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乡村生态研究
Rural Ecological Research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10.12677/SD.2023.131032,PDF,HTML,XML,下载: 389浏览: 765
作者:刘光乾: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人工智能电子研究所,四川 罗江;刘桄序:资阳市大数据服务中心,四川 资阳
关键词:人口生态婚育生态产业生态管理生态乡村振兴Population EcologyMarriage and Childbearing EcologyIndustrial EcologyManaging EcologyRural Revitalization
摘要:乡村振兴相关乡村生态涉及自然生态、人口生态、婚育生态、产业生态、管理生态方面,以长期研究对川山地区的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中的实际问题,从多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策略研究,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的方法深入到乡村的本土本质,立足于乡村与村民的生态形式,从乡村的生态发展、生态需求与社会大环境的生态融合,深度发掘与解析乡村振兴中出现的利弊因素,提出乡村振兴的乡村多生态协同发展有机模式与见解,为川山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有利参考。
Abstract:Rural ecology related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involves natural ecology, population ecology, marriage and childbearing ecology, industrial ecology, management ecology, with long-term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rur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Sichuan’s mountainous areas,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and strategic research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go deep into the local essence of the countryside with the method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dap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form of the village and the villagers, from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ide, ecological needs and ecological integration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os and cons factor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organic model and insights of rural multi-ecologic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hich provides a favorabl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 of Sichuan.
文章引用:刘光乾, 刘桄序. 乡村振兴的乡村生态研究[J]. 可持续发展, 2023, 13(1): 278-284. https://doi.org/10.12677/SD.2023.131032

1. 前言

乡村振兴突出了乡村和农民的主体,囊括了以农民为根本的土地、产业和生态的多维融合客观存在与发展趋势。乡村振兴需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健全体制机制、建立财政补贴机制、培育基层组织和现代化经营主体等 [1]。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2],是在党和国家政府的指导和监管下,要以农村为主阵地、以农民为主体 [3],融进社会各界力量,因地制宜地为农村、为农民更为农业进行的建设和发展,乡村振兴是乡村自然生态、乡村人口生态、乡村婚育生态、乡村产业生态、乡村管理生态多维一体的生态系统,乡村振兴要以乡村的自然环境、人口发展、婚育生产、产业发展、乡村管理等各方面趋于生态模式,并协同发展与社会大环境生态融合。

2. 乡村自然生态

自然生态最契合生态的本意,在以往的山林、土地或其环境遭以破坏时,强调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更多的是趋于植保与防止水土流失。而现在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流动与气候的变化,很多地方都在快速改善。植被的恢复确实是利于生态环境的良好条件,但是无谓的放任而不加以科学管理,会造成新的生态问题,必须充分重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4]。

其一、植物的顶端优势对本土气候的影响。植物特别是森林树木生长的顶端优势,始终是将水分拉向高处蒸发影响本地气候的雨润,结合根系的吸水保水作用共同维持了一方水土的平衡;但是湿润的气候有利于生态环境和生产的同时,地表难免在雨水的冲刷中受到损毁,地球的引力作用会将雨水汇集成流冲刷生体成渠、成沟、成溪而汇流成河,而人们在雨水特别是大暴雨中只能是避而难防,更难治理。

其二、自然洪涝的防治退化。在广大的山区农村,以前以农业为主百业兼备,农民种地生活,祖祖辈辈会主动进行排沟理渠、造塘护坡,基本上能在雨季把足够的雨水留在本土用于农业生产生活,就算不能利用的雨水也有专门的排洪沟渠保护山体不被冲毁。而现在植被茂密了,农村常住人口却少了,以前的土路山道、排水沟渠也基本上没有利用了,洪涝季节出现洪流垮塌的地方不少,而不能得到及时恢复和防固。

其三、植被生长过度的影响。植被好了,但一些生命力强或对生产生活有影响的植被,甚至有些外来物种、有些毒副作用的植被肆虐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却没有得到有效扼制。如田地路边的藤蔓刺类植物、柏树、构树等,生命力强吸收水分养分严重影响庄稼生长和耕作。同时一些植被和树木的枯枝干叶,在特殊情况下引发火灾隐患的风险增大,高温自燃或电力电线引发森林火灾,特别是柏树之类的含油成分的高大树木,引发火灾后在空中迎风席卷难以控制。

其四、土地和水源的污染。虽然现在土地耕种少了,但很多农村对于农药化肥的施用并没有停止。一方面种地的农民为了增产大量施用农药化肥添加剂;另则种地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收入,种地成了副业,简单便捷的方式促进了农药化肥的施用;再则一些常年不在家的农民或一些开发者,大面积、重药量的施用灭生性除草剂;同时农资生产厂家、商家的促销加速农药化肥的供给,加速了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

大自然的演化是遵循自然的规律,但在人们活动空间逐步直接或间接地向农村延伸相关联时,应该进行科学恰当的规划治理,利用优势避其危害,才能更好地保护青山绿水和大好河山,才能真正让自然生态和人们和谐共处。

3. 乡村人口生态

农民在很长时期被认为是农村的主体,是农业生产者的定义,将农民和农业生产者完全等同在历史发展中是不正确的。农村百业兼具,以农业为主、其他手工业、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多种行业都与现代农村紧密联系,农民也不再是单纯的种地,甚至都不只是单纯的体力劳动生产。农民在新时代应该与时俱进又不离本分,才能在乡村振兴乃至以后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其一、农民在进城也在进化。农民不仅在生活中不断提升,在文化素养、职业技能、生产与经营之力、为人与处世之道等方面都在不断提升。农民逐渐学会了机械化耕种和加工,学会了各种车辆的驾驶和操作,学会了手机上网查询信息、发消息聊天等通信手段,学会了一些城里人平常性的生活习惯和技能,掌握了设计、管理等各行各业资源。为了生活和为了生活的更好,农民们迫使自己学会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为了发展、为了孩子进了城安了家而难以再回农村。

其二、农村人成为都市人空间延伸的有力支撑。城市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农村出现了留守、搬迁,出现了空心、撂荒。作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地域与地域、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农村不应该完全分离,农村不应该忽略和丢弃。人在进化,都在提升自己和家庭的条件,更想做高层、做管理、只想动脑动口、不想动手劳作。城市的发展和维护离不开初级的劳动力,一部分农村人吃苦耐劳的品质保留了在城市的一席之地,而当条件达到一定程度的城里人,有了向往农村的空间。就像农村人进城占据不了城市主体一样,城市人要在农村展开活动,也离不开本土农民及本土农村资源的支撑。农村和城市应该统筹规划,同步并优化发展,才是人类发展大和谐更合适的方向。

其三、农村需要统筹发展和真正的人才。随着社会发展、一些生产行业包括农业生产出现了产能过剩,消费过剩,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些影响,调整和优化发展方向及空间是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发展农村在数年号召而较之城市发展缓慢的状态中,农村应该正式更重视的进行整体规划和同步优化发展。发展农村不只是口号宣传、不只是挂牌立项、不只是检查报表,不只是标新树典,更主要是实际过程和结果,是否达到广大农村、农民和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效果。农村作为人们生产生活、学习休闲的延伸空间,是需要科学规划、总体投入、有效监管、长期持续迭代并高效推进。农村建设不论是管理者、建设者、参与者、受益者都应该是主人的角色,不应该只是工作、不应该只是利益、更不应该只是走过场。

农村发展,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社会各界包括干部都应该是主人,只有把职责、权益、责任同发展统一于社会协同共进,把农业生产同百业俱兴融于社会总体发展,宁可控制虚空的速度,也要坚守生态的本源,农民和社会各界人员一样在工作、学习、研究、休闲与社会保障同等,大家一起参与农村发展,才能是绿色的、健康的、良性可持续的、真正的生态,长远的生态。

4. 乡村婚育生态

婚育在农村的情况比较特殊,农村婚育在与国家政策同步时难以协调,在乡村振兴与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口要求的形势中也是难以和谐,而农村婚育与人口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

其一、农村婚育的不规范性。我国早期农村的重男轻女、放任生不重视养及农村条件的因素影响,在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下,一些农村应付、躲避、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多生的现象存在。特别是一些边远地方以劳动力求生存生活的需要,以子女多少或男劳动力多少为家庭影响力的因素,及一些农民对生育健康知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缺乏,致使一些家庭子女过多而无法保证质量。以前的计划生育在农村的效果不明显,农村人口的质量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其二、婚育惯性效应和居住条件对现代生育的影响。随着农业农村的分化,打工形式及进城发展安家的情况,致使一些农村婚育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留守老人、儿童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成了事实,一些农民看到这些现象有些觉醒,不敢再多生养小孩。同时,农民文化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进城后不断思想进化,在对生育健康知识和社会责任感方面明显增强,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和培养随着社会化和城市消费水平的提高及城市房价、医疗的压力,致使很多农民也不愿意多生养子女增加负担而影响现有子女的质量。更有很多家庭结婚后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无论是夫妻感情、受孕条件、生育条件及养育教育等因素,都让现在很多农村年轻人对婚育望而却步或无以为之。这种婚育迟滞惯性在计划生育政策同时叠加了社会压力后,其忽视人口数量而追求质量惰性的惯性直接与现在人口老龄化、社会调整人口增长的需要相冲突,不仅城市人不愿多生养孩子,农民也不愿意再多生养孩子。

农村人城市化是无法忽视的存在,但农村人作为土生土长、落叶归根、家族延续、地方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因素,都需要一定量的农村人口延续。只有农村保障不低于城市的待遇,农民才能安心,才能扎根,将农村婚育生态融于社会因素之中,才能有效的促进农村发展、乡村振兴全方位的生态发展。不将农民农村与城里人一样的尊重对待,等同于自己家里不尊重老人恩人一样,是不符合人类文明和谐发展和感恩本源人类发展规律的。

5. 乡村产业生态

农业生产,不只是农民独有的工作形式,农村百业皆俱,更应该保留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和对人们生产生活有益的传统技艺。在新时代发展的同时,应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有机结合到现实生产生活中,丰富和促进人们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同时,确保食品安全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与品质享受。

其一、生态农业生产。生态农业生产,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规则下,根据人们的需要选取合适的品种,在克服不利气候环境同时利用自然的风雪雨露、日月精华中自然生长形成的品质农产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的生克原理,在自然生态平衡中形成养分、品质、口感及有利于增强免疫的营养与药理特性,避免一些农药化肥的使用。生态农业生产不仅能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同时也是因地制宜有效的利用和保护农村资源和农村生态,也是让农民在参与这些品质农业生产的同时获得合理的收入,让这些优质农产品和农民真挚的服务及传承文化直接对接城市居民生活需要,才是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需要。

其二、特色加工和传统手工艺。人们在享用特色农产品时,如果能够同时看到或亲自参与其过程,不仅是对农产品增加认识和认可度,而且能够增加对传统工艺的了解,对广大农村劳动者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智慧进行深入认识,在享受过程、懂得珍惜、学习技艺、增进交流的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和促进产生明显的作用。在传统手工艺制作方面,比如传统手工粮食现场加工;在特色食药花果的小盆栽盆景制作方面,如很多药食兼备对人体有益、治病防病、强身健体的纯天然无污染的花草树木果菜叶根藤等,对增加城市家庭观赏、丰富生活食材、纯天然的强身健体、陶冶自然情操等,结合乡村旅游,给都市人们提供丰富的农村土特产,在实现价值转换的同时,丰富了饮食品质、促进了物种推广、传承了农村文化,增加了乡村情怀,更有利于乡村振兴。

其三、旅游体验使乡村振兴更加生态。农村广袤的大自然天地,丰富的物种植被,天然的生态环境,新鲜的富氧空气,味美质佳且新鲜营养的食材,悠久富有色彩的文化传承等等,都是现代城市所不能直接摄取的宝贵资源。在烦躁了城市的喧闹、呼吸了汽车的尾气、压抑了城市的节奏、憋屈了城市的空间、汗蒸了城市的混凝土高温、孤独了城市的陌生甚至伤感了城市的排挤等等尴尬,供给都市人们容身于开阔、奔放、清凉、新鲜、舒适的绿水青山,迎来了农村的淳朴好客与热情善良,和风细雨,或炊烟袅绕,或鸡鸣犬吠,或鸟叫蛙鸣,山水石路、花草树房都是大自然的美妙旋律,是大自然的赐予,更是乡村振兴的宝贵精华。产业发展、产业带动是乡村振兴的具体和主要形式,乡村旅游特别是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有助于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5]。

其四、农产品和服务缺乏保障。如果有乡村的落寞,一定有得不到的基本保障,乡村产业成果是最明显的缺失保障。众所周知,城市的诸多保障是人们向往的因素之一,各种城市福利保障,公司有破产保护,房地产有救市,医疗没有对没治好的病人负责,城市在限制农产品价格,却允许其他商品没有限制赚取利润。同样是土里生长的农产品限制涨价,同样是混凝土造的房子价格却千差万别,衣服月饼卖不完可以各种方式储存或处理,而成熟的农产品不能转换成价值就只能腐烂和销毁。农民的劳动成果得不到保障,生产生活都会受到影响,稳定的品质农产品和服务难以形成,只有完善的对农制度和保障,才能促进乡村振兴更好地发展。

6. 乡村组织管理生态

乡村要发展振兴,乡村的组织领导更具挑战性和责任性,不容轻视、不容亵渎、不容虚假、不容形式,山村经不起折腾,农民经不起忽悠,乡村要发展振兴,也需要类似于城市的投入和规范。乡村振兴的社会背景之下,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能够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更好地进行乡村振兴 [6]。乡村振兴,需要有效的制度保障,需要有利的资源资金、需要科学设计,需要扎根落地,需要有效监管,需要循序渐进,需要真抓实干,需要与时俱进。

其一、乡村振兴与基层党政和村两委。乡村振兴基层领导力的实践指向,包括产业规划、创新发展、生态保护、依法治理、人才保障、防灾减灾、精细执行、民主协商、文明塑造能力 [7]。乡镇的基层党政是乡村最直接的领导和组织,村两委是执行村务的直接机构,干部的作风、能力及人品,都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广大的农民甚至相关社会层面。乡村振兴在选人用人方面是关键,乡村振兴需要的是有远见高度、有能力水平、有格局情怀、有方法原则;能深入下沉、能耐劳吃苦、能友善亲和、能厉行己任;不自私自利、不自大自违、不虚假蛮横、不偏见孤执的人。干部是领导,干部也是为乡村振兴而工作是为人民而服务,而不是高高在上坐享其成甚至吃拿卡要故意刁难,乡村振兴需要更加纯洁战斗队伍和严肃纪律。

其二、制度政策与乡村振兴。不论是国家大的方针政策,还是支农惠农惠民的专项政策,或是农村农民通过自己努力应该获得的报酬福利或荣誉资质,都应该及时、准确、直接、公开、透明、有效的兑现于民,用之于民、用之于村。避免一些政策浮于形式、华而不实,避免被移花接木、套取利益,避免弄虚作假、祸国殃民,避免损民肥私、排挤民益。避免农村因此而一些人走了,一些人老了,一些人离了,一些土地荒了,一些路没有了,炊烟少了,鸡犬也少了,人情淡了、人心凉了、村庄沉静了。乡村需要人气,需要祥和,需要生机,乡村需要振兴,更需要长期稳定延续有利的制度保障。

其三、医疗保健与乡村振兴。农村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卫生健康意识不够,一些脏乱差导致病菌传播和个人防护意识不够,导致一部分老弱病残的农村人因病致伤、致残、致贫等。对于农民老百姓医疗健康有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却因种种弊端没有真正意义上让农民的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诸如地方医院划分报账比例,乡镇医院的报账比例较高,而市县级医院较低,到了省上医院就更少。对于农民一般病情耽误迫不得已,遇到一些重大疾病基本上都是无法进行有效治疗,要么因家庭条件差看不起病,要么已经病情恶化无法医治了。缴纳比例在增加,报账结果却在限制,报账的条件也在不断提高,诸如各个层次的医院设置上千元的报账门槛费,必须住院达到一定金额才能报账,而医院对于报账的病患采用高价药品,或自费不能报账。各种条件下来,农民花了很多钱,并不一定能得到及时治疗,报账流程麻烦最后还报不了多少,每年还不得不继续交费期望能够被“保险”。有效完善和监管农村医疗保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部分。

其四、涉农金融与乡村振兴。涉农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和农户面临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8]。很多农村金融机构不能针对农村农民因地制宜或落实国家的惠民惠农政策,农民生活生产及农村建设真正需要用到借贷时往往不能达成所愿。一些政府的支农贴息政策,到了银行还是依照银行的规定,不满足银行的条件同样不能享受到国家的扶持政策,贴息也是借贷人自己负责按时结息后等待政府的贴息返还,而这些贴息有时因为比例限制、款项没到位、工作人员变动等等原因迟迟不能到位。银行的业务不能雪中送炭只想锦上添花,不能适当解决农民实际需要的问题。金融机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占用了国家支农惠农惠民的政策资源,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发展和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中一定要加以整改和规范,充分利用好对农的金融政策,才能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发展。

其五、涉农保险与乡村振兴。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现有农业保险制度与其提出的高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农业保险管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9]。涉农保险都是国家进行了对农补贴的惠民保险,一些保险公司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或获取相关利益,敷衍了事、虚假宣传、玩文弄字、忽悠百姓、推脱躲避等等,宣传动员时各种优惠和手段,真正遇到涉险事件发生时就是各种条件限制,诸如险情级别不够、条件不足、保期超限、保费没有按时缴纳脱保,甚至以一些临时工是用不专业的人做的专业的说法等搪塞、推脱。农民历尽各种繁杂的流程,结果要么拒赔、要么是损失了上千而赔付几元几十元的。农村政策保险往往利用村干部下任务动员,不重视实际解决农民问题,农村保险在乡村振兴中必须规范监管,特别是对于普遍相关的涉农保险,一定要严格把关和监管到底,并做好服务,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真正把保险政策用于支农惠农惠民和乡村发展的保障之中。

7. 结语

乡村振兴已经不只是乡村、不只是农民的事情,而是关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生态可持续目标的整体需要,乡村振兴的工作也是如同城市发展同等重要的环节与过程。乡村振兴是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发展乡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谐全社会的利国利民的生态工程。

1) 乡村振兴要有详实具体的政策规划、科学的设计与扎实的推进实施。避免形式主义和一刀切,避免只顾数据报表不顾实际效果,避免有头无尾和顾此失彼,要充分用好用足用实国家的支农惠农惠民政策和有利资源,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和指引方向。

2) 乡村振兴需要循序渐进和与时俱进,不论是部门领导还是乡村参与者,都要在尊重客观条件和需求上制定目标和方向,并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辩证的可持续发展。单纯的搬迁与城镇化不能代替乡村振兴,表面的数字报表报告也不能代替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中农村是主阵地、农民是主体,不论是换届换人或是换班子,这个发展的根基和方向不能动摇、不能放弃,必须是一代接一代的努力迭代,持续前进。

3) 乡村振兴需要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客观、尊重发展,既要用科技的方法措施克服自然中不利的因素,也要充分利用发挥自然中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有利于建设发展的因素,既要追求品质保障,也要不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态链平衡,要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充分利用原生态的立体生态发展绿色产业,以品质实现应有的价值,实现生态可持续的健康产业和生态振兴。

4) 乡村振兴不仅要山美水美、国强民富,更要充分用好和保障好农民和农村的资源和利益,这些农民与社会各阶层、各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做好乡村振兴不仅是发展乡村、改善农民的条件和生活品质,更是平衡都市生态、保障更高品质与和谐全社会,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远大目标做重要的基础。

乡村振兴是需要、是期望、是参与;乡村振兴是美好、是情怀、是奉献;乡村振兴是过程、是成果、是积累;乡村振兴更是层层迭代、是步步递进,需要数代人的坚持与努力,乡村振兴是关乎农村自然生态、农村人口生态、农村婚育生态、农村产业生态、农村管理生态等全方位生态融合的重要民生生态工程。

参考文献

[1] 聂婷.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要素振兴路径探析[J]. 南方农机, 2022, 53(16): 115-117.
[2] 张童搏. 系统论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多维分析[J]. 中国西部, 2022(4): 54-61.
[3] 罗勇. 发挥新时代农民主体性助力乡村振兴[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 24(4): 56-59.
[4] 陶彦平.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J]. 三农论坛, 2022(14): 7-9.
[5] 张莹, 高旗红. 四川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2, 27(2): 32-38.
[6] 黄琦.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管理探究[J]. 智慧农业导刊, 2022, 2(12): 132-134.
[7] 赵红亮. 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领导力建设研究[J]. 领导科学, 2022(8): 129-131.
[8] 陈星池, 毛伟. 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研究[J]. 山西农经, 2022(14): 175-177.
[9] 郭梓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构建新型农业保险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22(24): 98-100.

为你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