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起,文化在中国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化教学研究从之前对目的语文化的关注更多地转向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之间的互动融合。“学习者最终获得的总是具体的、特定的交际能力,不仅仅是具体的、特定语言的交际能力,更是具体的、特定文化的交际能力。” [1] 外语教学不仅要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学习,还要重视本土文化学习,通过文化比较来深化对目的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学生不仅要懂些西方文化,而且要懂得本族文化,二者并重。” [2] 束定芳、庄智象等学者强调本族语文化可以作为与外族文化进行对比的工具,更深刻地揭示外族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从而也加深对民族文化本质特征的更深入的了解 [3]。换句话说,外语学习可以实现母语和目的语语言文化的共同发展。因此,“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特别是英语写作教学中融入母语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2. 英语写作教学与母语文化结合的意义
近年来,民族文化缺失的问题在大学外语课程教学中日渐凸显,尤其是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实现文化共生并传承母语文化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各种文化的和谐共存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跨文化交际和外语学习变得更加重要。《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教学指南》也都强调了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英语文化而且有助于有效传播母语文化。而要有效传播母语文化,学生要学会恰当地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英语写作是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包含一定的母语文化因素,但是,我国目前的英语写作教学对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述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很多时候可以比较流畅地清晰完整地用英语表述英美文化,却不能够积极主动地、有效地向外输出本民族的文化,甚至缺乏足够的民族文化自信。“如果民族文化自信缺失,英语学习者就会迷失自我,盲目崇洋媚外,无法传承优秀的母语文化,更无法在充分展示母语文化魅力的基础上与异国文化平等地对话与竞争。” [4] 就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来说,母语文化缺失意味着学生对母语文化了解甚少,写作时不会用英语准确表达本民族特色事物和文化习俗。“母语文化摄入量的不足导致不能准确、流利地用英文传递母语文化。” [5] 把母语文化引入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表达能力。
外语教学中融入母语文化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外语教师不应该只重视母语文化在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作用而忽略了母语文化发挥的正迁移效应。对目的语的学习不应该只是单向的认识、接纳和理解。特别是在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的民族院校,学生只有很好地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够更有效地理解、运用外语。“我国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应该高度重视本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播,特别是在对肩负对外传播重任的英语人才的教育中,更应该注重本土文化知识的输入,使学生能准确对外传播民族地区灿烂的本土文化。” [6] 对英语写作教学来说,在教学中融入母语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有助于他们用英语恰当地表达本民族特色文化,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较好地处理与对方在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此外,民族院校的生源大多来自本地区,从小身处具有浓郁特色的本土文化中,耳濡目染,理所当然是其本土文化最好的传承人。作为将来民族地区对外交流的主体,他们只有具备较强的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才能更好地维护他们的文化自尊,才能树立健康的跨文化交际心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式跨文化交际。而外语教育的最终目就是培养具有跨文交际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培养只会应对试卷的学生。
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融入母语文化是必要的,不过,仅仅是在英语写作传统课堂中融入母语文化是不够的。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容易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此外,课前课后学习要求少,学生学业任务轻,学习投入不足,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强。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够统筹线上、线下教学优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与母语文化传承结合在一起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 母语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混合式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基于OBE理念,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发展趋势构建母语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混合式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既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所发挥的引导、启发、答疑的重要作用,同时又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1. 营造跨文化语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文化语境的语言学习可以使目的语的学习更加立体和深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相关语言。英语写作课程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一阵地,考虑学生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因素,调整适宜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创设跨文化语境。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融入母语文化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播放有关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知识的PPT、生动形象的图片或音频、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不同语言文化、艺术、历史、风土人情的真实感受,让学生主动“浸入”到文化中,比较不同文化的差异,在鲜活的课堂氛围中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促进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之间的互动融合,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其思辨能力。
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应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地方文化,根据学生的文化背景和不同写作文体特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写作话题让学生通过写作对文化背景和文化资源进行重新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文化定位和文化身份。以笔者为例,笔者尝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融入了地方文化(蒙古族文化),在英语写作课堂上讲到地点描写文写作(Description of a place)时,借助图片、视频等手段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内蒙古草原美丽的风景和草原上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让学生仿照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写作手册》)上的例文“The Middle Eastern Bazaa”描写Nadam Fair(那达慕;蒙古族传统民族群众集会),引导学生去描写绿草如茵的广袤草原(the green of the grassland reach out as far as one’s eyes can see)、蘑菇状的蒙古包(mushroom-like mongolian yurts)、香气四溢的烤全羊(Roast Whole Lamb with fragrant smell)、激动人心的蒙古摔跤(Mongolian wrestling)、赛马(horse racing)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和对本土文化的学习热情。
此外笔者在设计教材第五单元说明文类比和对比部分的课堂教学设计时,特别设计文化比较话题,课堂上以PPT的形式结合图片、视频为学生展示英语文化与本地文化的不同,让学生以节日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内容以及蒙古族文学作品与英语同类的文学作品作为比较对象展开讨论。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通过文化比较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加深他们对两种文化的印象和理解,在讨论中学会思辨。学生在讨论中首先各抒己见,然后相互探讨补充,最后逐条总结出两种文化的异同点。学生通过这样的对比探讨,才能正确理解、评判异国文化和本土文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双向交流。
之后教师适当选取或自己撰写相应文化比较的范文,对比分析其内容和写作特色,引导学生概括出比较这一写作方法的特点,运用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现写作思路,使学生对以往掌握的零散的地方文化和英语文化信息、知识进行整合,在头脑中同时构建蒙古族文化和英美文化的知识系统。通过文化比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英语文化和本土蒙古族文化的认识及理解,增加对文化的差异的敏感度、接受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中外文化不同角度去解读、对比文化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中外文化的异同点并撰写相应说明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思辨能力和多元文化意识。在引导学生完成常规写作任务的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文化比较基础上,尝试进行文化创新,寻找一些跨文化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不同的文化能和谐共存,能够互相借鉴灵感,产生一些新的文化现象。笔者曾鼓励学生用西方能够接受的方式讲述蒙古族文化故事或编写英语剧本介绍蒙古族文化,用英语讲好“民族故事”。创新作业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加强学生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
3.2. 打造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虽然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课堂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此外,很多学生不能主动自觉地了解、学习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因此,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打造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笔者所在学校为师生提供了网络教学综合平台,鼓励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笔者作为英语写作课程负责人与课程组其他成员共同建设英语写作这门课的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不仅有本门课程的课程介绍、课程大纲、课程内容、授课教案、课件等,还有许多与文化主题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模态语料。多模态语料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写作材料,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写作任务变得生动、有趣。这些与文化主题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模态语料中包含了与英语文化主题相匹配的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和地方文化内容。地方文化内容不仅涵盖了蒙古族的神话传说故事、游牧文化、民俗文化、服饰文化、发源于科尔沁草原的安代舞等内容还包括了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江格尔》、《狼图腾》、《草原小屋》等文学作品的简介。讨论区发布的话题有一些是围绕文化比较展开的,学生会特别感兴趣,常常连续几天围绕其中某个话题展开讨论。比如大家会热烈探讨《狼图腾》和《草原小屋》中展现出来的草原生活的异同,探讨草原文化天然的自由开放、开拓进取、崇信重义和天人和一的生态伦理精神。
此外,课程组教师通过录制系列微课,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蒙古族文化)和英语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与文化比较、文化现象分析、文化成因分析等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进一步探讨并查找相关资料。首先学生需要认真观看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梳理并总结观点,然后绘制思维导图,小组成员分头查找支撑小组观点的资料,撰写小组汇报报告并制作PPT,在之后的课堂上各小组组长要选派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课堂上各小组不仅要结合话题任务做小组汇报,还需要结合课前微课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线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了良好的跨文化学习氛围,有效设计的线上学习任务使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4. 结论
混合式英语写作教学“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强调任务型教学和自主型学习相结合” [7],是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英语写作教学通过文化比较,使学生从英语文化、民族文化的不同角度解读文化主题,更好地理解了文化差异和目的语文化,拓展了母语文化知识。通过英语写作融合目的语文化和民族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思辨能力,而且还可以培植其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态度。在内蒙古民族院校的混合式英语写作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和蒙古族文化,既可以发挥母语文化在丰富学生英语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又可以为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通过英语写作教学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促进本土文化的对外交流。
基金项目
本文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外语专项“基于网络平台的混合式英语写作模式及其成效研究”(项目编号:WYZX2017-12),内蒙古民族大学2019年度教研项目“蒙古族文化传承视角下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9NMDNJZD05)之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