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社会主义哲学思潮的来源及其现实启示
The Source of Feminist Socialist Philosophy and Its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摘要:女权社会主义思潮是在社会主义思潮与女权主义思潮交互融合下所形成的社会思潮,是西方社会思潮流派中极具有影响力的一股力量。女权社会主义思潮所包含的一系列内容,其中含有丰富的解决当下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对于推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研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女性发展问题的解决,具有深刻的进步意义和现实启示。
Abstract:Feminist socialist thought is the mainstream thought formed under the interaction and fusion of socialist thought and feminist thought. It is a very influential force in western social thought schools. The feminist socialist trend of thought contains a series of contents, which contains rich ideas and methods to solve current problems. It has profound progressive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for promoting the research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Marxist socialist trend of thought and promoting the solution of socialist women’s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文章引用:田昊翰, 胡敏. 女权社会主义哲学思潮的来源及其现实启示[J]. 哲学进展, 2023, 12(2): 478-482.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2085

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女权社会主义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波高潮中应运而生。这一思潮用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思想来阐述女权主义的问题,初衷就是为抵抗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争取女性权利和利益,围绕女性争取自身独立解放的所发起的思潮运动。该思潮本身具有女权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思想、女权主义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双重特征,其所蕴含的丰富理论内涵对我国现代女性问题的解决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2. 女权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沿革

所有理论思潮的发展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女权社会主义也是如此。女权社会主义是一个关于妇女解放自身,摆脱压迫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女权运动相结合所产生的一个重要思潮,其经历了从争取“人人平等”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妇女观,再到社会主义妇女观的阶段,直至今日仍在不断发展。

女权社会主义思潮所起源于俩次女权主义浪潮。第一次女权主义浪潮始于18世纪末期,兴起的标志是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权辩护》的出版,她指出“不论男女,只要接受教育,就能在环境的影响之外获得理性。”随后,19世纪中期,伊丽莎白斯坦顿发表了著作《独立宣言》,呼吁着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女性在公共权力方面的平等问题,此著作一经出版,就在社会上引起一阵浪潮,直接刺激着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的迅猛发展。第一次妇女权力大会的召开,美国妇女以《独立宣言》作指引,公开发布《妇女权利宣言》,其个性的强调,女性和男性生来就是应该平等,造物主赐予了女性许多应该享受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是不可转让的。第一次女权主义浪潮基于关于俩性平等和政治法律权力平等问题所展开激烈争论,目的是为了消除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别观念,并要求社会认可女性在法律层面应获得同等的权利,包括选举权、受教育权、参政权等。第一次女权运动的斗争,部分改善了妇女们在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方面的区别对待,最终以女性取得了教育权和选举权而告终。妇女解放运动作为一股本着以追求性别平等为目的的社会力量,着实推动了教育政策和法律政策改革,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事实。

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也是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资本主义的一定发展为条件的” [1] 。19世纪,西方部分国家率先开展大规模的工业革命,英、法等国逐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本性的追逐下,通过资本积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剥削和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得最大化的利益收入,同时这也是女权社会主义得以产生的社会根源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女性替代男性成为维持社会生产,维护社会生活运转的重要动力。一方面,资本的追逐不得不建立在对于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榨来实现,在经济方面,妇女受资本主义剥削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黑人妇女。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女性受到来自社会及家庭内部的性别压迫,被剥削和压迫的女性追求自身解放的呼声不断增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这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性质,资本主义的“病”得不到根除,社会劳动中女性受剥削和压迫的现象也没有得到改善。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社会无力克服这种状态,社会矛盾和经济危机达到了尖锐化的阶段,反抗资本主义社会的斗争也处于高涨阶段,第二波女权运动高潮爆发。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催生了社会主义运动和女权运动的交互融合,女权社会主义者基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女权社会主义思想。

3. 女权社会主义思潮的基本主张

女权社会主义思潮根据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现实背景,结合自身在社会中所被压迫、被剥削的社会根源进行理论研究,目的争取女性的经济解放、政治解放、文化解放、本体解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女权社会主义思潮的基本主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追求实质上的“男女平等”

何谓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发展,带来了工业和技术的快速进步,为妇女解放的可能提供了充足的前提条件,虽然通过游行、宣讲、政治斗争所进行的妇女解放运动使得妇女争取到了政治、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权利,但是并没有减少女性在家庭中被压迫的现象,也没有改变妇女在社会中受歧视的地位和现状。首先,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予了社会公众更多的就业机会,绝大多数女性拥有了更多参与社会劳务工作的机会,但这样并不会使得女性摆脱家庭活动的束缚,家庭领域仍然是女性需要付出精力的场域,这样就相当于当时的女性需要承担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和负担。其次,女性在家庭中仍然处于次属地位,且在社会劳动领域处于弱势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妇女在家庭中承担着较多的家务的现象,已被视为习以为常,也有部分女性遭受着家庭暴力,包括语言和肢体上,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正的家庭现象,即便是处于低下地位的家庭领域,妇女的地位也不容乐观。因此,“家庭中的妇女既是暴力的承受者又是绝望的承受者” [2] 。此外,适于女性的就业岗位绝大多数带有明显“女性”特色的岗位,表面上看起来女性参与社会工作的机会和人数越来越多,但劳动市场上仍存在较多歧视女性的现象。事实上,妇女所能及投身的岗位本质是他们家庭从属角色的延伸。

2) 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结合是女性受压迫的根本原因

女权主义者并未将女性受压迫的根本原因完全置于生理方面。虽然女权社会主义者不否认男女性别不同而带来的生理上的差距,但其认为不应该把这种差异看作是妇女遭受社会压迫和家庭压迫的根本指向。女权社会主义者提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制度是妇女性别遭受歧视和压迫的根本指向所在,妇女遭受压迫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制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结果。”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给予妇女工人进行的工资、权利、职位等方面剥削压迫是不可否认的,激进的女权主义者还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在于父权制。女权社会主义者把两者结合起来,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本原因不仅在于资本主义,还在于父权制,在于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结合。女权社会主义者对于这种“结合”有两种不同的论调:一种是“双元制”,另一种是“单元制”。“双元制”的理论坚持者认为要首先必须将资本主义和父权制作为俩种单独的现象来全面剖析妇女受压迫的现象。“单元制”的理论坚持者认为这俩个根据已经融为了一体,应该将用一个统一的根本性的概念来作为理解,这个根本性的概念应是“劳动性别分工”,劳动性别分工理论能更清楚地解释为什么妇女总是命令的执行者,繁重工作的从事者,事实上的低收入者;而为什么男性总是命令的发布者,创造性工作的从业者,事实上的高收入者。

3) 妇女解放是以经济解放为主的整体性解放

古往今来,经济基础始终是支配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上的一切依附与压迫都来源于被压迫者对压迫者在经济上的依赖 [3] 。受到马克思主义有关资本主义剥削的思想的影响,女权社会主义者更多的去将女性受压迫导致社会地位低下的关键因素摆放在女性对男性的经济依赖上,同时主张,女性的解放是以经济解放为主的整体性解放包括政治解放,文化解放等,从此来探寻女性受压迫的深层原因以及女性争取自身权益的途径。

在政治权力方面,女权社会主义者认为,由于女性受教育的缺失造成的权利意识缺位以及长期的父权制思想的影响,女性并没有获得与男性相平等的政治权力,女性的政治权力被剥夺。基于此,部分女权社会主义者开展争取自身利益的游行、宣讲,呼吁受压迫的女性团结进行争取社会改良的活动,改良的要求包括增加女性劳动工资、提供更健全的社会保障、给予医疗津贴、生育支持和免费堕胎等;部分女权社会主义者则还主张进行激烈的政治斗争,主张被压迫的女性团结起来,同其他被压迫的阶级联结形成合力,奋起推翻旧的社会制度,以此来实现女性的政治解放。

意识形态方面,女权社会主义者认为,传统的夫妻社会制给予了男性长期的家庭经济统治地位,男性为了保持这样的家庭地位,长期灌输给女性父权制的意识形态。在父权制的意识形态的长期渗透下,抚养孩子和照顾家庭被默认为是女性的普遍职责。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出现了性别分工,使女性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父权制的意识形态的存在是妇女收到压迫的重要因素,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来说,其影响更加难以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由于其固有的矛盾无法解决,未来必然会走向消亡,但父权制的思想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难以消除。女权社会主义者认为受压迫妇女在政治、经济上的解放仅仅是基础性的解放,在文化领域即意识形态领域的解放才是最深层次的解放。

4. 女权社会主义思潮对当代的启示价值

1) 完善制度,提高女性政治地位

完善的制度是妇女发展的必要条件。妇女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受到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迫,为了摆脱这样的束缚和困境,妇女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斗争。女权社会主义者继承了先前女权主义思潮的积极内容,同时吸纳了马克思主义有关阶级问题的处理方法,提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除父权制的思想是妇女政治解放的必然要求。妇女要想实现男女平等,就要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重新的审视,看清楚制度本身所存在局限性,用理性的发展的眼光关注政治地位对于自身权利解放所能带来的有利条件。虽然资本主义对自身的弊端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改革,但是其根本性质和基本矛盾并没有就此解决。其鼓吹的“自由、民主”实际上是精英统治下的游戏,妇女的政治权力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总是处于边缘化的发声状态。因此,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妇女才能自主决策,才能拥有维护自身权益的底气,才能实现妇女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给予了女性相应的法律权利和权力,明确给予了女性与男性相同的法律地位,在建国初期就废除了旧时封建的夫妻制度,明确提出了妇女也可以拥有参与社会工作并鼓励参与。我国《宪法》规定,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政治权利是妇女享有的首要的基本的权利,应当让妇女更多地、有序地参与到公共政治生活当中,享有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妇女撑起半边天,民族伟大复兴没有女性的参与很难成功,国家治理和国家建设需要男性和女性一同参与。

2) 经济独立是女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的价值被认为只有在家庭中才能得以体现。因此,在资本主义的职场生活当中,女性的地位一直得不到公正的认可,饱受歧视和争议。需要明确的是,经济上的独立是女性发展的重要动力。女性要拥有自己的社会工作,来作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的砝码,拥有与自身创造的价值相符合的社会报仇,来保证经济方面的来源,这样才不至于处于发展受限的被动局面。此外,女性拥有了一定的经济自由,走出家庭的束缚以后,她们往往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技能和丰富自身的社会知识储备,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和自立。在现代社会当中,男女平等已经是大家普遍追求的理想状态,妇女理应享有公正的权利去参与社会劳动,通过自身创造的价值去获得相应的经济报酬,女性的话语权是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逐步获得的,独立的经济收入是女性发展的开始,女性只有明确这样的理念,将自身立身于社会劳动的价值体现和职业竞争中去,才能真正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解放的开始。

3) 重视意识形态的作用,促进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党和国家长期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引导。要想进一步的促进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就要借助国家的力量去进一步加强正确性别思想引导,通过加强党的思想引导来助力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从而落实妇女自我觉醒意识从自发走向自觉。在当今网络社交媒体盛行的洪流中,许多女权主义者常以自媒体账号为传播载体传达自己的声音,各个网络发言主体间观点差异大,性别意识参差不齐,亟待专业化的女权主义者加以沟通和引导。在社交媒体中发展女权主义,应当构建正面的网络女性问题意见领袖,通过对网络舆论进行理性疏导和正确引导,使关涉女权主义问题的社会舆论一直处于理性范围,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空间,推动女权主义的健康发展和女性权益诉求的合理表达。同时,要让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工作人员、社会知名人士、网络大V达人深化性别平等的理念,自觉增强对大众传媒错误舆论的纠正和引导,让正确的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思想深入人心,树立意识形态传播榜样,促进妇女自我意识,真正实现性别平等。

4) 构建健康女性话语,弱化两性对立噱头

网络时代,西方意识形态思想渗透,国内舆论环境鱼龙混杂。网络言论的强烈的对抗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性别对立观点的产生和传播,影响了大众对健康的女权主义的接受,忽视了鼓励男性为性别事业而努力的可能。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发展正面的女权主义,在积极推进自身话语的构建的同时,也要有意识的去弱化话语对抗性,减少网络“骂战”的发生。女权主义者需要积极发掘真正的女性话语,构建与男性话语平等的女性话语体系,推进女性主义事业的发展。在对抗污名化的同时积极规避网络语言暴力,拒绝运用简单粗暴的话语进行情绪宣泄和话语攻击,避免引起性别上的对立,以开放的话语鼓励男女双方共同为实现性别平等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段中桥.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 朱丽叶·米切尔. 妇女: 最漫长的革命[M]. 李银河, 译.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7.
[3] 吕彦瑶, 林美卿. 女权社会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之当代价值[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9(3): 100-104.

为你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