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发展,“自我”的制定和实施变得越来越重要。推动大学生多样性职业教育以及可持续的素质提高,政策层面有许多的方案,其中“1 + X”证书制度被普遍认为是最被看好的创新之举措,各院校完善并贯彻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以促进其有效实施。1 + X证书还处于探索期,其从证书标准制定,学校组织方、学生职业选择方都是首次接触,在政策上,存在模糊区,需要通过数据研究来验证与阐述内在的关联,指导其良性发展势在必行,制定方、执行方都有很远的路要走。目前,1 + X证书制度相关的文献研究内容主要是1 + X证书制度政策研究 [1] ,调研内容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包括1加多的考取证书制度的认识,对试点过程中的背景、思路和实施路径,“1”与“X证书”之间的衔接,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有些文章主要讨论了如何与1 + X体系下的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等重点问题 [2] ,还讨论了职业教育质量如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如何提高等“课证合一”问题;1 + X体制下各专业的教学改革、培养与评价 [3] ,主要从“X”证书评定标准的制定、评定体系以及信用银行的科学性等方面展开论述。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自身职业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和制约因素,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已确认的职业起点,结合职业发展所处阶段,在综合分析和权衡的基础上,在内在动力的驱动下,结合个人发展状况和社会组织、提出相应职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职业发展目标 [4] 。拟订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计划、教育计划、培训计划和达成目标的行动计划。职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是大学生群体的一个特殊的类别,有学者也对其做了针对性、差异化的研究。还有一些学者,对创新创业背景下的一些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制度建设进行研究 [5] 。1 + X证书对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研尚没有学者涉及。有效地融合1 + X证书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积极指导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从自身视角审视与挖掘自我个性特质、知识能力、当前资源优势和未来可发展的资源优势,对自己的学业目标和职业方向有一个科学准确的定位 [6] ;能够引导大学生了解各类职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为实现学业、就业、创业的顺利对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起点和支点,促使大学生规划好学习和生活,使学生的角色与职业转换障碍降到最低,以达到职业准入标准和职业发展要求。那么对于研究1 + X证书对接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就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了。
2. 概念界定
职业生涯理论发展具有从点到面的特征,美国职业指导专家柏森斯提出职业–人匹配理论,心理学家霍兰德提出倾向理论,以及施恩提出的职业锚理论,从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发展出发,进行了理论阐述。后期大量学者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长远计划。从人力资源一致性原理解释,各题职业生涯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是相互影响的,其为多理论的融合,学生依据每个阶段特性理论来完成不同职业生涯任务。首先明确职业与职业生涯的区别,为两种不同的概念,其中,职业是基础,有极强的针对性。职业生涯是一个非静态,其是变化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主动性与极强的时间空间影响,其动态过程体现在职业选择、职业目标。其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前行军与基石是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点是职业期望的定位,选择是基于一种种类来界定 [7] 。本研究范畴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本研究对象为接受1 + X考证并且已经就业的职业院校大学生与1 + X考证制定方、组织方,其中X即为职业选择方向。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是通过获取上海某学院自开展1 + X考证开始的学生资源,依据问卷的形式,将数据通过脱敏处理,提取职业生涯规划与1 + X考证相关的信息。对企业端1 + X证书相关情况,收集整理10加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通过多方面设计问卷,收集问卷并整理,之后对数据进行清洗。针对考证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的理念,对每一项有效问卷的试题采用1到5的分数来表征考察项状态,将学生职业生涯评价–企业问卷分数采用模型线性拟合,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判断,职业生涯规划与1 + X考证内在的强相关性。
4. 社会调查
4.1. 学生职业盛业规划调查
Figure 1. Questionnaire design of student career planning
图1.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设计
对某学院1 + X考证实施近三年已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设计《1 + X证书的大学生生涯规划研究调查问卷》,总共包括43道问题,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出发,分为基本情况、规划影响因素、选择1 + X考证关注点、入职半年后企业对其认可度(自评)和职业生涯行为等五方面展开调查。针对所有问题分为最高5分,最低1分的方式评价。共发送240份问卷,有效问卷240份,其问卷调查设计结构见图1所示。
职业生涯规划行为分为以下几类:职业选择、定位及对自己未来职业清晰规划。同时需对期望岗位有非常明确的认知 [8] ,岗位的认知体现在岗位薪资、社会声誉、劳动强度等方面。
归纳以上分类,在问卷中,将职业生涯相关问题进行拆分,分为职业规划认知度、职业目标定位清晰度、职业选择清晰度三方面,将三部分问卷分数进行统计,并将其分数求均值,分数在3分以下的占总样本的77%,自我评价能达到5分只占总样本5%。从对1 + X认知度、导师业务能力、企业或机构投入度、职业生涯规划清晰度和企业或机构知名度等五个方面做数据分析。如图2所示,从学生的关注度出发,统计问卷数据。横坐标为样本编号,共计240份有效样本;纵坐标为学生关注度,分为1到5的五个关注等级,分数5表明学生最为关注,分数为1,说明学生最不关心。通过图2可以总结出:企业或机构投入度、导师业务能力与1 + X考证的认知度是学生最为关注的方向。同时,对关注度从高到底排序,依次为企业或机构投入度、导师业务能力、1 + X考证的认知度。
Figure 2. Cloud map of students’ attention points
图2. 学生关注度点云图
Figur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self-rated enterprise acceptance and 1 + X certificate recognition
图3. 自我评价企业接受度与1 + X考证认知度相关性分析
对于主观度排名靠前的问题,通常对个人主观认识与选择产生深远影响。从多维度对学生状态进行调查,也总结出其最高关注点,有正向促进也有负向阻隔。此文看重于研究对职业生涯规划产生正向引导的因素点。故对多项多角度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关注点分值高低与自我评价企业接受度分数的相关性。如图3所示,提取对1 + X考证认知度数据,再将此数据与自我评价企业接受程度做相关性分析,可以直观看出其正相关性。随着学生对考证的认知度的深入,其更容易融入专业工作中,而认知度偏低的学生,对专业或者职业没有清晰的认识与规划,势必影响其就业质量。
4.2. 企业调研与访谈
对十家企业或机构进行文件调查,针对所有问题分为最高5分,最低1分的方式评价。共访问企业与机构共计是10家。从证书标准开发现状、企业用人需求、证书获得者岗位胜任反馈三点出发,主要关注标准制定、投入时间、硬件与软件投入程度,校企合作深度,学校在实施过程中的参入度 [9] 。同时将学生最关注的问题点,对企业端进行调研。结构图如下图4所示。
Figure 4. Enterprise survey and interview question design
图4. 企业调研与访谈问题设计
调研与访谈十家单位,每家单位会服务于多家学校。从而针对问卷,会给出多组结论,此文按照反馈问卷的单位分组,在组别中将公司的投入度、校企合作深度、学校参入度与胜任反馈值进行单独对比,并求其平均值四舍五入,得到以下图5所示曲线,发现公司的投入度、校企合作深度、学校参入度与胜任反馈值有强烈的正相关。当公司投入不到位、学校不能将考证相关事项以及导师培训资源配置完备,那么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评价分数会受到质的影响。另外,从前文对学生的调查中,可以知晓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关键因素是1 + X认知度、导师业务能力、企业或机构投入度。基于以上三点的实际现状调查显得尤为重要。本问卷从企业与学校侧进行调研,发现现状并不理想。当前普遍评价偏低,受制于多项影响因素,前期对学生的宣传力度、导师培养、以及校企合作上没有高的评分,平均分低于3分。
Figur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chool-enterprise engagement and students’ work competency
图5. 校企投入度与学生工作胜任情况相关性分析
5. 结果分析
1 + X证书制度的推出,正是考虑到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在制度设计上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历证书夯实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础,通过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技能,增强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综合能力和个人职业发展能力。以1 + X证书体系为职业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群体的发展、相互依赖程度更高,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也更加清晰。
5.1. 明确了就业评价强相关项
从学生自我评价来分析,影响其事业成功的强相关因素是1 + X认知度、导师业务能力、企业或机构投入度;从企业侧分析,就业单位评价最高的是公司的高投入、校企的深入合作、学校参入深度高。对比学生与证书制定侧两方面的调查结果,这三点非常契合。充分证明1 + X考证能持续高质量的发展下去,首先要提高学校侧的职业就业教育、导师培养,同时证书制定方在保证标准统一的前提下,深入学校与就业市场,发挥主动能动性。证书制定方站在就业的前沿,既需要考察市场,同时又需要联结高校,做好培训与引导的作用。而校方作为学生与培训方的桥梁,需要提供良好的平台,创造学习与考证氛围,做好教师导师队伍的建设 [10] 。特别是市场需求转变极快的专业,导师需要做好实时学习的准备。
5.2.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待提升
从以上调研数据分析,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会直接影响到就业评价指标,其系统培养就尤为重要。从目前大多数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现状来看,没有较为详细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方案,或仅限于关注毕业生在就业合同方面的困惑,或仅限于偏向“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在大的阶段有一个初步的职业规划课程,在毕业前有一些短暂的形式化的指导,或者偏重于指导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进行职业选择,造成学生在就业发展上的差强人意。首先是职业规划,如何做好引导,不会导致对专业的困惑,特别是职业规划的专业学习是在一年级 [11] ,而经过四年的学习,它的个人对专业的认识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而1 + X考证,又给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在专业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对专业进行重新了解,并且要求大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分别规划好早中晚等不同时期的职业规划,以便更明确自己的就业去向;在做职业发展规划方案时,不能过分依赖于老师、助教或辅导员的建议,要与自身特点相结合,紧跟形势发展,再作打算,这是应有的进取心;其次,大学生在了解自己最真实的职业需求和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应该在实践中主动地让自己置身于社会,在实践中求得真知,知行合一,创造并获得验证机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先入为主,才能在证书的选择或者未来的岗位上不会手足无措。1 + X考证其实正好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针对性的机会,学生在1 + X考证的专业选择过程中,去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与兴趣,同时在大二、大三成长过程中逐渐接触企业的宣讲以及老师的指导,利用当前网络的便利性更早、更深入的熟悉行业需求以及未来可能的就业方向。从大一入校初期的职业规划,到大学四年,时间维度上得进展,不断有新的想法,也会逐渐成熟。在整个成长过程中,1 + X考证一直是贯穿其中的,并且没有时间限制,而校方可以利用这种时间维度上的优势,实时与持续的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专业教学,可以在1 + X考证选择之前,设定一定课时的职业规划课程,设定构建以职业生涯名师工作室为载体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并将1 + X考证理念融合到师资队伍的建设中,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在1 + X考证之前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让学生对自己的长期规划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3. 针对1 + X证书,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大学生学历证书的获取是有完整的教学体系,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方向的定位、课程细节的安排、知识由浅入深的难易分配、考试评价标准等多维度的全方面的标准,因此,1 + X证书的颁发与学历证书的颁发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作为1 + X考证制度的“X”证方面,需要做好承上启下的衔接 [12] ,1 + 1大于二的效果,职业院校还需要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进行深入沟通。“X”职业资格证书所包含的职业技能范围、等级、层次、评定标准由多个主体共同确定,职业培训机构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状况需要学校与企业的配合,对企业行业的用人标准也需要与学校进行沟通,以便对企业行业需求的人才规格进行更好的了解。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仅仅是形式上的,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方面,企业参与的很少。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和学校之间,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并未形成良性的交流、衔接和合作。这就造成了“1 + X”证书制度实施主体之间的不和谐配合。针对这些困难,从调研以及前期学者的反馈来看,有极大的挖掘空间。提高学校的工作深度,就避免不了更多的投入,就会带来一些反对的声音。但是通过分析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1 +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目标是:为实现校方、指导老师、学生三方共同发展,增强院校办学适应性,增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一,推动机构的发展。试点实施的过程是职业院校对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不断优化专业办学条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的过程。1 + X证书体系为职业院校带来了行业企业广泛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通过对标建设,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将显著提高,职业院校获取行业最新技术、最新信息和最新标准的难度大大降低。第二,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要先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吃透”,使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才能适应学生技能培训的需要。随着试点的推进,职业院校教师书证融通研究能力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通过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融合进行实践探索。三是促进学生发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其标准的出现,促进了行业内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的高度对接,为职业院校提供了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视角和新方法,解决了职业院校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对接难的问题,为职业院校在专业领域细分领域实现对学生的等级评价提供了保障。
企业端的深入主要体现在校企合作。1 + X证书制度要求高职院校在更加注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技能鉴定能力的同时,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助推职业教育优质发展。因此,高职高专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绩效分配等方面适当拉开“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差距,同时在项目申报、进修学习、技能培训、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发挥鲶鱼效应 [13] ,不断增强教师转型发展的动力,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让“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师形成良性竞争,让“双师型”教师而企业方做好标准制定以及专业方向的把控。分析当前市场专业倾向,提高X证书含金量,最终获得社会认可,充分体现面向劳动力市场需求与教育系统人才供给的适应性,通过培训与考试快速映射到校方,让校方与学生能第一时间了解到专业动向。让学生兴趣点与当前社会给定的方向时刻保持同步,利于学生的因材施教。减少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当前专业和证书之间会脱钩。
基金项目
北方国际大学联盟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名:1 + X证书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现状研究课题编号:AKY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