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M和MICMAC模型的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研究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dex System of Trade Unions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ISM and MICMAC Model
DOI: 10.12677/ASS.2022.1112712,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何佳敏, 李红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关键词: 高校工会指标体系ISM模型MICMAC方法University Trade Unions Index System ISM Model MICMAC Method
摘要: 进入新时代后,工会通过制度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来强化工作。基于现有文献和相关政策文件,总结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相关指标,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和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实现了对高校工会创新发展指标的层次认识和关联强度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激发高校工会活力,满足教职工日益增长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推动高校工会的改革和创新,适应新一轮高校工会工作改革和创新的需要。
Abstract: After entering the new era, trade unions strengthen their work through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systems and mechanisms. Based 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relevant policy docum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of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e un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uses the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 and cross-influence matrix multiplication to realize the level understanding and correlation strength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f trade un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 certain extent, it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trade un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et the growing work and life needs of teaching staff,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rade un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dapt to the needs of a new round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rade un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何佳敏, 李红艳. 基于ISM和MICMAC模型的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12): 5227-523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12712

1. 引言

高校工会是高校教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其作为服务高校教职工,推动高校工作的核心组织,更是连接党组织与教职工之间的重要桥梁。工会创新发展在高校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准确判断一所高校的工会建设是否达到预期水平,以及衡量和评价其建设效果,对推动各高校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深化工会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这对新时期的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探析科学合理的高校工会创新发展指标,开展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研究,充分发挥高校工会的职能作用,提升高校工会工作的实效性和工作效率,适应新一轮高校工会工作改革和创新的需要。

2. 高校工会创新发展

从我国高校工会的现实情况出发,对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估,应该能够科学、全面、客观和公正地反映其真实的内涵。目前已有部分文献对工会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尝试建立适合我国高校工会的指标体系。

指标的选取应从高校工会的现状出发,围绕高校工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指标体系是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具体化体现。在参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讲话等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学界关于高校工会的研究基础上,对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指标进行总结,再结合高校工会的发展态势,本文按组织建设、素质工程和维权与服务对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指标进行划分,确定影响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指标。

2.1. 组织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党建在引领和促进工会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工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党建始终工围绕党中央精神发挥宣传导向作用,坚持以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政治原则为指导,推动工会的行政模式、组织形式等多方面创新发展 [1];坚持党建引领,有利于增强高校工会凝聚力 [2]。在党建引领高校工会发展的同时,高校工会需明晰工会组织人员架构,落实工会组织教育、管理、教职工代表大会维权监督职能,优化民主管理,更好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提升学校以及高校工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和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然而部分工会尚未对党的政策规章进行深入学习,党建引领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3]。党建工作和工会工作的结合力度明显不足,高校工会工作的展开并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缺少学校的行政支持,以致于工会不能处理好与校党委的关系。工会在坚持党的领导同时,难以维持自身的发展 [4]。

2.2. 素质工程

高校工会坚持围绕党建中心,高校工会组织需提高工会服务大局与基层群众的意识,切实加强高校工会系统党的思想建设,为不断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加强对教职工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训。

2.3. 维权与服务

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高校工会不断筑牢思想政治基础,以教职工为本,切实全面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应推动高校工会服务体系变革,创新服务内容与方式,激发工会服务效能的发挥 [5] [6],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增进教职工福利保障,提供慰问帮助、健康维护等服务,是提升教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部分工会尚未对党的政策规章进行深入学习,党建引领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导致工会服务意识低下,服务内容欠缺 [3]。

设定高校工会创新发展为S1,影响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指标设为S2,S3,…,Sn,如表1所示。

Table 1. Set of indicators affecting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rade unions

表1. 影响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指标集合

3. 基于ISM-MICMAC的高校工会创新发展指标体系的整体影响分析

3.1. 基于ISM的关联分析

解释结构模型(ISM模型)能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零乱关系,用于分析复杂系统要素间的关联结构,揭示出系统内部结构。通过ISM模型确定影响系统的各因素及相互关系,利用关联矩阵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分析各因素间的关联性和层级关系,最终确定主(次)要因素及其关联结构。基于ISM方法的高校工会创新发展指标分析步骤如下:

1) 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邻接矩阵A。

2) 根据邻接矩阵计算可达矩阵M。

3) 将可达性矩阵划分为不同层级。

4) 绘制ISM模型。

3.1.1. 基于高校工会创新发展指标相互关系建立邻接矩阵

根据表1影响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指标,通过量化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16 × 16的邻接矩阵A。指标Si对指标Sj的影响情况,由1代表有直接影响关系,0代表没有直接关系或基本不相关,指标自身对自身有直接影响,用1表示。为了获取指标之间有无影响,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高校工会要想推进工作创新发展,必须以党的领导为前提,服务为重点,维护权益为核心 [7]。教代会建设、组织建设、宣传工作、师德师风、素质工程、权益保障、慰问帮助和健康维护之间具有直接影响关系 [8]。教职工的服务、师风师德、福利待遇、文体活动、慰问帮助等指标对工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9] [10] [11] [12]。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健康维护、福利及服务对工会发展具有影响 [13]。丰富的文献内容论证了各指标的直接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得到印证,将表1所示的指标做成调查问卷,问卷中对两两指标判定是否有直接影响关系。调查问卷对象涵盖工会和科研院所等机构专家和教职工,合计发放问卷30份,有效回收29份,有效利用率为96.67%。在保证指标影响的基础上,分析有效问卷,得出16个指标的直接影响关系。从而,最终得到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指标的邻接矩阵,见表2

Table 2. Adjacency matrix A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rade unions

表2. 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邻接矩阵A

3.1.2. 建立可达矩阵

根据布尔运算法则,通过将邻接矩阵A与单位矩阵I相加,得到各指标间具有间接关系的矩阵,即可达矩阵M。本文使用Excel软件对邻接矩阵A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后得出K = 4满足条件,得到可达矩阵M,如表3所示。

Table 3. The reachable matrix M of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rade unions

表3. 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可达矩阵M

3.1.3. 将可达矩阵划分不同层级

表4所示,对可达矩阵M进行层级划分是为了进一步确定影响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各个指标间的关系。以可达矩阵M为基础,将矩阵中各行指标为1的因素构成可达集(R);将矩阵中各列指标为1的因素构成前因集(B)。交集(C)为可达矩阵影响指标的集合,即可达集(R)和前因集(B)的交集,公式为C = R ∩ B。首先根据交集(C)确定位于顶层的第一层级L1,然后依据层级划分顺序,从可达矩阵中的行和列将L1层级中的指标S1全部删掉,再用相同的方式找出第二层级,以此类推,直到所有指标都被分层。

Table 4. Level structure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f university trade unions

表4. 高校工会创新发展指标层级结构

3.1.4. 绘制ISM模型与分析

对可达矩阵中的指标按之前得出的分层顺序重新排序可得参考矩阵,如表5所示,从参考矩阵中可以直接看出各指标所在的层级位置以及各指标间的关系,最终可得ISM模型,如图1所示。图1是本文得到的高校工会创新发展指标体系解释结构模型,该模型是一个五级层级的解释结构模型,箭尾指向的指标对箭头指向的指标有直接影响。

Table 5. Reference matrix

表5. 参考矩阵

图1可知,通过对高校工会创新发展指标的分析,分析各指标呈现多层级分布状态。由图1的ISM模型中可以看出,经费(S8)和宣传工作(S9)处于模型的最底层,二者互不影响,却对其他指标都具有影响,说明经费和宣传工作是影响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两个根本因素。党建(S5)和权益保障(S13)位于第四层级,是高校工会创新发展指标体系比较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二者互不影响,但同时又受到经费和宣传工作的影响。党建对工会建设(S6)和教代会建设(S7)具有直接影响,体现了党组织对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权益保障影响慰问帮助(S14)、健康维护(S15)和福利及服务(S16)。工会建设(S6)、教代会建设(S7)、师风师德(S10)、党风建设(S11)、文体活动(S12)、慰问帮助(S14)、健康维护(S15)和福利及服务(S16)处于第三层,也是整个体系中指标最多的一层,这些指标在影响其他指标的同时又受其他指标影响。位于第二层的组织建设(S2)、素质工程(S3)和维权与服务(S4)是影响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

Figure 1. ISM model hierarchical directed graph

图1. ISM模型层级有向图

3.2. 构建MICMAC分析图

为进一步分析高校工会创新发展指标内部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ICMAC)来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 [14],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弥补解释结构模型的不足 [15]。指标的驱动力(Q)可以通过计算可达矩阵中指标所在行的总和得到;指标的依赖度(Y)可以通过计算可达矩阵中指标所在列的总和得到。驱动力越大,则该指标对其他指标的影响程度较大;依赖性越大,则该指标对其他指标的依赖程度越大。各指标的驱动力和依赖度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

Table 6. Driving force and dependence of each indicator

表6. 各指标的驱动力和依赖度

将所有指标根据驱动力和依赖性的大小,绘制出高校工会创新发展指标的MICMAC分类结果图,在坐标中将其划分为四个象限(如图2所示),各象限分别表示为自治群集、独立群集、关联群集、依赖群集。自治群集的驱动力和依赖性较弱;依赖群集依赖性较强,驱动力较弱;关联群集的驱动力和依赖性较强;独立群集的驱动力较强,依赖性较弱。

Figure 2. MICMAC correlation distribution

图2. MICMAC关联程度分布图

通过交叉影响矩阵分析方法得到的指标关联程度分布图可知:

没有一个指标属于第一象限的关联群集,这说明高校工会创新发展指标的独立性强,不存在关联模糊的指标。经费(S8)和宣传工作(S9)处于第二象限,是具有高驱动力、低依赖度的独立群集。在ISM模型中,独立群集一般处于模型的最底层,它们不会轻易受到其他指标的影响,但是对其他指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高校工会创新发展过程中,将这两个指标列为首要关注指标。

自治群集中包括组织建设(S2)、素质工程(S3)、维权与服务(S4)和工会建设(S6)、教代会建设(S7)、师风师德(S10)、党风建设(S11)、文体活动(S12)、慰问帮助(S14)、健康维护(S15)、福利及服务(S16)以及党建(S5)、权益保障(S13)三个层级。通过比较三个层级的指标发现,在驱动力方面,第二层级和第三层级指标的驱动力差距很小,而二者却和第四层级指标具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依赖度方面,第三层级和第四层级指标的依赖度相同,前者内部差距明显大于后者;第二层级指标的依赖度显著高于第三层级和第四层级,说明第二层级的指标更容易受到下层指标的制约。从总体上看,虽然该象限指标的驱动力和依赖度均较低,但这些指标处于体系的中间层,在影响上层指标的同时又受到下层指标的制约,在整个指标体系中起到中介与关联作用。因此,在高校工会创新发展指标体系中,要重点关注这些中间层指标。

高校工会创新发展(S1)属于第四象限的依赖群集。高校工会创新发展(S1)作为整个指标体系的总指标,对其他所有指标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必须强化对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监管力度,做到行之有效的管理 [2]。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ISM模型和MICMAC方法,分析高校工会创新发展各指标之间的层次关系及其关联程度。通过对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ISM模型层级有向图和MICMAC关联程度分布图的分析可知:16个指标间存在着层次关系,且指标间的关联程度存在差异。处于最底层次的经费和宣传工作对高校工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最大,其影响力传递给上一层次的党建和权益保障,再传递给处于中间层的指标,再传递于组织建设、素质建设和维权与服务指标,最终对处于顶层且依赖强度最高的高校工会创新发展产生影响。

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工会创新发展,高校工会应健全经费管理和使用制度,合理安排经费用度,为高校工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大力营造良好的高校工会创新发展氛围,引导和倾听教职工的意见和想法,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智慧,为高校工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发挥党建对工会的引领作用。对高校工会组织而言,党建是基础性建设,决定工会工作的方向,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关键看有没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必须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高校工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维权与服务是做好新时代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要坚持以教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做好高校工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要密切关注教职员工的工资、工时、安全管理、劳动保护、社会保障、职工福利、职业教育和劳动争议处理等各种切身利益问题。推进工会维权的体制机制建设,主动融入和服务党委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发挥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以及职工合法权益代表者、维护者的角色功能。建立纠纷预警机制,发挥高校工会和工会积极分子的作用,联合与各学院、人事处或法规处等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加强职工法律意识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形成“工会为枢纽、职工为主体、多方联动、发挥合力”的预防体系。高校工会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引导职工依法理性维权。

总之,高校工会要适应新时代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规律,在继承工会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高校工会要强化履职意识,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升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对高校工会创新发展产生影响的指标进行综合考虑,进一步探索加强工会工作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着力提升先进性,从而尽可能获得较好的发展效果。

致谢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红艳教授,对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成文提出的宝贵意见,并在写作过程提供指导和帮助。对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表示感谢。

基金项目

感谢上海市教育系统工会理论研究委托课题(2022GHL1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22-030501063)。

参考文献

[1] 吕健, 李昱甫.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高校党组织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思考[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4): 7-9.
[2] 谷伟铭. 增强高校工会凝聚力的对策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 16(11): 218-219.
[3] 王坤. 新时代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理念思考[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4): 108-110.
[4] 范苏月, 刘阅. 当代高校党工联动现状浅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40): 238-239.
[5] 李春艳, 李文荣, 吴光平. 党建引领下高校工会精准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 办公室业务, 2021(17): 54-56+61.
[6] 崔聪颖, 王敏, 蔡君荣. 论以党建为导向, 在党工共建中推进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J]. 今日中国论坛, 2013(17): 420-421.
[7] 杨延红. 关于推进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1, 15(1): 64-67.
[8] 崔吉. 高校工会绩效评价优化路径研究[J]. 财会学习, 2020(32): 84-85.
[9] 孙龙杰, 凌文惠. 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工会离退休服务满意度评价的研究[J]. 软件, 2019, 40(11): 89-93.
[10] 杨月琴. 教职工需求变化及工会服务方式方法的创新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28): 17-18.
[11] 王源平, 赵芳, 高隽, 赵丽. 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工会角色定位与职能要求[J]. 社会科学家, 2012(S1): 147-150.
[12] 闫蕾. 高校工会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1, 25(1): 67-69.
[13] 郭秀莲. 高校工会如何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作用[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2): 126-128.
[14] 贾立敏, 陶宁, 申浩播. 中小型水利工程PPP项目影响因素ISM研究[J]. 会计之友, 2018(10): 88-92.
[15] 宋娜, 周旭瑶, 唐亦博, 潘越. 基于DEMATEL-ISM-MICMAC法的康养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生态经济, 2020, 36(5): 128-13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