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
Overview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Research
摘要:自从企业社会责任被西方学者提出后,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但至今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许多学者认为,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需要考虑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基本诉求,除此之外,还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尽管相较于国外,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目前也是成为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这对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发展、是否应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影响履行社会责任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评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Abstract:Sinc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was put forward by western scholars, it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and recogniz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but has not yet formed a unifi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Many scholars believe that enterprise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basic demands of enterprise stakeholders while pursuing economic interests, in addition, they should also bear the correspond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eign countries have begun to stud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ince the 1960s. Although domestic research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tarted late compared with foreign countries, it has also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business and academic circles, which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reate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evelopment, whether to assum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r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and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help for future research work.
文章引用:张羽.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J]. 国际会计前沿, 2022, 11(4): 261-266. https://doi.org/10.12677/FIA.2022.114039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竞争也是越发激烈,这致使一些企业为了追逐利益,采取不道德的手段,例如拖欠员工工资、在产品中使用劣质原材料、任意排放污水等等。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不时兴起,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社会责任感的提高。现今消费者在购买企业产品时,不单单会考虑产品质量,还会考虑企业是否在生产过程中做到环保、是否尽到应有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是因为相较于以往,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更多的关爱和尊重。

企业社会责任日益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关注。国内开始研究和接触企业社会责任CS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其中有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国外企业的影响。虽然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水平总体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但目前也是企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对企业而言,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能否给企业带来利益等等,都是企业需要着重考虑的事情,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2.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与发展

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r·Sheldon)在1923年首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道德的因素在内,并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领导者满足行业内各种需要的责任联系在一起。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界定的不断发展,直到1953年,霍华德·鲍恩(Howard·R·Bowen)发表了《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提出了“商人应该为社会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这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系统化研究的开端。麦克格尔(Joseph W. McGuire)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宗旨意味着企业不仅仅要有经济和法律义务,而且还要对社会负有超过这些义务以外的某些责任” [1]。

1960年,戴维斯(K. Davis)在霍华德·鲍恩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责任铁律”原则(Iron Law of Responsibility, ILR),即“企业的社会责任必须与企业的社会权利相称”,“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企业回避社会责任必然导致企业社会权利的逐步丧失” [2]。1968年,美国天主教大学校长C.瓦莱顿(C. Walton)在其《公司的社会责任》一书中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需要考虑是否道德 [3]。著名美国学者爱德华·弗里曼于1984年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一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利益相关者”概念,利用相关者概念引发了学术界对企业战略的一系列探讨,即在管理企业过程中不再仅考虑自身利益,还会着重关注如何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努力打造和谐共生的局面 [4]。学者阿奇B·卡罗尔(Archie B. Carroll)在1991年提出著名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对企业提出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期望” [5]。美国学者乔治·恩德勒(Georges·Enderle)在2006年指出“企业社会责任便是力争实现长期发展,利用资源的低耗费,自然承担较少的垃圾,来谋求公司的长期利益” [6]。他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三个方面,即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3. 关于企业是否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研究

自“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观点提出以来,就企业是否有义务去承担社会责任这一问题引发了学术界和企业界极大的讨论,不同学者对其持有不同的观点,纷纷从不同的学科领域阐述其观点,本文对其进行了简要梳理。

3.1. 否定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

传统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唯一的责任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管理者不应做与其不相关的事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就认为企业只应该承担有限的社会责任,在其《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便坚决地反对“企业在利润最大化之外还负有其他社会责任”的思想 [7]。他认为企业不同于自然人是假想人,不需要承担责任,并且管理者履行社会责任是违背为股东赚钱的义务。弗里德曼总结道“在自由社会,存在且仅存一项企业社会责任,这就是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使用其资源和从事旨在增加利润的各种活动。同时还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极具颠覆性的学说,会严重动摇自由社会的根基” [8]。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Friedrich·A·Vonhayek)同样认为,企业不应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有悖于自由的,因为企业参与社会活动的日渐广泛必导致政府干预的不断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结果将是不得不按照政府的权威行事从而损害自由 [9]。

著名学者波斯纳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许多危害,企业唯一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原因有三点,第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很大程度上以提高产品或服务价格的形式由消费者承担;第二,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将会降低股东本身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而倘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能增加股东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第三,试图以最低成本为市场生产产品,而又想改善社会的管理者最终将一事无成 [10]。

张维迎教授在论述公司治理时指出“为股东服务不可能尽善尽美,但至少是一个可操作的概念。要求经理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服务,也可能导致经理不为任何人服务,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工人阶级” [11]。

3.2. 赞成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

直到20世纪中叶,支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学者逐渐增多。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的利益存在于社会利益之中,只有真正实现了社会利益最大化,才能最终实现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目的必须在企业本身之外,必须在社会之中 [12]。同为美国学者的安德鲁斯(Andrews)认为“利润最大化是公司的第二位目标,而不是第一位目标,公司的第一位目标是保证自身的生存” [13]。霍瓦德博文(H. R. Bowen)认为“企业应该自愿地以对社会负责的精神进行经营活动,即使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企业利润的降低。企业社会责任的意思是企业家有义务制定有利于当前的社会目标和价值的经营方法和策略,并以此开展其经营活动” [14]。国内学者满河军认为“当社会存在这种期望时,企业应当对期望做出回应,为社会做出贡献” [15]。著名学者黎友焕则认为“公司主动担负社会责任,并非为了配合机制和应对政府监督的无可奈何的行为,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态度,能够协助公司顺畅的打开新型市场,树立优良的公司形象,且达成公司长远的健康发展。主动担负社会责任,会变成公司培育个性化竞争优势的有力途径” [16]。总而言之,这些学者的观点都认为企业不能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仍需要注重对整个社会的贡献。

4.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基本内容的研究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研究,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不同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具体包括什么,以及各个责任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持有不同的观点。

4.1. 层级观

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有一定层级,各个责任之间有重要程度之分,这一观点的代表以美国著名学者阿奇·B·卡罗尔(Carroll)最为著名。他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 [17] (如图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的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够遵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因此,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和 [18]。顶层为企业的慈善责任,即企业出于自愿的行为或活动,不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慈善事业。第二层为伦理责任,即企业自身的行为合乎道德,符合公民的道德价值观。第三层为法律责任,即企业在法律规范下履行其经济使命。第四层为经济责任,这也是企业最基本的责任,即企业需要满足其自身生存、发展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责任。

Figure 1. Pyramid theor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图1. 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

4.2. 同级观

学者认为,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之间是并列关系,没有主次之分的。麦克奎尔(McGuire)认为“社会责任的观点假定企业不仅有经济和法律责任,同时有超越这些义务的社会责任” [19]。阿齐·卡罗尔(Carroll)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包括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还包括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 [20]。J. J. Brummer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经济、道德、法律和社会四种责任,其中,经济责任是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责任;道德责任则包括企业有义务去做正义、公平的事情,避免对利益相关者的损害;法律责任是指企业在法律规范下依法经营;社会责任是企业行为一旦低于社会要求的标准,就会受到相应惩罚 [21]。

5. 关于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因素的研究

已有文献中大多数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因素的研究主要采用实证检验的方法进行的。1993年,Jensen通过研究发现董事会的规模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从而导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降低 [22]。2006年,Palmer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决策与高层成员自身特质有关 [23]。2011年,徐广成和陈智学者基于公司治理视角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健全有效的内外部公司治理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24]。2012年,周中胜等学者通过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实证研究发现,在要素市场越发达、法律环境越完善、政府干预程度越低的地区中,企业愿意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更加强烈 [25]。2013年,学者汤胜通过对我国大型跨国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受到经济波动和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较为显著 [26]。2016年,阮丽等学者从制度环境和经济环境的角度研究,认为“对于商业社会责任,规制压力和竞争强度都能促进小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但当两者同时作用时,作用效果会减小 [27];对于环境社会责任,规制压力和竞争强度的效用分别表现为正向作用和倒U型 [28] ”。2020年,吴卫星等学者基于2009~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发现,企业管理人员研究经历会对其管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 [29]。

通过梳理这些文献可以发现,大多数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绩效和高层管理人员自身特质方面。倘若企业自身业绩、经常状态不佳,或者面临破产的边缘,这可能致使企业较少地履行社会责任,而将重心放在企业生存上。高层管理者自身的特质,比如是否经验丰富、重视社会责任的程度、价值观等等都会影响企业最终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当然,也同样不能忽视企业外部环境对其自身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McGuire, J.W. (1963) Business and Society. McGraw-Hill, New York.
[2] Davis, K. (1960) Can Business Afford to Ignor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 70-76.
https://doi.org/10.2307/41166246
[3] Walton, C.C. (1982)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Debate Revisited.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34, 173-187.
https://doi.org/10.1016/0148-6195(82)90032-7
[4] 爱德华•弗里曼. 战略管理: 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5] Carroll, A.B. (1991) 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 Business Horizons, 34, 39-48.
https://doi.org/10.1016/0007-6813(91)90005-G
[6] Hardin, G. (1968)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Science, 162, 1243-1248.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62.3859.1243
[7] 弗里德曼. 资本主义和自由[M]. 芝加哥: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1964.
[8] Friedman, M. (1962) Capitalism and Freedom.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Chicago.
[9] Hayek, F.A. (1969) The Corporation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In Whose Interest Ought It and Will It Be Run? In: Ansoff, H.I., Ed., Business Strategy, Penguin Books, Harmondworth, 255.
[10] 理查德•A•波斯纳. 法律的经济分析[M]. 蒋兆康, 译.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 544-547.
[11] 张维迎. 企业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J]. 经济界, 2007(5): 11-16.
[12] 彼得•F•德鲁克.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81-82.
[13] 斯蒂芬•P•罗宾斯. 管理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96.
[14] Bowen, H.R. (2013)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 University of Iowa Press, Iowa City.
[15] 满何军. 企业社会责任的哲学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 2008.
[16] 黎友焕. 企业社会责任[M].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17] Car-roll, A.B. (1998) Stakeholder Thinking in Three Models of Management Morality: A Perspective with Strategic Implica-tions. In: The Corporation and Its Stakeholders: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To-ronto, 139-170.
https://doi.org/10.3138/9781442673496-010
[18] 唐鹏, 战炤磊, 谢正阳. 民营体育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取向与培育路径——基于金字塔模型与利益相关者的耦合视角[J]. 体育与科学, 2016, 37(6): 40-48+77.
[19] McGuire, J. and Sundgren, A. (1988)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1, 854-872.
https://doi.org/10.5465/256342
[20] Carroll, A.B. (2015)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Centerpiece of Competing and Complementary Framework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44, 87-96.
https://doi.org/10.1016/j.orgdyn.2015.02.002
[21] Brummer, J.J. (1991)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nd Legitimacy: An Inter-Disciplinary Analysis. Greenwood Press, Westport.
[22] Jensen, M.C. (1993) The Mod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 Exit, and the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48, 831-880.
https://doi.org/10.1111/j.1540-6261.1993.tb04022.x
[23] Palmer, D. (2006) Extending the Process Model of Col-lective Corrupt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quiry, 28, 107-135.
https://doi.org/10.1016/j.riob.2008.04.005
[24] 陈智, 徐广成.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实证分析[J]. 软科学, 2011, 25(4): 106-111+116.
[25] 周中胜, 何德旭, 李正. 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中国软科学, 2012(10): 59-68.
[26] 汤胜. 在华跨国企业社会责任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13(3): 115-124.
[27] 王良, 阮丽旸, 刘益. 转型环境下关系导向和创业导向对民营企业CSR的影响研究[J]. 软科学, 2017, 31(10): 52-56+65.
[28] 阮丽, 王良, 刘益. 外部环境因素对小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J]. 软科学, 2016, 30(5): 69-73.
[29] 吴卫星, 王晨宇, 屈源育.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管理人员研究经历的视角[J]. 金融论坛, 2020, 25(5): 46-56.

为你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