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是指针对在各专业课程基础上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进行设计和开展。将“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任务紧紧抓住。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将思想引领与知识传授、价值引导与能力培养进行有机统一,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 。具体而言,课程思政要求在专业课程设计中,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功能,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妇产科主要研究女性疾病的病因、病理、妊娠和分娩等内容,是一门富有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的临床学科 [3] 。因此,妇产科课程思政的建设不仅帮助医学生掌握良好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同时为他们成为一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医生做好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妇产科教学中课程思政构建的必要性
2.1. 课程思政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4] 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为医学生的医德培养提供良好的途径。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任务,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强化“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关键在于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之中,既要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又要发挥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的作用,从而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2.2. 妇产科教学的课程思政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女性特异的生理、病理和生育调节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妇科和产科,它包含了丰富的医学人文思想元素,如人生哲学、伦理学、健康价值观等。近年来,关于“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各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讨的热点话题,各医学院校对妇产科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开辟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新局面 [5] 。面对女性这一特殊群体,不仅限于专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更要关注对他们的医学人文关怀、隐私保护等方面,在国家层面也是高度重视女性健康,为了保障母婴健康,而专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因此,在妇产科理论授课教学过程中,将人文、法制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对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及家国情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6] 。
3. 妇产科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3.1. 对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部分院校只停留在理念提出的阶段,没有进行深入探讨,也没有针对各个专业进行特异性的课程思政学科建设。在妇产科学专业教学中,对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和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意识和需求有限,专业课程的授课仍然是主要关注点,而忽略了对于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的培养。一方面,从事妇产科学教学的教师大多毕业于医学院校,通常只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未充分意识到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课堂的重要性。有些授课教师本身的政治觉悟有限,则更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妇产科学专业的学生更加注重学习能够直接转化为实践操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中显得虚无缥缈、可有可无。此外,由于妇产科学需要传授的内容较多而时间有限,在课堂上只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则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忽略或放置次要位置 [3] 。
3.2. 专业课课程与思政课程脱节、“两张皮”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
就妇产科的教学来讲,由于其种类繁多,专业性知识丰富,授课时间有限,面对繁重医疗工作、科研以及教学任务的妇产科授课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围绕着临床专业知识及教学大纲进行备课及授课,很多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内容的研究不够深入,使得高校学生很难从专业课程中获取相应的课程思政内容;也有的授课老师存在狭隘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认为专业教师只负责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同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能力,导致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思想政治内容储备不足,从而忽视了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教师思想上的重视不足也是导致专业课课程与思政课程脱节、“两张皮”的现象的原因之一。
3.3. 妇产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单一
妇产科学教学中思政的内容以单一的理论灌输的模式为主,源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及融入技巧,部分老师习惯了将思想政治内容照本宣科地穿插到课程中,重形式而轻内容,并未将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有效融合、相互促进,未达到预期二者融会贯通的效果;大部分妇产科学教学的主要关注点仍放在“如何落实课程思政”上,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研究不足,这使学生们感受到有违和感以及说教感,使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足以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思想共鸣 [7] 。
4. 以专业课程为载体,融入课程思政
4.1. 在理论课授课中融入思政教育
课堂教学一直是高校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的融入到主渠道中,提高“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有效性,满足学生对于思想教育的需要以及帮助其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各类课程守好自身一段渠,所有授课教师种好各自责任田。在理论课的授课中贯彻“课程思政”教学观念将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两者将教学资源相互融合,加快知识的传授和专业对接的灵活性,并加深了有机融合的程度,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的渗入到专业课授课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8]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人文关怀极为丰富的学科,各位老师在授课时要充分挖掘本专业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及育人元素,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把握与学生的接触时间,充分发挥人格的影响,将价值指导与知识传授及技能培训相结合,在专业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培育学生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理想追求,外化于自觉践行。
根据相应章节内容,挖掘出相应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至妇产科学专业课程教学中:例如:在课程绪论的教学环节中,授课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述一些关于国内外为妇产科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医务工作者的相应感人事迹。如“万婴之母”林巧稚,她终身未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医疗事业,直到她去世的前一天仍然坚守岗位,进行了6个婴儿的接生工作;林巧稚用她的一生诠释了“医者仁心”。利用经典人物案例,不仅激励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不断进取、刻苦努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们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再如,虽然妇产科学主要涉及到女性生殖系统,但是与整体也是密切相关的,在“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这一章节的讲解中,我们学到正常的月经的来潮和排卵是受到大脑皮质以及下丘脑–腺垂体–卵巢(HPO)轴的调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可导致月经异常以及排卵障碍,反之,女性生殖系统发生异常亦会导致其他的器官或者系统出现变化,这启迪学生们在理论学习及临床工作中不能片面的看待问题,应用辨证的思维看待每一个疾病,将局部与整体联系起来,全面的思考。在学习“妊娠生理”、“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及“正常分娩”章节的时,引导学生们体会到生命诞生的神奇、伟大以及可贵,培养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在学习“妊娠并发症”这一章节时,要让学生了解到,针对于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并发症及合并症,我们国家为了保障母婴健康,开展了孕产妇“五色管理”,对于危重孕产妇抢救开辟了“绿色通道”,使其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紧急医疗救治,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时间就是生命,使其树立敬畏生命,敬畏规则的人生观。
4.2. 在临床操作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在临床技能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培养医学生对患者的关怀以及同理心,这主要依靠于授课教师以身作则、严格的要求以及规范的教学。对于妇产科诊疗工作中的基本操作而言,因其检查部位为女性的生殖器官而尤为特殊。询问病史时又经常涉及到患者隐私(比如婚育情况、有无性生活等等),因此,在临床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们要不断强化医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医德教育,同时要求医生具有崇高的职业素养和个人道德。在实践操作授课过程中,老师们通过模拟情景教学,在保护患者隐私、协助孕妇及行动不便的患者上下检查床、帮助他们穿脱衣物等事例中以身作则,将尊重和保护患者隐私、医学人文关怀等相关思政元素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爱伤助残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尚的医学品德。
4.3. 在临床实习带教中融入思政教育
在医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们“执着追求、救死扶伤、奋不顾身、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对医生的人文教育,在培养高超医术的同时,引导他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党和人民值得信赖的好医生、好大夫。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所以只有经过临床实习这一阶段才能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临床思维逻辑能力,使其初步逐步的掌握各种疾病的诊疗思路;此外,我们应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具备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充分的发挥已经掌握的医疗技术,然后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由于妇产科的特殊性,面对的都是女性患者,涉及许多女性隐私问题,不论是妇科的患者还是产科患者,都是心思细腻、心理脆弱及敏感的人群,尤其是处于更年期的女性,本身就忧虑、焦躁,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医患换位,对患者保持关心和同理心,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给予更多的安抚、聆听患者的需求、保护患者的隐私,尽自己所能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相信会对紧张的医患关系有所改善。因此,在妇产科实习期间,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素养、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较强的心理素质和综合分析能力,尤为重要。
5. 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
在妇产科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大纲,全面系统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明确新的教学目标,把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与医德医风教育结合起来,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尽可能探索妇产科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元素,不断更新优化妇产科教学方案,并将思政元素穿插于妇产科教学的各个环节 [9] 。教学方法中运用问题驱动教学(PBL)法、案例式教学(CBL)法、团队学习(TBL)法、翻转课堂、网课、微课堂以及角色扮演法等多元化学习形式,丰富思政教学内容,逐步的将医学生培养成为一名“服务好、素质好、医德好、使群众满意”的合格医师。
6. 总结
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妇产科医学人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是妇产科医学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了真正地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相结合,我们需要真正地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将课程思政渗透到妇产科学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使医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到道德伦理教育的熏陶;这意味着授课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同时也要关注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将课程思政与妇产科学教学相结合,我们可以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医学人才。这不仅可以推动我国妇产科医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社会。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德育培养,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妇产医学人才做出更多的努力。
基金项目
2022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课程建设项目,基金编号:QDLCXY-202202。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