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7年雄安新区横空出世,雄安新区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提出的国家战略,是“国家大事、千年大计”。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扩充与人民群众的支持,在雄安新区崛起的大背景下,雄安新区白洋淀周边村庄进行了大规模的房屋拆迁工作,截止到目前,大片村庄已完成拆迁工作,当地村民由“村中人”摇身变为了“城里人”,而当地居民的未来生存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其中的渔民群体。雄安新区临近河北省最大的湖泊“华北之肾”白洋淀,拆迁民众涉及到大部分渔民群体,相比于普通民众,渔民群体的生活方式与普通民众大有不同,他们的未来就业与发展需要有别于普通民众而考虑,而如何解决拆迁村庄渔民的生存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渔民出现较早的国家。近年来随着渔业资源的不断枯竭和我国生态保护相关政策的出台,我国渔民生存发展面临困境,如何让渔民“弃捕转型”对渔民的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现有的文献对于渔民的研究,并根据转型的原因可以把其分为资源枯竭型渔民即海洋渔民转型和生态保护型渔民即内陆渔民转型。
从研究方法入手,学界对于海洋渔民和内陆渔民的转型研究有所不同。在海洋渔民转型中,以定性研究方法分析渔民转型是目前研究所采用的主流研究方法。印度尼西亚学者Margio Mohamad Regalfa、Lestari Eny、Anantanyu Sapja [1] 采用描述性的定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渔民转型背后成功的因素;Idham Irwansyah,Mario,Tamrin [2] 则以描述性的定性研究方法对在科技影响下渔业社区渔民是如何转型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而在内陆渔民转型中则更偏向于定量研究,有学者通过对长江流域的退捕鱼民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生态补偿是影响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的主要因素 [3] 。无论是海洋渔民还是内陆渔民转型,思想观念都是阻碍其成功转型的主要因素之一。倪传焱,李萍 [4] 以N市渔民转型为例,表述了渔民在转型过程中存在观念守旧、缺少技能、对上岸生活的不确定性、渔民社会保障不完备、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的问题;周召平,罗洪 [5] 等人则从渔民思想观念、生活保障、自身条件、职业技能方面提出了渔民转型的困境所在。耿爱生,同春芬 [6] 则从渔业发展、渔民自身、转型成本、与外在因素的劳动力冲击和政策制度的缺陷分析,讨论了渔民转型的困境所在,并提出了应从思想层面、教育层面等助力渔民转型的相关建议。另一方面,渔民与产业之间不能做到有效衔接是阻碍其前进的又一大原因。为其寻求可行性的方案措施就是先实现产业转型。李威龙 [7] 等人提出了渔民转型应采用“四维协调”转型模式,推进“产业助力、生态助阵、政府助推、文化助益”深度融合;阎祥东 [8] 也同样指出要寻找渔民、渔业、渔村转型与产业扶贫衔接内在联系,促进渔民转型就业。
总体来看,我国关于渔民转型的研究在2000年之后进入较快的发展时期,但对于渔民转型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研究文献较少。以内陆渔民转型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相较于海洋渔民较少,对于白洋淀渔民转型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作为“华北之肾”白洋淀这一具有代表性生态景区的内陆湖,在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的崛起背景下,探讨白洋淀渔民转型可以为其他内陆地区渔民的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3.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3.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展开研究,数据将主要通过非参与观察法和半结构访谈法获取。首先,访谈法具有真实性的优点。通过研究者的努力开导,可以使被访者放松心情,消除戒备心理,表达心中的真实想法,增强了数据获取的真实可靠性。研究者作为调研人员,通过实地考察,寻求合适访谈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随后,通过滚雪球的方式获取其他访谈对象信息,以此开展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搜集到相关数据。非参与式观察是研究少数群体的重要方法之一,既能减少对观察对象的干扰,又能让研究者比较顺利地进入观察地点,获得相对“真实”的信息 [9] 。本次调查时间主要集中在3月18日和3月25日两个时间段,其中主要对安新县白洋淀宋庄村、小田庄村、漾堤口村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共对九名渔民进行了访谈。并采用编号形式,对9名渔民进行了匿名编码。
基于此,本文将主要以上述方法,对白洋淀渔民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基于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渔民转型存在的问题,结合白洋淀实际发展情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助力白洋淀渔民转型就业。
3.2. 研究对象
由于雄安新区的建设与白洋淀生态修复的开展,白洋淀附近部分村庄进行了拆迁移民工作,被拆迁村镇原本的渔民群体也由此生计断裂,帮助渔民群体寻求生存机会成为当下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且由于拆迁工作的开展与完成,无法追随房屋被拆迁的渔民群体进行访谈追问,因此对附近现存村庄的渔民进行了采访,了解到由于被拆迁导致生计断裂的渔民群体与现有白洋淀渔民的基本特征大体保持一致,因此,对现有村庄的渔民进行的采访,可以映射出房屋拆迁渔民群体的基本特征,为助力渔民群体寻求生存发展之路的进一步分析打下基础。表1展示了九名渔民的基本情况。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本次被调查对象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有5人,50岁以上的有4人。在文化水平上,本次被调查对象接受到的教育学历普遍在小学及以下,其中6人为小学文化水平,3人表示从来没有上过学校学习,体现出渔民群体存在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的特点。在采访9位渔民群体的主要经济来源时,有3人以存靠打鱼为生,维持生计,2人通过依靠打鱼和旅游业作为主要生活来源,1人通过个体经营与旅游为生,2人将捕鱼和打零工相结合维持生活,还有1人以捕鱼和务农为主,同时以渔民主要经济来源和年龄结合来看,可以发现,通过两种谋生手段维持生活的渔民其年龄特点普遍较以单一捕鱼为主的渔民年龄较小,可以分析出年龄越大的年长者由于身体等原因,其谋生手段少,而年龄较小的渔民因其养家糊口、身体力行等原因,其可以从事多种行业。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fishermen of the respondents
表1. 受访者渔民基本情况
在了解渔民群体基本情况后,有必要对渔民群体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4. 白洋淀渔民转型影响因素分析
渔民作为特殊群体的存在,其对于环境依赖的程度极其严苛,因此暴漏出的自身局限性也比较明显。随着雄安新区崛起,白洋淀渔民相对于其他地区的渔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资源条件,其都相对略胜一筹。因此,随着雄安新区,白洋淀渔民转型可以利用更多的天然条件,为其转型就业提供了更多路径出路。但尽管如此,由于内在与外在因素的影响,渔民转型就业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通过对白洋淀渔民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白洋淀其有着极其复杂的构成。
4.1. 沉没成本
“扔了这些,谁也舍不得”。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渔民在进行湖上作业时,由于捕鱼或旅游需要,其需要购入大量的设施,当其转型时,原本前期投入购买的设备将丧失其使用价值,渔民此时会考虑到由于前期投入大量金钱用于消费在设施购买上,而不愿意放弃渔民身份,思想上仍然停靠在以捕鱼为生,其将对渔民的转型提供阻碍。
“不搬走的情况,谁也舍不得。我之前,花了这么多钱买这些玩意用来捕鱼和做旅游开船,你要一下子说不要了,扔了关键也没人买啊,谁也不愿意,谁也舍不得。”(XX1)
4.2. 生活习性
“好玩啊,特别有意思,都习惯了”。每一类群体在长期的环境中生活时间越久,其必将会形成独属于那一类群体的生活习惯与风俗习性。渔民群体也不例外。渔民长期以捕鱼为生,在湖上走动,在长期的捕鱼过程中已经无形的让他们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作息与生活规律。
“那你回家吃饭去不了。你看这渔民都这样,早上从家里带点吃的到中午饿了对付一口,喝点水得了,然后中午就不回家了,这就是现在,要是过去在这用这水,巴拉巴拉就喝,然后接着打,打到下午5点来钟再回家。”(XX1)
4.3. 能力本领
“大老粗一个,一个大字不识”。在采访中了解到渔民群体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上的渔民人数只有极少数,绝大多数渔民的文化水平为小学和文盲。
“我这也不识几个字,除了捕鱼其他的啥也干不了啊,关键是也不会啊,能干啥,我也想干别的,这啥啥都不认识,都不知道谁要我啊。”(XX4)
渔民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制约了其寻求更多生存发展出路的机会,更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打击,使得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挫伤,降低他们对寻找工作的热情。
对于渔民而言,其技术单一,绝大多数人仅仅拥有一项看家本领,且捕鱼技能深受时空限制,只有在地域条件允许情况下,他们才能将技能充分发挥,倘若让他们放弃渔民身份,到新环境进行崭新生活,对于渔民而言无疑不是一个巨大挑战。
4.4. 文化观念
“从这个历史以来,就都是渔民”。渔猎文化是在渔猎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存在的历史和现实的基础,是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文化成果或文明积淀,它以各种形态贮存在今天的生活中,或表现为物质载体,或表现为精神载体。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白洋淀人视“鱼为籽粒,水作田畴”,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渔猎文化。同时这样的文化观念也让白洋淀渔民对白洋淀有了不一样的情感。这里有他们的乡愁,是他们情感记忆的聚集地,留存着历代渔民生存发展的印记,是时代的历史烙印,深深印在白洋淀渔民心中。
“啊对啊,我这家里都是渔民,我爸爸我爷爷他们都是,是这个祖祖辈辈的,就捕鱼为生吧,就靠着打鱼了,我这个受他们的影响也挺大的,反正白洋淀人都爱捕鱼,以捕鱼为生。”(XX5)
4.5. 个人主义
“对都是自己捕捞,不合作”。个人主义认为个人利益应是决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通过对白洋淀进行实地考察发现,白洋淀渔民捕鱼工作的开展绝大多数都是一个人为单位进行,合作共捕共同增收的很少几乎为无。
“对,基本上都是自己捕鱼,没有合作的,那要是合作的话,合作的那人多了去了,还麻烦,不好弄,自己打打挺好,都是自己捕。”(XX3)
4.6. 人口流失
“现在啊,就我和老伴两口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上升,人们思想观念越发自由开放,人们更加向往外面的世界,在经济发达地区谋求生存机会。由于白洋淀经济发展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白洋淀附近村庄人口流失较为严重,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与年轻的知识分子都选择在白洋淀之外从事工作,而这对于白洋淀附近村庄的振兴将带来很大隐患。
“现在就跟老伴,我家那丫头都结婚了。(XX2)家里现在就两口,孩子都出去了。”(XX6)
5. 对策建议
通过前文分析,白洋淀渔民转型所面临的问题之多、影响因素之复杂,其不仅受客观因素能力本领、人口流失、沉没成本的影响,还受文化观念、生活习性、个人主义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鉴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解决上述白洋淀渔民面临的转型困境,旨在针对性的为白洋淀渔民转型提供一定的参考方向。
5.1. 强化政策支持力度
沉没成本是阻碍渔民转型的重要因素。在渔民转型的过渡期,前期渔民的设施投入很大程度上会对后期的渔民转型发展带来阻碍,减船转业的转型渔民也可能会面临生活困难的风险,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渔民转型的前期投入与后期保障问题的重视。面对渔民进行渔业从事时的相关资金投入,在面对转型渔民时,政府应因时施策,对渔民所用的资产设备进行适当回购,同时可按实际情况发放“减船转产”补助,以保障渔民失去原有物质生计资本时,获得相应的金融资本,支持渔民实现生计资本转换。 [10] 通过政府政策补贴与回购渔民原有的生计资本,减少渔民群体转型时面临的沉没成本困扰,进而实现渔民转产转业,让转型渔民转的安心、转的放心。
5.2. 发展地区特色产业
人口流失是导致白洋淀渔民转型的客观因素。由于人口流失,白洋淀发展动力受到阻碍,白洋淀作为生态旅游景区,第三产业是渔民转型的核心方向。但人口的流失使得渔民转型的第三产业由于缺少人的加入而逐渐走向衰竭。而只有留住相关劳动力,才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渠道与机会,因此,留住人是白洋淀目前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寻求合适产业促进渔民转型增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随着雄安新区发展建设,在满足渔民增收、环境保护和农村繁荣的要求下,产业的选取要有持续性和有效性,顺应市场规律并精准确定细分目标市场,规划布局。根据白洋淀资源特色,可以形成以养鸭、水产养殖、荷叶加工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此外做到发展路线多手抓,对荷叶加工品、芦苇工艺品等特色产品,进行保护发扬;荷叶茶、松花蛋、青虾、菱角等特色食品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通过规范渠道扩大宣传,形成规模效应;搭建产品加工与再加工的衔接产业链,实现当地产品的贸易输出,做到真正的因“淀”制宜。
此外,促进红色文旅、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行品牌打造同样是白洋淀渔民转型的主要途径。白洋淀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传承,其中战斗遗址、革命文物等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也不乏旖旎的自然风光。白洋淀景区要充分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充分贯彻“突出红色文化主题、挖掘抗战文化内涵、提升产业文化品位”理念,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发挥白洋淀的自然资源的最大价值。白洋淀景区发展要通过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路径,以红色历史引领,依托生态旅游,联合多所纪念馆、百余处抗战遗址,带动更多革命文化“活起来”;根据当地自然气候特征,在保证生态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冬夏合理进行产业转换;开创设立白洋淀文化IP,以“淀”中美景为依托,红色精神为内核,打造文旅特色品牌,生产周边产品等进行长期文化输出,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以上转型方向,有利于实现白洋淀渔民的转型发展,实现其增收致富,进而达到留住人、同发展的目标,解决人口流失导致的白洋淀渔民转型方向的现实阻碍,形成以人促人的发展局面。
5.3. 开展技能课程培训
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基于渔民年龄、知识水平、生活习性、技能本领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应由相关部门主导,统一进行技能课程培训。在提升其认知水平的同时,增强其环保意识,并充分考虑渔民未来发展方向,精准化对焦。在展开同时应分类授予,划分人群,对于年龄较小的渔民,以开阔视野、提高认知为主要目的,依据当地条件,主要授予电商与旅游服务等专业型技能,并进行智力成本较高的转型培训。对于年龄较高的渔民,则主要以普通劳动型技能为主,辅之以德育教育,增加基础实用性知识的传输,使其掌握谋生本领。以知识灌输潜移默化转变渔民原有的思想观念与生活习性,让他们实现与现代社会的成功衔接。对于白洋淀所暴漏出的个人主义问题,白洋淀渔民的转型发展要充分利用雄安新区的社会资源,依托企业进行多方合作,实现白洋淀产品的流动,双方互相提供劳动力与生产资料,通过鼓励渔民间进行合作共捕,建立互惠共赢合作体系。在多元主体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内外管理,构建平台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实现集体经济的壮大。
6. 结论
本文通过对白洋淀渔民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白洋淀渔民转型不仅受客观因素能力本领、人口流失、沉没成本的影响,还受文化观念、生活习性、个人主义等主观因素的影响。结合白洋淀渔民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同时结合白洋淀实际发展状况,本文提出以下对策方向助力白洋淀渔民转型: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减少渔民群体转型时面临的沉没成本困扰;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因“淀”制宜、多项并进解决白洋淀面临的人口流失难题;开展技能课程培训,分类提升、专项培养以提高白洋淀转型渔民的能力本领;通过充分利用雄安新区社会资源,鼓励多主体合作,进而实现渔民的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思想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