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题的提出
截至2019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 [1]。老龄人口增加速度之快,养老服务需求也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社会对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化水平要求变高。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 [2]。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联合颁布的《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中谈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是老年生活照料的主要提供者,是养老服务人才建设体系的重要支撑,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事业关键时期已经到来 [3]。在老年护理方面,护理人员的态度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养老相关产业的发展,很多年轻人认为照顾老人的工作辛苦又难做而且挣钱少、很不体面,大都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现在的护理工作人员往往都是一些下岗女工或者没有其他技能的家庭妇女。这些人都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的教育,文化程度也很低,员工的水平只能提供一般的生活护理和服务,不能提供高层次、高标准的服务,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多元化、多种类的养老服务需求。当今社会中,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我们并没有认识到养老服务作为一种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创造人类社会,一切劳动都是在创造财富,同时所有的劳动都是人类所必须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新时代劳动观是提升行业职业化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习近平劳动观思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是每个人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劳动是有意义的,付出都应该得到回报。正确的劳动观念是提升我国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化水平的必要前提,树立劳动平等观、劳动价值观和劳动道德观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事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老年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瓶颈问题和最为紧迫的问题,必须全力加以解决。
2. 文献回顾
学界关于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的讨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关于从业人员职业化现状这一方面,徐菊玲等在2020年发表的《高等院校养老护理员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谈到“我国养老护理员存在‘一高三低’的特点,其中,‘一高’指多为下岗工人或农村家庭妇女,年龄较大;‘三低’普遍学历低、社会认可度低、福利待遇低” [4];甄炳亮在《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业发展水平》一文中提到我国养老服务队伍有五大显著问题,分别是“人员数量短缺、学历水平较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不足、社会认知不足” [5];第二,关于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程度低的原因,学界主要从立法、制度、宣传力度等方面展开讨论,张岩松在《论加强我国老年养护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和对策》一文中提到“文化素质低,年龄偏大、专业人员少、培训不足、技能差、工作辛苦,心理问题严重,待遇低、社会认可度低,人员流失严重”是主要原因 [6];第三,关于提高职业化的对策方面,王晋芳等在《基于供需平衡机制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策略分析》一文中谈到“对标国家战略需求,构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指导方针、创新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机制,高质量落实人才培养细则、增加老年护理行业吸引力,夯实老年护理队伍建设” [7];薛书敏在《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职业化的调研报告》中提出以下建议“完善法规政策和保险机制,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培育养老服务职业环境、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养老服务员职业素养、加强行业标准化管理,提升养老服务职业管理水平” [8]。学界对于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研究提出了重要观点,对本文有所启发,然而学界在研究如何提升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化问题时,更多注重研究如何提升职业化标准而忽视劳动观的培育。本文结合学界论述,提出影响从业人员职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整个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劳动平等观氛围而导致的职业价值取向不明晰,因此,本文认为,在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指导下,我们应当营造劳动平等的社会氛围、设立合理的薪资体系、完善职业标准化体系,从而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3. 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价值取向的问题分析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可以反映人的主观认知世界和需求状况。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决定着人们的职业期望和职业目标,同时也影响了就业后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养老服务人员呈现数量少、年龄较大、普遍学历低、社会认同低、福利待遇低的问题,很多年轻人认为照顾老人的工作辛苦而且挣钱少、不体面,大都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现在的护理工作人员往往都是一些下岗工人或者家庭妇女。这些人都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的教育,文化程度也很低。由于很多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化培训,员工的水平只能提供一般的生活护理,不能提供高层次、高标准的服务,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多元化、多种类的养老服务需求。有关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价值取向现状的问题,本文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3.1. 从业人员职业价值目标趋于务实化
养老服务工作本质上是“助人自助”的过程,在帮助老人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养老服务人员实现职业价值目标是一个长期的投入过程,因此,在职业价值目标设定时,应更加注重个人小我和社会大我的融合。然而,由于社会劳动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价值追求更加注重短期物质方面的满足,在养老服务过程中趋于功利化 [9],对于名利和待遇的追求导致在服务过程中缺少了对工作的热爱,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没有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往往会制约从业人员职业化水平进一步发展。
3.2. 从业人员职业认同度低
职业认同度的高低可以反映从业人员对于工作和老人的态度,也可以反映出是否愿意为职业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学习。职业认同包括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由于受到养儿防老等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普遍认为在养老院工作没有发展前途,不需要什么学历和专门的训练 [10],加之如今在养老院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是家庭妇女,这就使养老服务人员社会认同度低;同时,养老服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没有其他职业高,影响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降低自我认同感,也进一步导致社会对于养老服务职业的偏见。
3.3. 从业人员职业归属感不强
相关保障制度缺失,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良好的保障,精神压力较大,导致养老服务行业人员离职率较高,同时,社会对该职业认识不够准确,养老服务工作应该被认为是平凡且伟大的,他们将别人的父母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照顾,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是无法衡量的,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然而社会上对这一职业普遍存在着偏见,从业者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没有得到承认,导致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归属感不强。因此,应该有一套很完善的体制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定期进行精神疏导,缓解其精神压力。
4. 劳动观视角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平等观的形成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本质上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出平等必须落实到现实的人身上。其平等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劳动者可以平等地参与劳动、享有生产资料以及分享劳动产品,并获得接受教育、培训、就业等机会,同时能够在平等的条件下发展个人才能和智慧,并且劳动者应平等地对待每一种劳动,尊重每一个职业,进而成为自由且全面发展的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劳动问题,形成科学的劳动观体系。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继承与发展,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劳动观的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每个劳动者都是‘主力军’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中国梦只有通过诚实的劳动才能实现。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每一个劳动者都要得到相应的尊重” [11]。虽然我国在社会领域积极营造“劳动平等”的氛围,但是每个劳动者在年龄、劳动技能等方面都不可能完全平等,这样容易造成劳动歧视,进而导致在人们心中对职业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形成对某个职业固有的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同时强调对劳动的尊重没有体力和脑力之分,没有高低和贵贱之别,并身体力行深入一线通过对劳动者的现场慰问表达对劳动的崇尚和对劳动者的尊重。
新时代劳动观对我们提升养老服务人员职业价值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将新时代劳动观归纳为三个角度,即劳动平等观、劳动价值观和劳动道德观,并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分析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价值问题。
4.1. 劳动平等观角度
劳动平等的对立面即劳动不平等,而劳动不平等在明显的层面就表现为劳动歧视。恩格斯曾提到“平等的观念本身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个观念的形成,需要全部以往的历史,因此它不是自古以来就作为真理存在的” [12]。整个社会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劳动平等观念,就需要社会有对于劳动正确的看法。劳动平等观思想告诉我们要用崇尚的态度对待每一份职业,从小培养劳动最光荣的思想,不能对劳动产生高低贵贱之分。养老服务职业是应对老龄化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解决的问题和产生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每一位养老服务人员都是整个社会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为养老服务事业做出贡献的劳动者。
4.2. 劳动价值观角度
对于每项劳动来说,不仅对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且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提升个人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辛勤劳动创造的价值提升自我满足感,从而推动人类不断努力向前发展。在传统的观念里,认为养老服务这份职业很简单,仅仅是去照顾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对社会所产生的价值也是比较少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量不断增多,形式越发多样化,养老服务员需要不断地提高护理技能和更新服务方式,以满足社会日趋复杂化的需求,因此,这份职业是有巨大价值的,是无比光荣的,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为国家社会创造出了财富。
4.3. 劳动道德观角度
面对劳动,我们要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进入新时代,劳动道德观的培育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培养养老服务人员时,要注重对专业技能的提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提高整个养老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同时,在职业准入标准中也应该将护理员的劳动道德观放在重要的位置,设立关于劳动道德的各项考核指标,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以保证养老服务质量。
5. 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的思考
从新时代劳动平等观、劳动价值观、劳动道德观观视角下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养老服务行业职业化建设的因素有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薪资制度不合理、职业标准和专业化体制不够完善。因此,本文就如何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建设提出了以下思考。
5.1. 营造劳动平等的社会氛围
在职业化构建的过程中,劳动观念对其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社会氛围能够帮助社会劳动平等观念的形成。营造一个劳动平等的社会氛围,不仅需要政府加强舆论导向,同时也需要社会组织、教育体系等共同发力。在构建全民职业平等价值观时,政府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比如,组织从业人员现身说法,向大家介绍这一行业,描述职业发展前景,让大家能够真实的了解工作内容和工作意义,在舆论导向方面,社会组织应该大力宣扬老年护理职业的崇高价值,使整个社会能够摒弃老年护理工作者社会地位低的认识误区 [13]。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劳动观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可以形成劳动平等、爱岗敬业、诚实劳动的观念,也要在高校中创新老年服务专业的学习,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贯穿教学始终,提高大学生对该职业的认同度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愿意为这份职业贡献力量 [14]。在德国,政府倡导把基础护理知识作为一项基本生活技能普及给社会民众,并且充分挖掘全职妈妈的潜力,鼓励她们利用闲暇时间去从事养老服务工作,这样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待业问题,同时也有效地缓解了老龄化 [15],这种做法对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氛围有很大帮助。良好的劳动平等氛围可以提高该职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壮大人才队伍的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人员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进而提高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化水平。
5.2. 构建合理的薪资体系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共同富裕是中华名族的伟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就是要从制度上缩小行业贫富差距,因此,构建一个能够体现正确劳动观的薪资体系显得格外重要。在劳动平等观思想下,每一种劳动都是有价值的、平等的,所以所得到的薪资也应该是没有差距的,然而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人员工资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对于这些劳动者来说,他们没有得到该得的回报,所以导致整个社会在薪资层面形成对养老服务行业的歧视。丹麦实行津贴制度,可以分为四类,包括直接发放给被护理者的津贴、被护理者和护理提供者共享津贴、支付给非正式护理人员的津贴和通过税收减免补贴给正规护理机构的津贴。以上四类津贴在提升被护理者经济能力、壮大社会护理人才队伍和提升护理机构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养老服务职业来说,不仅要设立《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技能标准》也要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薪资制度,颁布养老服务人员工资标准,从制度上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也提高员工的薪资待遇水平,确保养老服务人员的工资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并且给一线员工发放津贴补助,指定合理的薪资标准,使高水平高素质的劳动者能够得到应有的薪资报酬,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5.3. 完善职业标准化体系
职业标准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职业标准化的构建对职业化发展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构建职业标准化体系的过程中,应明确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标准体系应主要分为三大方面,首先,持有养老服务相关资格证书,相关证书的拥有反映了养老服务员进行过专业技能的培训且测试合格,有基本的医护知识和心理知识,能够在养老机构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发挥所长;其次,要定期接受专业培训。随着大数据、互联网+、5G等技术的发展,对于养老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更新,养老服务人员的知识技能体系需不断进行学习,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最后,养老服务工作繁杂,稍不用心就会引发各种问题,因此,要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内容有明确的套路规范,比如说,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什么行为是更加合理的,更加舒适的都要做一系列的要求,让老年人能够有更好的服务体验。我们的社会存在这样的现状,人们眼中所谓“好的工作”往往门槛比较高,劳动者需要参加各种考试,取得各种证书才能进入该职业,而有一些职业则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门槛,谁都可以做,这样就会在人们心中将职业划分为三六九等,所以只有建立职业标准化体系,让养老服务行业也想其他行业一样,有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才能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水平。
6. 小结
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需求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观成为主要难题,整个社会要加强新时代劳动观的教育,广泛形成为养老服务事业劳动光荣的意识,推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向更高水平发展,推进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