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题提出
早些年幼教改革的重点一直是“去小学化”,但实际成效却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结果也是收效甚微。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对于学前教育来说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双减政策中提到“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这使得幼儿园教学部分进行调整,原本迫于家长直接需求,幼儿园增加了知识类学习的比重,到现在开始降低知识类学习的比重,增加了技能、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幼儿社会化教育,幼儿情感教育之类的相关学习。另一方面,双减政策中提到“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1] ”。没有了校外培训班,孩子们的周末不再是一个接一个的辅导班,孩子们的压力小了,快乐多了,学前教育本身的样子显现出来了。但是在与部分幼儿家长的交流中得知,双减政策的颁布引发了广大幼儿家长的焦虑现象,孩子们的压力小了,但是家长们却开始焦虑了。本研究剖析影响幼儿家长焦虑的因素,对于社会稳定、减小孩子压力,更新幼儿家长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设计
文章严格按照如下标准确定受访对象:第一,幼儿家长的学历以及教育观念和工作岗位应有不同;第二,幼儿所属幼儿园应既有私立幼儿园又有公立幼儿园。按照上述标准,最终遴选出6位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度访谈。具体情况如表1、表2所示。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表1. 幼儿家长基本信息
Table 2. Basic information of children
表2. 幼儿基本信息
2、研究方法设计
本文是对双减背景下影响幼儿家长焦虑现象的因素研究,预先没有相关理论假设与测量工具,是在对访谈资料整理、分析的过程中不断建构意义。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运用NVIVO 11 plus对幼儿家长焦虑的成因进行编码。该理论的核心操作程序主要有三个:首先,进行开放式编码,从资料中生成概念,形成范畴;其次,进行主轴式编码,寻找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故事的主要脉络;最后,统筹所有概念以及范畴,归纳出核心编码 [2]。
2.2. 访谈提纲设计
结合已有研究文献,研究者自编了访谈提纲,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对双减政策颁布后,您会感到焦虑吗?有具体事例说明;
二是细说产生焦虑的原因(社会背景、家长期望、幼儿园教育等);
三是诱发联想的相关主题词:别人家孩子、家长期望、孩子学习能力、学习天赋等。
2.3. 资料分析过程
2.3.1. 开放式编码
一级编码为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编码尽量从访谈对象原话中提取本土化概念,尽可能减少编码者个人偏见的影响。范畴化的任务是分析概念之间的同义、相关与属分关系,若不同概念指涉同一现象则归为一组,并由一个高层级概念(即范畴)来统摄 [3]。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概念化和范畴化,最终得到15个初始概念和9个范畴。见表3所示。
Table 3. Open coding process (some examples are as follows)
表3. 开放编码过程(部分示例如下)
2.3.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就是发现和建立各个概念范畴之间的各种联系。主轴编码中,研究者每次只对一个范畴进行深度分析,围绕这个范畴进一步探索相关关系,分析每一个范畴在概念层次上是否存在潜在相关关系 [4]。通过主轴编码,本文最终梳理出四大范畴,包括习惯性焦虑、社会性焦虑、教育焦虑、分层焦虑。见表4所示。
2.3.3. 核心编码
核心编码通过对主轴编码的精准提炼,确立主范畴与其他范畴之间的关系,也决定着研究者对幼儿家长焦虑原因的解释和说明。在对主轴编码形成的4个范畴的反复理解基础上,该研究最终抽取出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两个概念作为核心范畴。见图1所示。
3. 影响幼儿家长焦虑的因素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编码分析,双减之下影响幼儿家长焦虑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以下是我对研究结果进行的分析。
3.1. 内部因素
1) 家长的盲目从众攀比心理
Figure 1. Basic framework of parents’ anxiety
图1. 幼儿家长焦虑现象的基本框架
通过访谈得知,幼儿家长的从众现象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幼儿学习的盲从效应,具体表现在幼儿知识量的比较。另一个方面是幼儿的技能性盲从效应,具体可以表现在幼儿特长的比较。“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做,自己的孩子也要怎么做,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孩子的学习成果和特长取得的成就如果能取得来自他人的认可,家长也可以从中获得满足感,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孩子优秀。这些都是家长从众攀比心理所产生的的结果。
2) 家长任务繁重
在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部分家长表示自己的任务量变大,尤其对于双职工的家庭苦不堪言。一方面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没有了培训班,孩子在家的时间变多了,平常的工作又很忙,陪伴孩子就变成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另一方面家长们担心幼儿园不教授孩子知识,自己的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会落后于其他孩子,可是他们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教孩子,教育孩子成为了让众多幼儿家长焦虑的事情。
3) 家长教育的认知不同
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对孩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从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家长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从幼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来看幼儿的学习,随之幼儿家长的焦虑也会越少。家长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也就会不同,他们更容易接受现代优秀的儿童观和学习观,更倾向于从儿童的视角去理解儿童,更容易接受国家政策的引导,并可以通过现实中的问题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在对幼儿学习这个方面,也更容易理性的更长远的看待幼儿的学习与成长。
4) 家长对幼儿的过高期望
在访谈中发现部分家长虽然对自己的孩子抱有较高期望但还是能正确认识到超前学习的危害的,另一部分家长同样对孩子抱有较高期望,但是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开始关注幼儿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习惯的养成和规则意识的培养,也开始关注幼小衔接,开始对幼儿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有了一定的要求,他们相信“学而优则仕”,希望孩子可以在学前阶段就能赢在起跑线,以后才能领先于同龄人。另一方面,家长认为“寒门出贵子”,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勤学苦读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为了让孩子胜利的从高考制度中脱颖而出,他们从小就看重孩子的学习,相信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3.2. 外部因素
1) 小学附带压力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家长们怕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以及部分小学教师的错误引导都对幼儿家长焦虑产生一定的影响。家长们害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小学的学习进度,不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并且小学教师常常通过幼儿所在的幼儿园来判断幼儿的知识储备量,这间接的影响着幼儿家长对于幼儿的学习知识技能掌握的要求,导致双减政策颁布后实行的零起点教学让部分幼儿家长产生了焦虑感。家长害怕教师会对孩子差别对待,给幼儿的心理以及性格造成不利影响,让孩子自卑和不自信。
2) 机构的虚假营销
“影子教育”是指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外,所进行的收取一定费用的辅导机构。这种教育机构虽然也受到了双减的影响,但在访谈中得知,有些教育机构在咖啡馆或者快餐店对孩子进行辅导,它们由“地上”转为了“地下”。并且利用家长的焦虑,夸大宣传超前学习的优势。
3) 公立私立幼儿园区别大
在访谈中发现,私立幼儿园的家长对比公立幼儿园的家长焦虑感要弱,公立幼儿园受国家相关部门的管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相对统一的,更注重孩子习惯的培养,实行启蒙式的教育。而私立幼儿园一味地用迎合部分幼儿家长的需求这种方式来吸引生源,不顾幼儿的身心特点而设立一些课程,让孩子死记硬背一些儿歌或者强行灌输一些不符合孩子年龄的知识内容。
4. 思考与建议
本研究在对家长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获得原始资料,并运用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编码,得到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个主要因素,得到影响家长焦虑的因素包括教育焦虑、分层焦虑、习惯性焦虑以及社会性焦虑四个部分。因此想要减弱幼儿家长的焦虑感需要从这几个部分入手。
4.1. 内部因素
1) 幼儿家长应拥有正确的教育观
在我国有很多的孩子从小就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成长。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学什么,也让自己家的孩子去学,甚至学的更多,可是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并不是“比赛”,更不是家长用来“争面子”的工具。家长的教育观念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从小给孩子树立一种正确的观念,不要总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幼儿家长要减少攀比心,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欣赏自己孩子的闪光点,努力发现孩子成长的规律以及教育的规律,发现孩子的潜能优势,并给予适当的教育,这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
2) 幼儿家长的角色应当发生转变
首先,双减之后,幼儿在家时间增多,在减轻孩子负担的同时,家长身上的担子可能会相应的增加家长要明白。但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家长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减少陪伴,双减减掉的是孩子的负担,增加的是父母的责任意识。其次,没有一个成年人天生就是家长,家长也要学会学习,学会成为合格的家长,接受先进的幼儿观、教育观和儿童观,适应不断的变化是每个幼儿家长的教育必修课。最后,家长要知道教育孩子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不付诸实际。与孩子一起行动,并成为他们的榜样这一点也至关重要。要明白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家长要用心教育,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合适的机会,就有可能会于事无补了。
3) 建立对儿童发展的合理期望
合理期望是建立在儿童如何发展和如何学习的知识基础上的。儿童的发展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揠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对儿童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家长要正确认识到在幼儿园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幼儿园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与人格特质,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以及卫生习惯,促进幼儿的合理化发展。而就小学入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要帮助孩子完成“蜕变”,绝不是要在幼儿园开展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而是要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对小学阶段的学习产生好奇与向往。幼儿家长要明白孩子的学习习惯以及性格养成才是最重要的。
4.2. 外部因素
解决幼儿家长的焦虑,从外部因素来说,需要多方面共同发力,具体说来,可以分为:
1) 幼儿园与小学的协同
小学要与幼儿园做好衔接。在小学初始阶段,小学教师应该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学校、新的生活,不能一味的通过孩子的知识储备量来给各位孩子贴标签,也不能对孩子区别对待。对于幼儿的评价要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为前提,关注幼儿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情感等方面的评价。小学要重视幼儿园中的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活动,做到有效衔接,可以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增加游戏类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激发孩子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同时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可以进行交流,保持联系,互相体验对方的教学环境,熟悉对方的教学内容,以便各自能够进行更好的教学,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
2) 社会氛围的引导
在社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人们被社会舆论所包围,广泛的影响着家长对于幼儿学习的焦虑,需要从社会舆论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首先幼儿教育的专家学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向全社会的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独特性,让全社会对幼儿教育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让家长们明白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主要内容,不再盲目追求幼儿的知识量,同时懂得如何科学的教育孩子。其次,幼儿园要多多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消除家长的焦虑,帮助家长认识超前学习的危害,让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
3) 教育部门的协同
政府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监管,规范幼儿园的办学行为,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努力消除考试竞争以及追求分数的这种错误心理。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采用“选择性激励”评价制度,奖励积极配合的幼儿园,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实际科学的制定实施细则,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等做出具体的要求。对于违背者予以惩罚,强调所有的幼儿园必须保证幼儿的游戏活动时间,不允许私立园强制的让幼儿参加兴趣班,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