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习语是经过长期和广泛的使用形成的,它们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浓缩了人类社会各个时期的生活,其背后蕴含着巨大的语言文化内涵。英汉习语的研究对深入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有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英汉习语进行了对比分析。王红梅从文化的视角对英汉习语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针对习语中文化现象的可行性翻译意见 [1] ;江瑞比较了中英习语的异同,并对英汉习语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论述 [2] ;谭卫国着重研究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将英语习语进行分类研究,提出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等具体翻译方法 [3] 。他们的研究无疑加深了人们对英汉习语的了解,同时,又使人们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外,一些学者所提出的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更是对人们今后的翻译实践有着巨大的帮助。而本文将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形合与意合角度出发,探讨英汉习语的差异。
2. 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原因
一句话当中可能有若干小句,小句之间的关系可隐可显,如果关系是隐性的,便好似那无缝的天衣,我们称之为“意合”;如果关系是显性的,便会在形式上清晰地严格地表现出来,我们称之为“形合”。形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或词汇手段。意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 [4] 。Eugene A. Nida说过,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莫过于形合与意合之分了(1982)。英语重形合,语句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或各种语言连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汉语重意合,句中各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少用连接语,所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
由于西方民族在思维模式上注重分析事物,惯用客观的观点分析事物间的内在差别和对立,英语语言的组织结构为形态性语言,无论是在选词造句还是在组织篇章,都明显带有形合的烙印。在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长期影响下,汉民族从总体而言重整体,如“天人合一”思想,重悟性,如道家在对客体“天地”的认识上,用感受的方式来呈现“宇宙即我心”的思想。这一思维模式反映在汉语中,就是汉语在造句、谋篇时少用或者不用形式词,而是依据意义上的连贯来组织篇章结构的 [5] 。
3. 英汉习语在形合意合方面的差异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其含义甚广,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一个民族的习语可以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特征,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习语是对一种语言文化的高度凝练,恰恰是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的一个典型范例。英汉习语在形合意合方面主要有如下不同:
3.1. 关联词、连接词和关系词的使用
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如and,but,because,so that,although等)用来表示并列、转折、因果、目的、让步等关系;连接词和关系词(如who,whom,what,which,when,how,where等)用来连接主句和宾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或定语从句等。而汉语则少用甚至不用这类词 [6] 。
1) Learn from numerous advisers, and you’ll become a master.
问遍千家成行家。
2) If two people are of the same mind, their sharpness can cut through metal.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3) A fox may grow gray, but never good.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4) When an opportunity is neglected, it never comes back to you.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英语句子结构紧凑,讲究形式完整,句子与句子之间惯用连接词。在一句话中,如果前后为两个完整的句子,那么这两句之间必须有连接词或者用逗号隔开。汉语则与此相反。如句(2)可分为两个完整的句子,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其逻辑语义是:如果两个人同心,那么其利断金。但是汉语译文“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并没有关联词“如果”,人们却可以理解这两个小句子之间内在的条件关系。其他几个例子也是如此。由此可见,句子中是否存在关联词、连接词和关系词是体现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的重要标记。
3.2. 介词与介词短语的使用
介词又称作前置词,表示它后面的名词或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与其他句子成分的关系。介词在英语句子中最为活跃,是连接词语或从句的重要手段。在组词成句时起着粘连和结合的作用。这在英语习语中也较为常见,而汉语句子则常常不用或省略介词 [7] 。
5) Losers are always in the wrong.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6) Like father, 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
7) Over fast, over loose. 过犹不及。
8)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眼不见,心不烦。
以上例子中,介词“in”,“like”,“over”起着粘连和结合词语的作用,体现了英语形合的特点。而在对应的汉语译文中,并没有出现介词,而是选择省略,或者用动词来表达相应的意思,如句(6)中的“有”和(7)中的“过”。由此可见,英汉习语的句子在介词使用方面的不同。句(8)中,英语习语中用到介词短语“out of”,其意思为“视线之外,思想之外”,而对应的汉语习语则为“眼不见,心不烦”,并没有出现介词短语,而是用动词来表达。这体现了英汉习语在介词短语使用方面的不同。
3.3. 紧缩句的使用
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紧,是紧凑,指分句间的语音停顿没有了;缩,是缩减,指有些词语被压缩掉了。它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虽属于复句范畴,但又不同于复句。其语言简洁凝练,表达有力。
9) 有志者事竟成。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本句中,汉语习语的句子为紧缩句,以单句的形式来表示复句的内容,虽然没有使用关联词,但其逻辑关系隐藏在句意之中,可理解为“只要有志向,所有事都能成功。”而英语中,则采用了从句的形式,其逻辑关系通过“where”一词表达的十分明确。
10) 不到黄河心不死。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
本句中,汉语习语的句子为紧缩句,但它的完整表达方式应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到达黄河,他或她的决心就不会消退”。但在“不到黄河心不死”中,没有关联词的使用,其以单句的形式来表示复句的内容,其内在逻辑关系需要通过语义进行判断。而在对应的英语习语中,两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until”一词表现,这样处理使所要表达的意思十分清晰明了。由此可见,汉语习语通常采用紧缩句,但英文译文并非采用紧缩句,而是采用复合句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11) 问遍千家成行家。Learn from numerous advisers, and you’ll become a master.
本句的汉语习语中,通过句意我们可以知道“问遍千家”与“成行家”之间是顺承关系,意思是问遍千家之后可以成为行家,但此句中并没有表示逻辑关系连接词,但是在英文译文中,用到了“and”,使两个单句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凑。
通过以上例子的分析,我们发现,汉语习语中常常采用紧缩句,用单句的形式来表达复句的内容,句子的内在逻辑关系隐藏在句意中;与此不同,英语习语则多用复句的形式,句子之间采用表示逻辑关系的连接词,使各单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跃然纸上。
3.4. 无主句的使用
无主句是指根本没有主语的句子。这种句子的作用在于描述动作、变化等情况,而不在于叙述“谁”或者“什么”进行这一动作或发生这个变化。无主句即使没有上下文或特定的语境,一般来说其要表达的意思也是完整而明确的。
12) 活到老,学到老。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此句中,我们并不知道活到老与学到老的主语,但是,我们却知道这个习语所要表达的意思,有无主语并不影响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这种句子结构被我们普遍接受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但是,英文习语却加上了主语“one”,来使句子结构完整。
13)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While the magistrates we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 the common people were forbidden to light lamps.
此句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并未指出是谁发出“许”的动作,只是表达了一个事实,相应的英文习语为了不表达动作的发出者,采用了被动句的形式,使动作的承受者做句子的主语。由此可见,主语在英语句子中的重要地位。
14) 引狼入室。He sets the fox to keep the geese.
此句中,“引狼入室”并没有表明“引”的发出者,为无主句,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习惯也接受这种表达方式。而对应的英文习语中,却有主语“he”,只有这样,才能使句子结构完整。因为在英语中,除祈使句外,所有的句子都要有主语,主语是英语语法的刚性要求。
这些例子表明英汉习语在使用无主句上的差别,汉语因为注重意合,强调语意之间的连贯,所以在表达方式上常采用无主句,特别是在习语这种高度凝练的语言中,而英语注重形合,强调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即使是在习语中,也尽量做到不缺主语。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英语习语注重形合,汉语习语注重意合。在连接词、介词和介词短语、紧缩句和无主句的使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英汉习语的形合与意合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 [8] ,笔者在整理材料过程中也发现了英语习语意合和汉语习语形合的例子,如英语习语“No pains, no gains”,此句没有主语,没有谓语,没有逻辑连接词,句子结构松散,符合意合的特点,但是作为一种习语,却广为流传,为人们所接受。同样地,在汉语习语中,也不难发现形合的影子,如“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此句主语谓语皆有,且存在逻辑连接词“故”,句子结构完整,这表明了汉语习语中也存在形合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