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峤西诗钞》作为地域诗总集,两度出版,流传广泛,为近代藏书家徐乃昌、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其选诗以保存乡献为主要取向,凸显地域与民族特色,突破“不录存世者之诗”的文学传统,兼顾文学地域性与思想性、艺术性间的平衡,彰显编纂者张鹏展鲜明的审美志趣、治学精神、文学理想,选本具有鲜明存史意识与强烈的诗学传承追求。《峤西诗钞》选诗标准、编纂体例及其编纂思想被《三管英灵集》所继承和发扬,并且《峤西诗钞》成为其文献直接来源,对后世壮区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Abstract:As poetry collection, Qiaoxi-Shichao has been published twice and has been widely spread. It is collected by Xu Naichang, a modern librarian, and Yanjing Library of Harvard University. The main standard of its poetry selection is to preserve the local offering, emphasize the regional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break through the literary tradition of “not selecting the poems of the living”, and give consideration to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regional, ideological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t also shows the editor Zhang Pengzhan’s distinct aesthetic orientation, academic spirit and literary ideal. It has a clear sense of history and a strong pursuit of poetic inheritance. The standard of selecting poems, compiling style and compiling thoughts of Qiaoxi Shichao wer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by another poetry collection, Sanguan Yingling collection, and provided direct sources of contribution to it, which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later Zhuang literature.
1. 引言
《峤西诗钞》是清代广西诗歌的一朵奇葩——既是广西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典型的清代壮族私家刊刻诗歌总集,近来受到学术界关注和重视。王德明《论〈峤西诗钞〉的编纂思想及其独特价值》一文初步介绍了《峤西诗钞》的编纂思想和原则及其文献价值,认为其最大价值在于“存一省文献”,具有诗学批评价值和学诗的指导意义 [1]。笔者认为除王氏所论而外,《峤西诗钞》在版本流变、编纂特色及其影响等方面尚有挖掘的空间,故本文拟就该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2. 《峤西诗钞》版本流变
张鹏展(1760~1827)是清乾嘉时期广西最有影响力的壮族诗人,由他编纂的《峤西诗钞》刊刻于清道光二年(1822),全书一函十册,二十一卷,近20万字,收诗人259家,辑诗1801首。封面印书名“峤西诗钞”,左下角印“清远楼藏板”“翻刻必究”字样,装帧形式为线装,半页九行,行21字、小字双行同,四周双边、单边鱼尾、白口,版框高185毫米、宽133毫米。封面后即为张鹏展所撰写的自序及凡例。序文末印章钤白文“张鹏展印”四字、朱文“南崧”二字。与梁章钜利用一省巡抚之尊及行政力量征集、刊刻《三管英灵集》不同,《峤西诗钞》则完全是编纂者张鹏展以个人威望和私人关系请亲朋故友、赴京赶考士子等帮助征集遗诗,且自费刊刻。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典型的私家刊刻省域诗歌总集。
《峤西诗钞》刊刻后,受到诸多藏书家、学者珍藏和重视。目前,该本《峤西诗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暨南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等有藏。1944年,《峤西诗钞》再版,现国家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桂林图书馆等有藏。虽然“仍有少数残缺,无法填补,诚莫大之损失也”(梁广模《重印〈峤西诗钞〉感言》) [2],但该本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参考、引用最多的版本,进一步扩大了《峤西诗钞》的影响。在再版过程中,上林丛书主编梁广模在征集《峤西诗钞》善本时,获得多个抄本、手抄本,尽管均存在诸多错漏之处,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峤西诗钞》在壮族地区广泛流传的情况。
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是1941年4月由华裔藏书家裘开明购进珍藏。该本为道光刻本,目录首页钤“积学斋徐乃昌藏书”八字朱文楷体印,卷一首页钤“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珍藏印”十二个朱文宋体字。这说明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收藏之前,该本曾为徐乃昌积学斋所藏。徐乃昌(1869~1936),字积余,号随庵,室名积学斋。徐乃昌一生以藏书、著书、校书、刻书为业,是近代著名藏书家,收藏范围广泛,重视明清罕传的秘本、精本。抗日战争期间,徐氏藏书开始陆续散出。这一时期,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首任馆长裘开明在北京和上海收购了大量明清时期的木版印刷古籍,《峤西诗钞》即为这批古籍珍本之一。
3. 《峤西诗钞》选诗取向与民族特色
清代地域诗学的兴盛,不仅地域诗派纷繁迭起,地域诗总集亦层出不穷,成为一时风尚。诸如清代卢见曾《山左诗钞》、张鹏展《山左诗续钞》《峤西诗钞》、阮元《淮海英灵集》《两浙輶轩录》等皆为其中代表。地域诗总集编纂范式,通常以特定地域诗歌为征选对象,相比其他诗歌选本,其选录标准相对开放、范围相对广泛,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体现诗歌艺术风貌、时代风貌与地域风貌,以达到保存文献之目的。在借鉴《山左诗钞》《山左诗续钞》编纂范式的基础上,《峤西诗钞》既有传承,亦有开拓创新,有着自身独特特色。
3.1. 《峤西诗钞》旨在保存乡献的选诗标准凸显民族特色
《峤西诗钞》主要选录广西籍诗人之诗。选诗凡259家,其中254家为广西籍诗人,有5家为侨寓诗人。说明《峤西诗钞》定位省级地域诗歌总集,选录范围主要是广西籍各族文人诗人诗作,多的选录近百首,少的选录一至二首。选诗较多的诸如汉族诗人谢良琦92首、朱衣真59首、蒋冕54首,壮族诗人诸如滕问海55首、黎建三46首、何家齐38首、袁思名37首、童毓灵36首。但《峤西诗钞》也不完全排斥侨寓诗人,但选录前提是在广西生活达数十年的诗人才采用。侨寓诗人收录最多的是李秉礼,其原籍江西临川,寓居临桂,选诗118首,其他侨寓诗人则收录较少。在《峤西诗钞》之前,汪森辑《粤西诗载》收录的作品以流寓诗人或凡是与广西有关之诗居多,广西籍诗人非常少,因而很难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地域诗歌总集。与《粤西诗载》不同,《峤西诗钞》选录广西诗人之诗,间有极少数侨寓诗,体现《峤西诗钞》最基本选诗取向。
3.2. 《峤西诗钞》突破“不录存世者之诗”的文学传统
《峤西诗钞》不仅收录古人之诗,也收录近人之诗。《峤西诗钞·凡例》云:“是编本以存乡献,后数卷间采近人作”。萧统《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影响较大的诗文总集,其不录存世者之作品,成为后世总集编纂规范。元好问《中州集》、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以及张鹏展《国朝山左诗续钞》均遵循这一个规范。但张鹏展编纂《峤西诗钞》时则并没有墨守成规,而是从“存一省菁华”的文学理想出发,考虑到当时广西诗歌发展本身相当薄弱,又因年代久远或地理阻隔等客观条件限制,搜辑的诗歌数量并不够理想,因而主张古人、近人均收录。因此,《峤西诗钞》保存大量嘉道间广西诗人及其诗歌,诸如黄体正、钟琳、韦天宝、黄金声等,为后来梁章钜辑《三管英灵集》提供了大量而直接的文献来源,体现《峤西诗钞》重要文献价值。
3.3. 《峤西诗钞》兼顾文学地域性与思想性、艺术性间的平衡
《峤西诗钞》所选诗并非良莠不分、全盘接收,而是在最广泛选录域内诗歌文献的基础上,兼顾诗歌思想性与艺术性间的平衡。《峤西诗钞》不选应制诗、拟古诗、回文诗以及联句,认为这些作品或为娱帝王、颂升平应诏之作,或为炫博呈奇、一时兴奋之作,均不是“注意之作”。张鹏展认为,诗歌表现主题应抒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忠爱、孝慈、节义、廉介、恬适等高尚品格;从诗歌功能上,诗歌作品既要表现诗人的内心,抒发真情实感,也要能够发挥诗教“矜式”功能,强调“涵咏之兴于性情,性情之移积为风俗,风俗之成关乎政治”(《山左诗续钞·序》) [3];从表现形式上,诗歌应不做作、不矫饰。张鹏展对过分强调华丽辞藻、声律、用典的形式主义诗歌艺术追求提出批评,他说:“诗有三义:曰‘志’、曰‘承’、曰‘持’。岂惟是掠华敷藻、比偶谐声、剽陈缀琐云尔哉?”(《山左诗续钞·序》)因此,“注意之作”即符合“诗三义”的诗歌,这类作品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平衡。
3.4. 《峤西诗钞》彰显编纂者鲜明的审美志趣和治学精神
录闺秀之诗,而排斥僧侣之诗。《峤西诗钞》第二十一卷专录女诗人十四家,诗作五十五首,继承了《诗经》优秀文学传统。张鹏展征诗十年,可谓困难重重。“方外诗曾寄到十余人,以未知时代俱不载入”(《峤西诗钞·凡例》)十余家僧侣诗,数量并不算少,但是为什么弃而不录呢?《谷诒堂存稿》卷五“杂述”载:“己巳腊月二十夜,又梦一联曰:‘克己由己,依然有脚之春。以人治人,是乃无心之佛’。觉而思之,前二句似不甚联属,末句‘佛’字,吾素不喜释家言,何以有此?漫书以志之” [4]。从这段材料似给出了答案,即“素不喜释家言”。张鹏展为一代名儒,潜心儒学,著有理学名著《读鉴绎义》,不仅儒学理论功底深厚,而且其三十余年仕宦生涯也展现了他对儒家积极“入世”哲学理念的强烈认同和躬身践行。这种思想倾向使得《峤西诗钞》充满着编者浓郁个人色彩。《峤西诗钞》录近人之诗,但不录编、校者之诗,《谷贻堂存稿》收录张鹏展诗歌400首,《三管英灵集》收录59首,但《峤西诗钞》一首未选。参与编纂的灌阳人卿祖培、平乐人何彤然、藤县人卓僴,以及参与校勘的石玉桓、李维垿、张元衡等33人,亦均无诗入选。
4. 《峤西诗钞》的存史意识与诗学追求
《峤西诗钞》体例以诗人所获科名(时代)为断,依时间先后编次;具体到每位诗人,按照姓名、小传、诗作的顺序编次,诗作则概依古今体编次。与《山左诗续钞》一样,《峤西诗钞》诗人小传亦是“前详爵里,后系诗话,论世知人”,基本内容包括姓名、字号、籍贯、亲子、仕履、交游及其著述等,但又有其独特之处,即所收张鹏展家族成员诗作均有精妙诗话式评语。
4.1. 《峤西诗钞》“寓史于诗”
对于古人小传,《峤西诗钞》通常引证、参考传主墓志、家谱、本集序文或省府州县志,甚至断代史,所据清晰,考据严谨,以期对传主仕宦、文学交游及其诗歌作品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而对于近人小传,张鹏展则据自身所知或与之交游实情而亲加撰述、并对其文学作品进行点评。作为一方大儒、诗人,张鹏展交游十分广泛,既与阮元、姚文田、陈用光等文坛大家有交往,又与高密诗派的王宁延、李秉礼等人有诗文唱和,更与家乡广西士子、诗人有着密切联系,诸如李秉绶、朱依真、何愚、蒋励宣、熊方受、黄苏、黄体正、钟琳、曾明、滕问海、张希吕、杨立先(杨廷理子)等,他们间多有题赠酬答,《峤西诗钞》所选近人之诗基本来自于他们。
除了诗人生平爵里记述详尽,《峤西诗钞》诗人小传还注意展示诗人间文学交游、文学家族关系。诸如陈宏谋与刘新翰的同窗之谊,高密诗派李少鹤与童毓灵、童葆元、袁思名、唐昌龄等壮族诗人交游,陈元涛与陈继昌的父子关系,潘兆萱与黄体正的师友关系等均是《峤西诗钞》诗人小传所侧重的内容。又如壮族诗人滕问海(《峤西诗钞》卷十八)、女诗人陆小姑(《峤西诗钞》卷二十一),其小传透露张鹏展曾为滕问海诗文集《湄溪山人杂言》作序,序中评价其散文“殊赡雅”,还记载滕问海与女诗人陆小姑的师承关系,看似各自独立成篇,但实际上又有所联系。
4.2. 《峤西诗钞》追求诗学传承性
清嘉庆时期诗人辛从益、戏剧家李宝裔等人不仅参与编纂《峤西诗钞》,还点评了张鹏展家族成员诗作,这是选本一大亮点。诸如张鸿翮《客馆》篇末之评语:“辛筠谷曰:‘劲逸’。又曰:‘起结相应中含跌宕章法,绝佳’”。这类评语附于每首诗末,少则一个词,多则一两句话。经过点评的分别有张鸿翮、张鸿䎚、张友朱、张滋、张鹏衢、张鹏超、张元鼎等七家四十一首诗作,诗话共32例。这种以“第三方”的诗话点评,一方面可展示编纂者张鹏展公允无私治学精神,另一方面还能以此为样本,开展“教科书式”诗学批评,为读者提供诗学批评学习范式,从而形成域内的诗人群体的诗学反思与批评良好氛围,推动诗学传播、传承、进步。《峤西诗钞·凡例》透露编纂者这方面的意图:“是编辑于京邸,延山左李监榆先生宝裔,及友人李少白同编定。公馀之暇,与卿敦甫、何弨甫、卓宽甫诸人稍加商酌,圈点照二人原本,或间参鄙见,取其便于初学。……再汇而辑之,是所望于同志之君子云”。《峤西诗钞》所选录诗作通篇标点句读,降低了阅读难度,便于初学者学习、提高。这有利于诗歌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广西诗学的传播与传承。
5. 余论
综上所述,《峤西诗钞》以保存乡献为主要取向,凸显地域与民族特色,突破“不录存世者之诗”的文学传统,兼顾文学地域性与思想性、艺术性间的平衡,彰显编纂者个人鲜明的审美志趣、治学精神、文学理想;此外,选本具有鲜明存史意识与强烈的诗学传承追求。优良的诗学基因、过硬的编纂质量,使得《峤西诗钞》曾两度出版,民间手抄本不计其数,且为近代著名藏书家徐乃昌收藏,甚至走出国门,入藏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流传十分广泛。梁章钜《三管英灵集》、况周颐《粤西词见》、吕集义《广西诗征丙编》等后世诗学、词学选本无不以为模范,受其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峤西诗钞》编纂特色主要体现在对地域诗歌总集(选本)选诗取向和编纂体例的开创性上,其价值是贡献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地域诗学范式。清代学者、诗人梁章钜(1775~1849)对《峤西诗钞》“创辟之功”至为服膺,称“粤西诗向无汇集,上林张南崧通政始有《峤西诗钞》之刻,征采阅十年而成,创辟之功勤矣” [5]。《三管英灵集》继承了《峤西诗钞》选诗标准、编纂体例及其编纂思想,并且大量文献直接来源于《峤西诗钞》,但规模上更宏大,可视为《峤西诗钞》的“升级版”。况周颐(1859~1926)在《粤西词见·叙录》中坦诚,其选编粤西词集就是受到张鹏展《峤西诗钞》的启发和影响,称“粤西诗总集有上林张先生(鹏展)《峤西诗钞》、福州梁抚部(章钜)《三管英灵集》,词独缺如” [6]。民国时期学者封鹤君(1876~1959)在《漫兴十二绝句》诗中说:“枉抛心力孰知音,遍阐幽潜说上林,二百年间陵谷改,峤西文物未消沉” [7],力赞《峤西诗钞》百年来的文学影响力持续不减。吕集义(1909~1979)延续张鹏展所开创的诗学传统,编纂了《广西诗征丙编》,收录清道光到民国初年的广西诗歌。他在《广西诗征丙编序》中称“张、梁二家之书善矣,备矣” [8]。
当然,在选诗规模上,《峤西诗钞》无法与后出的《三管英灵集》相比,同时存在“有目无诗”等不足之处,留下些许遗憾,但瑕不掩瑜,这样一部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地域诗歌选本,不能说在清代诗学史上没有占据重要位置。
基金项目
2020年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青年项目:《峤西诗钞》对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及其意义(2020-GMC-036);2019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清代广西诗歌总集流变及其影响研究”(2019KY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