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语言迁移与二语学习的关系一直是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也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核心问题。虽然对语言迁移的研究很多,但事实上准确界定语言迁移并不容易。关于语言迁移的概念,存在着一些误解。有些人认为,语言迁移是简单的语言习惯的结果,是对母语的干扰,是对原有母语知识的追索。在这个过程中,第二语言学习者激发母语知识发展或使用中介语。然而,Schachter并不认为语言迁移现象是一个心理过程;她认为移民是对语言学习的一种制约 [1]。因此,不同的人对迁移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
2. 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
2.1. 正向迁移(Forward Transfer)
指母语与目的语的相似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母语知识来促进外语学习 [2]。例如,词汇相似有利于外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句法相似有助于语法习得;写作系统相似有利于目的语的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提高。
2.2. 负向迁移(Reverse Transfer)
与正向迁移相反,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异会阻碍第二语言学习。负向迁移又称母语干扰 [3]。母语干扰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存在的现象。Odlin将负向迁移的结果概括为“过少运用”“过度运用”“运用错误”“误解” [4]。其中,“过少运用”指学习者很少或根本不用某一目的语的结构,这种情况叫“回避”。其中“过少运用”即“回避”在外语学习中比较容易造成负面影响。多表现为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时会“回避”使用他们所感到困难的语言结构,其中比较明显是英语写作中 [5]。不难发现,许多老师会在考试之前建议学生为了拿高分降低错误率而使用自己平常较为有把握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结果导致学生的作文都比较简单、平淡。虽无伤大雅却不能称之为佳作。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学生不能及时掌握和运用新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养成学习中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反之就是“过度运用”。“误解”是指母语结构影响对目的语信息的解释,这种解释与对目的语的解释有很大不同。
3.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母语迁移会对二语习得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1. 语音
在语音上,影响最为明显,我们所听说的“外国腔”便是最好的例子。导致“外国腔”的主要原因是母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本身存在的差异,二者之间不同的发音特征或学习者较差的语际识别能力 [6]。例如汉语和英语这两种不同的语种,从生理学角度来看,英语是由肺部压缩空气往外送的音,两者之间发音差异大英语较浑厚,而汉语相反较轻柔。其次,英汉语因素体系差别大,两种语言几乎没有发音完全一样的音素。有些因素尽管相似,但发音部位也有些差别,易阻碍第二语言学习,从而产生消极影响。此外,由于英汉语在语素、音节方面会有差异,二者在语流中的发音也不同。在汉语语流中,汉字都是人们逐字念出来的,音节受语流影响较小,所以很少有音变现象;然而在英语语流中,因素和音节受周围语音环境影响,发音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同化、异化、弱化、省略、连读等音变形式,其中,英语中的连读最让中国学生感到头疼。因此,语音方面的影响会对学生视听说及交流方面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即母语负迁移。
3.2. 词汇
在词汇上,母语也会对二语习得产生消极的影响。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特征,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背景。语言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从而导致两种语言词汇含义的差异。例如,在汉语中,狗通常带有贬义色彩,如狗仗人势,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等;而英语中,狗为dog反而具有褒义色彩,也可形容人,如lucky dog形容某个人很幸运。此外,学习者会因受母语影响而使用错误的搭配 [7]。例如,The price of apple is cheap.汉语搭配是苹果价格便宜。不难发现这是将汉语的搭配迁移到英语中而导致翻译错误,正确的英语语法应该是The price of apple is low.因此,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习词汇的基本含义,还要理解不同文化含义,否则就很容易受母语影响形成中式英语。
3.3. 语法
在语法方面,母语迁移也会出现在句法上。首先,在语序上:汉语是副词在动词的左边,如“我很喜欢你”,“喜欢”作为动词在副词“很”的右边;英语中,副词在动词的右边,如“I like you very much”。由于受母语迁移的影响,中国的学生易容易将中文句子的语序迁移到英文中。形态变化上来看,汉语是分析语,没有形态变化。而英语有着综合语的特征,由于受母语影响,中国学生常忘记形态变化。例如,英语的名词复数除单复数一致的名词外其余名词复数形态都会发生变化。英语讲究主谓人称、数、时态方面的一致,如She is a girl.和They are girls.这样的句子。主语是She对应的是is;They对应的是are而非am或者is。在汉语中搭配为她是女孩和她们是女孩(们)。其中,汉语中名词‘女孩’没有发生变化,‘们’也只是名词复数后缀。英语中,谓语is和are都翻译成‘是’,girl和girls都翻译成‘女孩’,但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所以初学者学英语很容易忘记三单,复数的添加。此外,英语多用名词,叙述偏静态;而汉语多用动词,叙述多偏动态 [5]。例如,中国一句谚语:吃一堑,长一智。此句很明显是偏动态的句子,“吃”、“长”,都是非常强势的动词。
钱钟书先生将其翻译为:A fall into a pit, a gain in your wit.
其中我们会发现fall,pit,gain,wit都是名词,翻译成英文多用名词,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果用中式思维很多人可能会翻译成:You learn a lesson after suffering a loss.这句话从语法上来看没有什么问题,但是learn和suffer在此句中一个作为强势动词,另一个是介词后的动名词,整句话强调动作。
在否定句上,汉语的否定句中否定词一般位于主语之后动词之前。如:他不想去上学。而英语中的否定结构主要为助动词后否定,如将上述翻译为:He does not want to school.就否定词的位置而言,汉语基本属于动词前否定,而英语基本属助动词后否定。在特殊疑问句方面,英语中特殊疑问句由WH疑问词如what,where,why等构成。我们可以发现,英语疑问句中都是疑问词在句首如:What are you doing? (你在干什么?) Where are you? (你在哪里?) Why are you here? (你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你在这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汉语的翻译是疑问词可以在句尾也可以在句首,在句中位置比较灵活。而英语的疑问句句式结构较固定在句首。
3.4. 语篇
在语篇方面,跨语言的语篇差异也会导致语篇上的母语迁移 [8]。汉语是主题突出性语言,其基本句子结构为主题–述题,句子的意思重点及修饰性的语言在后面,如,我们对主席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主题是“主席的到来”,“热烈地的欢迎”为修饰性的语言,句子的重点在后面;而英语是主语突出性语言,其句子基本结构为主语–谓语,句子的意思重点及其修饰性的语言在前面。如上述句子翻译成英文为:We extend our warm welcome to the chairman.主语是we,谓语是extend our warm welcome to the chairman,“extend our warm welcome”为句子重点放在前面。此外,在表达礼貌时,中国人习惯在表达后加“请”以表示尊重,所以受母语的影响,表达英语时会在句子后面加“please”,事实上,地道的英语不用“please”,而是用“Would/Could/Do you mind...?/Could you...?”来表达礼貌的意思。然而,目前我们发现在语篇迁移上的研究会比较少。
4. 语言的标记性理论与母语迁移之间的关系
音位学家特鲁别茨柯依(Trubetzkoy)于1931年提出了标记的想法,并通过语言学家如雅格布森(Jakobson)、乔姆斯基(Chomsky)、莱昂斯(Lyons)发展和完善了这一想法。标记理论在语言分析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音位、词法、句法到语法。标记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分析语言的特点,正确地使用语言 [8]。Kellerman、Zobl、Eckman等人率先将标记理论引入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其中,Kellerman指出二语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转移有标记的和无标记的母语成分,然后停止移动标记的成分,Zobl发现二语学习者在任何阶段都避免移动标记的成分 [9]。
标记分为有标记(marked)和无标记的(unmarked)。有标记指的是在两个对立的语言成分中具有某一区别性特征的成分;无标记指的是缺少某一区别性特征的语言成分 [9]。一般情况下,具有普遍规律的语法无标记,具有特殊规律的语法有标记;频率高的字词无标记,如good,bad,tall,short,big,small等使用的频率较高的词无标记,频率低的有标记;单词单数无标记,复数-(e)s有标记 [10]。关于标记在母语迁移方面的作用,Ellis用以下的表1来表示:
Table 1. The language markedness and mother tongue transfer
表1. 语言的标记性与母语迁移
从该表可以看出,当第二语言目标语为有标记时,母语的无标记形式会发生迁移,母语的有标记形式不会发生迁移;当第二语言目标语为无标记时,母语的有标记形式不会发生迁移,当第二语言目标语为无标记时,母语也为无标记时,中介语也为无标记。我们可以发现,母语为有标记形式,迁移现象不易发生,语言的标记性也会影响迁移是否会发生。另外,不同的人对标记概念的理解也会不同。Kellerman (1983)将学习者大脑中对标记的判断标准叫做“心理语言标记”,学习者会对自己大脑中的对标记的判断来决定迁移什么 [11]。
关于标记性理论与母语迁移的关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例如,Zobl把迁移看作是语言学习的一种辅助。Eckman提出了第二语言规则与母语规则的误区,指出第二语言规则与母语规则差异使二语规则难以掌握。如果母语规则没有标记或标记较弱,而第二语言有标记或有标记性较强,迁移的可能性最大。Kellerman则认为母语的有些规则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形成的普遍规律相吻合时。习得的速度快,反之亦然。
总之,语言迁移理论为研究母语迁移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并解释了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难点和误区。语言标记性理论可以推导和掌握语言习得顺序和语法规则。
5. 结论
Ellis曾说过:“任何一个二语习得理论如果没有描写母语迁移都是不完整的” [12]。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语言迁移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不仅仅是正迁移和负迁移。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上,还要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学习者的年龄、环境、个性等。此外,语言的标记性理论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母语迁移的现象 [13] [14]。
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中不可避免。如在国内的外语教学环境下,很多人学习英语时都会运用汉语思维,翻译英语句子如果先用汉语思维进行思考的话,翻译出来的句子会很有中式英语的味道,从而说明母语迁移不可避免。因此,从事母语迁移研究对二语习得研究和外语教学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