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1]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思维和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而劳动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一直是一块短板,我国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自主课程地位不够明确,评价体系和机制不够完善 [2]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3] 。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再次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将我国的劳动教育研究热度拉到了一个全新高度,而劳动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劳动责任感、劳动成就感、劳动习惯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5] 。因此,中小学劳动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主题。
为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快速了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历史进程、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本文基于CiteSpace 6.2.R4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信息数据库“中小学劳动教育”相关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对中小学推进、实施劳动教育具有指导性意义。
2. 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检索标准
为总结分析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研究的热点及进展,首先,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为检索数据库,利用高级检索,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为检索主题词,检索类型为“精确”,检索项为“主题”,时间跨度从2018年1月1日~2023年10月19日,据此得到393篇文献。其次,对文献进行筛选。筛选标准:未能兼顾研究主体(中小学生)和研究内容(劳动教育)的文献;新闻报纸、会议记录等非研究性文献;与本研究毫不相关的文献。综上,经人工阅读纳入、筛选后,共得到332篇有效文献(检索、导出日期均为2023年10月19日)。
2.2. 研究工具与数据处理
CiteSpace软件
选用由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软件对符合标准的33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数据分析,得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和研究趋势。根据CiteSpace软件中的“Author (作者)”“Institution (机构)”和“Keyword (关键词)”得出历年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突现6个方面的知识图谱,图谱有着直观清晰、可读性强等优点,通过对文献进行动态分析,得出可视化语言以及空间布局描述结果,展示该领域的演进历程、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者掌握该领域的知识基础 [6] ,探究未来发展趋势。
3. 结果
3.1. 历年发文量的趋势分析
通过对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近五年的文献分析得出图1。图中显示,2018年至2021年我国在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的发文量呈现迅速增加的趋势,2021年至2023年则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从2018年到2020年的发文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年发文量均不超过50篇,随着中小学校对国家政策的响应和教育的变革,2021年的发文量进入爆发期,从不超过50篇的年发文量到102篇的年发文量,说明社会各界迅速意识到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2021年后发文量趋势有所下降,但至2023年的10月年度发文量仍保持在65篇及以上,说明中下雪劳动教育的研究热度较为稳定。

Figure 1. Retrieve the curve of the literature changing over time
图1. 检索文献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3.2. 主要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
利用CiteSpace软件中“Author (作者)”“Institution (机构)”的分类标准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机构和发文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得到知识图谱。首先,通过表1统计,发文量前五的作者分别为刘霞、唐卫海、刘希平、马丽、张蕊,发文量均为2篇,且唐卫海、刘希平、马丽三位作者之间存在紧密合作。从知识图谱观察到,各位作者之间联系较为松散,需加强研究作者之间的合作,有利于中小学劳动教育主题的深入研究。其次,正如表2显示,我国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中排名前五的机构分别是:内蒙古师范大学(7篇)、华中师范大学(5篇)、湖南科技大学(4篇)、上海师范大学(4篇)、辽宁师范大学(3篇),且均为高等教育学校。从知识图谱可见各研究机构之间的交集较浅,合作较少,未来可多合作交流以增强各研究机构的联系。

Table 1. Top 5 research authors under the topic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abor education
表1. 中小学劳动教育主题下发文排名前5的研究作者

Table 2. Top 5 research institutions published under the theme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表2. 中小学劳动教育主题下发文排名前5的研究机构
3.3.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通过关键词可以了解研究主题,对研究内容进行高度总结与概括。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用于展示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与演变的趋势。通过节点与网络密度等帮助研究者了解研究热点、发现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挖掘研究趋势和寻找合作机会。并且提供了全面的视角,为研究和決策提供洞察力和启发。中小学劳动教育主题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如图2。关键词共现网络共生成235个节点(N = 235),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共579条(E = 579),网络密度为0.0211 (Density = 0.0211),表明关键词之间虽有联系,但联系较弱。在词频分析下,图中圆圈与标注词越大,表明该关键词在某一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越多。根据节点信息以及节点之间的连线可以发现,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以劳动教育、中学生、小学生、劳动素养、核心素养等内容为主,各个节点之间均有或强或弱的联系,并且每个节点都会有很多的研究分支。
3.4.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用于将文献中的关键词按照相关性进行聚类并展示。可以帮助研究者快速了解关键词之间的群组和筷群,从而发现研究领域中的主题和子领域,帮助研究者理解研究领域的结构和热点,并提供指导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线索。通过模块化Q值和平均轮廓S值可以评估聚类效果,当Q > 0.3,可以认为聚类结构显著,S > 0.7,可以认为聚类效果良好。对中小学劳动教育主题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得

Figure 2. Keyword co-existing knowledge atlas
图2.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出Q值为0.4566,聚类结构显著;S值为0.7861,聚类效果良好。如图3的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运用Log-likelihood ratio (LLR)算法分析聚类视图中各聚类间的结构特征、关键节点和联系程度 [7] ,LLR越大的词越具有对这个聚类代表性,再结合每个结构良好聚类下要大于10个关键词的标准(即size > 10)得到了6个聚类:#0小学生、#1劳动教育、#2中学生、#3策略、#4核心素养、#5劳动技能。

Figure 3. Keyword clustering knowledge map
图3.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3.4. 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
关键词突现图可以帮助研究者识别出文献中的关键词在特定时问段内的突出表现。通过关键词的大小和颜色等视觉表示,研究者可以迅速识别出那些在研究领域中得到更多关注和研究的关键词,有助于研究者了解研究趋势、发现热门话题。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的332篇文献选择控制面板中的Burstness (突发性),进行突发性检验,得到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图4中绿色线条代表的是检索文献的时间段(2018~2023),红色线条代表的是关键词突现的时间段。可以看出2018年至2019年的研究热点是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2020年至2012年关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2021年至2023年重视学生劳动观念的养成。可以看出中小学劳动教育一直是可研究的主题,近来研究者更加关注学生劳动观念的养成。

Figure 4. Keyword highlighting knowledge map
图4. 关键词突显知识图谱
4. 讨论
4.1. 研究进程分析
通过对时间进程的分析发现,2018年到2021年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发文量迅速增加,而在之后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这反应了社会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关注度是在不断地变化的。2018年至2020年的各项重要会议中多次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强化了社会各界对劳动教育的重视 [8] 。也让更多的研究学者发现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在2021年时出现了劳动教育研究的顶峰。但是2021年后却出现了研究文献有所下降的趋势,这与劳动教育实施存在困境和2023年的文献未统计完整有关。首先,有研究表明,在学校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只是重视高调的劳动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将劳动与教育相融合,轻视了集体教育的作用,并没有进行完整的劳动教育规划,导致学校劳动教育陷入形式化、空心化、碎片化的困境 [9] 。此外,本研究的时间截点是2023年10月,并未完整统计2023年整年的发文量。
4.2. 发文作者与发文机构分析
通过发文作者和发文机构的知识图谱,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各作者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与合作频率,了解不同发文机构对此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国知网下载的中文文献,故在作者、国家、机构中只选择了作者和机构进行分析。
通过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分析发现,发文量前五的作者是为刘霞、唐卫海、刘希平、马丽、张蕊,发文量均为2篇;排名前五的研究机构分别是:内蒙古师范大学(7篇)、华中师范大学(5篇)、湖南科技大学(4篇)、上海师范大学(4篇)、辽宁师范大学(3篇)。各位作者对于此领域的发文量较少,作者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且合作较少,很少跨单位进行合作。这表明,我国学者对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深度与研究的广度有待继续探索。劳动教育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有着被研究的潜力,各学者之间需要更紧密的联系,跨单位共同合作,聚力加大对此领域的研究。
4.3. 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分析
通过CiteSpace中对关键词的分析得出知识图谱,清晰的展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有利于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快速了解研究的趋势。
4.3.1.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
频次和中心度指标可以反映某一关键词在特定领域的重要性,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表明其在该领域越受关注;中心性越高,表明其在该领域越重要。高频次和高中心性的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特定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 [10] 。分析发现,频次排名前五的关键词有:劳动教育(262次)、小学生(143次)、新时代(31次)、中学生(30次)、中小学生(24次);中心性排名前五的关键词:劳动教育(1.16)、小学生(0.40)、中学生(0.09)、中小学生(0.06)、劳动(0.04)。从共现知识图谱得出研究热点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其中劳动教育的中心性为1.16,频次也是最大的,这表明该词在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都是最大的。频次和中心性的排名顺序基本吻合,排名在前的关键词也都围绕着中小学劳动教育这个主题词。
4.3.2.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分析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侧重于体现聚类间的结构特征,突出关键节点及重要连接,它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文献的更新和相互影响 [11] 。分析数据发现Q值大于0.3,S值为大于0.7,结构有效合理,聚类效果良好。依据每个聚类下均大于10个关键词的标准(即size > 10),利用Log-likelihood ratio (LLR)算法得到了6个聚类,分别为:#0小学生、#1劳动教育、#2中学生、#3策略、#4核心素养、#5劳动技能。下面对6个聚类热点主题进行具体分析。
1) #0小学生
在聚类#0下的主要关键词包括:小学生、劳动习惯、中学生、实践路径、双减。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引导学生加强对劳动活动的认知和理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结合合适的实践路径,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12]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减负不减质”“提质增效”的发展新态势 [13] 。另外,此聚类下的S值为0.544,聚类效果欠佳。此聚类下的关键词较多,且大部分频次为1次,造成聚类效果不良的状况。
2) #1劳动教育
在聚类#1下的主要关键词包括:劳动教育、融合、路径、课程实施、学校。劳动教育主要的研究对象为中小学生,那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主要在学校,将劳动与课程融合就成为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之一。劳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丰富的劳动活动可以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 [14] 。此聚类下S值为0.970,聚类效果良好。
3) #2中学生
在聚类#2下的主要关键词包括:中学生、对策、劳动、学校劳动教育。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他们的劳动价值观需要精心的引导和栽培,他们的劳动价值观念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中学生自身德智体美劳能否得到全面的发展,影响到整个社会能否形成正确的劳动风气,还关系到将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 [15] 。此聚类下S值为0.874,聚类效果良好。
4) #3策略
在聚类#3下的主要关键词包括:策略、新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问题。不仅要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理念,加强劳动教育的意识,更要用恰当的策略来实施劳动教育。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有不同的实施途径,探究不同的策略。此聚类下S值为0.810,聚类效果良好。
5) #4核心素养
在聚类#4下的主要关键词包括:核心素养、中小学生、小学生、表达能力、实践教育哲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德智体美劳的融合。提高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实践教育。此聚类下S值为0.717,聚类效果良好。
6) #5劳动技能
在聚类#5下的主要关键词包括:劳动技能、五育并举、学科教学、热爱劳动、家校合作。要实现劳动教育,学校和家庭就要相结合,注重劳动技能的习得。国家大力提倡劳动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德智体美”的发展,真正做到五育并举。在实施途径上,可以与各学科相结合,注重学科教学中的劳动教育。此聚类下S值为0.922,聚类效果良好。
4.3.3. 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具有关键作用的规范化的单词或者术语 [16] 。通过CiteSpace分析得到的突现词可以统计出某一研究时间的激增的研究词汇,这些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文献分析得到突发性关键词有:“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实践路径”“问题”“人的全面发展”。这8个突显词最早出现于2018年,其中“中小学生”“核心素养”都突现于2018年,持续到2019年,说明研究者很关注中小学生核心素养;2020年出现了新的热点词汇:“实践路径”“问题”“人的全面发展”,这说明研究者不仅关注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在探究劳动教育实施的路径及全面发展问题;2021年出现了研究热点词汇:“劳动观”“养成教育”和“现状”,并且热度一直持续至今,说明社会对于劳动教育的意识、观念更加重视了,这也透漏着未来发展的趋势。从突现强度来看,“中小学生”是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为3.78;其次是“核心素养”,为1.38。由此可见2018年至2023年最受关注的关键词为“中小学生”,其次是“核心素养”,劳动教育的研究对象仍然是中小学生,且研究者一直关注着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最能突现研究前沿的关键词为:“劳动观”“养成教育”和“现状”,并且从2021年持续至今仍是热点词汇。
5. 结论
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以中国知网数据库近五年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近五年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的发文量出现迅速增长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发文作者和发文机构之间联系松散;研究热点是“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着重关注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探究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前沿为“劳动观”“养成教育”和“现状”,重视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强化教育的养成性。这些结果为未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我国中小学校实施和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