词汇最全面的大型权威词典,自出版以来嘉惠学林。在使用时发现《大词典》对常用词“伶俐”及与之相关的“灵利”“不伶俐”“不怜悧”“百伶百俐”等词条的释义仍有可商榷之处。本文对相关条目进行考辨,希望能够为词典的修订工作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2. “伶俐”条释义考辨
《大词典》中“伶俐”的释义分列四个义项:“① 机灵;灵活。② 轻盈;轻巧。③ 爽快;干脆。④ 正当;清楚;干净。用于否定形式。” [1] 义项④特别标明“用于否定形式”,且别立词条“不伶俐”,释作“犹不干净,指男女间的不正当关系。”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伶俐”表示“正当、清楚、干净”义并非只用于否定,亦有用于肯定形式的,然则《大词典》“伶俐”词条义项④的释义有失妥之处。下文从文献用例、方言材料两方面进行考辨。
2.1. 文献用例
《大词典》“伶俐”条的义项④援引书证二例:
(1) 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折:“我和魏尙书的儿子魏舍,有些不伶俐的勾当。”
(2)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疑的是妇人家没志行,敢怕独自个一个时候极了,做下了些不伶俐的勾当。”
此二书证均用作否定形式,通过对“BBC古代汉语语料库”所收662条、“爱如生数据库中国基本古籍库V8.0”所收1309条含“伶俐”一词的举句进行整理,发现元曲中确实多用“不伶俐”来指男女间的不正当关系,故《辞源》中“伶俐”还别立一义项“元曲中称妇人勾搭男人为不伶俐勾当,犹言不干不净” [2] 。如:
(1) 我通判相公又有个二夫人,与我有些不伶俐的勾当。他如今叫我,有甚话说,且去问咱。
——《争报恩三虎下山》
(2) 我和这燕大的浑家王腊梅,有些不伶俐的勾当。
——《同乐院燕青博鱼》
(3) 我瞒着员外和那太清庵王知观有些不伶俐的勾当。
——《河南府张鼎勘头巾》
(4) 这里也无人,我心上只想着那白衙内,和他有些不伶俐的勾当。
——《黑旋风双献功》
经梳理,“不伶俐”表示“不干净”“不正当”“不清楚”始见于元代,然在宋代时已有“伶俐”表“干净”“清楚”义的用例。
(1) 部位伶俐,自然无祸无灾;纹痣交加,到底有嗟有怨。
——宋·陈搏撰,明·袁忠复订《神相全编》
(2) 翠莲便道:“哥嫂休送,我自去,去了你们得伶俐。”
——南宋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3) 用水淘过子粒,堆于湿地上,瓦盆覆一夜。次日取出,用小灰搓得伶俐,看稀稠撒于浇过畦内。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元·司农司《农桑辑要》
元·王祯《王祯农书》
(4) 老杜则不拘,有四句皆景者,有两句情、两句景者,尤伶俐净洁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
(5) 鲁肃白:你去了,到是一场伶俐。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
(6) 集注有“又言”两字,极分得伶俐。
——元·许谦《读论语丛说》
(7) 才擗掠的花笺脱洒,恰填还的酒债伶俐。
——元·杨朝英《朝野新声太平乐府》
(8) 须要洁净伶俐、不薄不厚,素者尤佳。碾花者多藏粉瑕节病,惊舋者不堪。
——元·无名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9) 如窟中之突,突中之窟,须要圆净而伶俐。
——清·张九仪《地理四弹子》
以上九例中,例(1)“部分伶俐”,即言面相清楚、干净,无驳杂之纹痣。例(2)言家中无此人反得“清净”,与“干净”义通。例(3)亦见于诸多农学著作,介绍种植木棉的过程,待种子泡发后要用小灰将表皮搓干净。例(4)“伶俐”与“净洁”并举,用来形容杜甫诗作中对情景关系的处理甚为妥当、简洁。例(5)在蓝立莣《关汉卿戏曲词典》 [3] 中作为“伶俐”的“干净”义项的书证。例(6)谓《论语》集注与原文以“又言”二字相区别。例(7)言把酒债还干净,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4] 引此例,释作“干净”。例(8)是对“水晶鉴赏之法”中“明净如水白似银,不薄不厚要匀停”的解释,“伶俐”与“洁净”并举,对应“明镜如水白似银”一句。例(9)“伶俐”与“圆净”并举,义即“干净”。综上可知,“伶俐”表示“干净”“清楚”义,不仅有用肯定形式的,且其使用年代早于否定形式的“不伶俐”。
2.2. 汉语方言材料
今客家方言和闽方言中很多地方有用“伶俐”表示“干净”义。如江西省客家方言代表点于都方言“伶俐”有“聪明”和“干净”两个义项,重叠形式“伶伶俐俐”表示“干干净净,清清白白”;江西省黎川方言、广东梅县话里“伶俐”均只有“干净”一个义项。在闽方言中,闽西片区的连城、永定、武平、明溪、宁化、清流,闽北的邵武、将乐等地亦用“伶俐”表示“干净”义,闽南片区厦门方言中“伶俐”具有“敏捷、利索”“干净、整齐”等多个义项。
综上,通过检索文献用例,辅以现代汉语方言材料,可以明确,“伶俐”表示“干净”“清楚”义,不限于否定形式。故《大词典》“伶俐”条义项四中“正当;清楚;干净。用于否定形式”,宜舍去“用于否定形式”,其援引书证亦可增补比元曲时代更早的用例,如上举宋·陈元靓《事林广记》中的用例。
3. “伶俐”相关条目考辨
与“伶俐”音义相近的双音节复音词众多,“伶”或作“令”“灵”“零”“怜”,“俐”或用“悧”“利”,《大词典》中即收录了“伶利”( [1] , p. 1268)“灵利”( [1] , p. 752)“零利”( [1] , p. 685)“令利”( [1] , p. 1120)“怜悧”( [1] , p. 482)五词语,以及与这些词语相关的多音节词语“不伶俐”( [1] , p. 415)“不怜悧”( [1] , p. 425)“伶牙俐齿”( [1] , p. 1268)“俐齿伶牙”( [1] , p. 1401)“灵牙利齿”( [1] , p. 748)“怜牙悧齿”( [1] , p. 482)“千伶百俐”( [1] , p. 838)“聪明伶俐”( [1] , p. 697)“百伶百俐”( [1] , p. 229)“积伶积俐”( [1] , p. 133)等15个词语。其中部分词语存在释义不准确、立目失当、词条或义项失收等方面的疏误,下文将分类考辨。
3.1. 释义不准确
3.1.1. “灵利”释义不准确
《大词典》中“灵利”的释义为:
【灵利】伶俐。宋黄庭坚《两同心》词:“许多时,灵利惺惺,蓦地昏沈。”明李贽《豫约》:“然问之最聪明灵利肯念佛者,竟无一人晓了此意,则虽念佛何益?”老舍《骆驼祥子》一:“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
《大词典》中以“伶俐”释“灵利”,援引的三则书证中虽大抵与“伶俐”的义项①“机灵;灵活”对应,但前二则谓头脑或心智方面的机灵,后一则谓腿脚灵活,实际上语义是有分别的;且与“伶俐”的其它三个义项无涉。“伶俐”和“灵利”二词多被认为是异形词,如《现代汉语异体词整理表(征求意见稿)》 [5] ,《辞源》“灵利”此条下指出:“也作‘怜悧’‘伶俐’。”《大词典》的释义抑或有此意,但限于两词语未收录在同一部,故未如“伶俐”与“伶利”二词般,以疏于“见”“亦作”进行双向关联,而是径直以“伶俐”为释语。然《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 [6] :“‘伶俐’是双声连绵词,用字与字义无关,‘伶’和‘俐’不能作语素分析,但‘灵利’是联合结构的合成词,有‘灵巧’和‘利索’的意思。”“二者宜作分化处理:表聪明或(头脑、口齿)灵活,以‘伶俐’为推荐词形;表灵巧或(行为、动作)利索,用‘灵利’。”该规范主要是针对现代汉语中二词语的使用情况,但亦启示我们《大词典》用“伶俐”释“灵利”是有失妥当的。
又“灵利”一词鲜见于词典中,《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均未收,《辞源》有收,列两个义项:“聪慧”和“利落”。以《辞源》释义为参考并结合《大词典》援引的书证,试将《大词典》“灵利”词条释义改作:
【灵利】① 机灵;聪慧。宋黄庭坚《两同心》词:“许多时,灵利惺惺,蓦地昏沈。”明李贽《豫约》:“然问之最聪明灵利肯念佛者,竟无一人晓了此意,则虽念佛何益?”② 灵活;利索。老舍《骆驼祥子》一:“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
3.1.2. “百伶百俐”释义不准确
《大词典》中“百伶百俐”的释义为:
【百伶百俐】形容非常机灵乖巧。《水浒传》第八一回:“燕靑是个百伶百俐的人,如何不省得?” 《金甁梅词话》第三回:“这个雌儿来历,虽然微末出身,却倒百伶百俐。”
“百伶百俐”中数词“百”连用起突出强调作用,相当于程度副词非常、极其。《大词典》中类似的词有很多,如“百能百巧”,形容极其能干乖巧。亦可换用“千”“万”等泛指数目多的数字,如“千奇百怪”,形容十分希奇古怪;“千妥万当”,形容非常妥当。
“百伶百俐”中“百”言非常,则释义中的“机灵乖巧”当是“伶俐”之语义。上文已列《大词典》中“伶俐”的四个义项,并无“乖巧”义。再考察该词条所援引的两例书证,书证一中“百伶百俐”,指燕青非常机灵、极其聪明,已洞察李师师的意图,无“乖巧”之语义。书证二“百伶百俐”,用以形容潘金莲虽出身微末,却“会一手好弹唱,针指女工、百家奇曲、双陆象棋,无般不知”的机灵聪明,结合上下文,亦无法体现“乖巧”之义。此外,《大词典》中别收词语“千伶百俐”,释义为“形容非常机灵”。《大词典》中“百伶百俐”的释义宜删去“乖巧”二字,作“形容非常机灵”,同于“千伶百俐”。
3.2. 词条立目失当
3.2.1. “不伶俐”立目失当
《大词典》中“不伶俐”释义如下:
【不伶俐】犹不干净,指男女间的不正当关系。元郑廷玉《花》第一折:“如今有一人,乃是李顺,他是个酒徒,他浑家与我有些不伶俐的勾当。元李文蔚《燕靑博鱼》第一折:“我虽然嫁了这燕大,私下里和这杨衙内有些不伶俐的勾当。”《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婆子>
闲常也与人做了些不伶俐的身份,几番几次漏在媳妇眼里。”。
婆子>
上文已指出“伶俐”用作“正当;淸楚;干净”义,非限于否定形式,有肯定用法,且其使用时代早于“不伶俐”。然则“不伶俐”是在词语“伶俐”前添加否定词“不”组合而成的词组,不应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条立项。杨会永《从本校法看
<汉语大词典>
“不”字头词目存在的问题》 [7] 亦指出《大词典》“不伶俐”与“不一一”“不秀气”等词目确立不当。此外,从文献用例中“不伶俐”的语义来探究,并非只有“犹不干净,指男女间的不正当关系”这一单一语义。
汉语大词典>
(1) 但见俺有些儿不伶俐,便说是女娘家要哄骗东西。
——《赵盻儿风月救风尘》
(2) 攘攘垓垓不伶俐,是是非非无尽期。好教我战战兢兢睡不美。
——《西华山陈抟高卧》
(3) 不是不精细,又不是不伶俐。
——《梁山泊李逵负荆》
(4) 蠢是不伶俐,愚是不聪明。
——《张太岳集》
(5) 说只绣厅扫不伶俐。
——《荔枝记》
(6) 样儿都改了,说话也不伶俐了。
——《红楼梦》
例(1)中“不伶俐”谓纠缠不清,是“不清楚”的语境引申义。例(2)中“不伶俐”与“无尽期”相对,言是非、纷乱繁多而不清楚。例(3)、例(4)“不伶俐”与“不精细”“不聪明”对举,意即“不聪明”“不灵活”。例(5)谓卫生打扫不干净、不清楚。例(6)言说话不利落。
综上,文献用例中“不伶俐”还有“不聪明”“不灵活”“不清楚”“(卫生)不干净”“不利索”等多重语义,是基于“伶俐”这一词语的“聪明”“灵活”“利落”“干净”“清楚”等义项而添加词语“不”所组合而成的词组义,至于“指男女间的不正当关系”这一层语义,则是基于“不干净”而产生的语境义。故《大词典》中“不伶俐”是一个词组,而不是词语,不应单独立目,宜删去。
3.2.2. “不怜悧”立目失当
《大词典》收“怜悧”“不怜悧”二词条,释义如下:
【怜悧】① 机灵;聪明。宋朱淑眞《自责》诗之二:“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怜悧不如痴。”鲁迅《彷徨·祝福》:“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怜悧起来的希望。”② 干净利落。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说的来藏头盖脚多怜悧,道着难晓,做出才知。”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若是放了回去,可不倒着他道儿,不如只一刀哈喇了,可不怜悧。”
【不怜悧】不干净。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况兼那婆娘颜色有谁及? 他莫不共先生平日有些不怜悧?”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岂知他也看上了我,背后瞒着员外,与我做些不怜悧的勾当。”
“不怜悧”同于上述“不伶俐”,是基于词语“怜悧”而产生的一个否定性词组。兹不再赘述,仅列举一书证元·吴昌龄杂剧《花间四友东坡梦》第二折:“不争那牡丹来赴约,和尚去偷期,东坡倒觉的有些不怜悧。”此例中“不怜俐”不能理解为“不干净,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当理解为“不自在、尲尬”,是基于“怜悧”的“利落”义项的否定性词组“不利落”而产生的语境引申义。故《大词典》“不怜悧”单独立目亦有误,当删去。
3.3. 词条或义项失收
3.3.1. “伶牙利齿”词条失收
《大词典》中收“伶牙俐齿”“灵牙利齿”与“俐齿伶牙”“怜牙悧齿”四词语,其释义如下:
【伶牙俐齿】形容能说会道。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讲三干四。”《红楼梦》第一二〇回:“袭人本来老实,不是伶牙俐齿的人。”“欧阳山《高干大》第一章:“碰巧那马吉儿又伶牙俐齿,样样都能解答,眞使他喜上加喜。”
【灵牙利齿】喻善于说话的人。康濯《水滴石穿》第三章:“而这种种心情,竟又使得她这个灵牙利齿忽然笨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俐齿伶牙】能说会道。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俐齿伶牙。”明无名氏《寻亲记·发配》:“这的是痛苦眞情,使不得俐齿伶牙。”《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一个铺眉苫眼,滔滔口若悬河;一个利齿伶牙,喋喋舌如干将。”
【怜牙悧齿】谓口齿伶俐,很会讲话。《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又见方氏怜牙悧齿,是个长舌妇人,恐怕眞个弄出些事来,反为不美。”
《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 [6] 中以为“伶牙俐齿”“灵牙利齿”和“伶牙利齿”三者为全等异形成语,并做词频统计:“伶牙俐齿258,伶牙利齿21,灵牙利齿4”。但是《大词典》收通用性更低的“灵牙利齿”,而不收“伶牙利齿”。又《大词典》中“伶俐”与“伶利”双向关联,则“伶牙利齿”亦当收录。
3.3.2. “令利”义项补苴
《大词典》中“令利”释义为:
【令利】淸楚,明白。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此段新奇差异,更词源移宫换羽。大家雅静,人眼难瞒,与我分个令利。”钱南扬注:“令利,即伶俐。《语辞汇释》:‘伶俐,犹云干净也。’……这里应引伸作‘淸楚’解。”
查阅“BCC古汉语语料库”“爱如生数据库中国基本古籍库V8.0”所收“令利”文献用例,我们发现该词除表“淸楚,明白”义,还多见于佛经中,且使用时代早于宋代。兹列举诸例如下:
(1) 以不能常得师,故皆当受持;以喜忘,故诵读令利。
——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85
(2) 是深般若波罗蜜,汝当善受持,读诵令利。
——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79
(3) 先当闇诵令利,莫众僧中说时错谬。
——后秦·佛若多罗、鸠摩罗什译《十诵律》卷57唐·道宣撰《四分律行事钞》卷上四
(4) 汝今应当熟诵令利,以此陀罗尼应为多得觉悟。能如名字于法业中。
——隋·阇那崛多译《大威德陀罗尼经》
(5) 七日行道,诵咒令利,至诚礼忏。
——隋·智顗《方等三昧行法》
(6) 欲得闻见大乘经典,受持修学思惟分别。读诵令利,勤加精进。
——唐·菩提流志译《宝积经》卷94
(7) 作如是言:“大德勤修多闻,读诵令利,我当为诸大德供给使令。”
——唐·菩提流志译《宝积经》卷113
(8) 于是受诵令利,各自还家。
——佚名《阿育王譬喻经》
(9) 要诵戒令利,诵白一白二白四三羯磨皆令使利。
——佚名《毗尼毋论》
上述九例中,“令利”均与“诵”这一行为直接联系,诵之方式或闇诵、或诵读、或熟诵,所诵对象或戒、或经、或咒,诵的结果要求都是“令利”。例(1)“以喜忘,故诵读令利”则强调因为易忘记,所以要求诵读流利顺畅。例(3)中“闇诵”谓熟读成诵,要求事先做到诵读“令利”,方不会“众僧中说时错谬”,则“令利”谓流利顺畅。则《大词典》中“令利”词条当增加一义项。今依照其体例增补如下:
【令利】流利顺畅。多见于佛经中。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79:“以不能常得师,故皆当受持;以喜忘,故诵读令利。”
4. 结语
本文首先对《大词典》收录的“伶俐”词条进行考辨,以文献用例和方言材料为依据,指出“伶俐”义项四“正当;清楚;干净。用于否定形式”的释义有误,实际上该义项不仅可用于肯定形式,且其使用年代还更早。接着通考《大词典》所收与“伶俐”相关的十五词条,考辨其存在的疏误:“灵利”“百伶百俐”二词语释义不准确、“不伶俐”“不怜悧”不应立目、失收“伶牙利齿”词条、“令利”应增补“流利顺畅”义项等。希望本文的考辨,能够为《大词典》的修订提供些许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