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西柏坡北庄村是一个具有深厚红色基因的小山村。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军民奋勇抗战,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其中,《团结就是力量》这首红歌就诞生在北庄村。团结歌因其节奏有力、朗朗上口,迅速在大江南北传唱开来。从此,北庄村在团结歌的引领下,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北庄村也由此成为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立足北庄团结歌的红色基因,研究和探讨红歌研学旅行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对创新西柏坡北庄村红色旅游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西柏坡北庄村红色旅游开发现状
西柏坡北庄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团结就是力量》红歌的诞生创作地,红色遗迹、红色文化等资源十分丰富。“十三五”以来,北庄村依托太行红歌文化和生态自然山水等资源,在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热潮中,通过科学规划、企业投资、市场化发展和社区参与等多种途径,大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
如今,红色旅游成为北庄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北庄村史馆、红色电商、民宿、食堂、豆腐坊、红色书屋等旅游业态,已正式投产运营,村庄的道路、环卫、绿植得到优化,村容村貌环境优美,红色标语、红色广场、红色印记等符号性标识,将整个村庄装扮一新。2021年8月,该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推介北庄村为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1年10月,北庄村入选2021年河北省省级森林乡村。如今的北庄村已成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成为各类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特色课堂 [1] ,也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红色文化传承提供了良好阵地 [2] ,从而推动了北庄村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革命老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3. 西柏坡北庄村红色旅游研学开发优势
3.1. 红色资源丰富
北庄村属于平山县西柏坡镇,位于太行山东麓,抗日战争时期,这里驻留过光复剧社、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中央宣传部、中央机要处、中国青联等中共机关。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响应毛泽东提出的“发展抗战文艺,振奋军民,争取最后胜利”号召,大批文艺工作者入驻晋察冀边区,在这里创作了大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这些资源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见证。
3.2. 研学导向价值
西柏坡北庄村是个典型的红色村庄,革命人物、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是北庄乡村文化的生动写照。这些文化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教育功能。因此,开展红色北庄研学旅行教育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和历史遗产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发现问题、增长见识,又可以让青少年感受老革命家艰苦创业的家国情怀,感叹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巨变,知晓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卓越成就,从而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党的领导、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生的志向。因此,北庄村的红色历史为红色研学旅行的开发提供了优质的资源条件,极具红色主题研学旅行的开发价值,具体如表1所示。

Table 1. Red research resources and activities in Beizhuang village
表1. 北庄村红色研学资源及活动项目
3.3. 政策环境良好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且要求着力建设针对不同学段构建适应层次的研学旅行体系。2016年12月,教育部、发改委、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研学旅行是指由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3] 。教育部还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各地结合实际,也出台关于推进研学旅行的相关政策,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活动。
4. 西柏坡北庄村红色旅游研学存在的问题
4.1. 红色研学旅行发展规模小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北庄红色旅游活动空前减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校外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同样受到极大限制。同时,由于北庄村红色研学活动仍处于开发阶段,加之地理位置与空间狭小的影响,北庄村大规模开展的红色研学教育活动较西柏坡红色景区相比,仍存在规划小、系统性差、教育主题不够鲜明等问题,也缺乏系统、完整的研学教育课程设计,具体如表2所示。

Table 2. Statistics of tourist reception capacity in Beizhuang village
表2. 北庄村旅客接待能力统计
4.2. 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同质化严重
所谓同质化,就是红色文化在建设和传播的过程中,存在低水平和重复性建设,地方特色、差异化资源挖掘不够,给游客一种看起来“差不多”的感知。近年来,北庄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但红色研学教育产品明显缺失,大部分红色文创产品形势较为单一,且缺乏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根据实地调研得知,目前,北庄为游客呈现的文创商品还是以红色故事、红色历史景点,红色摆件居多。北庄村文创产品较少,缺乏主题鲜明的研学旅行课程产品,在红色文创的特色与创意,以及研学课程开发等方面,仍存在空白。
4.3. 缺乏专业的研学导师
目前中小学生参与的北庄村红色研学旅行多为学校统一组织,有的学校会请专业的旅行团队设计研学流程,有的学校则是自行安排,通常情况下由学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带队,负责学生研学的整个过程。学校管理人员与一线教师熟悉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身体、思想、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能够及时联系和沟通学生家长。但是从研学旅行的角度考虑,北庄村提供的研学旅行教育中,仅是针对一般游客的讲解,以及交通、饮食、卫生、活动等常规性的导游服务,缺乏以课程化的教育教学为核心的研学专业导师。同时,已有的讲解员,缺乏专业的培训,对相关的历史、文化、人物等方面的讲解,也处在片面、不专业、不系统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学旅行教育的效果。
4.4. 缺少宣传力度
近年来,研学旅行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城市或比较著名的红色景点,对于农村地区研学旅行的开展并没有太高的积极性 [4] 。在城市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学校和家长能够很好地支持学生进行研学旅行,而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加上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研学设施不齐全等问题,使研学旅行的开展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影响研学教育的效果。
5. 西柏坡北庄村红色旅游研学开发的创新策略
5.1. 扩大北庄村研学旅行的发展规模
5.1.1. 逐步推进研学基地建设
依托研学核心资源——《团结就是力量》,加快北庄村研学基地的建设,以研学课程开发为重点,增强现有研学基地品质,同时完善现有的接待功能,配套住宿、餐饮等设施,辅以场馆、会议室等设施建设,为研学旅行开展提供相应场地。通过村企合作的方式,在村庄整体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的情况下,根据研学课程的内容要求,完善所需设备设施,以保障研学旅行的顺利进行。同时,研学基地要成立研学基地办公室等专门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组建红色旅游研学基地课程研发团队,采取内组和外聘的方式,整合当地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村史馆工作人员、高校教师等各方面的人力资源,引进课程设计、活动组织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研学活动开展提供良好保障。
5.1.2. 整合资源打造区域研学线路
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红色研学产品体系,深入挖掘和聚焦北庄村单一的红色研学资源的同时,还需要连接多个景区,形成综合的红色研学旅行线路。通过不同景点的组合,可以强化研学旅行的主题,提高研学旅行的体验效果 [5] 。在研学线路开发方面,西柏坡红色研学资源相对富足,研学旅行发展相对完善,应借助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等成熟景区发展优势,通过资源整合,突破地域限制,紧抓西柏坡红色文化品牌元素,以“研学+”为理念,将红色研学与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民俗文化体验等内容相融合,打造精品区域研学线路,以扩大北庄村的研学旅行规模。
5.2. 打造北庄村特色研学旅行产品
5.2.1. 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北庄村红色研学旅行应以《团结就是力量》歌曲为核心的红色主题,凸显研学旅行的教育性,地方性特点,构建研学旅行体系。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深入挖掘红色精神内涵,丰富文化载体,不断开展专题研讨,着力挖掘资源优势 [6] ,将《团结就是力量》打造成为北庄红色研学IP。
挖掘革命文化内涵同样是研学旅行的核心,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科研与社会实践的能动性,以挖掘、收集、整理红色文化资源为研学导向,引导学生在进行查阅文献、实地走访、现场感受的过程中体会革命精神与文化内涵。要根据北庄村红色文化中旧址类—北庄村村史馆、祭奠类—木虎峪惨案纪念碑、故事类—北庄村先进人物故事、文艺类—《团结就是力量》等旅游资源的特点合理策划、设计研学项目,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开展研学实践紧密结合,延长研学旅行作业链条。
5.2.2. 创新研学课程设计
北庄村在开展研学旅行时,应注重科学制订旅游规划,集中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形成红色文化产业链。遵循思想教育与红色旅游发展规律,结合实际进行产品创新。以红色历史知识学习、红色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体验、革命精神教育等为核心,通过组织活动,添加体验项目,增强红色文化氛围等方式强化学生认知,达到传承革命精神、传播团结理念的效果。
通过技术手段及场景式体验,建设红色体验项目,以提升学生体验感为导向,设计旅游研学课程 [7] 。结合实际,与有关部门合作,组织发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打造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欢迎的影视作品、戏剧、舞台剧或者红色漫画,播放红色电影或举办红色主题篝火晚会,策划红色艺术展览活动等,如《团结就是力量》演唱、讲述英雄故事、感受脱贫攻坚等主题教育研学课程,让学生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完成红色旅游从静态到动态、从观光到参与体验、从老式到新鲜的一系列转变,实现红色研学旅游形式转型升级,在研学探究课程中,促使学生重温红色历史,感受中国力量。
5.2.3. 推动红色研学资源的跨界融合
在红色研学中融入其他类型的旅行,在保留红色精神内核的前提下,使红色研学旅行与生态研学和传统文化研学融合,让学生全面了解村情,进而以小见大,了解我国在乡村振兴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8] 。推动红色研学实现跨界融合发展,既能学习革命光荣历史,感受中华传统美德,也能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乡村振兴伟大成就。例如,北庄村开展研学旅行,就可以把村史馆和岗南水库两个景点结合起来,将红色文化教育和生态环保教育相融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融入其中,实现研学旅行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初衷。
5.3. 培养专业的研学导师
研学导师是教育与旅游的融合,应具备“教师 + 导游”综合素质才能胜任指导学生开展红色体验和教育活动。对研学导师的专业化培养是促进研学旅行发展、提升研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研学旅行课程内容比传统课程更丰富,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的要求更高。一方面,研学导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指导方法。另一方面,研学旅行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培养研学导师,建立研学导师资源库,一是依托高校旅游,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通过红色研学旅行导师要求,对学生的培养方式、课程设计、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要求等进行完备规划,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利用河北省现有成熟景区的资源优势,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培养。二是以北庄村现有的旅游从业者为重点,对相关人员进行研学旅行从业技能培训,让现有人才具备研学导师所需的基本技能,掌握研学旅行活动设计重点、组织流程、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在保障研学旅行教育效果的同时,提升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
此外,要建立研学导师评价系统,研学导师必须参加国家授权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获得研学导师证书。研学导师还要得到持续发展,限定时间对其进行规范考核,以保障研学导师队伍的质量。
6. 结论
红色旅游研学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其目的是增强参与者的红色旅游体验,增强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通过开发红色旅游研学产品,可以加强思想教育,培养爱国情感,促进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红色旅游研学正成为新时代实践育人教育的重要途径。
西柏坡北庄村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村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北庄村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新时代建设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充分地利用好当地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建立完善的研学教育基地,深入挖掘背后的革命精神,将红色文化、绿色文化、乡村文化融入到研学教育,设计富有特色的红色研学旅行路线,科学规范研学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作为研学教育的目的,以“团结就是力量”为核心,开发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研学教育活动,不仅能发挥红色文化教育的功能,也符合国家和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要求的研学旅行本质要求。
基金项目
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210094007)。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