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社团特点及其制约因素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Associations and Their Constraints
DOI:10.12677/CES.2022.1010388,PDF,HTML,XML,下载: 341浏览: 626
作者:张贺茗: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阎思语:宜州小学,辽宁 锦州
关键词:高校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College Association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摘要:高校社团是高校联系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研究高校社团的特点及制约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因素,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College associations are an important bridge and link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tu-dents. They are also the “second classroom”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associations and the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ir rol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ssociations.
文章引用:张贺茗, 阎思语. 浅析高校社团特点及其制约因素[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10): 2453-2458.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10388

1. 引言

高校社团是高校联系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研究高校社团的特点及制约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因素,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学生社团,《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解释是:“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的群众组织” [1]。高校社团作为学生社团的一种,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发挥思政教育作用中有着必不可少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社团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其发挥思政教育作用的因素,明晰高校社团的特点,进而把握制约高校社团发展的因素,对于找出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至关重要。

2. 高校社团的特点

2.1. 自愿性与平等性

引言中学生社团的定义提及了高校社团的自愿性;《论语》中曾记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高校社团的重要特点就是建立在高校学生社团兴趣爱好趋同之上的自愿性。高校社团的自愿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高校社团的建立具有自愿性,包括筹建高校社团的章程、宗旨、目的、组织架构是学生们基于共同的爱好主动发起;另一方面,社团成员参与社团活动具有自愿性,社团成员并不是因为学校要求、加知行测评、加学分等原因被动强制参加,而是对于社团和活动本身热爱而自愿加入,是不抱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的。

同时,高校社团亦具有平等性的特点。首先,社团成员的发言权具有平等性,社团内部没有上下级之分,更多的是大家对同一爱好和发展目标的努力奋斗。高校社团通过社团全体成员大会、社团小组讨论、网上匿名信箱等形式平等征求社团成员的建设性意见,对社团的可持续发展进言献策。此外,社团的选举任免具有平等性。高校社团负责人和干部的选举任免也是通过社团内部成员的投票选举产生,以高校规定和社团章程为基准,每个社团成员都享有同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通过既定选举流程,最终选出社团成员心目中的管理者。

2.2. 创新性与开放性

习总书记强调,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由此可见,创新对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创新亦是影响高校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为了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也具备创新性。首先,高校社团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具有创新性。从过去社团活动以学术报告、演讲、做黑板报到文艺展演、网络比赛、读书交流会等活动形式;从单纯的理论政治性社团发展到以舞蹈、话剧、演讲为主要活动形式的社团,再到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内容的社团,无疑是其创新性的体现。其次,高校社团的活动模式具有创新性。高校社团原本的活动模式往往是通过学生所处的校园内在线下进行活动,但是随着通讯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高校社团的活动模式进行了创新性的发展。高校社团的活动模式从原有单一型向联合型进行了转变,从线下活动转变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譬如几所高校社团在一起举办红色经典剧目展演、高校线上征文比赛、通过网络直播进行党史讲解比赛等等。

开放性是现阶段我国高校社团的发展主要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断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 [3]。显而易见,在对外开放作为国家发展重要因素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的高校社团开放性发展是大势所趋,是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社团的开放性体现在社团的活动内容的开放性。这就需要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积极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进行一些社团的发展,譬如一些高校内的“喀秋莎”俄语合唱团、英语演讲社团、西方哲学理论研究社等。其社团活动内容更能顺应国际潮流,吸引高校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参与度;其次,高校社团的开放性还体现在社团活动区域和形式的开放性。学生们在开展社团活动时,不仅仅把活动范围放在所处的校园之内,高校学生还积极联合该地的其他兄弟院校进行活动,走向社会获得活动赞助和社团资金的筹集,利用抖音、微博、易班等网络媒介开展社团活动。

2.3. 广泛性与多样性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学习知识应“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因此,高校社团成员应做到广见博识后择精而取。作为以青年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高校社团,应突出其广泛性的特点,满足社团成员择精而取的条件。首先,高校社团的广泛性主要体现在社团成员参与的广泛性。参与社团的成员涉及各个年级与专业并且能够突破地域的限制。尽管年级、专业、民族等方面不同,只要大家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目标,就可以突破年级专业和地域的限制参与同一个社团之中,这一特点是学生会乃至于班级都是不能实现的,也是高校社团的鲜明特点之一。其次,高校社团的广泛性体现在高校社团所涉及的领域上。高校社团涉及学生们的生活、娱乐、学习等各个方面,从不同的领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影响着高校学生们的观念、能力、性格。譬如创新创业类社团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创新能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类社团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运动体育类社团涵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格等等。高校社团涉猎领域的广泛性亦是实现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软着陆”的重要条件之一。

由于高校社团涉及领域的广泛性,那么其内容的多样性则十分明显,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由此可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尤为关键,而高校社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中介,高校社团的多样性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年学生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鉴于高校学生本身的成长经历、生活背景、个人性格各不相同,其爱好兴趣各不相同,为了满足高校学生的不同需求,高校社团种类与内容应是多种多样的。譬如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文化体育类的社团等,涵盖话剧、演讲、舞蹈,武术等多个方面,以此满足高校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达到优化高校社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目的;另一方面,不同高校通过高校社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各不相同,凸显出高校社团多样性的特点。高校为了通过高校社团发扬其校园文化和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则会有计划地影响高校社团发展和活动内容。那么,高校社团发展和活动内容除了受到社团成员的影响,高校本身也是影响社团发展和活动内容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社团则更加复杂化与多样化,也就是高校社团的多样性继承了“官方”和“民间”两种不同的性质。

2.4. 时代性与传承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担当,由高校青年自发组成的高校社团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新中国成立前的高校社团由于在国家危难、社会动荡和饱受民族压迫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社团的主题更多是救亡图存,以拯救民族和国家生存为活动主题,最具代表性的有少年中国学会、抗俄铁血会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社团的活动主题便是有关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的内容。譬如演讲类社团以长征精神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话剧团和舞蹈团以延安精神为指导,创新脍炙人口并且符合主旋律的经典文艺作品;公益实践类社团以雷锋精神作为指引,开展志愿公益类活动等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安稳和平的发展环境,高校学生的爱好兴趣变得广泛,其活动变得多元化且体现一定的时代背景。其中,包括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模拟联合国社团、以抗疫精神为指导的抗疫精神宣讲团、以女排精神为引领的排球协会等等。

同时,高校社团又具有传承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5]。高校社团作为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必定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彰显其本身所具有传承性的同时,一定能实现这一目标。高校社团的传承性体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练出的精神作为指导,引领高校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对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传承。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志士便有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前,为了国家的兴亡和民族的生存,以爱国主义为主旨的社团层出不穷,并且将抗日精神、延安精神等融入社团发展之中。如为了解决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学术理论类社团、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的京剧社、绘画小组等等。社会主义建设和开放时期,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高校社团发展的精神指引进一步丰富。其中包括以焦裕禄精神为引领的宣讲团、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指导的学术科技类社团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高校社团继续传承爱国主义,譬如以“工匠精神”为指导的书法雕刻类社团,以载人航天精神为指导的航空航天类社团,都是高校社团传承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的方式进一步得到丰富,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发生了新的变化,但高校社团对爱国主义仍具有传承性,具体表现在以抗疫精神为指导的志愿者协会、以“燃灯精神”为指引的师范生技能训练类社团等。历史足以证明,高校社团对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传承,是与时俱进,逐渐在社会实践中发展的。

3. 制约高校社团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因素

3.1. 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指导

早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我们党就已经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的“生命线”,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指导;而我们的高校社团作为高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主阵地,一定要有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加以指导,才可以逐渐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逐渐浸润学生的思想,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然而,一方面高校社团管理者没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社团的重要作用,仅仅是进行一些阶段性碎片化的社团活动和快餐式的竞赛,把高校社团活动停留在表面,未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理论对社团的指导作用,亦不能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最终造成社团的发展单一化、功利化、泛娱乐化,不能充分发挥高校社团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能科学灵活的运用。目前,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主要依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利用思政课单一向高校学生灌输思政教育理论的方式已经造成高校学生的乏味;而针对高校社团的关注仅仅停留在活动的书面审批上,对其并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也没有充分利用这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最终直接制约高校社团思政教育作用的发挥。

3.2. 社团模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模式,决定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影响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高校社团而言,最关键的就是社团发展模式和社团的活动内容。社团的发展模式决定社团的发展方向,而社团的活动内容能够促进高校社团成员锻炼出过硬的社团本领和能力。高校社团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但是发展模式单一,仅仅是通过单纯的活动进行社团精神和校园文化的宣传,缺乏社团整体运营环节的设计,未能实现活动效果。因此,高校社团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甚至使高校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同时,社团的活动内容缺乏质量,从社团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再到总结这一过程缺乏认真的思考,活动内容浅显,活动主题没有深度。长此以往,则会导致社团成员对于社团失去兴趣,削弱高校社团对于社团成员的吸引力和其本身所有的社团竞争力,最终使得社团失去其生命力,丧失高校社团发挥思政教育的辐射和影响能力。

3.3. 社团管理制度不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离不开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既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重要保证。高校社团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其发展也需要较为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

良好的社团管理制度是社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其发挥思政教育作用的必要条件。社团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制约高校社团发挥思政教育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首先,由于高校社团管理者工作、考研和考公务员等原因决定了其管理团队更迭性快,流动性大的特点。新上任的社团管理成员缺乏具体的社团管理经验,在运用社团管理制度进行社团发展的过程中则会遭遇一些曲折,刚摸索到宝贵的社团管理经验以后,就要更迭新一批管理团队,会导致社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决策缺乏可持续性的发展,不能够更好的发挥高校社团凝聚激励的作用。其次,社团的管理者在获得社团的管理权以后,并没有真正的为社团的发展考虑,而是更多的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甚至牺牲社团的利益,此时社团的管理制度对于社团管理者便失去约束力,即使是再健全的社团管理制度也发挥不出其良好的思政教育作用。最后,社团管理者的竞选得不到制度保障,社团管理者在进行换届选举时不能够实现制度所规定的公平民主,更多的是出现任人唯亲的情况,甚至为了干涉社团选举更改社团制度,出现社团管理者“投一票抵七票”,“取消社团原有的管理岗位”等情况,最终导致社团人才流失,社团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高校社团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高校社团失去了“骨干”,也是制约高校社团思政教育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3.4. 社团物质保障以及社团活动环境受限

社团物质保障是社团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团发挥思政作用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支撑,社团发展离不开物质支持;社团活动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部分,既是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活动的条件,也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活动的内容,社团的物质保障和活动环境是影响其发挥思政作用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高校社团发展功利化趋势和缺乏物质保障有着必然的联系,也因此影响其发挥思政教育作用的效果。在高校投入经费领域上,高校社团投入经费不受重视,相较于高校社团,高校更愿意把经费投入到学术科研和课程教学等领域。因此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高校社团为获取社团经费,其发展必然会有商业化和功利化的发展趋势,影响其发挥思政教育作用的效果。另一方面,社团活动环境的限制制约高校社团发挥思政教育作用的效果。由于高校自身场地限制和疫情全球化的影响,对社团文化和思想的传播途径和活动环境亦出现了一定的限制。譬如,党史演讲比赛、戏剧展演、红色歌曲合唱等原有线下活动,只能改为在线上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举行,降低了社团活动的参与度和传播价值导向的效果。

3.5. 社团整体水平发展不平衡

高校社团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亦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效果自然有所差异。首先,社团自身发展模式的差异造成社团整体水平发展不平衡,影响其思政教育效果。社团自身管理模式良好,活动形式新颖,符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高校社团更容易受到高校学生青睐,从而更能丰富社团人才和骨干,获得学校投入的资源,最终实现社团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社团思政教育作用最大化。相反,管理方法青涩,活动形式单一,思想站位不高的社团则不容易使高校新生加入社团,自然不容易获得学校的资金支持,最终造成社团发展恶性循环甚至难以维系,则无法发挥社团思政教育的作用。

其次,高校的政策倾斜造成社团整体水平发展不平衡,影响其思政教育效果。符合高校校园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喜好的社团能够获得高校的政策倾斜,具体表现在活动场地申请、社团成员招新、社团活动审批、社团财政支持等方面。相比之下,不受高校重视的社团活动资源短缺,发展缓慢,对社团成员吸引力不大,其发挥思政教育作用的效果则大打折扣。

最后,不同地域的高校的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对高校社团的扶持力度各不相同,造成社团整体水平发展不平衡,影响其思政教育的效果。东部地区高校社团所处地域相对发达,获得经费支持较为丰厚,观念较为开放,社团发展渠道更多,利于高校社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和其发挥思政作用效果的提升;西部地区高校社团所处地域正在发展中,获得经费支持有限,观念较为保守,社团发展渠道受限。由此可见,因受到地域环境限制而造成社团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也是制约高校社团思政教育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4. 结语

高校社团具有自愿性与平等性、创新性与开放性、广泛性与多样性、时代性与传承性等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高校社团在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时,出现了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指导、社团模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社团管理制度不完善、社团物质保障以及社团环境受限、社团整体水平发展不平衡等制约因素。高校可通过以主流意识形态为核心引领社团发展、加强社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重视高校社团思政教师对社团发展的指导和提升社团的文化品牌价值和活动质量等方式对高校社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进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者以高校社团作为思政教育载体优化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过程,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 439.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32.
[3] 习近平在同外国专家座谈时强调: 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N]. 光明日报, 2014-05-24(001).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4-05/24/nw.D110000gmrb_20140524_2-01.htm?div=-1
[4]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 2018-09-11(00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911/c1024-30284697.html
[5]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 2017-10-28(001).

为你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