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挥发性有机物是对流层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 [1] [2] ,在大气光化学烟雾和灰霾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以PM2.5和O3为特征的大气复合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VOCS进行系统性研究是认识颗粒物和O3污染的重要基础。
本研究以天津市2017年12月份VOCS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天津市冬季VOCS污染水平、日变化及来源特征等,对大气中VOCS浓度及组分特征做了初步研究,希望为天津市VOCS污染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2. 观测条件
2.1. 观测地点
从2017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在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综合观测实验室(117˚09'04E,39˚05'49N)开展VOCS连续自动观测,仪器距地面高度约20 m,周边以商业活动区和住宅区为主,附近有主、次干道各1条,其中主干道位于监测点正北150 m,次干道位于监测点正南80 m。
2.2. 观测设备
选用德国AMA公司的GC5000在线色谱分析系统,包括GC5000VOC-FID/PID和GC5000BTX-FID两套分析系统,分别分析低沸点的C2-C6物种和高沸点的C4-C12物种等共56中VOCS。其原理是:空气样品通过采样管路经干燥后直接进入分析系统,有机物在富集管中吸附解析,进入毛细管柱进行分离,最后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有机物含量,时间分别率为1 h。
3. 结果与讨论
3.1. 浓度特征
3.1.1. 总体浓度特征
共监测56种VOCS,其中烷烃29种、芳香烃16种、烯烃10种、炔烃1种(乙炔),分别占总监测种类的51.79%、28.57%、17.86%、1.79%。
天津市区VOCs日均浓度在24.80 μg/m3~186.56 μg/m3之间,平均浓度为69.66 μg/m3,其中烷烃35.07 μg/m3、芳香烃20.73 μg/m3、烯烃11.52 μg/m3、乙炔2.38 μg/m3,分别贡献了50.34%、29.76%、16.53%、3.38%。
与夏季(9月份)相比,冬季VOCS浓度高出36.17%,但各VOCS物种贡献基本保持稳定,烷烃和芳香烃仍然是主要VOCS物种,其中烯烃浓度涨幅最大,达到84.19%,芳香烃次之,为34.44%,烷烃为16.81%,乙炔浓度下降12.67%。
3.1.2. 主要VOCs浓度
图1是天津市区浓度在1 μg/m3以上的主要VOCS,占VOCS浓度的79.44%。由图1可见,天津市区VOCS主要以烷烃为主,芳香烃、烯烃和乙炔等也有相当含量。浓度最高的前四种为乙烷、乙烯、苯、甲苯,含量达到5 μg/m3以上,分别为7.55 μg/m3、5.55 μg/m3、5.11 μg/m3、5.02 μg/m3,占VOCS浓度的10.83%、7.98%、7.33%、7.20%。与夏季相比,VOCS物种组成基本一致,共有15种VOC均出现在冬、夏两季主要VOCS物种中,其浓度变幅在−36.24%~283.74%之间,平均变幅为30.46%,整体而言天津市区VOCS受季节影响较大,但烷烃物种变幅不一,乙烷浓度上升明显,且明显高于其他物种;芳香烃和烯烃呈现上升趋势,芳香烃中苯的浓度升幅最高(83.13%),烯烃中丙烯浓度升幅最高,达到283.74%,与夏季相比,苯和甲苯,丙烯和乙烯的浓度更为接近。作为天然源排放的异戊二烯含量很低,浓度水平在0.2 μg/m3左右,与夏季相比浓度变化不大,说明天津市区VOCS受天然源影响不大。
表1列出了天津市区占各类VOCS浓度90%的物质及浓度,由表1可见,烷烃浓度最高的为乙烷,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烷烃,为7.55 μg/m3,占烷烃浓度的21.52%;芳香烃浓度最高的为苯、甲苯,为5.11 μg/m3、5.02 μg/m3,分别占苯系物浓度的24.65%、24.21%;烯烃浓度最高的为乙烯,为5.56 μg/m3,占烯烃浓度的48.30%。
3.2. 日变化特征
图2是观测期间天津市区VOCS、NOx和O3的日变化曲线。由图2可见,天津市区VOCS与NOx日变化曲线整体保持一致,均在早间7、8时出现高值,下午14~17时出现全天低值,17时后,浓度缓慢上升。VOCS与O3变化趋势相反,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Figure 1. Concentration of main VOCSin Tianjin
图1. 天津市主要VOCS浓度

Table 1. Major VOCS species in Tianjin
表1. 天津市主要VOCS种类
从逐小时浓度来看,8时后,随着光照增强,温度上升,光化学反应加强,VOCS与NOx消耗,O3开始生成,至14~15时,VOCS浓度降至全天最低水平,O3浓达到峰值,O3浓度下降,但VOCS和NOX浓度保持稳定;入夜后,受晚高峰等因素影响,二者迅速上升,而O3浓度迅速下降,20时后随着晚高峰结束、温度下降,二者浓度涨幅放缓;凌晨后呈现下降趋势,直至早间受早高峰和温度回升影响,浓度开始上涨。天津市区VOCS日变化特征与北京 [3] 、广州 [4] 、沈阳 [5] 、济南 [6] 、朔州 [7] 等国内其他城市的双峰特征有所不同,即上述城市在8~10时、17~20时左右出现两个峰值,说明这些城市明显受早晚 高峰影响,VOCS大部分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而天津市区观测点位虽紧靠天津市交通干道,但机动车对VOCS影响相对有限,NOx也仅有早间一个峰值,且峰值较弱,在晚间并未出现明显峰值,浓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而此时VOCS浓度随着光化学反应减弱,开始缓慢积累,并在凌晨达到稳定。说明,天津市

Figure 2. Diurnal variation of VOCS, NO2and O3in Tianjin
图2. 天津市VOCS、NOx和O3日变化特征
区VOCS的来源相对稳定,交通对VOCS的贡献相对有限。
图3是天津市区各类VOCS的变化曲线。由图3可见,烷烃、芳香烃、烯烃、乙炔的浓度日变化特征总体与VOCS日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但烯烃在夜间浓度的相对稳定,芳香烃夜间浓度增幅较烷烃平缓,但早高峰时段升幅明显,
炔烃和苯系物在夜间浓度基本保持稳定,烷烃和烯烃在0~5时有一定程度下降,随后随着早高峰的到来,浓度开始上升,特别是烯烃,在凌晨至早间浓度变化显著,苯系物在早高峰时段也有一定程度上升。其中,烷烃中的乙烷、异戊烷、丙烷、正戊烷、正己烷,苯系物中除苯以外的有机物及烯烃中的乙烯、丙烯在早高峰时间峰值明显。
3.3. 重污染天气VOCS特征
2017年12月29日至31日,天津市发生了一次连续重污染天气过程,期间,VOCS平均浓度为132.35 μg/m3,较平均浓度上升90.99%,其中烷烃64.86 μg/m3、芳香烃39.22 μg/m3、烯烃23.6 μg/m3、乙炔4.67 μg/m3,分别上升84.93%、89.21%、104.86%、96.35%,各组分在VOCS中的占比基本保持不变。
从各VOCS物种来看,浓度为1 μg/m3以上的物种增加到26种,较12月整体情况增加了9种,但物种浓度排序仍然相对稳定。同时,这些VOCS物种也占据了全部VOCS浓度的90%,与12月整体情况相比,物种数量和种类也保持了相对稳定。从各VOCS物种浓度和占比情况来看,重污染天气与12月整体情况相比差异不大,说明冬季天津市VOCS来源相对稳定。
3.4. 苯系物特征分析
苯/甲苯(B/T)常用来衡量机动车尾气的贡献 [8] ,单一机动车尾气源的B/T值为0.5左右,天津市区冬

Figure 3. Diurnal variation of alkane, benzenes, olefins and alkyne in Tianjin
图3. 天津市烷烃、苯系物、烯烃、炔烃日变化特征
季B/T为1.20,与天津市滨海新区B/T值(1.32) [9] 接近,说明天津市区冬季受机动车影响相对较小。
4. 结论
1) 天津市区冬季VOCS日均浓度为24.80 μg/m3~186.56 μg/m3,平均浓度为69.66 μg/m3,其中烷烃35.07 μg/m3、芳香烃20.73 μg/m3、烯烃11.52 μg/m3、乙炔2.38 μg/m3,分别贡献了50.34%、29.76%、16.53%、3.38%,与夏季(9月份)相比,各VOCS物种贡献基本保持稳定。
2) 天津市区冬季VOCS中浓度在5 μg/m3以上的有乙烷(7.55 μg/m3)、乙烯(5.55 μg/m3)、苯(5.11 μg/m3)、甲苯(5.02 μg/m3),占VOCS浓度的10.83%、7.98%、7.33%、7.20%。
3) 天津市区VOCS受季节影响较大,各物种变化情况不一:烷烃中乙烷上升明显;芳香烃和烯烃呈现上升趋势,与夏季相比,苯和甲苯,丙烯和乙烯的浓度更为接近。作为天然源排放的异戊二烯含量很低,浓度水平在0.2 μg/m3左右,与夏季相比浓度变化不大,说明天津市区VOCS受天然源影响不大。
4) 烷烃中乙烷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烷烃,为7.55 μg/m3,占烷烃浓度的21.52%;芳香烃浓度最高的为苯、甲苯,为5.11 μg/m3、5.02 μg/m3,分别占苯系物浓度的24.65%、24.21%;烯烃浓度最高的为乙烯,为5.56 μg/m3,占烯烃浓度的48.30%。
5) 天津市区VOCS与NOx日变化曲线整体保持一致,与O3呈现明显的负相关。VOCS日变化特征与北京、广州、沈阳、济南、朔州等国内其他城市的双峰特征有所不同。
6) 重污染天气过程期间,VOCS平均浓度为132.35 μg/m3,上升90.99%,各组分在VOCS中的占比基本保持不变,VOCS来源相对稳定。
7) 用B/T值衡量机动车尾气贡献,天津市区B/T值为1.20,受机动车影响较小。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