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络语言
2017年12月,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占比97.5%,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0%,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0%。高龄群体的占比有所提升,互联网继续向高龄人群渗透。职业上涵盖了社会不同的各个行业,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已经完全步入了全民参与的时代 [1] 。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网络语言是指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各种语言形式,包括与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有关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和网络专业术语,也包括人们在互联网上用于交际的自然语言。而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互联网上用来交际的语言。本文主要谈的是狭义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交流沟通的新兴语言体系,也为语言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随着网络语言研究的深化和拓展,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网络语言学随之而生。
它是由中国周海中教授在2000年发表的《网络语言学》一文中首先提出的,表现出了中国学者在学科创新方面的眼光、勇气和智慧。此后,网络语言学引起了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其研究迅速成为热点。如今,它已成为语言学中相对独立的新分支学科。
2. 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社会本质的特征、规律以及特定社会环境下的语言变体、多语和双语现象,其目的是揭示语言变异和社会环境及社会心理结构变异之间的系统对应关系及相互的因果关系。语言具有社会性,语言变异最主要的原因是语言存现于不断发展的社会结构之中,因而所有被研究过的语言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包含语言变异。语言的“社会性的变异包括言语社区内部各种与社会条件所限制的集体性变异,以及社区成员与社区的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有关社区内部组织结构的一般规律” [2] 。
社会语言学深入研究语言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它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及其各种变体、语言社区、语言转换和语言规划等领域。社会语言学根据研究的对象不同,分为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前者主要研究关于全局的整体性问题,后者则主要研究各种社会条件下语言的变异。然而,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网络语言应该放在微观社会语言学的范围内来研究,因为它是关于语言变异的研究。语言变异从微观上讲,是同一内容因说话者不同、说话目的不同而引起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产生和生存的环境主要是在网络上,它可以说是因为不同说话者及不同说话目的而产生的微观语言变异。
英国著名社会语言学家郝德森(Hudson, 1980)提出描写语言变异性特点的概念系统。“其核心概念是‘变体’(variety)。‘变体’可以用来指称各种层次上的语言存现单位。‘变体’的技术性定义是‘一组具有相同社会分布的语言形式’。这里所谓‘社会分布’是指一群接受和使用某一些语言形式的人” [2] 。
陈原在《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与社会生活》中全面论述和分析了社会语言现象,围绕着“从社会生活观察语言的变化”和“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这两个主题展开论述,探索了社会语言学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观点清晰深刻又新颖独到。对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3] 。
美国语言学家布赖特在《社会语言学》中提出的“共变论”。“共变论”的主要意思是说语言和社会一样都是变数,并且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社会的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化。而社会语言学正是研究这两个变数的相互关系。与传统语言学着重解决语言本身构造和语言本身诸要素的规律研究不同,社会语言学更注重研究在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中语言的运动过程。
3. 网络语言的形成特点
于根元在《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指出:“网络语言是网民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对部分汉语、英语词汇进行改造或加工,把文字、图片、符号等进行随意链接和镶嵌。从语言规范化的角度来讲,网络语言将汉字、英文字母和数字杂糅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不少错字、别字甚至病句。但在网络中,这种语言却深受网民的欢迎” [4] 。
3.1. 缩略词
网络时代惜时如金,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上聊天时为了节省时间必须以较少的字符来表达意义,提高上网交流的节奏和效率。为便利使用,网民常常把较长的语词缩短省略。用键盘输入英文字母时,有些英文单词冗长,影响输入速度,网民就取各单词的首字母,拼凑起来。
例如:OMG = oh my god (我的天啊);DIY = Do it yourself (自己动手)
中国的很多网络词汇是在原词句上简单的缩略拼接形成,比如“尬聊”指尴尬地聊天,遇到不会聊天的人,把天聊死不知道怎么接话,非常尴尬,但情境所需又必须要聊天,气氛陷入冰点。这样尴尬的聊天被网友们称为“尬聊”一般都是其中一方不太会聊天,或者没有心思回复,造成交流障碍。比如“不明觉厉”,其意思是“虽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感觉很厉害的样子”,网民取其中的四个字,构成四字词语。类似的词语还有:“累觉不爱”,意思是“觉得自己已经累了,没有力气爱下去了,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男默女泪”,男生看了沉默女生看了流泪。“十动然拒”指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火钳刘明”意思是火速前排留名,还有“喜大普奔”,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这四个成语的缩略用法.“人艰不拆”指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就不要拆穿了吧.以及“高大上”,其意思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等。
3.2. 谐音词
谐音是利用视觉和声音上的错觉人为地赋予语音另外一个意义。因为键盘都是以英文字母和数字为主,网民常常用谐音来表达意思。比如“IC”是代表“see”(我明白了)。以及数字谐音:1314 (一生一世),4242 (是啊是啊),7456 (气死我了),9494 (就是就是),88 (再见),847 (别生气),555表示呜呜呜地哭。666表示牛牛牛或溜溜溜,很厉害的意思。
另外网民在输入汉字拼音时,为追求快捷,常打出类似于“什么—神马”、“稀饭—喜欢”、“悲剧—杯具”之类的错别字。有些网民为了标新立异,增加趣味性,在某种语境下用相同读音的字词代替原来的字词,产生一种谐音音译词,以彰显幽默。其中有些谐音词比原词更为形象生动,具有生活气息,得到了广大网民的认可并流传开来。比如:斑竹 = 版主;菇凉 = 姑娘;盆友 = 朋友;蜀黍 = 叔叔;骚年 = 少年;驴友 = 旅友。汉字谐音还可用来代替英语单词。如粉丝 = fans;博客 = blog等等。笔者根据来源又将以下谐音类常用的网络流行语分为方言,外来词和语码混用这3类。
3.2.1. 方言化
中国地域人多,56个民族共有将近130多种语言和地区方言。虽然普通话已经很普及了,但是人们平时还是习惯用方言来进行交流。在网络交流当中,网民们自然会在互联网上有意无意地使用自己的方言,这便对网络语言产生了较大影响。于是网上出现了大量的有方言特征的网络词汇,如:“方了”(四川方言,慌了,慌张的意思),“菜鸟”(闽南语,比喻新手,对于某件事情不熟悉的人),“大咖”(闽南语,本意为大人物,引申为在某一方面很厉害的人)、“老铁”(东北方言中“哥们儿”的意思,在网上通常表示关系很亲密的朋友)。
在如今的网络语言中,已然融入了不少方言因素。比如:“偶”来源于浙江宁波的方言,把“我”称作“偶”。“木油”一词是来自于上海地区的方言,在网上用来表示“没有”的含义。“银”在网上会用来表示“人”的意思,这是来自于东北地区的方言,比如曾经在网上流传很广的“俺们这旮都是东北银”。
有些方言区的人因前后鼻音不分,将eng念成en,打字时便出现以“盆”代“朋”的现象,于是出现“小盆友”(小朋友)等词;有的方言区(如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福建等地区) f、h不分,来自这个方言区的人将“喜欢”打成“稀饭”;有的方言区l、n不分,如兰州方言中的“姑娘”打字为“菇凉”;有些方言区平翘舌掌握不好,于是出现了“妹纸”(妹子)、“次饭”(吃饭)、“滚粗”(滚出)等词 ;还有东北方言中的“没sei了”(没谁了)以及粤语的“猴赛雷”(好厉害)等词都逐渐被大范围使用。还有网络上将“怎么”打成“肿么”源自山东方言。蓝瘦香菇是“难受想哭”的谐音。男票,是根据台湾对“男朋友”这一词汇发音谐音而来的网络词汇。福建省部分地区的人以及南京人读“这样子”连读成“酱紫”,是网络语言“酱紫”的起源。
3.2.2. 外来词音译
早在1921年,美国语言学家萨巫尔就提出,“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 [5] 。汉语早在汉唐时期就由于通西域、求佛经而引用了大量借词。作家王朔甚至说,“如果我们现在把外来语和外来的语言影响—翻译体、意译及其生造词统统从汉语中剔除,我们就说不成话了” [6] 。现在由于中国和国际的日益接轨使我们交流的语言更加丰富和国际化,网络语言中出现的外来词数量和种类都在不断增加,大多数是直接谐音音译过来,网络语言为了达到诙谐生动的效果,常常用令人难忘的字眼。
比如:因吹思听 = interesting,一颗赛艇 = exciting。
图样图森破 = too young, too simple,在网络和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表示太年轻,太天真,意指对方想的简单肤浅,太幼稚,带有调侃和自嘲的意味。“狗带”是go die的谐音,表示去死。源自中国艺人黄子韬在一次演唱会上表演的英文Rap。绝不轻易狗带表示绝不轻易放弃或挂掉。另外还有“所噶”是日语“そうか”的谐音,表示原来是这样啊。岂可修 = ちくしょう(chikushou)意思为可恨、可恶。欧尼是韩语언니读音的中文谐音,欧巴则是韩语哥哥的谐音。
3.2.3. 语码混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交际的实际内容就是认识、思维的成果,即信息。信息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依附于有效的载体来传播,这个载体就是语言。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普及,人们使用英语的频率越来愈高,网络媒体上也常常见到汉英混合的词,这种语言现象是语言学中的语码混用,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语码混用(code-mixing)是指以一种语码为主、再夹杂其他语码的语言现象,语言与其他语言、数字、符号混合用在一起,如汉英语码混用,即是在汉语词汇或词组中夹杂一些英语词汇或词组的语言表述” [7] 。
比如,me too = Me2,B4 = before、CUL8R = See you later、+U = 加油。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也可以表达为“2B or not 2B”。
英汉混合型词由汉语语素与英文单词合成:“笑cry”(笑哭)、“I服了U”(我服了你)、“厉害了word哥”(厉害了我的哥)。近几年的热词热语中,不少都来自于此,比如网络上流行的“no 作(zuō) no die”,表示不作死就不会死,通常被网友用来劝诫处事不要过于任性做作,不然会有不好的结果。还有“hold住”指面对各种状况都要保持住、坚持住,充满自信,从容应对一切。最近流行的“打call”指演唱会台下观众们跟随音乐的节奏,按一定的规律,用呼喊、挥动荧光棒等方式,与台上的表演者互动的一种自发的行为。也用来表达对各种事物的喜爱和支持。
近两年的网络新词中还出现了英汉结构的谐音仿词,用英语来替换汉语中谐音的部分,从而构成一个新的词语,比如“book思议”(不可思议),“有bear来”(有备而来),“无可phone告”,“贪生pass”,“呆若MUJI”等。这种类型的谐音仿词并不少见,与多数谐音仿词不同,用英语来替换了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语素,读音上十分相似,意义上没有发生改变。
英汉符号混用体现了网民对外来文化兼容并包的心态网络交际手段的特殊性,以及交流速度的需要,使得网络语言在表达上追求文字的简洁性,因此出现中英文夹杂或缩写的现象,也正吻合网民们求新求异和交流快捷方便的心理需求。这些表达简单明了,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也使人们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富有生机和活力。
3.3. 旧词新义
将现有的构词成分进行歪曲解释,从而增加新的词义,新词往往很诙谐幽默,或具有反讽意味,与原来的意义相反或者无关。比如“山寨”,本义指山中的城寨;在山林中设有防守的栅栏的地方。现在则是表示由模仿、复制、抄袭而来的假冒产品。如:山寨文化等。
“戏精”原本指表演或者演戏疯狂,对戏剧表演非常热爱的人,也有赞美很会演戏的意思。而如今通过网友的衍化,就变成了生活中一言不合就给自己加戏,演技浮夸,引起身边人注意的人,有嘲讽的意思。“拉黑”本是拉到黑名单、屏蔽某人言论的意思。经过网民的认知整合后,语义被扩大,除了表示把某人拉近黑名单,也可引申为实际生活中对一段事、某些人永远的情感拒绝。“非酋”字面解释为非洲部落酋长。常被网友代指运气最不好的人,脸特别黑以至于成为最倒霉的那一个,多用来自嘲。
“土豪”一词原指富有的地主。土改和革命时期的土豪,是被专政与被打击的对象。原指乡下财大气粗、没什么品味的有钱人。在网络游戏中引申为无脑消费的人民币玩家,现在用于调侃那些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该意义衍生出“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土豪,求抱大腿”等句子。有些人把比自己肯花钱的人都称之为“土豪”。
“囧”本来是个生僻字,表示“明亮、光明”。现在则变成一个表情符号,形容“窘迫,尴尬,无奈”的心情。一个大“口”代表一张人脸,“八”代表人因悲伤或沮丧而下垂的眉,里面的“口”表示人张着的嘴,该字表示某人低垂着双眉,愁眉苦脸、一筹莫展的模样。字形上看“囧”字形象的突出了极致扭曲夸张的表情,意思上有着“窘迫尴尬”和“炯炯有神”等同音字体的丰富意境,表意明显。众多商家在商铺、日常用品、广告上加印“囧”字,形成了特有的“囧”文化,甚至电影片名也用上这个字,如电影《人在囧途》。可见网络语言不仅渗入到大众生活,也影响到经济商业。
“油腻”本是指脂肪或含油过多,现在则用来形容某些不注重身材保养、不修边幅、谈吐粗鲁的中年男子。该词语最早来源于微博,随后冯唐、高晓松等在各自的微博上发布博文谈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引发网友激烈讨论,“油腻”的含义进一步扩大,油腔滑调、世故圆滑、邋遢不堪,没有真正的才学和能力又喜欢装逼吹嘘的中年人都可称“油腻”。“油腻”反射出中年人在生活稳定,物质生活条件提高后,对自身的反思及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3.3.1. 与社会热点相关
社会事件方面语言既是社会交际的工具 ,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的记录者。在网络语言传播的过程中,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点事件经常会引起语言符号意义的变化 ,衍生出新的含义并被广大网民广泛传播使用。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封史上最任性辞职信源自河南省实验中学一名女心理教师。仅有10个字的辞职信,一下子击中了广大网民对远方的世界的向往之心,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并迅速被传播,在微博中转发评论量竟达到10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提醒我们人生不应该只为了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而妥协于现实。还应该充满对美好世界的想象,还应该追求内心世界的满足。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意思为事情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常常用来调侃一些比较具有戏剧化反转的剧情,令人跌破眼镜甚至是啼笑皆非的境况。该词最早出自周星驰的电影《家有喜事1992》里面的张曼玉饰演的何里玉和周星驰饰演的常欢二人之间的一段经典对白,熟悉该电影的观众也常常使用该词。
“你有Freestyle吗?”中文翻译为自由式,自选动作。嘻哈文化中“freestyle”是为即兴表演、即兴说唱的意思。之所以成为流行词是由于《中国有嘻哈》这档火热的节目里,导师吴亦凡三段式发问:“有freestyle吗?给我来段freestyle!会freestyle吗?”从此freestyle火遍网络,还入选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2015年成龙一句自嘲戏让“duang”这个字成了当时网络上最新最热门的词语。由此可见名人效应对网络流行语言的影响非常深远。
“一个亿小目标”,出自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之口。他在《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中谈到“很多年轻人想当首富”的话题时表示:“想做世界首富,这个奋斗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1个亿。”后在网上走红。其意思正好与本义相反,指的是普通人难以达到的“大目标”,多含讥讽和自嘲的意味。
“凉凉”或“凉了”最初是来源今日头条《百万英雄》答题的音乐背景《凉凉》这首歌。后来,网友用来代表答题答错了或在游戏里挂了,现在不好的事都可以用一句“凉凉”。“我能怎么办啊我也很绝望啊。”形容的人出于一种绝望境地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无言以对的一种情绪,作为网络流行词语,是目前一种比较常见的调侃吐槽自嘲的方式。
“中年少女”,该词是如今吐槽90后群众的一种常见的网络语,脱发、发福、失眠∙∙∙∙∙∙等等症状成为了如今年轻人的一个常见的“早衰”初老现象,提早感受到中年危机的这群姑娘们被人吐槽或者是自嘲为“中年少女”,身体已经老龄化了但是依然保持着少女心。
“佛系青年”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借鉴佛教讲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指的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随缘”为指导精神的生活方式。佛系青年常用语句:都行、可以、随它去、没关系……遇事淡定,内心无甚波澜,云淡风轻。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看破红尘、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该词常常用来自嘲穷人,有钱人的世界和生活一般人根本难以想象,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每天为柴米油盐操心的网友们在网络世界看到了无法想象的富人生活,不得不感叹“日常吃馒头就很好的孩子根本想象不出来满汉全席的味道,因为没有尝过,穿过最好的衣服是集市上100块的外套,怎么去理解10万块的高定。”
这些网络流行语是人们在现实生活的吐槽,反映出他们无力改变现状,无奈自嘲的心态。
3.3.2. 格式流行语
汤攻英在分析网络流行语时,提出了“格式流行语”的概念,指出:“格式流行语,作为与单纯流行语相对的概念,是指以一定的语言格式出现的流行语,换言之,该类流行语众多表达形式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原初格式’。单纯的流行语则是指以完整的词语形式出现的流行语。与单纯流行语相比,格语言应用研究式流行语具有以下特征:内涵的丰富性,形式的开放性” [8] 。
多年前的“凡客体”曾火爆网络,引领广大网友竞相模仿,语言结构的效仿成为极具新网络语言风格的表征之一。淘宝体随后因其亲切、可爱的方式逐渐在网上走红,让淘宝的顾客们感受到“亲切又腻歪”的语言魅力和情感深度。从此互联网上经常涌现一批流行语句,还出现了“咆哮体”,“元芳体”,UC“震惊体”等。网络潮人或模仿着它们的形式,或征引它们的内容,掀起一波又一波网络新语的热浪。
比如“我可能喝了个假酒”引发了“我可能XXX了个假XXX”语式的模仿潮;“你们尽管复习,考到了算我输”然后被网友制作成一张表情包,随后受到了网友们大量的转载和使用,该词因此走红网络,成为了新的常用网络语“你们尽管XX,XX算我输”体。
“XXX了解一下”。出自陈奕迅的相关视频,在围观的众粉丝中一个突出的声音在喊“喔陈奕迅,游泳健身了解一下”,该视频的转发评论点赞数均破万,使得该梗就此走红网络。“游泳健身了解一下”随后衍生出来了各种句式。吐槽别人太胖了你可以说游泳健身了解一下、吐槽别人太瘦了你可以说汉堡奶茶了解一下。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出自网络上流传的一段新闻的采访视频,一男子因为偷窃电动车被警方抓获后,记者采访他:“你这么年轻身体健康为什么不选择找份工作,而要去偷窃呢?”他表示“打工这方面,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偷这种东西,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进看守所感觉像回家一样,在看守所里的感觉比家里感觉好多了!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里面的!”从此走红网络,该句式被广泛引用,比如减肥是不可能减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减肥的。
3.3.3. 符号表情和表情包
虽然网络的普及,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提高。人们在网络世界的表达需求越发强烈。而纯文字并不能把人们日常交往中所使用的表情、动作等语言辅助形式表达出来,于是网民们开始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数字和图形,创造了出独特的网络符号语,通过它们组合形成的图像表情来传达丰富的情感。
最早的网络表情符是美国斯科特·法尔曼(Scott Fahlman)教授于1982年首次在电子公告板上输入的一串ASCII字符:“:-)”,这是第一张电脑笑脸。此后,表情符号传遍全球,国际通用,表情符号的使用在电脑和手机普及以后更加宽泛。
根植于中国书画同源的传统文化的颜文字体系是创制于1998年的多语言横排符号组合的表情符号。多语言的文化包容性和字符艺术性使颜文字走出中国走向亚洲,在全球拥有超过十亿用户量级的受众,与emoji (絵文字)、emoticon齐名,发展成为影响世界的网络文化符号。表1就是颜文字,通过不同的符号组成生动可爱的表情,使网民的表达更丰富更具象,更有趣味性。
随着手机上网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提高,网民可以随意发送动态图片和视频了。于是就有了表情包的产生,即图片上配上文字,有的图片是动态的GIF格式。表情包作为语言的一种可视化形式,是虚拟语言生活自组织的产物,其本质和文字相差不多。作为自然语言的图片形式,表情包在原来以文本
Table 1. Some examples of partial words
表1. 部分颜文字示例(kaomoji)
交流为主的网络空间中提高了用户沟通的效率和质量。使表达变得更加直白形象。
上文中的一些网络流行语大多都有相应的表情包,甚至有的网络语言变得流行就是因为其相应的表情包很受欢迎。比如“在违法的边缘试探”作为网络流行语,就出自于一个白鹭在海边试探的表情包。多作为调侃语,当一些人明知道这样做有不好的后果还要继续的时候,就会有网友提醒他,表达的意思大概就是大家试图做这件事。后来被网友们各种P图、改图,引申出更多的流行语,比如:在老公生气的边缘试探、在作死的边缘试探、在被窝的边缘试探等等。
4. 结论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了相应的新语汇,出现新事物或新关系时必然产生新语汇。也就是说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只有当社会生活停止的时候,语言才不起任何变化,不过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斯大林曾在1950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到,“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也将是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的。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 [9] 。社会语言学“一方面应当从社会生活的变化来观察语言的变异,另一方面要从语言的变化‘语言的遗迹’去探索社会生活的变动和图景” [10] 。
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的载体,网络语言的通俗性让它有了广泛的受众,满足了网络信息时代网民们表达内心复杂感受、情感的实际需求,并被迅速地传播,引起了广泛关注。网络语言中大量的流行词语反映着我国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们的价值观改变,成为人们物质生活、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道德涵养等变迁过程中最忠实的记载工具,是社会文化生活新面貌的真实记录。
基金项目
本文项目为“湖南省社科基金:思维和文化共通感与意象翻译研究”(项目编号:15YBA40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委托课题“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研究”(项目编号:C-2015Y040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