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一堂好的雅思口语课的设计重点是什么呢?通过针对接受雅思培训的英文学习者(共252人,73%参加过雅思考试,51%水平为B2级别)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流利性是学生最为重视的方面,在重要性平均排名中排在第一位。超过48%的受访者都认为流利性训练是一堂好的口语课最重要的。这说明英语学习者最看重的能力之一为口语流利性。他们希望在口语课中能够有较多的机会表达自我,改善流利性。
如何在雅思口语课堂中帮助学生练习并提升流利性也是教师看重的实际问题。通过采访10位雅思口语教师,我们发现教师普遍认为流利性是指保持语流,不卡顿,重复较少,提升学生流利性的方法是重复,如课上换搭档重新练习、复述练习,课后录音练习等,对流利性的理解只停留在主观感知阶段,缺少理论指导和方法训练。因此,作者希望能够提供相关理论知识,帮助雅思口语教师提升流利性教学意识,并提供教学内容和操作方法,以供雅思口语培训教师参考。
2. 文献综述
2.1. 流利性的三种定义
流利性是一个复杂的现象 [1]。早期西方学者Fillmore [2] 对流利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即流利性包含四种能力:1) 能够进行连续、顺畅表达的能力;2) 能够进行意义连贯,语义丰富表达的能力;3) 能够在不同场景中恰当而得体的使用语言的能力;4) 能够富有创造性,优美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目前Lennon [3] 关于流利性的定义最被广泛接受:“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下快速、顺畅、准确、清晰、高效地将思想或交际意图转换成语言的在线加工能力。”
国内学者张文忠 [4] 结合说话者的表达流畅性和听者的直觉感知,将第二语言流利性定义为“使用一种可被接受的第二语言,流畅、连贯地表达思想的能力,其流畅性、连贯性、和可接受性应为言语听辨者所感受到。”
2.2. 流利性的三种类型
Segalowitz [5] 将流利性分为三类,即认知流利性(cognitive fluency),话语流利性(utterance fluency),和感知流利性(perceived fluency)。认知流利性指学习者操控和协调言语表达的认知过程并进行言语产出的能力,如话语计划、词汇搜索、句法组合、语音加工、消除干扰等。话语流利性是指学习者口语产出的话语具有的特征,如语速、平均语流长度、停顿、迟疑、修复等。感知流利性是指听者对说话者言语加工的印象,通过说话者的表达来判断其是否能够轻松高效地操控言语计划和产出。
2.3. 雅思口语流利性衡量因子
雅思口语需要考生和考官面对面交流,由考官对考生整体表现进行评分,因此属于感知流利性。感知流利性可以由以下方面衡量 [6]:1) 语流(speed fluency):语速(rate)和语言密度(density);2) 分解(breakdown fluency):停顿(pause)和犹豫(hesitation)现象;3) 修复(repair fluency):自我纠正(self-corrections)和重复(repetitions)。基于这三类衡量因子,教学目标应包括提升学生感知流利性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任务的设计中也应包括相关内容的练习,而非纯粹进行词汇、语法、或语音的流利性重复练习。
2.4. 雅思口语流利性影响因素
学习者的流利性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知识水平、认知加工能力、性格特征等;外部影响因素包括学习环境、语言输入、社会环境、交际情景和话题等 [7]。
从内部影响因素看,Fillmore (1979)指出,影响第二语言流利性最为直接的因素是目标语的语言知识,尤其是词汇知识,包括词素、单词、熟语、和固定词组。研究也已证明语块的运用非常有助于流利性的提高。影响流利性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第二语言加工能力。Segalowitz (2010)指出,在言语产出的概念建构模块(conceptualization),语言准备过程中,说话者如何梳理相关信息会影响言语的生成;在组句模块(formulation)中,学习者缺乏自动化地组合词汇和句法,在创建语言表层结构的语法基础,提取词汇语言资源,和形音编码时都可能遇到困难;在发声(articulation)阶段,由于第二语言学习者需要应用和母语不同的发音姿态概谱(articulatory score),所以也会产生困难,进而影响语言流利性。另外,和母语者相比,二语学习者由于缺乏知识储备,会使用不恰当的补偿性策略,不仅影响准确性,也会影响流利性。
从外部因素考虑,Faerch (1983) [2] 认为,表达流利性取决于诸多社会心理因素,包括性格、自信心、身体状况、对情景的熟悉程度、准备的充足与否等。张自忠(1999)认为与口语流利性发展最为相关的外部因素为语言输入和语言练习。其中语言练习的数量、质量以及焦点尤为重要。语言输入指呈现并可能为学习者接受、注意并练习的目的语样本,包括教学内容,文字或声音样本;语言练习类型指学习者为练习目标语言从事的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练习数量指用于第二语言的听辨和产出时间总和,包括学习者课堂内外的练习机会;练习质量指学习者参与的投入程度;练习焦点指学习者有意注意、控制或强调的语言方面,如发音、语法、词汇、句法和语篇等。
3. 雅思口语流利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3.1. 教学重点
语块教学法(The lexical approach)有助于口语流利度的提升 [8]。语块教学法(Lexical Approach)的创始人Michael Lewis认为 [9],语块是使语言输出变得方便、快捷和流利的关键。本报告中,语块(chunks)是指经常一起出现的词组,包括常用搭配(collocation)、固定搭配(fixed phrases),习语表达(idioms),公式化语言(formulaic language)、语篇标记词(discourse markers)等。
作者认为,在雅思教学中语块教学应是教学重点。教师应遵循语块教学的原则。选取的语块内容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 选取语块的难度符合或略高于学生水平;
2) 将语块内容融入到相对“口语化”的音频或文本中,帮助学生在语境中关注语言点;
3) 进行带读和造句练习;
4) 避免在课堂提供过多或过长表达,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5) 弱化语法规则的讲解,将语法知识转换成语块。
3.2. 教学难点
语言产出的第一个难点出现在概念构建阶段,也就是指思路形成阶段,而口语新老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一问题,比如没听清、没听懂、没有相关经历或者缺少思考时间。因此需要进行交际策略教学,语言以简洁、礼貌、有效为原则,如图1。
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构建概念,运用衔接词和语篇标记词锻炼实时表达,边想边说的能力。作者总结出了两种好用的思路技巧:转嫁问题(redirecting),如图2,和视觉化处理(visualizing) [10]。
转嫁问题是指当考生遇到没有个人经历的题目时,可以把题目内容转移到其他人、转换时间、转换空间、媒体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比信息的重读。如图2。
视觉化处理这一思维方式来源于British Council [11],指当考生听懂话题后,没有思路无话可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大脑中构建图像来进行联想答题。教师可以先请学员闭上眼睛,想象眼前有一个电视机,电视上可以看到(考题关键词,通常为实词)的相关内容,然后教师通过开放性提问来帮助学员展开联
想,如“......在哪里?......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感觉如何?”在提问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内容可以包括感官动词(see, hear, touch, smell, feel等),放慢语速,给同学们时间去展开想象。脑中形成图像后,鼓励学员用英文表达出来。此时,思维过程就完成了。该方法有助于帮助学员自主产生思路,并使用已有知识产出答案,并没有进行新知识的灌输,有利于学员流利性的练习。需要注意地是,由于这种方式有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部分学生可能不太习惯,教师可以在开始前先引入“视觉化处理”这一概念。
在组句(formulation)时,由于缺乏词汇资源、句法组织能力和时间受限,学生容易在回答口语问题时出现频繁卡顿,这也是教学难点之一。研究表明,英语母语者只需2500词满足95%的日常交流需要 [12],但是其中包括大量的语块(chunks),因此教师需要尽可能提供话题相关词组,而非单独的单词。如果是受限于词汇,教师也需教学生在词汇卡顿时进行同义替换这一交际策略。在语法方面,教师往往忽视了口语语法(spoken grammar)的重要性。口语语法的教学缺失,会影响学生流利表达的能力 [13]。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书面语法和口语语法的差别,增强口语语法教学意识,熟悉口语语法的教学内容,并思考如何将口语语法融入到雅思口语教学课堂之中。例如,口语语法的教学内容包括:1) 连接词(connectives),指口语中用于连接小句(clause),体现句间逻辑关系的单词或词组;2) 语篇标记词(discourse markers),指口语中用于组织思路的单词或词组;3) 填充词(fillers),尤指思路还未形成,犹豫或不确定,澄清观点时使用的填充词;4) 公式化语言(formulaic language),尤其是习惯性句型结构(habitual constructions)和功能性句型(functional language);5) 直接引语(direct speech);6) 回应词(backchannels),指交流对象在说话时,用于表明正在倾听的表达;7) 头尾词(head and tails),指提前或后置描述对象的一种口语语法结构;8) 省略(ellipsis),指口语表达中常见的语言省略现象;9) 替换(substitution),指口语表达中常见的语言替换现象;10) 模糊用语(vague language),指口语交流中使用的不精确的表达(more or less; kind of; something like that);11) 语气词(interjections),指表达情感态度的虚词;12) 夸张(hyperbole),指运用故意夸大其词,达到强调效果的修辞方式;13) 节奏和重读(rhythm and stress),指言语中音节重读和轻读形成的规律;14) 语调(intonation),指言语的升降高低变化;15) 副语言(paralinguistics),指表情、手势、行动等交流方式。
在发声(articulation)阶段,教师基本能够预判到学生的发音困难,因此会进行带读。但是新教师对发音准确性的关注往往大于流利性的关注,即注重单词本身或音素(segmental)的发音,而非超音素(suprasegmental)发音特征,如句子重读、节奏、语调、或连读失爆等连续语言现象。研究表明,超音素发音特征和流利性的平板存在正相关 [14]。因此,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入相关讲解和练习。
4. 雅思口语流利性教学活动
什么教学活动能够有效训练口语流利性?How to Teach Speaking一书中 [13] 提到了口语活动的三种类型,即意识型活动(awareness activities)、适应型活动(appropriation activities)、以及交流型活动(communicative activities)。本人针对雅思教学的特征,总结了如下适合雅思口语课堂的提升流利性的活动。
4.1. 意识型活动
针对学生感到相对陌生的口语知识点,教师应该设计意识型活动,帮助学生关注并理解该知识点。针对雅思口语教学,本人总结了较为高效的两种活动,如图3和图4。
4.2. 适应型活动
当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有所关注后,教师需要组织适应型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控对知识点的运用。带读演练(drilling)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活动(如图5)。

Figure 4. Notice-the-gap activity
图4. Notice-the-gap活动
另一常见适应型教学活动为对话练习(dialogues),虽然此类活动在雅思口语教学中十分常见,但是大部分课堂流程都较为“呆板”:学生A和学生B同时看着白板上的题库—学生A念题目——学生B回答—学生B重复提问—学生A回答。这样的练习方式缺乏语境、互动、和交际意识。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考官/考生)的方式练习雅思口语话题。通过该方式,学生可以在考试场景中更自然的练习听提问、回应词、语篇标记词、以及交际策略(如图6)。
在一对一教学中,老师往往会把雅思口语当季题库中完善后的答案打在文档中,以便学生课后参考并以更高质量完成录音作业。但问题在于,当学生过于依赖文档参考答案时,口语练习就变成了朗诵练习。因此,改进版的课堂活动为“消失的文本”。通过遮盖一部分信息,学生会更努力地将文档内容变成工作记忆的一部分。重点讲解过的语块表达标红保留,从而鼓励学生运用,如图7。
4.3. 交流型活动
此类活动的关键在于通过设计互动任务,教师分散学生对语言(如语法规则、新词运用、发音特征)的关注,聚焦于完成任务,从而训练学生实时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
调查(survey)活动可以较好的融入到雅思口语班课教学,尤其是非强化或冲刺类课程中,因为此类课程的“应试”需求相对较低。学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注意:1) 确定调查目的;新老师容易忽视调查目的,从而使调查流于形式。调查目的是指调查结果能解决一个什么和生活或社会相关的问题。2) 设计调查提问;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提前设计调查提问有利于教学的推进。提问内容必须要契合学生水平,当课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3) 安排活动时间;在学生开始调查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时间限制,保证课堂效率。4) 询问调查结果;调查问答结束后,教师应邀请若干同学分享教学结果。5) 提供内容反馈。交流型活动中,教师无需提供过多语言错误反馈,可针对调查结果表达相关看法。
在强化或冲刺班型中,教师依然可以设计小型的交流型活动,以达到训练学生流利性,增强课程趣味性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思考如何在Part 2教学环节设计交际型活动。本人的培训中介绍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活动:“Whose … is more ________? Why?”此活动的展开前提是学生们的思路和表达已经基本成型,具体流程如图8。该活动大约需要10分钟左后的时间。如果时间紧张,教师可以将流程简化,第一步完成后,直接邀请1~2位同学回答:Whose … is more adj? Why?
除了以上三种活动外,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培训教师普遍感兴趣的是重复型任务。他们普遍认为重复训练有利于提升学员口语流利性,这与Thornbury的结论一致。但是教师存在如下疑虑:学生反复在课上重复练习某一个练习,是否会感到无聊?这取决于活动的设计。当教师提出更有挑战性的要求时,会激发学生进行重复练习。
常见重复型活动为“the 4-3-2 technique” [15]。设计者Paul Nation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会先提供5分钟的时间做笔记,然后在让学生先就一话题拓展4分钟的答案,同样的信息第二遍再缩短至3分钟,第三遍缩短至2分钟。基于教师调研,我们发现1) 部分教师对该活动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只需要缩短时间即可。但实际上,这一活动的特征不仅包括时间压力,还包括变化搭档和减少笔记依赖。同时,搭档需要回应并在说话人思路卡住时追加提问;2) 基础较弱的学生难以持续4分钟的口语输出。
因此,在设计此类活动时,教师需要提前预判学生存在的困难并提前提供相应的语言支持,比如:思路卡顿时该如何拓展、忘记词汇时该如何处理、听答案时如何回应或提问等。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或是时间紧张的课堂,可以调整时间要求,如5分钟准备,第一遍持续描述3分钟,第二遍2分30秒,第三遍2分钟,从而达到雅思口语Part 2的要求。在一对一课堂中,教师如提前告知学生答案会被录音,

Figure 8. Whose answer is more/the most…?
图8. 谁的答案更/最…?
这会鼓励学生更认真地准备。
5. 结论和教学启发
通过理论研究和本地实践,本文确定了雅思口语流利性属于感知流利性,其衡量因子包括语流、分解和修复。为了帮助考生增加考场中的表达能力,教师首先需要从考官或听者的角度,理解以上三类因子,从而设计相关教学内容和环节,帮助考生提升考场中的表达能力。虽然影响口语流利性的因素众多,但最重要的为语言知识,尤其是语块知识。因此,语块教学应该是口语教学的重点。需要注意的是,语块教学不等同于词汇教学,它还包括了语法知识、语音知识、以及篇章和语境信息。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口语输出似乎困难重重。不论是概念构建、组句、还是发声阶段,他们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是否能够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十分考验教师的能力。在备课过程中,需要相应地预测教学难点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为达到提升“流利性”的目的,教师需要避免一味地给学生提供新的语言知识点,应设计适应性和交际性任务,帮助学习者抛下各种包袱,将注意力逐渐从语言转向交流。由于雅思口语属于感知流利性,评分是由听者的感官决定的,因此这一点对需要参加雅思口语考试的学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