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记忆、理解等低阶思维能力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社会迫切需要更多高思维能力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要由传统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转向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高阶思维产生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性、高层次能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以培育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强调议题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教学,重视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1] 。从问题出发,设计高水平的问题是发展高阶思维重要且有效的方式之一。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2] 。因此,以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为指向的问题设计,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创造力,大有益处。
2. 问题设计是发展高阶思维能力的着力点
什么是高阶思维?高阶思维具有什么特点?问题设计对发展高阶思维有什么意义和价值?高阶思维的发展与问题设计有什么关系?这是在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问题设计时,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
2.1. 关于高阶思维
关于高阶思维的理解,国外学者布鲁姆将以认知的复杂程度,将思维过程具体化为六个教学目标,即学习是需要掌握的六个类目的行为表现,由低到高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3] 。其中记忆、理解、应用通常被称作“低阶思维”,而分析、评价、创造被称作“高阶思维”。我国学者钟志贤教授提出“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基于国内外学者对高阶思维的解释,我们认为,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是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以及情境时,能够对问题和情境进行分析、评价和创造的能力。通过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2.2. 关于问题设计
所谓问题设计,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贴近学生生活,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发展思维品质的问题。我国学者钟志贤将问题设计理解为“问题设计,是指围绕学科基本概念而进行的学习任务设计,它通常是以‘问题’的形式来重新组织课程内容,给学习者创设一种真实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习任务” [4] 。因此,结合高中思政新课标的要求,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应关注学生认知发展,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同时要从真实生活出发,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提升思维活跃性。
2.3. 问题设计与高阶思维发展
问题设计是高阶思维能力教学的把手或着力点 [5] 。问题设计对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具有多重价值。首先,问题是高中思政课堂的基础,是思维的起点。教师以问题为支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帮助启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其次,问题设计助力学生的综合思维发展。问题设计围绕某一教学内容和目标重新设计成若干个问题,学生通过解决不同的问题,促进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发展。最后,问题设计助推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一堂课的问题类型丰富、角度不同,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界限,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 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问题设计原则
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问题设计,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关注学科特点,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另一方面要关注学情,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注意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层次性、趣味性等。具体来看,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问题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目的性原则
问题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展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思政课的性质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 [1] 。问题设计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要紧紧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结合教学目标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明确“问什么”“要达成什么目的”“培养什么思维”,让学生一看就能明确方向,思维清晰,不会出现学生因为对问题的错误解读产生而不能思考的现象,真正让学生的思考有的放矢,思维打开。
3.2. 科学性原则
问题设计要遵守科学规范,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高中思政课核心素养之一,它不仅仅是对学生素养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遵循的原则。问题设计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是在教学目标下针对教学知识点进行的设问,抓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其次问题设计科学性要准确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点、认识思维发展水平等,设计出适合学生的问题。最后科学设计问题还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和问题的表达方式要科学严谨,高中思政课程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内容上的科学性,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避免出现一些有歧义、误导学生的情境和话语。科学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推动思维的不断升级,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
3.3. 系统性原则
问题设计要重视问题的整体性,协调各问题之间的联系,优化系统。问题设计的系统性是高中思政课程综合性特征的体现之一,具体表现在设计的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并且是服务于教学的整体目标任务的。系统性原则需要问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可以是递进、对立,也可以是并列、因果,或是总分、分总,问题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系统性原则也要求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环,与其他环节构成系统服务于教学,最终问题设计都要落实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通过问题设计促进思维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同时,在设计问题时还应遵循连贯性,在学生认知思维发展的基础上,循序、连贯、系统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思维能力。
3.4. 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一是指的要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问题。学生之间思维发展水平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求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材施教,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指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基于一定的逻辑关系,呈现思维发展的梯度,促使学生产生主动思考的意愿。问题之间的层次性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引导学生顺着层次往下推理,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逐渐深入,逐步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提高。总之层次性原则要求问题设计时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个体差异性,并以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基础,设计具有层次结构的问题,助推学生思维的不断升级。
3.5. 趣味性原则
以趣味为起点,是问题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问题让学生感到没有效果,学习效果会大大降低。但这里说的“趣味”并不是“游戏”,而是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感到有挑战性和趣味性。除了问题本身的趣味性,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还表现在问题的形式上,要以学生感兴趣、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根据不同的问题灵活选择不同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有趣味和挑战性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能唤醒学生的思维潜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6. 开放性原则
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原则主要体现在预设和生成的结合。一般教学设计的问题是由教师事先预设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各种设想之外的状况,学生思维的碰撞间会生成新的问题,因此就要求在设计问题时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充分预设问题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重视生成性资源来设计问题。问题设计的开放性还体现在问题答案的设置开放性,以“唯一答案”为追求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时没有价值的,会限制学生思维发展,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考虑到问题的多种答案,突破思维定势,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全方面、多维度地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 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问题设计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学科内容上以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问题设计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及内容统筹考虑创设问题情境,又要符合学生认知,积极关注学情,重视生成问题,助力学生思维创新。
4.1. 创设议题情境,搭建思维阶梯
高中思政课强调议题教学,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创设议题情境是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议题可以理解为将主题置于话题讨论中的问题,是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来展开的一系列情境性问题,以议题为中心,创设情境,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为学生搭建思维阶梯,以此提升学生高阶思维水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认知和理解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获得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学习伙伴、大众传媒等)提供的材料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在设计问题时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动力。
首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开放性、探究性强,能够为学生思维发展提高阶梯。问题的情境是围绕教学内容来展开的,关联性要强,避免出现跑题的情况,在问题情境中突出展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要点,让学生能在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唤醒思维。其次,情境要真实可信,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兴趣。高中思政课具有生活化特征,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基于学生的生活,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案例和实际情况为设计的素材,让学生能够有趣的完成任务,提高学习的兴趣。最后,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思辨性,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思辨性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运用高阶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创造,帮助学生在观点碰撞中发展批判思维,在思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情境是问题的载体,问题设计时创设合理、有效、真实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构筑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梯。
4.2. 强化课程特点,培养综合思维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具有综合性,问题设计要体现内容的广泛性,也要注重问题的复杂性,应力求利用相关问题的设计,提供综合的观点,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1] 。一是要丰富问题的类型,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设置多样化的问题,比如哲学内容可以设计思辨性问题发展学生辩证思维;文化内容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法学内容可以通过现实法律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等等。二是要设计开放性、创新性的问题,高中思政课是一门开放的课程,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也要突破教材的界限,设计具有创新性、开放性的问题,同时也要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促使学生思维逐渐深入,进而提升高阶思维的培养。三是提高问题的层次性,不同层次的问题,能够体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从教材到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提高问题的层次性,促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整体把握,有利于学生进入深入思考。四是注重融合性,思想政治学科覆盖内容广泛,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可以知识特点,有意识地把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丰富问题设计的内涵,以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综合应用知识,培养更高层次的思维,从而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注重问题关联,促进深度发展
设计问题应该要关注问题与问题、问题与课程、问题与学生以及问题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提升学生高阶思维。首先,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是问题间的总分关系,具体表现为核心问题与辅助问题,能让学生清楚地分清哪个是主干哪个是支流,从而有重点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辅助问题解决核心问题,促进学生核心意识的培育。二是把握递进关系,课程内容是深入递进的,问题的设计也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规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推动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化。其次,问题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形式。问题要以课程目标为准则,体现课程内容,避免出现问题与课程割裂的情况,设计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误导学生的思考。有些教学内容难度比较大,不能只设计一两个问题就解决,往往需要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或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子问题,通过一步步解决子问题最终达到教学目的。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就要在设计问题时注重关联性,围绕某一知识,设计一系列有逻辑关系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从而发展高阶思维。其次,要高度重视问题与学生的联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设计的问题也应该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思考,促进深度发展。最后,要注意问题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高中思政课具有社会实践性、开放性特点,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从生活出发,关注现实。如:“你认为当今社会有哪些矛盾?”“你认为在你生活中遇到了哪些矛盾?”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生活性,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4. 遵循学生认知,重视分层设计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是高中思政课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尊重学生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实际,分层设计问题。首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差异进行分层设计问题。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思维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同,有的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不足,还有的同学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多维,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层次不同的问题,努力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使问题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思维能力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其次,问题设计也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带动发展。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面前,落在最近发展区内,带动发展。在设计问题时也应该落在最近发展区,创设最佳的难度,一方面使最近发展区变为现实,另一方面也创造出新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不断设计新的问题,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再次,问题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积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活跃度。最后,问题设计以学生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同时,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体系进行分层设计,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爱学”“乐学”中主动解决问题,增强思维能力,实现思政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4.5. 把握生成问题,助推思维创新
最好的课堂是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的课堂 [6]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作为问题的回答者,也可以作为问题的提出者,因此,设计问题时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首先,教师预设的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支架,但是不能忽略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灵感”,课堂的生成性问题是学生思维迸发的重要基石。高中思想政治课强调实践性、生活化,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上,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按照老师设想的发生,总会出现很多的可能性。所以,教师对于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应该给予关注和引导,解答学生的困惑,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推动其思维发展。其次,教师预设的问题遵循开放性原则,鼓励学生多样化回答。问题的开放性引领学生解答的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鼓励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生成创造性的新的答案,使课堂充满灵动性,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同时对课堂性生成的问题,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的追问与反馈,引导学生进行更高阶的思考,助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最后,设计开放性问题,重视生成问题,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发展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小结
问题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核心,思维的发展离不开问题的设计。高阶思维是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应该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价值追求。在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课堂中,要遵循问题设计的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开放性等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积极关注学生学情,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推动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