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平稳提升,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加,良好的投资就业环境对国际移民的吸引力持续增强。2020年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外籍人口达到了85万,相较于2010年增加了25万人,增幅达42%。 [1]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不断提升的就业和生活居住条件,中国城市的外来人口数量必将持续增长,中国将很快从移民输出国转变为新兴的移民输入国。而能够缓解和避免国际移民与本地社会矛盾激化的“移民融合策略”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解决“跨国移民潮”所带来社会问题的重要途经 [2] 。世纪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替作用下,移民融入成为各国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社会融入的角度,对国际移民的规模、结构、流向趋势展开多维度的分析,探讨目前移民融入给迁入国带来的冲突与挑战,尝试找出国际移民融入的中国路径。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学界研究现状
国内学界对国际移民融入问题的研究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聚焦移民政策和制度的讨论,揭示制度和政策对于国际移民研究的重要性。如规划国际移民事业,推动政府部门国际移民治理的法治化和服务化,健全国际移民管理体制,树立发展国际移民事业的自信 [3] ;二是选取特定城市为研究样本,从城市空间结构出发,聚焦于探讨移民结构、居住空间、族裔的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种族间的社会隔离状态等内容。例如,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对在京外国人城市融入的动机及其过程、类型等进行了探讨;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在沪时间、来源国等因素出发,分析影响在沪外籍人员的融入进程因素 [4] 。三是梳理国际移民的发展历史和最新动态,凸显国际移民的族裔多元化。例如,解读阐述中国与国际移民组织关系的发展和中国加强与国际移民组织合作关系的内外因素 [5] 。
国内学界能够意识到移民融入的多元性和开放性,能够精准把握政治制度、国家政策对于移民融合的影响作用。但由于目前缺乏对国际移民统一的定义和划定标准,实际调研中获得的样本数据无法采用统一的指标体系进行测度,使得研究缺乏实证性。其次,缺乏对不同族裔类型的移民群体模式、机制之间的比较研究。通常移民群体拥有较强的戒备心理,大大增加了实证调研的难度,导致国内很多实证研究多以特定类型的国际移民群体为研究样本。
2.2. 国外学界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此问题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流派,主要关注点是来自第三世界、迁入目的地为欧美城市的国际移民。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研究视角存在一定的“政治倾向”和“民族主义”,主流观点认为在城市地区,外国移民可能导致人口增长、分布和隔离以及居民流动模式的变化,移民通常在不太富裕的社区定居 [6] 。二是国际移民融合的主动性以及对融入环境的“反塑造”及“改造权”成为研究热点。譬如,认为移民潮还会影响东道国对不同类别的最终消费品的需求 [7] 。三是研究维度多元化,不仅关注居住空间、还包括日常工作空间、基础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共享 [8] ;强调政策和制度在移民管理中的重要性,研究了欧洲境内的非法移民问题,重点介绍了边境管制的作用及其对就业机会和福利的影响 [9] 。呼吁国际移民机构限制各州对移民决策的自由裁量权,降低不公正地限制移民的风险 [10] 。
3. 国际移民的最新趋势
国际移民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IOM)把国际移民界定为:“国际移民系离开本人国籍国或此前的常住国,跨越国家边界,为了定居目的而永久性地或在一定时期内生活于另一个国家的人。”可以看出,国国际移民定义包含三个要素:跨越主权国家边界,以非官方身份居住在非本人出生国,居住达一年以上。就迁移后的国籍来看,国籍移民可能加入迁入国国籍,也可能保持原国籍,甚至可能持有两国国籍;就迁移原因来看,国际移民主要受两种因素驱动,即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以及逃避战争、冲突、灾害或者暴力迫害等。
3.1. 移民脆弱性提高
从国际移民规模看,后疫情时代国际移民的规模收缩。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 年国际移民数量为2.81亿左右,比预估的2.83 亿减少了大约200万。1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各国出台了一系列卫生政策,实施一定的旅行限制措施以应对急剧变化的公共卫生状况,一定程度上导致移民数量减少。其次,新冠疫情导致移民脆弱性提高。国际移民组织将“脆弱性”解释为移民避免、解决诸如食物安全、灾难、暴力等威胁或从这些威胁中恢复时受到限制的能力。国际移民组织将疫情导致的“脆弱性”总结为5个方面,包括移民后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增加;医疗条件落后,无法获得适当的护理;移民的艰辛条件使感染新冠时的症状更严重;难以融入当地社会,遭受社会心理影响以及移民后的生计和收入不安全稳定 [11] 。此外,受疫情影响,各国的仇外心理和反移民的态度陡然增强,国际移民更可能遭受排外歧视甚至是暴力方面的威胁,也是导致移民数量减少的因素。
3.2. 移民年龄段和性别比例变化
从年龄结构分析,移民集中在20~64岁的劳动力年龄层。2020年20~64岁人口占整个移民年龄层的74% (全球人口中这一比例为57%) [12] 。总体来看,国际社会移民中男性的数量是多于女性的,并且二者的差距在过去20年不断扩大。在2000年时,男女比例为50.6%和49.4%。随后,男性和女性移民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减,人数差距越来越大。到2020年,男女的比例变成51.9%和48.0%,人数分别为1.46亿与1.35亿,女性移民占比不断下降,而男性移民的比例却增加了1.4个百分点。
虽然女性移民的占比下降,但在欧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域、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女性移民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超过了男性,除了女性主义、工作机会和婚姻选择等因素,主要原因是原籍国脆弱的经济形势使女性难进入劳动力市场,很多女性想借助移民途径进入迁入国劳动力市场。
3.3. 移民回流趋势增强
受疫情影响,很多发达国家(地区)经济进入低迷期,就业机会减少,福利降低。因此,很多移民回流到来源国,其中最大的回流迁徙流为从美国回到墨西哥,这种移民回流在一定程度上对发达国家(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首先,移民回流减少了这些国家的劳动力供给,特别是给那些依赖移民劳动力的行业带来冲击。其次,移民回流还可能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移民往往愿意从事一些本地劳动力不愿意做的工作,他们的离去可能导致特定行业,如建筑业、农业或服务业,出现劳动力缺口。这可能迫使这些行业提高工资以吸引本地工人,导致运营成本增加。
4. 全球化时代国际移民融入带来的冲突与挑战
自国家与民族概念形成以来,人口的跨国迁移始终存在,这反映了人类本性中的迁徙倾向。在当前日益深入的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移民现象已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根据国际移民组织(IMO)的《世界移民报告2020》,截至2019年,全球跨国移民人数达到2.72亿,占世界人口的3.5%。2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移民原籍国和目的地国家在人口结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有观点甚至预测,21世纪最大的安全挑战之一将是全球移民的增长。移民问题涉及文化认同、经济利益、国家安全等多个层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在全球化背景下,移民融入问题的矛盾和冲突不断放大,成为每个国家无法回避的挑战。
4.1. 文化冲突和身份危机
移民对民族国家文化的冲击是国内政治层面的争议点。多元主义支持者认为移民带来的多样性增强了社会活力,移民者来自不同的国家、种族和社会背景,随之而来的是多样文化、宗教和价值观的交织融合,丰富了迁入国文化多元性。保守主义者则担忧这种人口结构和文化观念的变化会威胁国家民族的同一性和认同感,造成移民者的身份危机。虽然有些国家的政府部门实施了助力移民融合的策略,但社会排外情绪根深蒂固,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移民仍旧被视为迁入国的“外来户”。政府在处理移民问题时,更多地关注其对经济的贡献,而忽略了引导移民融入社会的必要性。此外,社会上普遍存在对移民的歧视和排斥情绪,这不仅加剧了移民对自身文化和身份的坚守,也加深了他们与社会的隔离,甚至造成了深刻的隔阂。近几年,在一些移民数量较多的国家的城市中,出现了由于经济和文化原因而形成的移民聚集区域,这些“飞地”反映出现行的移民融合政策的不足。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在其著作中引用斯坦利·霍夫曼的观点,认为这是“基于真正的文化冲突和对丧失民族特性的担忧”。 [13] 但考虑到现代国家内部已存在的文化和认同的多样性,即使没有移民影响,每个国家的民族同一性也随着跨国交往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丰富。因此,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看待文化同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这将是民族国家处理移民问题的重要前提。
4.2. “抢占”劳动力市场
移民通常通过劳动力参与、创业和消费等方式为迁入国的经济做出贡献。移民融入劳动力市场,一方面填补了劳动力市场中的空缺,特别是在劳动力短缺的领域,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低技能和低薪酬行业中,可能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或工资水平的下降。尽管移民融入可能会带来收入和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但社会在看待外来移民就业与本国公民失业的问题上,往往缺乏客观和公正的视角。以移民大国俄罗斯为例,其国内普遍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外来移民夺走了本地公民的工作机会,实际上外来移民对俄罗斯公民就业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但这一议题仍然非常敏感,社会在评估国内企业雇佣外籍工人的情况时往往缺乏客观和深入的研究。对比不同联邦区的数据可以看出,移民数量较少的北高地区失业率较高,而移民较多的中央联邦区失业率较低,这表明失业率与移民数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俄罗斯,失业的本地人通常失去的是高薪酬、条件优越、竞争激烈的工作,而这些职位对绝大多数移民来说几乎是不可及的。
4.3. 公共资源压力
移民的最显著影响之一是其对公共资源的占用。尽管各国政府和学者都意识到移民的重要性,但在实现移民一体化的战略上,仍缺乏广泛的社会共识和有效的机制。在促进移民融入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不同的机制缺乏有效协调,导致移民与本地社会的融合程度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移民很难享有与当地公民相同的待遇,缺少必要的社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移民融入带来更多的医疗、教育、住房、公共交通和社会福利等领域的需求,政府需要加大公共投资金额,以满足新增社会需求。同时,新移民面临语言、文化、心理等多种融入挑战,需要心理健康服务、职业培训和语言教学等配套服务,给迁入国的社会服务部门带来压力和挑战。在强势的人权话语中,公民身份不再是享受社会福利的前提,国家成为权利的责任供应者。这导致资源分配、社会治安和国家管理等现实问题,同时削弱了对国家的认同。随着人权保障内容的扩大,普遍观念趋向于认为国家有义务为所有人提供基本的人权保障。这种人权保障内容的扩大外化成为超国家人权与国家主权及公民权之间的新对抗,这点在欧洲难民危机中表现尤为突出。
4.4. 移民自由与国家安全的冲突
在政治哲学的视角下,移民问题呈现出个人自由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冲突。一些主张边界开放的学者认为,自由流动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个人尊严和发展的关键。然而,不断增长的全球移民潮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成为主权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正规渠道的移民申请限制条件较多,为躲避繁琐严苛的移民程序以及高昂的移民费用,部分移民(诸如难民等低收入人群)采取偷渡等非法方式迁入,导致非法移徙人口数量增加。根据IOM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所有被调查的国际移民中,有将近15%的移民是非法移民,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是发展中国家人口。3大量部分非法移民者很难在当地觅得满意的工作及住所条件,无法融入迁入国社会,逐步沦入社会底层,犯罪问题滋生,社会安全风险提升。在处理移民问题时,安全是国家的首要考虑。如何在政治哲学层面上平衡自由与安全的冲突,并保障全球移民的有序流动,是全球移民治理的核心议题。迁入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国民合法权益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出台系列打击非法移民的政策措施。而随着战争、恐怖主义、宗教分歧等人为因素的日趋影响,非法移民规模数量持续增长扩大,对迁入国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5. 国际移民社会融入路径分析
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进一步阐明了国家移民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基本定位、基本路径、目标要求,为推进移民管理工作现代化提供了更为清晰具体的路线图、施工图。 [14] 2023年召开的全国移民管理工作会议,从治理理念、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实现移民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基本路径,解决了“推进怎样的移民管理工作现代化、怎样推进移民管理工作现代化、推进移民管理工作现代化需要怎样的能力素质”的重要命题,成为解决我国移民社会融入问题的指导方向和原则。
5.1. 深化国际互动与对话,策略性强化移民管理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移民的数量显著增加。一是在坚持本国国情的基础上,需审慎地策略性调整移民接纳机制。西方典型国家已通过积分制度有效地筛选和吸引国际移民,此种机制为我国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建议我国结合自身的经济、社会和人力资源需求,制定更为细致和科学的移民准入策略。二是重视国际合作与情报共享。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国际机构的深度合作,实现移民情报的共享,从而更准确地识别和防范潜在风险。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更好地了解申请者的真实情况,使移民决策更加精准。
在人口密集且经济活跃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移民管理的策略和方法需要灵活且具有针对性,以确保国际移民能够顺利融入当地社会,并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这不仅可以提高这些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还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和投资,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关键领域,如科技、教育和体育,引进外籍人才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因此,建议设立一个严格的评估和试验期,对外籍专家和人才进行全面的能力和适应性评估,以确保他们能够与我国的发展目标和文化价值观相匹配。
5.2.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和互动是连接我国和国际移民的重要纽带,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支持,以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学校和教育机构是文化交流和理解的主要平台。在此基础上,建议增加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教育项目,强调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如设立国际文化日等活动,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同时也为移民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分享其文化的机会。语言是社会融合的关键桥梁,建议政府和社会机构设立免费或低成本的语言培训中心,以促进新移民的语言学习,破除语言壁垒,提高移民社会融入度。
我国的丰富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为国际移民提供了一个了解东方文明的宝贵机会。在尊重移民的原始文化的同时,鼓励他们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强化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身份认同,帮助国际移民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5.3. 优化资源与服务,强化移民身份归属感
在全球化背景下,移民现象成为一种常态,大部分移民者是为了追求更优质的学术、职业及生活条件。应对这一趋势,我们需从多维度出发,构建一个公平、开放且具吸引力的发展环境以满足移民的需求。一是对移民群体的多元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制定更为精准的策略。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具有各异的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和职业经验,相关政策和措施需针对其特性制定。例如,对于高技能移民,应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专业培训,以促进其快速适应新的职业环境;对于低技能移民,加强技能培训和语言教学是关键,以提升其能力并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二是制定灵活的劳动力市场策略,确保移民能够填补真正的职位空缺,而非简单替代本地劳动力。这要求对劳动力市场进行持续监控和分析,以掌握市场需求和变化趋势,并制定激励雇主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的政策,以助力移民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政府应提供包括心理健康咨询、职业培训、教育等在内的全面社会服务,以增强移民与本地社区的联系并提高其社会融入度。
5.4. 筑牢安全风险意识,确保国家安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移民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如何在积极吸引国际人才的同时,确保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安全,是一个复杂且至关重要的议题。建立一个多元、合作和技术驱动的框架,对于平衡吸引国际人才与确保国家安全的双重目标至关重要。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国际移民的积极作用,同时保护国家免受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一是提升公众国家安全意识和参与度,通过教育和媒体宣传,增强民众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理解,并鼓励他们参与到安全维护中来,不仅能提升政策的透明度,还能促进社会对于移民政策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对移民者进行深度风险评估,构建更为精细化的评估体系。结合经济、社会、文化和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对每一名申请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精准判断申请者的背景、动机和潜在风险,从而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三是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移民背景核查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快速准确地核查申请者的背景信息,提高审核效率,保障国家安全。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中国移民管理现代化,遵循全球移民管理现代化的共性规律,且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历程,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需要移民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安排实现国家移民管理现代化,以实现基本定位、路径和目标要求,推动移民管理工作现代化。围绕国际移民的最新发展趋势展开探讨,首先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国际移民形势的变化,掌握了最新动向。接着分析了新形势下移民融入给迁入国带来的问题与挑战。最后结合我国目前移民现状,提出了应对新形势的移民管理政策。
6.2. 研究展望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深入访谈或问卷调查来收集更多关于移民社会融入的实证数据。扩大研究范围,考虑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类似的研究,为跨国比较提供数据支持,从而为中国的政策制定提供参照。综合考虑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和视角,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路径。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编号:2020SJA0510);2021年度江苏警官学院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21SJYSK04);2022江苏警官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编号:2022A12)阶段性研究成果;本研究为江苏警官学院博士科研启动经费资助。
NOTES
1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移民局数据统计https://www.nia.gov.cn/n741440/n741567/index.html,访问时间2023年9月30日。
2数据来源:https://www.iom.int/video/world-migration-report-2020,访问时间2023年10月8日。
3数据来源:国际移民组织https://www.iom.int/data-and-research,访问时间:202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