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读高懿德教授一百六十余万字的鸿篇巨制《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感到异常震惊。这部著作不仅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而且从根本上颠覆了以往的哲学世界观及其相应的思想范式,不免使久浸于传统中的学人无所措手足。但藉此反思以往,却令千年迷梦一朝梦醒。《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体系宏伟,观念独特,构思巧妙,建制恢弘,且皆反传统,当自不待言。仅就其物道主义哲学的基本逻辑与范式对传统哲学的革命而言,就具有巨大的历史开创性意义。
2. 哲学宗旨的历史开创性
古代哲学把哲学定位于理性地把握世界终极本质的学问,即定位于研究世界存在本体的学问,近代哲学将哲学定位于探讨人类认识何以可能的学问,现当代哲学则把哲学定位于对实证科学知识的实证分析和理解上。除此之外,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凌乱的哲学观。但“迄今为止历史上所提出的30多种哲学观分别从各自片面的角度出发认定着哲学的本体或本质,自然各有其片面的合理性及相应的缺陷”,“但所有这些界定,始终没有把握到哲学自我的真正本质和本体,大多片面和表面地理解了哲学” [1] 。
笔者认为,《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在历史上首次发现和确证了真正的哲学观,即“哲学在广义上,它是人类理性地把握世界统一性的理论思维或理性精神活动及其历史过程的总体和整体,包括其中的各个部分和环节,及作为其系列成果的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哲学思想体系,就此而言,它是历史上所有哲学家们历史活动的总体;从狭义上说,它则是这种历史活动总体所要达到的一个共同的终极目标,即对世界统一性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理性把握,形成关于世界统一性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世界观理论。” [2]
在笔者看来,对哲学宗旨的这种认识,不仅是对哲学宗旨的真正理解,也对历史上的哲学本质观的拨乱反正。哲学不像具体科学那样去关注和研究世界各领域的具体现象和规律,而是关注和研究整个世界的统一性存在现象和逻辑。哲学与宗教都关注世界万物存在的统一性现象,但宗教是对世界统一性存在现象的虚幻的、非理性的认识,哲学则力图做到对世界统一性存在逻辑的理性把握。但是,迄今为止的各种哲学观及其哲学,都没有自觉地把握住哲学的这一宗旨和使命,而或多或少地偏离了它。物道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宗旨的拨乱发正,第一次使哲学自觉地把握到了自己的真正使命。
3. 哲学思想的历史开创性
传统哲学一方面把“道”看作是高于物的世界的创造者,从而把道视为世界的本体和本质,并以此来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另一方面把人与世界对立起来并把人视为世界的中心来看待世界的统一性。
《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指出:“传统哲学将‘物’、‘道’分离且将‘道’置于‘物’之上的虚假逻辑,也违反了世界万物与其存在之道之间道在物中、物高于道、物本而道用的真实关系,从而造成了对世界的‘物’‘道’关系位置的错置,影响了对世界统一性的正确把握。因此,为了把握真实的世界万物与其存在之道的统一性关系,必须把颠倒过的物道统一性关系再重新颠倒过来,还世界万物与其存在之道关系以真相。” [2]
在《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看来,“物”是构成世界的唯一实体和主体,人不仅是物之一,而且与物是平等的主体,道则不过是物的构成和存在方式,整个世界是由物借助于自身之道相互结合而构成的统一体,世界的统一性即在于万物存在之道的统一性。
笔者认为,对于世界统一性的这种全新的理解,在历史上无疑是一种首创,并且是对以往哲学世界观的颠覆性认识。以往的哲学认为世界是基础和根本是道即逻各斯,世界的统一性在于道(即逻各斯)的统一,物在其中不过是傀儡。《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颠覆了这种认识,全面地演绎了一种与其相反的世界的物道统一性逻辑。这种逻辑认为,物是道的主体和根本,道只是物的存在方式,世界本身的统一直接体现为万物之间存在形态的统一,而这种统一是借助于万物存在之道的统一实现的,从而,物之道的统一只是万物与世界统一的中介或手段。
4. 思想范式的历史开创性
在哲学范式上,《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认为,“总体而言,传统哲学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自然为边缘,以道为本体以物为末体,并以片面性的哲学思想原则为基本立场和出发点,去理解和把握世界的统一性。这种思想范式导致了对世界统一性把握的极大片面性和失真。要全面地把握世界万物存在的真实统一性,就必须彻底克服传统哲学的上述范式和弊端,按照世界万物存在的物体道用、物种平等、万物一体等本然逻辑,去理解和把握世界的统一性,确立起以物本道用、物种平等、万物一体等关于世界万物存在统一性基本构成原则为基本哲学思想原则的‘物道主义’哲学范式。” [2]
《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所阐述的“物道主义”世界观的基本逻辑同时也确立起了相应的哲学思想范式。“‘物道主义’之名,为其作为阐述世界万物存在的统一性在于它们存在之道的统一性这一最高原理的哲学思想范式和相应的哲学思想系统之谓,其基本内容就是对世界万物存在之道之统一性逻辑的系统阐述,而这种统一性逻辑,既是世界万物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存在之道,又是世界万物个体存在的基本道,简言之,就是世界万物存在的基本道或普遍道。显然,对于这样一种立足于世界万物存在之道去把握世界万物统一存在之道所达到的关于世界万物存在基本道或普遍道的思想范式与学说系统,冠以‘物道主义’之名恰如其分。” [2]
在笔者看来,物道主义作为哲学思想范式,不仅是传统哲学所没有的,而且是对传统“道本主义”和“人道主义”哲学范式的否定和颠覆,因而具有历史开创性意义。传统哲学是“道本物末”与“人本主义”的思想范式。这类思想范式是根本错误的世界观。世界在本质上是物本道末主义的,是万物平等的,而非道本物末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物道主义的这种世界观恰恰是对传统主流哲学世界观和思想范式的根本否定,因而具有颠覆传统和开创未来的历史价值。
5. 学理逻辑的历史开创性
《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中说:
“既往哲学的第四大根本缺陷是学理逻辑架构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对立和分离。” [3]
“既往哲学在学理上呈现为形而上的本体论与形而下的现象论的相互分离、对立与排斥。古、近代哲学的主体是抽象的形而上学,现、当代哲学的主体是形而下的实证哲学。形而上鄙夷形而下,形而下拒斥形而上。” [3]
“‘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认为彼此皆为片面和极端,论证了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的‘形而上下学’才能真正把握世界万物万象的统一性存在逻辑。书名中的‘形而上下学’一词,既点明了新哲学独有的学理逻辑架构之特点,又标示着其对以往哲学学理逻辑架构的彻底颠覆与革命,及其同以往哲学学理逻辑架构的根本区别。” [3]
笔者认为,古近代哲学的学理逻辑是形而上学,现代以来的哲学是形而下学即实证哲学,在哲学史上这两种逻辑是对抗而分离的。物道主义哲学这种形而上下的学理逻辑,从根本上否定和克服了古近代形而上学与现当代形而下学的片面性,而将它们融合为一体辩证的思想形式,从而具有颠覆传统开辟未来的历史开创性意义。
6. 颠覆传统与开创历史
在笔者看来,《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所实现的这种历史开创性,可以说完全符合它给自己所下的下述论断:
“本著名为《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是一部理论(理性)地把握世界(万物)统一存在逻辑的体系化哲学世界观,可以说这一书名,就是这一哲学理论的名称,它既准确、全面地指明了这一哲学世界观体系的反映对象、基本内容及其最基本的思想原则、思想范式和学理逻辑,同时也标示了其与既往所有哲学形态在这些方面的根本区别,同时,它还标示着这一哲学体系是对既往哲学形态的颠覆性变革和革命。这种哲学革命,亦如同物理学领域相对论对经典物理学的爱因斯坦革命一样,是在哲学领域展开的物道主义对一切既往哲学传统的爱因斯坦式的革命。可以相信,这种哲学革命也必将引发人类的整个文化和生活领域的相应性质的革命。”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由爱因斯坦进行的相对论对古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的根本性变革,被成为物理学领域的爱因斯坦革命。这场革命先后延续了30多年,根本性地改变了物理学对物质、运动、空间、时间、因果性等基本思想,也根本性实现了从绝对论到相对论的物理学思想范式的根本转换,由此而带动了20世纪整个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革命,为人类文明开辟了新纪元。笔者相信,《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所阐释的物道主义哲学的思想观念、思想范式和学理逻辑,既是与以往所有哲学形态在这些方面的根本区别,“也是在哲学领域展开的物道主义对一切既往哲学传统的爱因斯坦式的革命” [3] ,而且,“这种哲学革命也必将引发人类的整个文化和生活领域的相应性质的革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