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发展尚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仅与就业相结合,没有融入到同学们所学习的每一门学科当中,忽略对创新性思维的启发,灌输式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以实践为基础的探索;其次,创新创业教育被定义为课外教育、它没有真正的融入到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更多的存在于讲座、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第二教育课堂中;当然医学院校中缺乏创新创业专业指导老师也是其教育体系不健全的一大因素 [1] ,因此不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导致了高等医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受阻。
1.2. 高等医科院校整体创新创业氛围欠缺
1.2.1. 高等医科院校因其特殊的办学目的在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发展上相对迟缓,基础薄弱
高等医科院校因为其学科特点与其他理工类,文史类大学的学科存在差异,高等医科院校课程多,内容难懂繁琐,学制长,办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临床技能的优秀医生。所以高等医科院校的老师、学生都对创新创业的理解认识较浅甚至是曲解创新创业的含义。对创新创业的理解认识不足以及来自校方的支持不足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相对其他综合性高校较迟缓。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因为本身高等医科院校的老师也是来自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局限于科研创新,指导缺乏系统性,除此之外高等医科院校因为学科的单一性,没有与社会各界优秀的创新创业人士建立良好的沟通教育机制,形成了高等医科院校缺乏生动形象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态势。再者就当今的重大就业压力,高等医科院校对同学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没有真正发挥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只集中指导与医学专业对应的社会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没有成为新时代高等医科院校就业指导的新思路。因此高等医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匮乏,发展基础薄弱。
1.2.2. 保守的就业心理阻碍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发展
在整个社会的认识中,医生的社会地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医护人员有“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为人类的医学事业发展奋斗终身。在大学期间同学们想的是如何通过增长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提升学历来增加就业竞争力、暂时缓解就业压力。因此创业意识淡薄、加上在校课程设置的限制、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医学类专业同学毕业后追求的是稳定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极少选择艰难的创业之路 [2] 。医学类专业同学普遍的保守的就业心理,是他们不愿意跳出自己的固有知识体系,积极勇敢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新事物,开拓新就业领域的重要原因,他们对创新创业教育接受度呈现降低趋势,进一步使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发展受阻。
1.3. 高等医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思路局限
1.3.1. 高等医科院校的创新思维启蒙教育没有深入贯彻到各个学科体系当中
创新创业和高等医科院校的同学紧密联系,医学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科研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探索、而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就蕴含着创业的机遇。此时创新思维启蒙教育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渗透于各个学科体系的创新思维启蒙教育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创新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而当前医学院校并未将创新思维启蒙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体系,导致同学们无法跨越惯有的思维模式,难以实现创新创业、只有将创新创业意识融入到各个学科体系当中,高等医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氛围才会浓郁,医学生才能正确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打开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形成一种共同探讨进步式的教育理念。
1.3.2. 医科院校的创新计划训练与创业计划训练没有深入到每一个同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一新生在接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后,应该辅助于适当实践训练才能使这门课程的精髓深入人心。医学院校近年也在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全国性的创新创业课外活动,从参赛的情况来看,医学院校中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不高,调查显示医学专业学生中仅有8%的学生表示参加过创业竞赛 [3] ,各类活动的侧重点为医学研究方向,参赛同学来自于医学科研实验室,从大一新生阶段开始接触医学实验,在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摸索中获得系统的医学科研创新知识与技能;另一部分同学是在参与大赛的过程中接受到来自非专业老师的指导;除此之外,在吉林省关于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的调查中发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精英教育的比重为88.89%,了解“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的人仅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74.46% [1] ,这说明创新创业计划训练没有深入到所有同学中,只有充分参与体验感受创新创业计划设计,才能提升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与认识。
1.4. 社会对高等医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期待
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印发的《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中谈到要通过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深化医学教育体制改革,以培养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精尖创新型医学人才,从而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在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多样化的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人们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复杂,而医生则在解决健康问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患者在求医过程中对医生的职业期待日益增长。面对来自病患的压力、教育职业方面的压力、家庭方面的压力,医生对自己的职业期待同样在无形中增长。另一方面高等医科院校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决定了我国未来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前沿科技力量,在发展创业型经济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背景下,时代对高等医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期待也在增长;医学的进步会使得我们不满足当前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必将介入我们生活的更多领域,医学的进步同样昭示着社会对高等医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期待 [4] 。
2. 医学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2.1.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2.1.1. 加强思想引导,从教育的根本理念出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是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指挥棒,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起到关键作用,因此高等医科院校的教师们应当首先成为引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先驱者,从自身做起,为同学们树立精神榜样,从各个学科体系深入贯彻积极的创新意识、创业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意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特点 [5] ,创新思想教育方式,将思想教育植入到高等医科院校的各个课程体系中,当创新创业思想教育理念在一门学科中完成由量到质的飞跃时,创新创业思想意识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医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在高等医科院校中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学习氛围。
2.1.2. 将创新创业融入到高等医科院校大学生的学年综合测评中
将创新创业融入到高等医科院校大学生的学年综合测评中,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以此来激发同学们的思考能力、学习热情、化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出击,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模块进行探索学习或者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过程中,鼓励在校大学生做自主创业探索、为将来的创业就业奠定基础 [6] 。以多方位的思考来增强高等医科院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理解认识,在实践过程中提高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为将来步入临床工作做铺垫。在学生综合测评中加入创新创业知识能力掌握板块,强调了创新创业意识对高等医科院校大学生的重要性,使高等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更加规范完善。
2.1.3.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孵化平台
在高等医科院校中整合优秀的师资力量,号召感兴趣、有一定社会活动组织经验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搭建一个具有创新创业教育咨询服务功能、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功能、创新创业项目帮扶功能、对外联络企业与教育机构功能的综合性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平台 [7] 。从而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力,在整个校园内营造一种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增强高等医科大学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为需要创新创业实践机会的同学提供一个锻炼自己综合能力的机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孵化平台提供给广大有创新创业梦的学子免费的场地以及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创新创业系统指导,以降低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前期投入、增长医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2. 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学校相关管理制度
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本身起步慢,基础薄弱,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制度的完善又是创新发展的基石,所以加快教育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是当前医学院校迈出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涉及到学校教务、团委等多个部门,既要做到分工明确,也要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制定确切的管理机制制度,明确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当前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阻碍,致力于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实践中发展完善进步提高。
建立以“兴趣为导向,思维引导为基石”的拓扑结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以社团组织、学校实验室、创新创业公共课为支点,成立创新创业兴趣小组俱乐部,吸纳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同学共同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建设中来,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举办创新创业思维启发沙龙,以校级八大组织和各学院学生会为根据地,在广大学生干部中率先实施创新创业思维启发教育,从学生干部再到同学中,逐渐扩大范围,深入内容。实现将创新创业思维启发从集中到发散到同学当中去,形成各级学生组织源源不断向创新创业俱乐部输送具备良好综合素质人才的局势,创新创业理念深入到全体同学心中,将这批学生骨干与具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同学融合到一起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思维启发与训练的继续学习,双向促进人才的培养,缩短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的时间,进一步实现从创新理念到创新创业设计的转变,最终将可行度高的创新创业计划转化为现实成果,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探索。
2.3. 搭建高校合作平台、优化配置,整合资源
2.3.1. 大学城内集中高校资源交叉课程学习
通过高校资源的整合,在大学城范围内建立高校联盟,强强联手,将各类型大学资源融合在一起,高校联盟中的大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高校课程,利用空闲时间走下网络,走进不同类型的大学进行学习,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培养跨领域思维,为高等医科院校学生在医学领域的创新创业思维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高等医科院校与其他高校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为医学与非医学创新创业事业的搭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基础;复杂多变的校园环境也为高等医科院校同学们摆脱思维定式、培养危机处理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高校资源的整合不仅让高等医科院校大学生走入非医学院校中感受更加新颖发散式的思维模式,而且还能让非医学类的高校同学更好的了解生命科学,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医学文化修养,促进了各大高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减少医患矛盾、营造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做出贡献。
2.3.2. 大学城高校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共商创新创业新航向
通过互联网建立大学城范围内的高校创新创业高峰论坛,邀请从各大高校走出去的创新创业成功者分享自己的创新创业经验、分析当前各领域创新创业局势,拓宽高等医科院校在校大学生的眼界,从广谱角度了解认识创新创业的局势,综合来自各个不同领域的信息,紧密的将医学以及生命科学技术的研发创新与非医学类创新创业思路结合起来,共同探讨医学创新创业的突破口;除此之外还有高峰论坛上各大高校创新创业领军团队的项目分享报告,以不同的视角分析创新创业项目的各种可能性,与创新创业界的前辈共同讨论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势,以及未来创新创业发展的新思路、新航向;从医学的角度分析,我们应该如何赶上时代的潮流,走在新时期创新创业的最前沿,不断的推动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发展。
2.3.3. 校企结合新思路,开创医学生就业创业新领域
高等医科院校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样也可以借鉴综合性大学的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制药厂、生物科技公司、医学实验动物养殖科研院所、医疗器械公司、医-养结合型医院等与医学类专业相关的企业与高等医科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高等医科院校在校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到上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专业见习实习,为医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发展开拓新思路,为高等医科院校大学生的创新性实验探索提供了更加科学专业的指导以及更大的研究平台;跳出以往的思维定式,重新定义医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方向,鼓励学生以专业结合兴趣的方式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也为与医学相关类企业培养具有扎实临床基础知识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机遇。
2.3.4. 建立高校友好合作帮扶机制,创新创业事业共同健康成长
通过建立高校合作平台,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上与其他高等教育学府形成“一对一”或“多对多”型的友好合作帮扶机制,利用课外时间交换考察,学习经验,共同提高。独立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其他综合性高校的创新创业发展存在一定差距,综合性高校拥有丰富的创业教育资源支持体系,独立的医学院校相对而言就比较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创业基金难提供、创业基地建设较少 [8] 。通过建立这样一种友好帮扶机制解决高等医科院校资源匮乏问题,在相对成熟的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下,结合高等医科院校实际情况,能有效缩短高等医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进程、及时的规避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发展道路上的陷阱,造就适应社会发展,与高等医科院校文化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另一方面为了保障综合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综合性高校必须持续不断的积极探索新的领域,发现新的创新创业优质资源,高校合作平台的搭建反向作用于综合性高校,双向促进高等教育学府的创新创业事业发展。
3. 结语
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不仅仅局限于本文中所谈到的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高校合作交流、优化配置,整合资源等内容。教育的成功源于正确的指导,坚定的执行力,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真正深入了解高等医学院校当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老师、同学、教育机构、国家社会等多方联合的共同努力,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才会越来越规范化、成熟化、国际化。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