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条件,但是人类在利用这个条件的同时,由于利用不合理,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 [2] 。重金属污染就是一个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一提到重金属污染,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采矿冶炼中的重金属污染水体、土壤,或者是重金属随食物链而传递,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国际上自上世纪60年代开展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而我国对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工矿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未经适当处理即向外排放,污染土壤和废弃物堆置场受流水作用,以及富含重金属的大气沉降物输入,都会使水体重金属含量急剧升高,导致水体受到重金属污染,进而严重威胁人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3] 。
重金属的主要处理方法有化学法 [4] [5] [6] [7] (化学沉淀法、电解法、吸附法、离子还原法、离子交换法、集成技术等)和生物法 [8] [9] (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是指通过植物系统及其根系移去、挥发或稳定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或降低污染物中的重金属毒性,以达到清除污染、修复或治理为目的的一种技术)。其中化学法起效快,施工方便,但是成本往往较高,不利于规模化应用,而且对环境会或多或少造成二次污染。生物法虽然对环境不会有二次污染,但是起效慢,甚至要几年才能见效。
在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处理中,活性炭是广泛应用的吸附处理剂。然而,由于活性炭耗量大,以及在处理一些无机离子时,需添加配位剂等因素,使其成本升高。因此,近10多年来需求天然廉价、性能优良的功能吸附材料,已成为世界各国在这一领域应用研究的热点。目前,应用较多的天然吸附材料有:壳聚糖、天然沸石、粘土、低品位的煤,以及一些工业副产物如废纸浆产生的木质素、红泥、飞尘、煤灰、金属氧化物等,农加工副产物如稻壳、椰子壳等。然而这些材料处理效果不够理想,特别是当水中的重金属浓度较低(< 100 mg/L)时,不仅去除率较低,而且运行费用较高,有的还会引起二次污染。
树皮是一种天然材料,其表面带有负电荷基团,可以与溶液中的正电荷重金属离子发生静电吸附作用,由基团表面与离子间的库仑力引起,这种离子交换是可逆或近于可逆的,属于非专性吸附,发生反应非常快;此外,树皮表面是不同种类和数量含氧官能团,如−OH、−CO−、−O、−COOH等。这些官能团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性不同的金属–有机配合物。正是由于树皮与重金属之间会发生离子交换和络合作用机理,使得其成为一种潜在的廉价环保的重金属吸附材料。
本文旨在探讨取自自然环境的树皮作为重金属吸附材料的可行性,研究其对放射性重金属Cs和Sr的吸附去除性能,并通过制备树皮-PVA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对重金属的吸附去除效果。树皮和PVA来源广泛,可生物降解,且成本低廉,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重金属处理材料。
2. 试验
2.1. 材料
人造沸石(CP,粒径20~40目,南试),聚丙烯酸(PAA,AR,科试),聚乙烯醇(PVA,分子量:73,900~82,700,上海金山石化)。杉树,丝柏树皮的外表皮(用热水除去水溶性成分,干燥,粉碎成纤维质粒径为1~5 mm的粉末)。
2.2. 树皮–透水性聚合物树脂的制备
2.2.1. 树皮-PVA复合材料制备
在四口烧瓶中,加入PVA 70 g和100 ml去离子水,再搅拌下加入吸附剂(杉树树皮或者沸石) 30 g,缓慢升温至80℃,待溶解后,延光滑平整的玻璃板上自然流淌,冷却凝固成膜,常温、常压下静置24 h干燥,得到薄膜状复合材料(杉树树皮-PVA或者沸石-PVA,裁剪成面积1.5 cm2,厚0.5 mm,重约100 mg)。
2.2.2. 树皮-PVA-PA复合材料制备
在四口烧瓶中,加入PVA 60 g、PA 10 g和100 ml去离子水,再搅拌下加入吸附剂(杉树树皮) 30 g,缓慢升温至80℃,待溶解后,延光滑平整的玻璃板上自然流淌,冷却凝固成膜,常温、常压下静置24 h干燥,得到薄膜状复合材料(杉树树皮-PVA-PA,裁剪成面积1.5 cm2,厚0.5 mm,重约100 mg)。
2.3. 树皮及其复合材料对Cs+和Sr2+的吸附性能研究 [10]
2.3.1. 树皮对Cs+和Sr2+的吸附性能研究
在浓度为0.010 mmol/L的氯化铯水溶液或氯化锶水溶液10 mL中加入树皮40 mg,分别在0 min、10 min、30 min、60 min 和20 h取上层清液,用岛津AA-6300原子吸附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计算重金属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1是重金属去除率的计算公式。
去除率计算公式为:
(1)
Y——去除率;
Co——重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mg/L);
Ci——吸附i时间后,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残余浓度(mg/L)。
2.3.2. 树皮-PVA复合材料对Cs+和Sr2+的吸附性能研究
2.3.1同样的方法,用树皮-PVA复合材料或树皮-PVA-PA复合材料吸附处理10 ml,浓度分别为0.010 mmol/L的氯化铯水溶液或氯化锶水溶液,复合材料用量为100 mg (面积1.5 cm2,厚0.5 mm),与人造沸石-PVA复合材料以及纯PVA的吸附性能作比较,分别在0 min、10 min、30 min、60 min和20 h取上层清液,用岛津AA-6300原子吸附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计算去除率。
2.4. 树皮对Co2+、Cu2+、Cd2+的吸附性能研究
配制浓度分别为1.0 mmol/L的硫酸铜、氯化钴、氯化镉水溶液作为模拟污染物,在2 ml中加入树皮100 mg,20 h后取上层清液,用岛津AA-6300原子吸附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计算去除率。
3. 结果与讨论
3.1. 树皮吸附金属离子
图1是杉树皮、丝柏树皮和沸石对Cs+吸附性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由图可以看出,三种材料对Cs+总体吸附性能是沸石 > 杉树皮 > 丝柏树皮,且三种材料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均是实验开始的吸附初期,吸附速度最快,前10 min,沸石、杉树皮、丝柏树皮对Cs+的去除率分别为78%、62%和58%,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吸附速率放缓,60 min以后区域平缓,沸石、杉树皮、丝柏树皮对Cs+的去除率分别为95%、88%和86%。表1是放置20 h后沸石、杉树皮、丝柏树皮对Cs+的去除效果。
图2是杉树皮、丝柏树皮和沸石对Sr2+吸附性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由图可以看出,三种材料对Sr2+总体吸附性能是杉树皮 > 丝柏树皮 > 沸石,且三种材料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均是实验开始的吸附初期,吸附速度最快,且三者相差较大,尤其是沸石的去除率明显低于杉树皮和丝柏树皮,结果显示,前10 min,杉树皮、丝柏树皮、沸石对Sr2+的去除率分别为82%、75%和60%,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三者吸附速率放缓,但是沸石的吸附速率较杉树皮和丝柏树皮快,三者对金属离子去除率差距缩小,60 min以后杉树皮、丝柏树皮、沸石对Sr2+的去除率分别为96%、93%和91%。表2是放置20 h后沸石、杉树皮、丝柏树皮对Sr2+的去除效果,三者吸附性能相似,达到97%和98%。

Figure 1.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tion of absorption capacity of barks for cesium and time
图1. 树皮对Cs+吸附随时间变化关系

Table 1. Absorption capacity of fir and cypress for cesium after treating 20 h
表1. 20 h后杉树皮、丝柏树皮和沸石对Cs+吸附性能

Figur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tion of absorption capacity of barks for strontium and time
图2. 树皮对Sr2+吸附随时间变化关系

Table 2. Absorption capacity of fir and cypress for strontium after treating 20 h
表2. 20 h后杉树皮、丝柏树皮和沸石对Sr2+吸附性能
3.2. 树皮对Co2+、Cu2+和Cd2+的吸附
研究发现杉树皮和丝柏树皮除了对放射性金属元素Cs+和Sr2+有较好的吸附去除效果外,对其他重金属同样具有很好的吸附去除效果。表3是杉树皮对Co2+、Cu2+、Cd2+的吸附去除结果。处理20 h后,杉树皮对Cu2+、Cd2+的吸附去除率达到90%,而对Co2+吸附去除率稍差一些,达到85%。丝柏树皮在处理20 h后对Co2+、Cu2+、Cd2+的吸附去除率分别为75%、90%和80%。均表现出较好的处理效果,可以作为此类重金属吸附处理材料使用。

Table 3. Absorption capacity of fir and cypress for cobalt, copper and cadmium after treating 20 h
表3. 20 h后树皮对Co2+、Cu2+和Cd2+的吸附性能
3.3. 树皮-PVA复合材料对Cs+和Sr+的吸附
将树皮与PVA复合形成透水性膜,一方面可以保留树皮本身的特点和吸附性能,同时形成的多孔膜结构,大大提高与重金属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吸附性能,而且PVA含有大量的-OH等亲水基团,对重金属亦有较好的吸附和络合作用,两者协同,大大提高了对重金属的处理效果,尤其是在低浓度下,从而实现了含重金属废水在透过复合材料的膜结构时,重金属被去除。
图3和图4树皮-PVA复合材料是对Cs+和Sr+的吸附性能随时间的变化关系。PVC膜作为对照试验,虽然PVC对Sr2+的吸附性能稍强于对Cs+,的吸附性能,但总体吸附能力都非常低。图1的结果显示沸石对Cs+的吸附能力最强,沸石-PVC复合材料吸附能力同样最强,几乎没有影响,60in吸附去除率达到96%。相比杉树皮-PVA最低,但60in吸附去除率也达到84%,PA的加入有助于提高吸附性能,结果显示,杉树皮-PVA-PAA的60in吸附去除率达到90%,详见图3,复合材料对Cs+的吸附性能随时间关系均是吸附初期吸附速率快,尤其是前10 min,随后吸附速率放缓。表4是树皮–透水聚合物对Cs+吸附处理20 h的去除率,杉树皮-PVA的去除效果达到90%,其次是杉树皮-PVA-PAA,达到93%,最好的是沸石-PVA,达到98%。

Figure 3.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tion of absorption capacity of fir-PVA composition materials for cesium and time
图3. 杉树皮-PVA复合材料对Cs+去除率随时间变化关系

Table 4. Absorption capacity of fir-PVA composition materials for cesium after treating 20 h
表4. 20 h后杉树皮–透水聚合物对Cs+吸附性能
由图4可以看出,前60 min,杉树-PVA对Sr2+有优异的吸附去除效果,而加入PA则可以提升复合材料对Sr2+的吸附能力,主要是因为PAA的加入,有吸附架桥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大大提高复合材料对Sr2+的地吸附捕捉性能,相比之下,沸石-PVA对Sr2+的吸附能力最差。表5是树皮–透水聚合物对Sr2+吸附处理20 h的去除率,沸石-PVA的吸附容量最大,所以20 h后,对Sr2+吸附去除率最高,达到97%;其次是杉树皮-PVA-PAA,达到95%;而杉树皮-PVA的去除效果达到90%。

Figure 4.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tion of absorption capacity of fir-PVA composition materials for strontium and time
图4. 杉树皮-PVA复合材料对Sr2+去除率随时间变化关系

Table 5. Absorption capacity of fir-PVA composition materials for strontium after treating 20 h
表5. 20 h后杉树皮–透水聚合物对Sr2+吸附性能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
①证明杉树及丝柏树树皮可以用于重金属离子处理剂,对多种重金属离子均有很好的吸附去除性能,尤其是处理初期,吸附速率大。并且原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适合规模化应用。
②树皮–透水性树脂复合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均较好,不影响树皮的吸附性能,而且固定住树皮纤维,可以应用于水质重金属净化材和土壤放射性污染处理材,且树皮和PVA均可生物分解,有保湿性,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基金项目
南京市科技计划(基于活性氧化镁的重金属污染农田固/稳定化关键材料和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编号201805015)、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创新补助资金(基于活性氧化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及河道底泥固化/稳定化关键材料和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编号201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