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成效
1.1. 产量产值快速增长
近年来,玉林市食用菌生产从传统分散栽培向规模化、专业化转变,发展快速,面积、产量和产值连年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16年全市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1200多万平方米(比2015年增加15%),产量12万多吨(比2015年增加17%),产值超过10亿元(比2015年增加12%)。2017年上半年食用菌推广达到预期目标,发展一批有规模的食用菌企业,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5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5%)、产量5.80万吨(同比增长7.0%)、产值5.71亿元(同比增长10%),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1.2. 品牌建设重大突破
玉林市食用菌产业过去只有菌种品牌。近年来,在做大做强“玉微牌”、“竹山牌”、“兴忠牌”等多个菌种品牌的同时,创建了“天原菌业”、“福兴牌”、“喜盈田”、“精准牌”、“益康牌”、“绿康牌”等一批食用菌产品品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西兴业福兴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的“福兴牌”,在市场中树立了较好声誉,在华南地区“福兴牌”秀珍菇可称得上响当当的品牌,取得了较好的品牌效益。通过树立品牌形象与品质,进一步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产业效益。
1.3. 基地建设规模较大
按照“规模大、标准高、辐射广”的要求,通过创建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推广良种良法,充分发挥样板的示范带动和典型引导作用,有效带动全市食用菌产业升级,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玉林市通过加强市场引导与政策扶持,优化扩建,形成5个现代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
1) 兴业大平山秀珍菇示范基地。基地位于兴业县大平山镇雅桥村,占地面积200亩,总投资3000万元,建成现代化生产大棚16,000多平方米,产品加工及冷库包装车间200多平方米,实现标准化的环境控制系统。2016年,据玉林市食用菌产业统计,该基地年栽培秀珍菇菌包150多万袋,年产鲜菇80多万公斤,年产值800多万元,增加劳动就业150多人。
2) 北流塘岸木耳示范基地。基地位于北流市塘岸镇,建成生产示范基地38.85亩,年生产菌棒100万棒。示范基地主要从事食用木耳的栽培、收购和销售;开展食用木耳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目前合作社已发展周边贡塘村、凉亭村两村的农户30多户,社员200多人。
3) 兴业城隍双孢蘑菇示范基地。该基地位于兴业县城隍湖村,充分利用坡地等周围环境,集成创新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机械化架料同步进出菇棚、泉水自动喷雾、数字化调控、荔枝林地拱棚栽培等技术,进行双孢蘑菇生产标准化、设施化、工厂化及数字化环境控制技术试验研究,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合作社以“合作社 + 基地 + 社员”的种植推广模式,社员入股参与投资和生产,利润分红。目前建成出菇拱棚15个,栽培面积7500平方米,应用温控技术实现周年化生产,每平方米产量15公斤,年产鲜菇45万公斤,产值450万元。
4) 兴业北市秀珍菇示范基地。基地位于兴业县北市镇,占地面积约43亩,目前建成菌包生产线1套、标准出菇大棚4座,冷藏保鲜库2个。年生产秀珍菇菌包50万袋,年产30万公斤鲜菇,产值300万元。注册食用菌品牌“喜盈田”,以品牌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
5) 玉州仁东秀珍菇示范基地。基地占地面积约30亩,建成菌包生产线1套、1千平方米的大型出菇大棚2座,全部采取互联网控制的自动喷雾系统和自动控温系统,冷藏保鲜库2个。注册“益康”食用菌品牌。
1.4. 科技支撑提升品质
发挥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玉林食用菌综合试验站、各县(市、区)经作站的技术优势,完成了有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10多项、专利技术6项、编著技术丛书6册,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玉林市食用菌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主要有以下5项:1) 食用菌栽培原料本地化应用;2) 食用菌优质品种推广应用;3) 秀珍菇反季节栽培技术;4) 食用菌钉型菌种应用技术;5) 双孢蘑菇智能调控生产技术。
2. 玉林市食用菌产业形势分析
2.1. 存在问题
1) 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玉林市食用菌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相对落后,很多菇农还是传统的生产技术,设备简陋,且规模不大,市场竞争力不强。没有实现变人工操作为机械作业的食用菌生产技术,从而阻碍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的提高,达不到有效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的产业发展目的。
2) 食用菌科技创新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才队伍不够完善,食用菌高层次人才少,县乡没有专职食用菌推广机构和人员,人员配备都是兼职,推广工作也得不到重视,县乡推广链条断裂。二是投入食用菌研究创新的资金不足,严重影响食用菌产业发展。
3) 食用菌龙头企业欠缺。食用菌龙头企业不仅能提升产业科技应用水平和生产效益,而且在基地建设、产品加工以及市场开拓、产品销售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目前,玉林市食用菌龙头企业数量少,企业实力和规模不大,产品仍以鲜销为主,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规模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2.2. 主要经验
1) 政府重视对推动产业起决定性作用。近年来,玉林市食用菌产业取得跨越发展,就是由于政府比以前更重视,出台了相关政策,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把食用菌产业作为现代特色产业来抓。政府把握了产业发展方向,起了决定性作用。
2)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实践证明,食用菌菌种选育改良、栽培原料本地化应用、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等一系列新品种新技术革命,对推动产业升级增效起到关键作用,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3) 社会广泛参与是产业发展新的生力军。从玉林市近几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来,新加入食用菌产业的人员,有来自从事计算机、工业、养殖等不同领域的行业老板或能人,他们创办实体、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带来食用菌发展所需的资金、市场、先进的经营理念,给产业发展注入大量新鲜血液,加快了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进程。
4) 示范基地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有效途径。通过创建示范样板,让食用菌从业人员学有榜样、做有范例、赶有目标,是加快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有效途径。
5) 技术培训宣传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开展“科技兴菌”技术培训宣传活动,让从业人员尽快撑握先进技术,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可起到少走弯路、减少损失、提高效益的作用。
2.3. 有利因素
1) 政府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已充分认识到食用菌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并把食用菌产业作为现代特色产业来抓,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政府支持是最有利因素。
2) 社会参与积极性高。许多社会有识人士已认识到食用菌产业是健康产业、美丽产业、致富产业和朝阳产业,是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产业。目前,有从事其他行业的能人已经加入或准备加入食用菌行业。有实力的人员参与,队伍不断扩大,这又是一个有利因素。
3) 市场需求日益旺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改善生活质量的欲望越来越强烈,饮食上已经不是吃饱的问题,也不满足于鱼肉鸭,而是要求吃得营养、吃出健康和延年益寿。食用菌营养丰富,是广大群众喜爱的健康食品,随着家庭生活的安康富裕,对食用菌需求越来越旺,这个大好形势,为食用菌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
4) 农村劳动力充裕。目前,玉林市总人口已达700多万,其中大部分是农业人口。玉林市作为农业大市,而食用菌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众多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劳力保证。
5) 适宜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农作物下脚料、便捷的交通道路等条件,也是玉林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有利因素。
2.4. 不利因素
1) 生产成本高。近年来,原料价格高居不下、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造致食用菌生产成本过高。可通过原料本地化、操作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等办法加以解决。
2) 资金投入不足。资金不足是长期以来制约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可通过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外资企业投向食用菌产业等方式加以解决。
3) 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不能及时到位。可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强化示范、聘请专家等途径加以解决。
3. 加快玉林市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加快玉林市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必需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增效为目标,提高食用菌生产专业化、规模化、设施化、机械化、品牌化等“五化”水平 [1] ,建设食用菌生态循环经济,加快推进食用菌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产业效益,有效推动农民增收。为此,提出以下8条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领导,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
为加快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领导。要把食用菌产业发展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制定政策,完善管理体系,特别要加大对基地建设、加工企业、协会、科技人才和农民培训以及科技开发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带动、科技促动、市场拉动、效益驱动、农民主动参与的发展新局面。
3.2. 加快食用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面提高技术水平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是推动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不断提高食用菌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快基础性、关键性重大课题的研究,强化技术集成配套,加强对高产高效品种选育、重大病虫害和杂菌防控、产品质量安全在线监测、无害化生产等重大技术攻关,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力争在新品种培育、病虫害和杂菌防控、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关键设施和主要生产环节的研发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着力技术研发,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做好一、二、三级菌种的繁育工作,保证优质菌种的充足供应。加强栽培技术的创新研究与集成组装,加大关键技术攻关,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切实加快食用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一是科研工作者深入生产第一线,手把手、面对面地开展科技服务,及时解决菌农的生产技术难题,及时为菌农提供市场信息。二是依托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户等建设好试验示范基地,使菌农看得真切,学得明白。三是把菌农科技示范户培养好,切实提高示范户学习接受能力、幅射带动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使其成为菌农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四是把科研院所的作用发挥好,使其成为科研和推广的衔接点。五是把面向企业的技术转移工作落实好,积极推进科研单位技术成果面向企业的转移、转化工作。
3.3. 加强培训提高和示范引导,推进辐射带动
积极培养食用菌专业人才,努力建设一支相当规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食用菌科技队伍。加快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加快食用菌实用人才和菌农的培训,提高菌农科学种菌的技能。通过整合技术资源,加强教学、科研、推广等部门的协作,依托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民党员实用技术大培训等,强化对一线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科技培训。坚持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课堂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培训一批技术过硬、服务有力的农技队伍,带动能力强的“中心农户”和“骨干农民”,切实提高技术的到位率,为加快发展夯实基础。选择在交通方便、群众积极性高、场地基础条件好的乡村建设核心示范基地,把示范基地建成为示范范围大、科技含量高、增收效果好、辐射力强、令人信服的示范样板。
3.4. 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产业化经营对发展现代食用菌产业是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实现食用菌生产的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 [2] 。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和鼓励现有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向优势区域集聚。二是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引导和兴办食用菌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合作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认真推广“龙头企业 + 专业合作社 + 菌农”和“食用菌协会 + 龙头企业 + 专业合作社 + 菌农”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三是加快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建设生产基地,引进外地龙头企业积极建设生产基地。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在基地建设中为菌农服务的功能。促进菌农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做到企业和菌农的双赢。四是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菌农提供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引导菌农以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五是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加强与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合作,成为技术入户和培训菌农的有效载体。六是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发展现代营销业,建设新型物流方式,拓宽食用菌销售渠道,培育大型流通龙头企业,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行情和国际贸易政策的收集研究,优化贸易商品结构,提高食用菌竞争力,扩大食用菌出口。
3.5.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食用菌是对农业废弃资源的利用与再生产、是与自然生态紧密结合的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食用菌的栽培基料主要是农业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如棉籽壳、玉米芯等)、木屑(包括桑枝条等)及辅料(包括牲畜、禽类粪便、麦麸、石膏等)。食用菌能消耗大量的废弃资源,对于减少农业污染、净化农村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食用菌产生的菌渣(也叫菌糠),可以制成有机肥料回到农田,也可以制成畜牧、鱼类饲料,或者制成木炭、活性炭等。这有利于循环食用菌经济、让所有的物质得到合理持久的利用,使得整个食用菌经济系统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以上经验大多是点滴的,还在摸索中,还存在循环模式比较粗放、结构不尽合理、资源消耗大、浪费较严重等问题。各级食用菌协会要主动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重视食用菌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研究制定区域内食用菌产业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运用资金、技术、价格等手段,促进产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食用菌产业成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少、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
3.6. 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的整顿工作,确保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
质量安全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要从根本上提升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必须加快完善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行业与市场监管,建立全面的食用菌质量安全体系 [3] 。首先建立长效机制,严把企业准入关和生产经营全程控制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可靠。其次,各食用菌协会要积极协助政府管理部门强化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加强质量安全监测,突出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质量监测、生产技术规范、市场准入、市场监测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食用菌产品认证制度;建立健全原产地保护制度;建立从菌棚到市场的全过程监控、运转高效、反应迅速的质量安全体制;及时发布例行监测信息,推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积极推行良好的食用菌生产规范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
3.7. 加快现代食用菌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出口
加强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适应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市场运行体系,对于促进菇农增收、引导市场消费,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产量和产值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4]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增长,食用菌市场由小到大,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食用菌市场体系。小蘑菇大市场,要优先加大市场建设投资,加快现代食用菌市场体系建设。在产地,对现有的食用菌批发市场,要重点加强“集配”功能建设,主要包括:集中功能,仓储功能,价格形成功能,物流配送功能,信息发布功能,市场准入把关功能等,改造升级,完善服务。在销地,依附于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食用菌专营企业,要加强交易功能,通过以集贸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店、个体零售经营门店为基础的辐射力强的流通网络,扩大销售,方便群众购买。发挥品牌的力量,靠品牌取胜,靠品牌占领市场。逐步建立产区与销区、国内与国际市场一体化的食用菌流通体系。积极推行直销联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食用菌物流配送业务,运用现代交通、信息网络和设施设备等专业化手段,降低流通成本,加快流通速度,实现食用菌流通的现代化。
依靠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免税和给予的补贴,进一步发展食用菌出口事业。另一方面,出口区域既要巩固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市场,也要大力发展俄罗斯、南亚、中亚、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的潜在市场,充分发挥玉林市食用菌品种多、供应时间长以及价格等优势,争取较大幅度增加出口。
3.8. 加大资金投入,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政府对食用菌产业投资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支撑玉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需要。今后,除了各级食用菌科研生产部门要继续积极向国家、自治区有关部门申报,争取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经费支持力度外,建议政府每年以10%以上增速增加资金投入,重点在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技术培训、招商引资、食用菌加工等方面进行资金扶持。
4. 展望
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自古以来就有“山珍”、“植物肉”、“长寿食品”之美誉。同时,食用菌生产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独特优势,投资效益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是农民增收最简便快捷的重要途径。玉林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气候、原料、区位、人才、种植习惯五大优势。目前,玉林食用菌产业正步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要抓住历史机遇,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食用菌现代化进程,加快玉林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再创历史辉煌。
项目来源
2016~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建设任务书(项目编号:nycytxgxcxtd-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