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背景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国家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1],各高校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资源,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高校专业课程的创新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和方法。
基于本学院“立足浙江,依托母体,创新发展,塑造特色”的办学方针,秉承教学严谨、管理规范、学风良好的传统,旨在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应围绕着“思政教育 + 理论体系 + 技能培养”三个维度进行改革和实践。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着比较普遍四个关键问题:第一,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基本运用企业成本会计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比较多,学生学习难度大,较为枯燥。第二,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为“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模式,学生课堂参与度比较低,师生互动性比较少。第三,课程的教学大多为课堂教学,实践课时和锻炼缺乏,普遍存在的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相脱节的问题。第四,很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仅限于在课堂上听讲,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基于“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创新教学手段和“SCPR”教学方法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于2020年6月启动。
2. 坚持“以生为本,与时俱进”,进行课程思政内容改革创新
课程思政内容的不断升级优化,提升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接受度和好奇心,也就是要求《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思政内容,一方面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特征,把握后疫情时代物流行业发展前沿和方向,另一方面要明确“以生为本”学生主体导向来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2]。从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课程前导设计、核心理论模块划分、各模块关键知识点筛选、思维方式提炼、案例选编、课后迁移思考练习等部分进行课程思政内容的升级优化。其中,前导课程以背景知识、历史沿革、基础数据或案例相关信息的搜集处理为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理论模块根据“与时俱进”原则对原有教材内容进行更新与删减,补充物流行业政策、国内外发展前景以及当前热点知识,确保学生对于前沿问题有基本的把握与分析;通过精选案例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迁移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合作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课后的探究式学习以启发式内容、研究内容与目标具象化为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针对性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多给学生自学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从而提高《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效果,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 以“立德树人”为引导,推进“SCPR”教学法
除了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手段改革也是课程思政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SCPR”分别代表学生(Student)、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on)、参与式(Participation)、探究式(Research),该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结合了合作教学、参与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和专业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融合到教学的环节当中。该方法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角”角色改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角色,将“主角”位置让给学生。让学生脑子动起来,思维活起来,由学会发展到会学,让学生从“要我学”达到“我要学”的学习境界。
本教学方法的开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详见图1)。第一,推动课前参与式教学。在课程开始之前,学生通过云班课APP对前导课程进行物流成本理论和思政案例的学习,了解相关知识点的背景知识、发展情况以及一些基础数据等,让学生早于课堂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参与式学习水平;第二,实施合作式教学。《物流成本管理》课堂上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环节采用以视频资料、案例教学 [3] 和情景教学为主,通过讲授法、辩论法、讨论教学法等为辅的师生合作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推理、争辩、体验等多种方式,体会课程专业思政的思想引领,领略管理学和经济学的思维分析的技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灵活运用。第三,开展课后思考分析探究式教学。内容以知识点的迁移应用、外延知识点的扩充为主,形式主要采用课后实训作业、案例论文,课堂观点陈述、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以“立德树人”为引导下的“SCPR”教学法推进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迁移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力和洞察力。
4. 创新构建“过程性 + 论文集”课程综合评价模式
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革新,还包括评价体系的完善 [4]。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期末一考定成绩或者定绝大部分成绩的简单粗暴模式,建立“过程性 + 论文集”综合评价模式。将课堂表现、讨论发言、阶段性测试、翻转课堂、实训作业和要求较高的课程案例论文一并纳入考核范围。在评价指标建设上,坚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有机结合,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思辨能力、知识掌握情况、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Figure 1. “SCPR” teaching method practice path map
图1. “SCPR”教学方法实践路径图
5.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教学创新实施效果
5.1. 学生反馈效果显著
本课程于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进行的学生满意度调查,对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参与教学满意度评价的学生48人,参与度100%。结果显示,课程教学效果较好,课题组教师的课程学评教成绩均为94分以上(100分为总分)。学生总体反馈本课程教学方式独特新颖,教学效果非常好(详见图2)。52.08%的学生认为对本课程有较大兴趣,27.08%的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有兴趣,学习兴趣浓厚;83.33%学生认为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Figure 2. Statistical chart of students’ classroom satisfaction feedback
图2. 学生课堂满意度反馈统计图
5.2. 学科竞赛成果丰硕
基于本课程教学创新改革以及教研室所有专任教师的潜心专研和工作投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科学竞赛成果颇丰(详见表1)。本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立足于课程思政的价值影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着力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职业技能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符合学科竞赛的评比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本课程的教学创新实施促进专业学科竞赛成绩提升。

Table 1. Award-winning situ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discipline competition in 2021
表1. 物流管理专业学科竞赛2021年获奖情况
5.3. 课程案例论文集精美
本课程一共完成2016~2018级课程论文集三册,一共包含从2016级到2018级课程论文26篇30余万字的案例研究论文,从论文的选题、案例调查、文献综述、论文初稿、三次以上修改,最终定稿、校稿排版,任课教师和学生都投入大量的精力,对学生的论文书写能力、文字表达功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与企业沟通等能力大幅提升。
6. 本课程教学创新实施启示
6.1. “以生为本,一时俱进”,不断优化课程思政内容
如何在现有的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思政元素,是亟待课题组解决的首要的难题。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时根据专业课程的内容思考如何整合教学资源,采用何种方式,怎样实施,将思政育人元素与本课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有机结合到一起。既能达到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又能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信赖,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6.2. 实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SCPR”教学方法,思政育人要素润物无声
大学生是具有初步成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在教学实践中务必关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思政育人要素讲究润物无声,否则适得其反。“SCPR”教学方法首先是要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这就要求从传统教学方式以“老师讲,学生听”改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其次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教与学”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也不是独立学习的个体,而是共同合作完成一项实训或者一个任务,将理论的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案例和任务中去;再次要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教师引导式教学,打开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让学生“脑子动起来,思维活起来”,最后就是要通过教学启发式任务式引导,加强学生的研究式、探究性学习。将思政育人的元素通过“SCPR”教学的途经和方法开展实施,真正做到“水到渠成,润物无声”。
6.3. 构建有利于弘扬课程思政内涵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难以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情况,更无法有效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及教学效果的改善作用。总的来看,评价体系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就评价内容来看是以学生成绩为核心,而且这一成绩标准通常都是以期末测评的成绩为准,忽视了对平时的过程考核,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将大打折扣。而就评价方式来看,期末卷面考试是教师大多的选择。这种教学评价体系,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开放性思维培养。因此需要构建有利于弘扬本课程课程思政内涵的教学评价体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三全育人”考核理念。全员育人体现为教师评价、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全方位育人体现为综合采用线上线下等多种评价方法。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方式,通过线上考勤、签到、问卷、答疑、讨论、作业、测验与考试,随时随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适时、多方式的督促;结合线下课堂面对面讲授、讨论、作业、座谈、教师团队测评,能更客观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本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本课程创新教学立足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依托先进的教学手段和“SCPR”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实践的。基于2020~2022年度的教学实践实施情况,从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 [5]、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情况反馈四个方面,总结出“以生为本,一时俱进”,不断优化课程思政内容、实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SCPR”教学方法,思政育人要素润物无声和构建有利于弘扬课程思政内涵的教学评价体系三大启示。
基金项目
浙江省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SCPR”教学改革研究——以《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为例(1JKT90213301);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社会项目融入课堂教学互动模式研究——以《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为例(FKTJ90194006);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物流成本管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1122622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