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
龋病(Dental Caries)是一种细菌为主的牙体硬组织进行性破坏性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当某些细菌成为优势菌种或条件致病菌时,口腔微生态改变,从而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 [1] 。根据卫生计生委2017年对全国31个省市区17.2万人的流调报告显示,成年人的龋齿发病率在90%以上 [2] ,未治疗率高达88.9%。调查显示,与十年前相比,居民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群众对口腔卫生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但是龋齿的发病率还是居高不下 [3] 。口腔健康是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口腔疾病是影响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仅影响口腔的咀嚼、发音等生理功能,还与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全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所以口腔保健、预防龋齿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必要环节 [4] 。
近年来,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益生菌产品逐渐在医疗事业中被运用 [5] 。益生菌不仅能够帮助保护我们的身体,还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的正常生长,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食物,促进身心的健康,故推测其在口腔领域作为预防龋齿的增效剂具有可行性 [6] 。本文通过了解大学生对口腔益生菌产品的认知和大学生患龋现状,为产品设计提供建议,也为大学生口腔健康指南的建立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设计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益生菌产品防龋的认知,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共分为五个部分:1) 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和专业背景;2) 个人背景:主要涉及个人的口腔状况和对益生菌产品的理解;3)个人习惯:包括口腔清洁、刷牙和漱口的习惯;4) 保健意识:主要涉及个人对益生菌产品防龋的看法、预期效果和龋病原因;5) 产品前景:主要涉及了解益生菌产品的渠道、牙膏类型、预期价格和购买意向。
2.2. 样本选取
本次问卷发放和数据收集采用线上形式:使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制作电子问卷,发放问卷后,进行必要的填写说明,确保学生理解准确及问卷结果可靠。调查问卷填写完整且规范视为有效问卷,有空项、未按要求填写及填写不规范影响数据真实性的均视为无效问卷,予以剔除 [7] 。本次调查遵循随机抽样原则,随机选取浙江省内学高校为调查点进行线上发放,收到线上反馈的且有效问卷共656份。
2.3. 观察指标
一是大学生的患龋率;二是龋病在大学生被检人群中的分布差异 [8] ;三是大学生对益生菌产品的期望。
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通过Fisher检验和t检验,可以准确地检测出统计信息的相应数(率、构成比),并且可以通过多组之间的方差来评估统计结果的可靠性。检验水准α = 0.05。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分析
3.1. 患者一般资料
在656例调查对象中,女性343人,占比52.29%,男性313人,占比47.71%;大一学生129人,占比19.66%,大二学生186人,占比28.35%,大三学183人,占比27.90%,大四学生133人,占比20.27%,大五学生25人,占比3.81%;医学专业143人,占比21.80%,工学113人,占比17.23%,其他专业400人,占比60.97%。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见图1。


Figure 1. General profile of respondents
图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3.2. 大学生口腔卫生及行为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656例调查对象中有龋齿的患者46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0.88%,出现过牙疼现象414人,占比63.11%。465例龋齿患者中,有1~3颗龋齿的占86.45%,说明大学生口腔卫生情况较差。
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口腔卫生行为情况并不理想。表1显示,只有5%的大学生每天都会按时刷牙,而其他人的刷牙次数都不足。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和重视大学生的口腔卫生习惯。
在刷牙习惯、刷牙次数方面,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饭后漱口方面,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整体表现为大一、大二、大三优于大四、大五年级,以上行为在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

Table 1. Comparison of oral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n, %)
表1. 大学生口腔行为比较(n, %)
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
3.3. 大学生对口腔益生菌产品的了解程度
表2显示,656位大学生中,57.927%调查者表示并未使用过口腔益生菌产品或不了解该产品,25%调查者表示很少使用该产品,只有17.07%调查者表示经常使用该产品。
口腔益生菌产品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度较低。在各个了解途径中,互联网例数最多为532例,其次为其他474例,家人朋友454例,学校社团434例,广播电视与医院了解较少,分别为424例和404例。
口腔益生菌产品宣传途径对大学生的认知程度存在一定影响力。其中,经互联网、广播电视宣传与其他宣传途径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X2 = 12.482, P = 0.642),对大学生宣传科普均有影响。大学生对于口腔益生菌抗龋具体的了解渠道如表3所示。

Table 2. Analysis table of college students’ expectations for oral probiotics products
表2. 大学生对口腔益生菌产品的期望分析表

Table 3.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oral probiotics products
表3. 大学生对口腔益生菌产品了解情况
由表3可知,患者了解渠道多样,主要为互联网传播,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口腔益生菌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3.4. 大学生对口腔益生菌产品的期望分析
656例大学生中,69.97%大学生表示愿意尝试。响应率为全部样本下的各选项的选择比例,例如一个多选题由10人回答,但是收获了36个选项,其中α选项有8个,α的响应率 = 8/36。普及率为有效样本下的各选项的选择比例,例如一个多选题由10人回答,其中α选项有8个,α的普及率 = 8/10。由分析结果可知,大学生在购买或使用产品时,对于效果、安全性和价格的期望较高,在对益生菌效果的认识上,多数大学生倾向于可以清洁牙齿,预防口腔疾病发生。
4. 讨论
4.1. 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认识情况
4.1.1. 大学生口腔健康现状及卫生行为不容乐观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656例样本中,70.88%的大学生患有龋齿,仅60.6%的大学生做到每天刷牙两次及以上,单次刷牙时间在3分钟以上的大学生占比仅为20.88%,说明本次调查的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总体较差,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我国群众龋齿发病率较高以及对于口腔健康知识的匮乏。
4.1.2. 大学生对口腔益生菌产品的认知不足但总体接受度较高
同时,调查还发现,口腔益生菌产品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度较低,仅17.07%大学生表示经常使用口腔益生菌产品,但是69.97%大学生表示愿意尝试口腔益生菌产品,这也能体现出该产品的市场潜力。由于患龋齿人群不断增多以及我国群众对于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增高,人们对于相关预防龋齿的益生菌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新型的口腔益生菌产品有较大发展空间。
4.2. 便捷高效的口腔益生菌产品可改善大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口腔卫生习惯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是饭后漱口,而且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更加突出。可以认为当今大学生一方面少有从小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另一方面生活节奏快、压力重,容易忽视对自身口腔卫生的维护,而大四和大五面临着毕业以及升学的压力,进入相对更加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从而更加难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相比较于传统的粉剂、胶囊等益生菌产品使用不便、受众面较小等缺点,漱口水反而受众面广,而且还有价格便宜、使用便利、作用效果明显等优点 [9] ,因此对大众预防龋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4.3. 大学生对口腔益生菌产品的认识需要引导
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也是改善大学生口腔健康现状的一个有效方式,从总体上可以看出患者对于口腔益生菌产品的了解途径主要是互联网等传播媒介途径。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凭借其便利性、快速性可以全面、有效地提高患者对于益生菌产品的认识程度。同时,针对大学生对此认知方式较单一的现状,需要加强对口腔益生菌产品的线下宣讲,将其教学效果相对更佳的优点与互联网相互补。
4.4. 通过龋齿患者需求确定开发标准
大学生对于产品的期望需求主要体现在效果、安全性和价格三个方面,效果方面主要是希望可以清洁牙齿以及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所以对于相关产品的研发,后续需重视其对清洁口腔及预防龋齿的作用,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目标人群的接受度。
综上所述,益生菌作为一种新兴的预防口腔疾病的物质,因其积极的治疗效果而得到密切关注。经过文献查阅发现,益生菌在治疗龋齿、口臭、牙周病等疾病方面可能具有一定效果,因此还需要继续地深入研究,但是依然有良好的前景 [10] 。我们将针对大学生需求研究个性化口腔益生菌产品,并结合传播媒介进行宣传。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相关口腔益生菌产品的研发提供指导意见。
基金项目
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金编号:S202213023064。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