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外语学习可以激发学习者各种情绪体验,而不同种类的情绪也会对他们的认知加工过程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影响,Krashen (1985)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说证明了情绪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于是外语情绪越来越受学者瞩目,近年来国内陆续有学者对这一领域展开研究,但经分析发现缺少对外语情绪研究的系统梳理。鉴于此,本文运用CiteSpace (6.2.R2)对国内近20年间外语情绪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国内外语情绪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旨在揭示外语情绪的研究热点,把握该领域研究趋势。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以“情绪”并含“外语”为主题在检索页面进行高级检索,检索范围包含学术期刊及硕博论文,时间跨度为2002年至2022年,数据库最后有效更新时间为2022年12月25日,经手工剔除与外语情绪研究无关的文献,最终纳入有效文献557条,收集时间为2023年6月,将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形成最终研究数据。
2.2.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之一,能够将一个领域的研究轨迹以网络图谱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自动标识出作为知识基础的引文节点文献和共引聚类所表征的研究前沿(陈悦等,2015),因此运用CiteSpace分析文献有利于廓清某个领域的知识结构,锁定研究热点,对此领域未来研究趋势做出预测。
3. 研究结果
3.1. 发文量
对外语情绪领域发文数量的统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该领域的总体发展情况。本文以发文量为纵坐标,发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了近20年外语情绪的发文数量折线图(见图1)。图1显示,外语情绪研究领域整体发文数量变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02年至2012年为发文数量快速上涨阶段,2002年国内对外语情绪的研究处于萌芽阶段,文章类型以“学术期刊”为主。2012年发文数量达到34篇,是2002年的6倍,为历年之最,这主要归因于积极心理学在本时期被引入二语习得领域,不少国内学者陆续发表与情绪相关的研究,为这一新兴领域贡献学术力量(李成陈,2021)。2013年至2019年为数量回落阶段,而2019年至今发文数量恢复增长态势。该时期起国内对外语情绪研究呈现活跃状态,情绪种类不再局限于焦虑,研究者逐渐由对焦虑的研究拓展到对其它情绪的探讨,如愉悦、无聊等,致使发文数量呈上升趋势,仅2022年就有20余篇,说明外语情绪研究在国内愈发广受关注。

Figure 1. Annual publication volume trend of foreign language emotions
图1. 外语情绪年度发文趋势图

Figure 2.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of foreign language emotions in China
图2. 国内外语情绪关键词共现图谱
3.2. 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练,其出现频次则是某一研究方向能否被认定为该领域研究热点的重要依据。本文借助CiteSpace (6.2.R2)对557篇有效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得出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2)。图中节点的大小代表关键词,节点越大,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即该方向为研究的热点话题。由图2可知,“焦虑”,“外语学习”,“外语教学”,“情感因素”,“外语焦虑”,“焦虑情绪”,“英语学习”,“情感”等关键词出现频次相对较高。其中“焦虑”频次最高,这说明国内学者近年来对“焦虑”情绪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究。
关键词能够反映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而关键词的中心度则能够体现该热点的重要性(王薇,鲍彦,2020)。中心度大于0.1的关键词被认为具有高中心性,而关键词的中心性越高,就表示它控制的关键词之间的信息流越多(Small, 1986)。因此,为进一步厘清外语情绪关键词研究现状,本文对得出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整理,得出频次排名前20位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统计表(见表1),其中“焦虑”的中心度为0.35,为图谱中最核心节点,是联系其它关键词的重要枢纽。

Table 1. High-frequency keyword co-occurrence for foreign language emotions (Top 20)
表1. 外语情绪高频关键词共现统计(Top 20)
根据关键词共现图谱结果,对相关文献进行研读分析,本文从外语情绪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这两个方面来梳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3.2.1. 研究对象
国内对于外语情绪的研究多以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展开,对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关注度紧随其后,但通过分析发现仅有少数文章研究小学生,探讨研究生外语情绪的文献更是凤毛麟角,说明国内学者关于外语情绪领域以学生为研究群体的研究相对不平衡,对小学生、研究生以及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情绪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
3.2.2. 研究内容
对于研究内容,本文将关键词整合归类,最终形成三个外语情绪研究领域的热点领域。
1) 焦虑情绪研究。这类研究主要聚焦于焦虑情绪的来源以及焦虑对外语学习过程的影响。焦虑是近二十年间研究热度最高的情感因素,它指“在学习中不能达到理想目标而导致的自信心、自尊心受挫,具体表现为怀疑、紧张、不安等情绪”(王坚,2013)。学生的焦虑情绪会对他们的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影响。如战凤梅,汪兰(2010)对学生的外语焦虑以及听力焦虑和四级成绩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发现学生的外语焦虑和听力焦虑均和成绩均呈负相关,且听力焦虑是独立于外语焦虑而存在的一种焦虑形式。董连棋(2021)则采用元分析方法对43篇文献进行编码,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外语焦虑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部分结果显示,国内英语学习者口语焦虑与口语成绩以及听力焦虑与听力成绩的相关效应量最高,由此可见,外语口语和听力学习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焦虑的主要原因,这是由于国内外语学习者已经适应了以应试为导向的观念,对口语和听力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其在口语和听力测试中更易产生焦虑情绪,从而给口语听力成绩带来负面效应。因此,如何减少学生的焦虑情绪,从而提升外语学习效果,是国内学者们应深耕的议题。
2) 教学对策研究。这类文献主要分析了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消极情绪所采用的策略。教学活动是承载着情绪的实践,外语教学更是如此,教师的素质不只体现在教学技能上,也体现在对学生心理的感知上,教师应培养体会学生学习情绪的能力,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对相关文献深入解读,发现国内学者根据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如王珍(2017)实证调查了高职院校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具体情况,详尽分析了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学生外语学习焦虑问题的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创新教学手段以及调控自身情绪等方式应对学生的焦虑情绪。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心态,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从而改善外语学习效果。王凌飞(2005)则通过问卷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感,教师可以通过持慎重态度纠错以及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等对策,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体验成功的快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教师应灵活教学,针对学生的消极情绪使用差异化教学手段或策略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学习积极体验。
3) 影响因素研究。这类文献主要研究了影响学生外语情绪的因素。情绪是和学生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外语学习中各种不同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体验。姜艳(2020)通过焦点写作对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愉悦情绪的因素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教师课堂活动组织、教师个性特征、教师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师支持均为学生愉悦情绪的来源。夏洋,徐忆(2018)则基于控制价值理论,从更宏观的角度探讨影响外语情绪的因素,考察了课堂环境因素对学生外语情绪的影响,其中,学生自主性和教材认知质量对消极高唤醒情绪产生直接负向影响,学生间竞争对消极高唤醒情绪产生直接正向影响,教师期望、学生自主性、学生间竞争、师生关系和教材认知质量对主观控制-价值评价有直接正向影响,同时,课堂环境各因素中,教师教学安排、教师反馈和学生自主性对消极低唤醒情绪产生直接负向影响。探讨影响学生外语情绪的因素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外语情绪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以达到调节学业情绪的目的。
4. 研究前沿分析
突增热点词是能够体现研究主题活跃度的重要指标,对突增热点词的总结有利于掌握特定阶段的研究热点和演变趋势,将CiteSpace软件显示选项设定为“Burstness”,点击“view”,得出排名前十的突现关键主题(见图3),Begin代表关键词突变发生的时间,End则代表关键词突变结束时间,Strength表示突变强度,其数值越大代表该关键词影响力越大。按照国内外语情绪研究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近二十年外语情绪研究演进脉络具有以下特点。
2003~2014年间,突现关键词主要包括“情感”,“英语教学”,“焦虑情绪”,“焦虑”,“语言焦虑”和“对策”。2003年为研究探索阶段,自1998年美国教育研究联合会召开了主题为“情绪在学生学习与成就中的作用”的学术年会以后,学者们更能够意识到对学业情绪研究的重要性,对这一领域的兴趣不断提升,于是纷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开展讨论与研究。其中焦虑一直是贯穿整个外语情绪研究的主要情绪,相关研究成果颇为丰硕。通过对文献分析发现,本阶段对外语焦虑情绪的研究主要从焦虑情绪的形成因素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如徐锦芬,寇金南(2015)通过对四省六所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焦虑情况及采用的自我调节策略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学生存在中等程度焦虑情绪并主要使用自我效能提升、逃避问题、解决问题和转移注意力这四种策略,不同水平焦虑情绪学生在使用策略上存在差异。

Figure 3. Keywords highlight map of research of foreign language emotions
图3. 外语情绪研究关键词突现图
从关键词突现图谱可以看出,2014~2017年间未发现明显关键词节点,说明此阶段我国学者对于外语情绪领域关注程度不高。2012年积极心理学被引入二语习得领域并快速发展,学者们从对消极心理的关注转向对积极心理的深入探讨,才慢慢实现了心理研究的“积极转向”。
2017~2022年,突现关键词主要包括“外语愉悦”,“外语焦虑”,“高中生”,“相关性”。该时段国内学者对除焦虑以外的其他情绪关注度逐渐增强。如李成陈,韩晔(2022)通过问卷调查了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的愉悦、焦虑和无聊情绪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几种情绪对外语成绩的预测作用,研究显示,愉悦和焦虑呈高度负相关,焦虑和无聊呈低等程度正相关,愉悦和无聊呈负相关,外语愉悦正向预测成绩,而焦虑和无聊情绪负向预测成绩。同时,诸项结果表明三种情绪并非单一程度上互为正反或互斥。截止2022年这些关键词突现仍在继续,这也提示了今后对于外语情绪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选题。
根据近二十年突现关键词结果可知,外语情绪研究从一开始聚焦于外语学习情感的探索,接着具体到对主要情感因素——焦虑的研究,后基于心理学的“积极转向”,学者们对除焦虑以外的其他情绪关注度逐渐上升,同时也可以看出,“相关性”,“高中生”,“外语愉悦”以及“外语焦虑”为目前研究前沿,并可能持续成为热点。
5. 结语
本文借助CiteSpace展现了国内外语情绪的研究概貌,并梳理了所得结果,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国内外语情绪文章近20年发文量呈现先上升到短暂回落再到趋于上升的走向。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焦虑情绪研究,教学对策研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本文旨在通过数据挖掘勾勒国内外语情绪研究整体脉络、热点以及前沿,对后续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但文献计量学方法主要以发表的论文为数据,因此测度体系的覆盖面不够全,未来研究可以加强各类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期促进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