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释放了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信号,教育部门针对小学课后服务各方面提出了诸多要求,简言之,即要求学校将小学校园内的课后服务作为延长在校时间的方式,利用好各学校的人力、物力等多种资源,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的责任。在落实课后服务时,本着自愿原则,学校积极听取家长意见,科学合理地制定课后服务的具体形式与内容。同时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课后服务也不得以补课的形式存在。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后服务活动,便成为各个学校教育创新的新契机。在充分了解“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的现实意义之后,如何开展符合“双减”政策与学生发展需求的课后服务活动,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2. “双减”政策下开展课后服务的现实意义
课后服务,其最现实的意义是在减负的同时去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当然,在这段时间,对于一些仍然未完成家庭作业的同学,学校仍然会安排科任教师辅导他们完成家庭作业。学校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让有特长的学生有时间去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另外还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压力。
2.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在于方法、态度、技巧和勤奋,学习时间越长不代表学生的成绩就会越好,因为学习讲究效率,考试需要技巧。“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学业压力减少,同时课后服务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研究方法和技巧,科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
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内除了完成有关作业以外,也可设置多个兴趣小组,使学生也能够按照自身的兴趣,挑选几个对自己感兴趣的小组,也可以去参加学校组织内的课外活动。例如,学生既可以参与绘画兴趣团队,也可以参与写作兴趣团队或者舞蹈音乐兴趣团体,只要学生对活动有兴趣,就可以在课后服务这一时期,发挥自身的兴趣爱好与专长 [1]。
2.3. 有利于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因为很多父母都要工作,所以学校提供课后服务,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家长的压力。在小学并未实施课后服务以前,不少父母都把小孩送入校外培训机构,掌握各种专业知识或者提供托管培训。由于校外培训的学费比较高昂,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不得不每月支付昂贵的补课费。现在,学校统一进行课后服务,对于家长们而言,无疑是减少了教育上的压力。
2.4. 有利于体现真正的教育价值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始终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关键的先手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适应人才培养、社会关切,彻底遏制当前教育压力普遍前移。一方面,与传统教育政策相比,“双减”政策打破了部分界限,可更大程度上推动课后服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双减”政策符合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有利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推动国家素质教育的发展 [2]。
3. “双减”政策下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
自“双减”政策实行至今,课后服务工作实施状况总体不错。依据国家教育部设立的教育“双减”管理工作监控服务信息直报平台,截止2022年10月25日,监控系统结果表明,我国教育的课后服务工作覆盖面已达到90%。整体而言,课后服务管理工作已获得了全国大多数老师以及广大家长的普遍认同。应该指出的是,虽然课后服务的总体参与度提高,但部分学校的参与度未达到50%,更有很多家庭都在中途放弃课后服务项目,这无疑体现出课后服务的实施仍存在很多困难,为此能否真正提出帮助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显得尤为关键。
优秀的课后服务,能够有效融合学校、家长、社会的优势和师资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认真完善课后服务策略,完善课后服务,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是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更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担当。为此,本文提出以下策略以期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3]。
3.1. 对待学生,注重减负,丰富服务内容
辅导学生高效率完成作业是课后服务的重要事项。积极探究、不断丰富学生课堂内外作业形态,提高学生对完成作业的兴趣与品质,是提升学生课后质量的重要关键。各个高校应逐步做好课后服务资源的建立与整合工作,在充分发掘学校师资能力的基础上,适当吸纳服务资格良好、行为规范、社会公信力较高、无违法违规记录的社会团体和学校专门组织人员参加课后服务项目,进一步建立多渠道供给的服务业务模式,完善学校课后服务项目内容保障机制,提升课后服务吸引力 [4]。
3.2. 对待家长,推广典型经验做法
适时总结涌现出的好经验好方法,筛选一些被广大家长认同、可推广、可复制的好做法加以传播普及,为全国各地继续搞好课后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和参考,进一步推动了课后服务工作这一利教好事、惠民实事,办好做实,不断做出新实效。课后服务,是指社会发展给小学生教育所提供的新型需求,通过科学实施课后服务,不但可以缓解家长的心理忧虑,同时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还能够提高国家教育管理水平,能够真正地让小学生学习于校园,成长在校园。
3.3. 对待教师,多元协同参与,壮大课后服务队伍
教师应积极参与分学科、分门类的制定培训计划,参加对应的培训讲座。讲座之前,教师应该在“方案”中对不同学科,不同门类授课的目标要求、讲授内容、效果监测等制定较为详细的计划。教师将其工作的重点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因此在课后服务中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师的全身心投入,也需要来自家庭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家校社形成合力,才能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此外,课后服务无法适应部分在校生开展兴趣爱好特长的特殊需求的,不应过多要求学校教师去承担其服务任务,可以适度引入专业的社会培训组织进行课后培训。为此,教师和学校在落实课后服务中,应立足校情,统筹计划,多元参与,弹性管理,统筹实施。
3.4. 对待学校,注重均衡分配,强调教学管理
3.4.1. 推进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分配
大力缩短地区、校际间义务教育阶段资源的距离,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提高教学均衡水平,通过加强优秀教师的轮岗培训、开展集团化和联合式办学等途径,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提高质量,改善范围内薄弱小学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此外,学校还应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
3.4.2.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课后工作的“教学”就是课堂。学校需要针对性制订相应的“教学”管理体系。每个“管理”都要根据“双减”后怎样完成“立德树人”基本目标,怎样实行“五育”并举。因此,学校必须结合实际,采取两个路径进行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课后服务”等课堂常规管理工作。学校要建立适应现实的有操作性的课堂教学业务常规管理体系,使每个教师都把“课后服务”的教学看成与常规课堂同样重要。学校还要分文化课和“社团”课程,制订具体的教学业务常规管理准则。
二是完善“课后服务”课堂教学的质量检测管理。学校要制定常态化地“巡课”机制,每天安排“巡课”,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其次,学校也应该经常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后服务”的课堂,感受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听取家长对“课后服务”课堂教学内容的看法与意见 [5]。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素质教育是进一步提高民众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路径,是我国民族繁荣、社会发展前进的主要基础,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决定性重大意义的教育工作事业。”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根本与关键。因此本文强调将“双减”政策贯彻落实到课后服务中去,旨在提出策略帮助降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学校教育成本以及家庭教育经济负担,从根本上体现出“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的现实意义,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收获感与幸福感 [6]。
基金项目
滁州学院大学生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服务调查研究——以滁州市紫薇小学为例”(编号:20221037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