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困境及建议
The Development Status, Dilemma and Suggestions of Medical Social Work in China
DOI:10.12677/ASS.2023.124237,PDF,下载: 269浏览: 1,501
作者:黎玮玮,莫艳婷:广西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柳州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现状困境建议Medical Social WorkPresent SituationTroubleSuggestion
摘要:做好医务社会工作意义重大。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面临专业医务社工人才紧缺、社会认知度偏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与规范及保障体系不足的发展困境,建议加强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立体式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出台实施统一的行业标准与规范、建立健全医务社会工作保障体系,不断推动我国医务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Abstract:Doing a good job in medical social work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China’s medical social work is in its infancy, mainly facing the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medical social workers, low social recognition, lack of unified industry standards and norms and insufficient security system development dilemma. It is recommend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social work talents, carry out three-dimensional publicity to improve social awareness, introduce and implement unified industry standards and norm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edical social work security system, and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ocial work in China.
文章引用:黎玮玮, 莫艳婷.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困境及建议[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4): 1747-175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4237

1. 引言

医务社会工作是最能体现社会工作价值的一门新兴专业 [1] 。医务社会工作最早在欧美地区兴起并发展,当前很多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已具备先进的医务社会工作助人体系。我国港台地区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也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助人制度。相比之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医务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在教育体系、专业化程度、实务模式、理论研究、政策保障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医务社会工作的含义是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运用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问题,并配合医生进行疾病防治和伤残康复等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涉及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方面 [2] 。在实践过程中,医务社会工作发挥着服务患者、增进医患沟通和加强资源链接等多样作用,彰显出专业服务的健康促进功能,不断为我国医改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行业力量。因此,本文在介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面临的发展困境,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对推动我国医务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概况

2.1. 发展历程

医务社会工作在中国本土的起源与发展始于北京协和医院,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季庆英、曹庆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中断期(1950年~1978年)、重建期(1979年~2008年)和发展完善期(2009年至今)三个阶段。李成碑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1978年至1991年、1992年至1999年、2000年至2006年和2007年至今共四个发展阶段 [3] 。尽管各位学者对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有不同的理解和划分,但从总体上看,中国本土的医务社会工作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先后经历了中断停滞、萌发新机、初步发展、稳步推进的发展历程。

2.2. 发展现状

在政策保障方面,国务院2009年在新医改中明确指出要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我国在2018年又明确要求建立医务社工制度,指明了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方向,实现了政策保障。在组织机构方面,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于2016年11月成立,推进医务社会工作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在医院实践方面,根据2022年的数据统计,我国设置了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医院有1034家,其中独立设置的医院有394家,我国共有医务社工4833名,专职人员占比18.1% [4] 。在高校专业设置方面,当前全国有300多所高校设置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点的高校有100多所,部分学校资助增设了社会工作博士点,但其中涉及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较少,主要集中在中国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医科类高校。

2.3. 发展路径

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地的医务社会工作是相对领先的,这些地区较早开始探索医务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路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我国其他城市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提供了实践模板。本文主要介绍两种发展路径,即“上海模式” [5] 和“深圳模式” [6] 。“上海模式”发展路径的主旨是“政策推动,医院运作”,指在政府政策推动下,医院结合实际情况招聘专业社工,设置社工部和相应的岗位,同时自己运作社工服务,将医务社会工作融入医疗服务体系中。“深圳模式”则选择“购买服务,社会运作”的发展路径,推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的可以是社会工作服务岗位,也可以是具体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具有一定灵活性。另外,北京的医院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不同于以上两种模式的发展路径,季庆英概括为“需求导向,多元整合”的发展路径,就是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整合资源并多元发展医务社会工作 [7] 。总体来看,伴随医疗改革的步伐,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情境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路径。

3.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困境

3.1. 专业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紧缺

制约我国医务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是缺少符合医疗卫生系统需求的复合型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在2017年对我国部分省/自治区(含直辖市)的二级、三级医院进行信函抽样调查中发现,专业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第一影响因素 [8] 。一方面,专职医务社会工作人员数量不足。虽然我国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数量已达163万,但专职医务社会工作人员仅占其中很小一部分。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北京在2021年底已有89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医务社会工作者有265人,其中兼职的医务社会工作者有152人,而专职的医务社会工作者只有113人。另一方面,现有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不足。不少医务社会工作者接受的是“通才”教育而不是“专才”教育,专业基础不牢固且普遍缺乏医学知识储备,加之实践锻炼机会较少,在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中面临如患者需求调整、患者及其家属不配合、中途退出服务等各种挑战时应变能力较差,难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展现专业能力。

3.2. 医务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偏低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普及程度不够高,宣传影响力度不大,社会认知度偏低。其一,社会认知度的高低与普及程度密切相关。我国各地区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程度并不均衡,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如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较快,而其他大部分城市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则较为缓慢。对于很多欠发达地区的群众来说,医务社会工作及医务社会工作者是新鲜名词。许多群众不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内涵、功能及定位,甚至认为医务社工与志愿者、护工、行政后勤人员等无异。其二,社会认知度也与宣传力度有关联。在各大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中,较少发布与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和医务社工有关的内容。一些医院不够重视医务社会工作,树立服务项目品牌的意识不强,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部分医院创建了有关医务社会工作的微信公众号,但无奈的是,受众面小,影响力有限。

3.3. 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与规范

统一的行业标准与规范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行业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与管理规范,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各地区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即使是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较快的广东省、湖北省同样存在此类问题。一项调研表明,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医务社会工作比较发达,而粤东、粤西及粤北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还需要政策的推动 [9] 。湖北省武汉市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医院数量有18家,十堰市是5家,黄冈市、孝感市等为2~3家 [10] 。除了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医疗机构数量不同外,各地的行业准入、服务规范、考核机制、定级评定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各医院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都影响着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标准化建设。

3.4. 医务社会工作保障体系不足

当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还缺乏保障体系的鼎力支持。一方面,经费保障体系尚不健全,还未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如部分医院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没有充足稳定的资金投入,医务社工的薪资待遇也未得到落实。另一方面,资源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社会工作资源系统有待搭建。医务社工在服务患者的过程中可能需要链接医疗机构、福利部门、社区街道、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等各方的资源。然而,在实务工作中医务社工能链接到的社会资源非常有限。保障体系不牢靠,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便难以正常发挥,进而导致这一工作发展不顺畅。

4.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建议

4.1. 加强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我国医务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需要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第一,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快推进制度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为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和财政支持。第二,有关院校应该提升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水平,以培养满足医疗卫生系统需求的复合型医务社会工作人才为目标,进行科学的教学设置、课程安排,积极与当地政府、医院沟通协调,寻求教学实践合作,为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和实践平台。第三,有关医院应该提高对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视程度,设立医务社会工作岗位并加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晋升渠道,保障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资待遇。

4.2. 开展立体式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

各级医院在提升医务社会工作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建议开展立体式宣传,不断提高群众认知度。做好宣传策划方案,开展主题宣传周或宣传月系列活动,利用线上、线下一切宣传资源和渠道,报道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成功案例,专访优秀的医务社工,拍摄形象宣传片,塑造医务社工良好的职业形象,让更多的患者群众和医护人员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内涵、定位及专业价值,给予医务社会工作领域更多关注。同时,各级官方媒体平台应该助力医院做好宣传工作,主动挖掘医务社会工作领域的亮点、特色,向社会各界传递医务社会工作好声音,讲好医务社会工作故事,不断扩大医务社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受众对其的认同,营造社会多方关注和群众支持参与医务社会工作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4.3. 出台实施统一的行业标准与规范

医务社会工作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统一的服务标准与管理规范。首先,应该出台统一的医务社工配置标准,明确医务社会工作的行业准入、等级评定和职业管理体系。其次,建立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规范,明确医务社会工作的内涵、定位与职能,设置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再有,应该明确医务社会工作各环节如院前咨询、入院引导、住院陪同和出院跟踪等的服务规范、操作流程和考核机制。如此,通过标准化的技术管理方法推动其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更好展现其对医疗卫生领域的专业贡献。

4.4. 建立健全医务社会工作保障体系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经费保障体系。建议财政部门把医疗机构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同时,医疗机构将相关经费纳入本单位年度财务预算,确保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有充足的经费支持。此外,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适时将医务社会工作项目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以减轻患者和医院的负担。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资源保障体系。应积极探索构建一个包含政府部门、社区街道、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等在内的社会资源保障系统,规范资源提供、资源申请、资源使用全过程,使医务社工在开展专业服务时真正做到有资源可用、资源质量可靠,帮助患者顺利链接到社会支持、经济援助、法律援助或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资源。还有,建立医院——社区转介机制也应提上日程。

5. 小结

总之,做好医务社会工作意义重大。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在新时代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各方必须提高思想认识,知行合一,共同推动我国医务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

参考文献

[1] 王翠, 侯天慧.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研究[J]. 经济师, 2022(5): 250-252+255.
[2] 廖荣利. 医务社会工作[M]. 台北: 巨流图书有限公司, 1999: 1-3.
[3] 上海开放大学校报. 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三十年[EB/OL].https://kdb.sou.edu.cn/2020/0507/c8379a66789/page.htm, 2019-10-15.
[4] 农村医药报网. 医务社工发展空间巨大[EB/OL].https://www.ncyyw.cn/yyws/4903.html, 2022-07-26.
[5] 齐建, 周文姣. “大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 卫生软科学, 2018, 32(12): 22-26.
[6] 刘继同.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前瞻[J]. 社会工作, 2012(2): 17-24.
[7] 季庆英, 曹庆.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发展[J]. 社会建设, 2019, 6(5): 13-21.
[8] 陈哲, 龚志成, 郝徐杰, 王曼莉, 范学工. 中国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调查[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4(7): 818-822.
[9] 郭小发, 童秋婷, 孙刚, 李汉荣, 张媛, 高振林, 等. 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 中国社会工作, 2021(36): 4-8.
[10] 肖燕, 吴筱旋, 姚韦伟, 熊巨洋, 王彦蓉, 张媛, 等. 湖北省医务社会工作试点及成效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 2023, 43(1): 25-29.

为你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