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冯契先生于50年代提出:“化理论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深刻剖析了理论只有化为方法、化为人的德性才能显示其真正作用。由此构建了一条从“理论–方法–德性”的认识路径。冯契先生在哲学史的研究中得出,认识论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感觉能否给予客观实在?理论思维能否把握普遍有效的规律性知识?逻辑思维能否把握具体真理?理想人格或自由人格如何培养?冯契先生指出这些问题的最终的落脚点是理想人格和自由人格的实现。
2. 平民化自由人格
冯契的“平民化的理想人格”是他在考察中国哲学史上关于自由人格和理想人格过程中提出的,自由人格古今不同,古代人的自由人格都是一些圣人、豪杰才能实现,是极少数人通过修炼达成的理想人格。而他提出的平民化自由人格是针对于大多数人的、平民都可以实现的自由人格 [1]。
2.1. 自由意识
平民化自由人格首先要有自由意识。自由意识是一般人在其创造性活动中达到、获得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意识。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一种能力,在自由自觉的活动中,个人体现的是本质力量的外化,而不是一种受支配的、受干涉的活动。“劳动者不仅能主宰自然,而且能够在改造自然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才能、德性,自作主宰。” [2] 冯先生在书中多个地方都提到自由人格的实现是人与自然界、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在劳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又将知识经验抽象称具体方法来指导实践。人的自由意识的获得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总结的。冯先生发展了金岳霖先生的“得自经验还治经验”,提出“得自现实还自现实”,遵从了马克思从“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自由意识的觉醒和培养对于实现自由人格具有引领性的作用,应用了马克思的意识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的基本原理。
2.2. “得自现实还治现实”
在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经过人的反思加工反过来会指导人的实践活动。人在认识自然界规律的前提下,会总结经验,并在头脑中构建一种实践方案。当这个方案通过人的本质力量的实施之后。人会获得一种幸福、满足和自由的感觉。冯契先生引用马克思社会形态对人的奴役来说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的存在有三种基本形态。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是人对人的奴役,也称人对人的依赖,人总是生活在统治阶级的压榨之下,遭受奴役,没有任何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虽然人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但却受制于形形色色的物的统治之下,人们被“物”携裹于日常生活的琐碎之中,不再关注自身自由与发展,一味的追求“物”所代表的虚伪标签。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形态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属于他自身,能进行自由自觉的创造。冯契“平民化理想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最终是要投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才能通往理想之路。
2.3. 自由的德性
真、善、美的统一就是自由的德性。主体的德性由自在转为自为,离不开客观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且德性在实践活动中变现为情态、因此变得对象化、形象化。德性必须要自证其真诚,才能在实现自由人格过程中发挥作用。“我是意识主体,我不仅有自我意识,而且还能用意识之光来返现自我,自证‘我’为德之主。” [3] 自证就是主体自觉地活动。首先强调人主观上的真诚,这就要求人们警惕异化现象,由于对物的依赖而产生的拜金主义、权利迷信而产生了这两种异化对于人的支配。其次要解放思想,破除种种蒙蔽。人往往因个性和经历不同而有私意、偏爱,由此导致对事物认识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德性自证有三条基本路径。第一,理性的自明。主体在获得了自我意识之后能够用意识之光返观自我及其内容。人在各种活动中能体验到“我”在意识中做主宰。第二,意志的自主。这也是通常所说的意志力,人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种精神力量作为支撑,也就是意志力的发挥,对于各种行为的选择和方案的实施产生巨大影响。第三,情感的自得。冯契先生讲这种“自得”是指德性成为自然的、人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自有种种乐趣。自明、自主、自得三者统一于自我,真善美统一于德性,人须通过反反复复的实践和认识慢慢体悟和领会。
3. “平民化自由人格”实现的前提
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实现的前提是劳动异化的克服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这为我们实现自由人格指明了方向,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提高物质生产,克服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世界观培养要在实践和教育的共同作用下达成。
3.1. 劳动异化的克服
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提出人的劳动异化的四个方面:人和劳动产品相异化;人与劳动过程相异化;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以及人与人的全面异化。冯契先生在这里借鉴马克思的这个提法,认为实现自由人格也必须克服异化劳动。异化意味着不自由,剥削意味着不平等,人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的行为,而是受制于他者。任何技艺,只要是人自由自觉的进行,并在其中是按照自己的自由意识进行,那么人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的是自己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景天魁教授《打开历史的奥秘》一书中,就认为劳动是理解历史的一把钥匙,可以从劳动形态的发展来看,依次为: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分化、劳动的异化、劳动的自主化和劳动的社会化 [4]。这几个劳动范畴的划分并不是有严格的前后顺序,有可能几个劳动形态会统一存在于某个劳动过程中,但只要人在这个劳动活动中是体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就能成为实现自由人格的条件。克服异化尤其要破除由异化劳动所带来的拜金主义和权利迷信。人在劳动中所创造的一切关系反过来又奴役和支配着人,在社会中存在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的时候,就会产生权利迷信和拜金主义。冯契先生提出人性是历史地发展,人的本质是历史地演变的,不能抛开历史进程抽象地谈论人性,要在历史发展的时代变迁中来具体讨论。人的本质随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螺旋式上升,“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总过程来看,人的劳动是由自在转为异化,再由克服异化转为自为的过程。” [5] 由天性到德性就是由自在到自为的过程,中间的曲折就是要克服异化。异化的克服首先要用实事求是来取代主观盲目,用全面的观点克服片面性。通过观点的斗争,在对立统一,百虑而一致中达到对社会和个人的客观认识,对人的社会本质有一个清晰地认知,从而避免陷入权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泥潭中。其次要培养真诚的德性,对于各种善于伪装的社会异化势力,不断增强自身韧性,保持真诚,对异化和势力持拒斥和批判的态度,警惕异化势力的欺骗。最后,解放思想,破除种种蒙蔽。客观上来看,古今、远近、成败等差异容易使人一叶障目,只见一面。主观上每个人的个性、经历都有所差异,所以人也有私意、偏爱。因此需破除迷信,解除蒙蔽,努力学习提高学识和修养;去掉偏私,要积极融入社会关系中,在群体中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互相尊重,与人为善。
3.2.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要求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自然与社会相结合,最终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关于冯契先生提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这里也应该放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下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马克思的人生观是要确定人的终极追求,是对人生的看法,即人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由世界观决定。马克思的墓志铭犹在耳边:哲学家的任务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要深入实践,在人与自然交互作用中,在人与社会的相互交往中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中培养。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体现在一般的劳动工作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劳动教育在青少年的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因此,要加大对劳动教育的投入 [6]。一种理想人格作为理论要经过理想形态、变成信念、内化为德性三个过程。因此信念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挫折总复杂的关系时,及时理清思路,找到解决办法;还可以在我们面对艰难困苦的时候给予我们思想动力,作为我们的不竭力量之源。今天来谈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也仍然具有深刻内涵,共产党人总在最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疫情中他们冲锋在前,发展中他们敢为人先,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这无疑不是理想信念的作用,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中要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创造,实现理想人格的培养。
4. 对实现“平民化自由人格”前提的评析
劳动异化的克服与价值观引领作为实现“平民化自由人格”的两个前提,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冯契先生在研究中国哲学史进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得出了平民化理想人格的培养路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哲学相结合的一次伟大尝试。
4.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哲学结合的一次伟大尝试
冯契先生当时所处的时代的是各种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的时代,所提出的理论是为了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冯契先生的《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中到处都有马克思的影子。可以说这本书是冯契先生尝试将马克思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中国哲学结合的一次伟大尝试,在写作过程中也有将二者融合、相互促进的意向,这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理论之树长青,就在于不断地与时俱进。冯契先生所提出的“平民化自由人格”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们要更加注重对马克思思想的探寻,深刻吸收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点,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重视人的精神文明的建设。
4.2. 强调自由个体的独立创造,忽视集体主义意识的培养
冯契先生强调人的自由人格的培养,过于注重自由意识。列举了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来佐证,但是没有将中国的文化传统更好地运用起来 [7]。中国自古以来强调家国同构,国家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尤其在今天,更要深刻理解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充分理解中国人民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灾难面前沉着应对的重要法宝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冯契先生在《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中提出要运用克服异化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两种方法来实现自由人格,虽然是平民化的,但还是要通过不断的修炼与实践才能实现。在教育过程中具体实施起来还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冯契先生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异化造成的权利迷信和拜金主义盛行,阻碍了自由人格培养。因此,更要探寻集体意识的觉醒和培养,除了自身在实践活动中的清醒真诚外,在集体中也要形成一股集体主义力量,养成良好的集体主义风尚。
4.3. 强调人的内在自身修养,忽视外在力量的作用
冯契先生强调从人自身出发,任何技艺、任何活动中只要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都能达到自由人格,但是两个重要前提是在克服异化劳动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在论述过程中,过于强调人自身内在修养的作用,即理性的自明、意志的自主和情感的自得。这都要通过人的内在修养而达到。虽然冯契先生所倡导的“平民化自由人格”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能实现的,但是在具体的培育过程中也要加入外在力量的约束,除了学校教育,也要遵守道德规范和伦理规范。当前社会教育中,更要促进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不能只做思想的巨婴,行动的矮子。
冯契先生的“智慧说三篇”中第一篇《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便是理论,而《逻辑思维辩证法》和《人的自由与真善美》是方法与德性,二者关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构成了冯契先生的思想体系。对于探寻中国人的自由理想人格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