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心理咨询类课程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Role-Playing Teaching Mode 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ourses
DOI:10.12677/ASS.2022.1112747,PDF,HTML,XML,下载: 438浏览: 93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敖小兰,肖雪亭: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关键词:角色扮演心理咨询教育教学模式Role-PlayThe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l
摘要:随着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提升学生心理咨询能力成为心理学专业教育的重要问题。角色扮演是一种让学生根据心理障碍相关实例,团队合作创设并演绎情景剧本的教学方法。探讨角色扮演教学法教学实例中的实施步骤、教学效果和注意事项,能为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实践教学表明:角色扮演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实现社会技能评估的多重目标的同时,很大程度上提升咨询心理学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Abstract:With people’s attention to mental health, improving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bil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Role-playing is a teaching method that allows students to create and perform situational plays based on examples related to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Discuss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teaching effects and matters which need to be attended in the teaching examples of this method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s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courses. Practice teaching shows that role-playing teach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terest, promo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consolidation of knowledge,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ies of teamwork, in addition, let them achieve multiple assessment skills facing to social objectives, and therefore the teaching effects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courses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文章引用:敖小兰, 肖雪亭. 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心理咨询类课程中的应用[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12): 5483-548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12747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目前,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社会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师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1]。有学者指出,传统培养模式培养的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到了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表现出没有掌握专业基本应用技能,无法独立承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的基本问题 [2]。因此如何提升心理咨询类学生专业学习能力成为目前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教学体系重要问题。心理咨询类课程包括《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技术》、《心理咨询实务》等,是研究心理咨询的过程、原则、技巧和方法的心理学课程。由于学科特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名词概念难于准确表达;而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知识传授为主 [3],不仅课堂效率低下,而且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仅停留于表面理论,未联系实际情景运用 [4]。

研究表明,科学和数学领域使用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使用逐渐开始升温,效果最好。教师特点和具体的干预策略相关研究或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这是角色扮演能够推广和复制的关键 [5]。本文章探讨角色扮演在心理咨询类课堂教学实例,以便于学生体验心理咨询过程中不同角色的感受,提升其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的能力与创新精神。此外,研究角色扮演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影响的论文较少,尤其是心理咨询类方面,本文对心理咨询类课程角色扮演的研究,也望为教育学和教学法领域的相关研究添砖加瓦。

1.2. 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及其在心理咨询类课程中应用优势的逻辑分析

角色扮演法属于情境教学的一种,即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创设或虚拟情境,让学生摆脱原有角色,置身情境中模仿或扮演情境中人物、演绎剧情,体验感悟、观察学习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专业情感体验和行为实践。在此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快速获得和感知到经验与心得,教师也易了解其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并对其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以此来促进其发展 [6]。

角色扮演作为教学模式应用在咨询类课程中,其优势为:其一,提升《咨询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咨询心理类学科是实践性与专业性极强的学科,除了传统的课堂理论学习,更需要学生切身经历实践,从而锻炼其专业综合能力。通过围绕每一个特定心理问题或主题案例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教学,能够将与主题相关的咨询室内实际咨询场景真实地再现,参与的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模拟不同情况下如何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与制定治疗方案,这使其学习过程实现理论、实践双结合。其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角色扮演的本质是使学生演绎真实的案例剧本、或规定范围的脚本,间接地感受扮演角色的心理、思想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体验性、创新性,能够极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其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角色扮演教学的全过程中,尤其是任务分工、确定脚本以及正式表演等环节,学生都必须与他人互相协助和配合。学生作为“主体”的过程中都深深体会到了个体差异及优势互补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其四,实现社会技能评估的多重目标。角色扮演教学法除了可以引发出现实生活中难以观察的低频行为,还突破了直接观察所具有的伦理局限,可对敏感行为进行观察,能够实现社会技能评估的多重目标:甄别,发现问题行为,设计干预措施及评估疗效等等 [7]。学生在此活动中,体验到了不同角色身份所面临的问题和角色背景,学会从多角度、多角色综合分析问题原因,利用专业知识制定解决方案,达到高效、精确的解决问题、实现角色技能评估目标的目的。

2. 角色扮演教学在心理咨询类课程中的应用

2.1. 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心理咨询类课程中应用的理论构建

咨询心理学类课堂教学中角色扮演教学程序为:班内自行分组,由两人一组,分别确立咨询师和来访者,模拟演示咨询完整过程。结束后咨询师和来访者分享感受,面对班级的其他学生对咨询过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讨论,专业教师做总结和指导,其他同学评价交流。最后根据专业评分表,教师对每组表演进行点评、总结,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进而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水平。

其中角色扮演教学模式主要由准备期(包括案例选择、角色分工)、实施期(包括正式表演)和总结期(包括师生点评和反思总结)三个阶段组成。(如图1所示)

Figure 1. Role playing teaching model diagram

图1. 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图

2.1.1. 准备期

该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即案例选择、任务分工。该阶段主要由教师主导,在发布任务后,由学生进行自主分配。在任务开始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活动背景与目的,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进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应使学生明白即使是模拟实践的角色扮演教学中,在没有接受充分的教育、培训和督导的情况下开展心理咨询实践会给来访者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8],从而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习专注度。

1) 案例选择

心理咨询类课程是实践性极强的一类课程,需要学生结合理论与实际运用,因此案例的选择应保证真实性。在案例选择过程中有两种方式:一、教师提供案例。教师根据以往真实案例改编命题表演,选择案例时遵循咨询原则,保护来访者个人隐私,不透露过多细节。学生根据案例分组进行表演;二、学生组队选择案例。教师将班上同学以6~8人建立小组,每个小组选择沟通选择不重复案例。在案例选择过程中应要求情景剧本原创或改编,具有一定的情景性与合理性;剧本中涉及的心理障碍类型不限,各小组可自主选择一种或多种;并提前告知相关材料(图片、剧本、视频等)的提交时间等。

在两种方案选择最后,教师都应制定角色扮演评分表,并将每个打分标准提前通知各组学生,使其遵守角色扮演的仿真性、创新性、体验性和交互性等理念。

2) 任务分工

教师将班上同学建立不同小组,并要求各小组推荐选出认真负责和能力较强的小组长,由组长自行安排组内成员任务分工、资料收集与整理、情景剧本撰写与修改、角色分配、剧本排练预演、视频录制等环节任务。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咨询师与来访者的角色分工。该角色通常为“一对一”,因此二人需熟读剧本,并学习、演练角色行为特征。在表演过程中咨询师应遵守咨询原则,并具有良好咨询态度,对来访者表现出尊重、共情、以及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访者熟练掌握自身剧本,表现出合理的心理状态、行为举止,而不是故意的夸大情绪、影视化行为。

在学生准备过程中教师需准备随时给予各小组以支持、帮助、指导或建议、帮助小组长处理小组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在各小组的情景剧本质量方面进行把关如在角色排练过程中,为让每个同学都能体验心理障碍患者的心理与行为,建议最好让每个同学轮流扮演心理障碍患者,最终以最合适人选成为心理障碍患者的角色扮演对象,在选角过程中并对“患者”扮演者相关语言、情态、动作等做适量意见,却不刻板要求统一。

2.1.2. 实施期

在正式角色扮演展示的过程中,每组按次序上场,组内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来访者和咨询者,按照选定案例剧本重历心理咨询过程,教师及其他学生观摩学习。

在扮演过程中学生应注重专业性与真实性。例如在关于咨询师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治疗目睹朋友车祸后的一位男中学生的学生角色扮演过程,扮演者应详细展示了在咨询过程中所适用的心理治疗手段、场所设置、动作姿态等。在实际过程中,咨询师应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访者情绪,耐心倾听,并通过多次咨询,对比前后状态,从自主性、生活状态、饮食睡眠等方面做出总结,使治疗过程更全面、有序化。

2.1.3. 总结期

角色扮演的表演结束后师生须针对表演进行讨论和评价,该环节是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是所有教师、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角色扮演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大量学习经验的过程。其中按照评价角度的不同,可分为:表演者自我总结、教师点评、“观众”评价。

首先由演示者自我总结,反思问题。扮演者需向同学们交流在根据咨询心理学教材和教学天纲的要求制定详细而具体的要求和程序的角色扮演过程中,自身心得体会与专业知识运用方法。从实际运用中,该教学方法有效于通过对咨询过程的间接体验的扮演者深化咨询理论的理解,积累心理咨询经验。

其次是教师与“观众”学生的点评与评价。有效的点评和恰当的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与专注度,更能引导和促进找出扮演者出现的专业性问题,从而提出更佳方案与手段,最终达到掌握解决实际心理咨询过程中问题的办法的目的。

2.2. 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为验证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有效性、实用性,三亚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1901班在咨询心理学课程中上根据其原理结合已有实例,利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该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将此模式应用于《咨询心理学》课程中,以2019级学1班10月25日在“咨询心理学–咨访关系”课堂上角色扮演短剧为例,具体情况如下。

2.2.1. 准备阶段

第一周。教师介绍角色扮演教学法及教学模式,两名学生自愿成为首个角色扮演短剧中的咨询师、来访者角色。两名学生均拥有专业实习经历,并选择将咨询工作中“经历朋友车祸后导致轻度抑郁的高中生”的一段实例作为本次角色扮演教学课堂案例。学生熟悉案例、准备角色扮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和预演;教师与学生商定观察任务及评价标准。

第二周。学生首次进行模拟试演。模拟试演要求PPT、音乐、场景布置等符合专业要求与场景需要。学生脱离稿件扮演角色,老师及其他学生观察学习,并在试演结束后对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较为不符行为、治疗方案、PPT制作等细节提出适当性建议。

2.2.2. 正式表演阶段

第二周。根据案例剧本需要,两位学生在课前准备完善必要的PPT、音乐、进行场景布置,并安排同学进行全程摄像、文本记录,教师在过此过程中应及时给予相关帮助与建议。

在进行正式表演前,扮演者需简单向观众学生们介绍本组案例背景、分角,简述来访者身份背景与来访原因,以及咨询师主要运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在表演过程中,二位扮演者应符合实际,按照剧本还原案例咨询过程,包括二者交谈、肢体动作、表情形态、空间距离、情绪表达等细节方面。

在表演后,教师应详细解释咨询过程中相关专业原理,扩充如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自由联想等治疗技术。讲明每个疗法优缺点,具体操作等。

2.2.3. 总结阶段

第三周。学生整改上周扮演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重新演绎。在表演之后便是总结阶段。该阶段任务主要包括四部分:扮演者自评、教师评价、学生他评与师生讨论。

作为参与度最高的扮演者应向大家分享自我感悟,即自评。要求学生在表演之后,从扮演者的角度思考咨询过程中所面对的来访者问题,使其能够间接的接触咨询工作,锻炼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减少专业陌生感。在教师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从专业角度,根据表演时出现的细节问题再次提出意见。客观、公正地根据扮演标准表对学生一一进行打分,并作出总结性评价。学生他评的原理,就是认为在整个扮演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扮演观众的角色,但是根据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在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此过程中,学习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因此观众学生虽没有直接参与角色扮演过程,但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学习的方式,对自我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学习,并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意见。

在师生讨论环节,要注意综合已发掘的问题,由教师作为主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商讨更为完善的咨询、治疗方案。本阶段的目的是为了在良好的氛围中,帮助学生更加快速且深刻地学习专业知识,构建专业知识体系。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自评,还是他评均建议用表现性评价。国外学者在关于课堂教学评分规则研究中指出: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的表现性评价,不仅有利于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利于培养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 [9]。

2.3. 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注意事项

2.3.1. 注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均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任何一方作用的忽视或弱化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整个活动中,从主题选择、情景设计、剧本撰写、角色分配、剧本排练与表演、活动评价等环节,都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较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确定主题范围、活动目的、活动要求、活动标准等方面,并适时地在活动前后给予学生一些支持、帮助、指导或建议,真正实现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支持者、评价者等多重角色作用。一般来说,只有教师正确的“导”,学生才可能出现主动的“学” [10]。因此,实际活动操作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使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效果呈最大化。

2.3.2. 帮助学生脱离继发性创伤障碍影响

在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的心理援助热线咨询师由共情带来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及机制研究调查中表示,共情是一把可以提高自身感悟来访者情绪与产生继发性创伤障碍(secondary traumatic stress, STS)的“双刃剑” [11]。在实际的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活动中,尤其是对于扮演心理障碍患者角色的学生来说,有时可能会因太投入情景活动中的角色,对角色创伤性经历产生共情,从而长时间沉浸在所饰演的角色中。为防止其心理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在整个扮演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扮演者心理状态与日常生活,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脱离角色情绪,恢复正常健康心理状态。

2.3.3. 场景设施专业性

在实际心理咨询过程中,除必要的场景设施(桌椅、时钟)之外,还应注意设施布置、装修风格会提升咨询治疗效果,加快咨询进程。如咨询时桌椅颜色、绿植选择、装修主题等方面,主要围绕温馨、明亮、干净的主题基调;据调查蓝色、柠檬黄等温和色彩可营造安全氛围,对平复来访者情绪起到一定作用。并且必要时应该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民风民俗、季节、温度等对室内装横进行相应调整。

3. 角色扮演教学法应用的不足与建议

3.1. 实践教学保障条件不足

由于我国心理咨询实践教学停留在表面化阶段,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不足,包括校内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校外实践基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质量监控及评价机制不完善等。虽然角色扮演教学模式能够提供学生一个间接接触咨询工作的方式,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又非常依赖教师“主导”作用。因此,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解决实践教学保障条件的最基础步骤。

作为“主导”高校教师应满足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学历教育、同时接受来自国家、专业机构的再教育、再培训,提高自身心理咨询专业能力、促进心理咨询类专业教学的发展 [8]。在实际培训过程中,高校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思想政治水平,优化其心理素质,培养其文化蘊。可聘请专家深入院校开展讲座,通过业务考核来考察教师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可建立层次化的评体系,落实监督,确保教师综合素质得到强化。通过奖励机制的设置,能够对教师形成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得以调动,促进师型教师队伍的顺利构建 [12]。

3.2. 角色扮演教学法外在效度低

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为响彻国家防疫规定,各地区对外来人员工作、学习及人员流动作出严格控制与限制。心理咨询类学科作为一门实操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在线下实训的实操过程中受到来自疫情的一定影响。角色扮演作为模拟实操的一大重要教学方式,优点在于在扮演过程中学生通过模拟学习,重历真实咨询过程,对心理咨询类课程学习起到重要作用;其局限性在于在操作不当情况下脱离实际、影响因素多、外在效度低 [13]。

针对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外在效度的研究表明,测试指导语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14],即随着指导语要求的提高,被试在角色扮演中表现出的行为水平提高,意味着外在效度提高。类似研究还发现在高要求指导语下,紧张水平较低;低要求指导语作用相反,紧张水平较高 [7]。因此,为提高外在效度,降低角色扮演教学法中学生的紧张程度,教师可在指导语方面讲明了角色扮演的本质是一种行为练习,从而降低了学生对角色扮演行为后果的关心,使技能行为“脱抑制”而表现出来在这一人工情境的保护作用下,使学生紧张程度降低,从而最大程度展示对扮演角色的领悟与表演展示。

致谢

致谢相关论文学者提供研究思路和参考;致谢三亚学院社会学院刘夏蓓院长为该院老师们探索教学改革搭建平台和大力支持;致谢三亚学院社会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老师们在教学改革道路上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致谢三亚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1901班王洋、崔颖、赵尉淳、程龙等班级同学在心理咨询类课程中为探索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模式的付出和努力。

基金项目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HNSK(ZC)21-14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编号:SH020)。

参考文献

[1] 钱铭怡, 陈红, 秦漠, 钟杰, 姚萍, 徐凯文, 易春丽, 张智丰, 王易平. 国内六大区心理治疗和咨询管理状况的调查[J]. 心理科学, 2008, 31(2): 441-446.
[2] 莫雷. 培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08(2): 57-60.
[3] 李儒寿.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湖北文理学院“21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 高等教育研究, 2012(8): 65-70.
[4] 庞爱莲, 孟维杰. 实践教学: 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8(7): 82-83.
[5] 孙远. 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教学改革探索[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1): 100-101.
[6] 夏小红. 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例[J].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9, 34(2): 103-108.
[7] 谷向东, 郑日昌. 初中生社会技能角色扮演测试的多因素实验研究[J]. 心理学报, 1998, 30(1): 70-77.
[8] 张宁, 李箕君, 袁勇贵. 对心理咨询及咨询师的期望与要求的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志, 2001, 15(4): 250-252.
[9] Arter, J. 课堂教学评分规则: 用表现性评价准则提高学生成绩[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10] 杨颖, 鲁小周.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在异常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安顺学院学报, 2021, 23(4): 81-84.
[11] 赖丽足, 任志洪, 颜懿菲, 牛更枫, 赵春晓, 罗梅, 张琳. 共情的双刃剑效应: COVID-19心理热线咨询师的继发性创伤应激和替代性创伤后成长[J]. 心理学报, 2021, 53(9): 992-1002.
[12] 李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教育策略探究[J]. 农家参谋, 2020(23): 226-227.
[13] Bellack A.S., Hersen, M. and Lamparski, D. (1979) Role-Play Tests for Assessing Social Skills: Are They Valid? Are They Useful?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47, 335-342.
https://doi.org/10.1037/0022-006X.47.2.335
[14] Mertuzzi T.V. and Biever, J. (1987) Role-Playing Procedures for the Behavioral Assessment of Social Skill: A Validity Study. Behavioral Assessment, 9, 361-377.

为你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