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城市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当今社会个体面临着乡村记忆和城市记忆的双重衰退,其中城市记忆衰退比较严重。城市的“前世”对于“今生”的发展意义非凡 [1] 。“共同的回忆往往能使得一代人、一城人凝聚在一起”,城市文化记忆在很大程度上会提升个体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因此增强本地人民和外来游客的认可度成为城市建设的头等之事。面对时代变迁下新的发展特征,商业利益的不断驱动,资本操控下的位置转换及权益转移的现状,我们不禁感慨和反思,如何对“被整容”的文化遗存进行挽救和保护,以及如何树立起一代人的文化记忆成为城市特色发展的关键。城市文化记忆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内含丰富而多方面的要素,如何进行分类成为关键问题。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城市记忆主要有三种构成元素:第一环境因素,具体是指城市所处的整体自然环境,每个城市或地区都会有自己特色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自然要素,这些特有的自然因素是不同城市产生不同记忆的基础;第二人工元素,具体是指城市中的人们所创造的,值得记忆和传承的有形和无形的要素,如城市特有的生产记忆、生活方式等等;第三人文元素,具体指社会中存在的,通过记忆网络将城市进行整合的要素,例如通过文献记载、政策规范、规划设计等方法的记录和实施,将特有的城市记忆、历史文脉进行有效的传承。
2. 文化记忆视野中的济南城市文化
2.1. 文化记忆与现代城市发展
每座城市都有自身的发展史。城市的发展使得自身积累起独特的历史韵味与文化涵养,那是岁月打磨的结果。一代代人创造并丰富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同样,城市也向一代代人传递并诉说着自身的记忆。文化记忆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见证,是一座城市文脉的延续,跨越了时空,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显而易见,文化记忆之于现代城市发展是重要的,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是基于城市悠久历史文脉之上的。文化记忆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历史积淀,现代城市发展也正是在历史积淀上创新前进,缔造着新时代的文明。
2.2. 济南城市文化发展现状与反思
自1982年起,国务院陆续公布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23座,为今天的人们回顾中国城市文化的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也为城市文化记忆的研究提供了典范。济南,又称“泉城”,战国时为历下城,自晋以来为州、府、郡治所。在2000多年的历史沿革中,形成了市区环绕以风景优美的大明湖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泉水串流于小巷、民居之间,构成独特的泉城风貌。文物古迹有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孝堂山、汉代郭氏石祠、隋代四门塔、唐代龙虎塔、九顶塔、灵岩寺、宋代塑像、千佛山、黄石崖等名胜古迹 [2] 。城市布局四四方方,道路横平竖直,市民说着纯正的济南话。1986年,济南被划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之所以登上榜单,胜在它岁月悠长的历史文化价值。
近年来,基于城市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国家日益重视城市科学规划发展。济南市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齐鲁文化的交融地。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济南深入贯彻国家文化发展的政策,落实山东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城市文化建设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得到了改观,但也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
2.3. 济南城市文化发展现状
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逐年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完成了泉城特色风貌景区扩建等工程,重点建设保护大明湖、护城河等水景区,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收效 [3] 。但是在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解决,例如景区“老大难”的环境问题,客流量控制问题,以及如何平衡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此外,济南市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和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力量,在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致力于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严格执行《济南历史名城保护规划》与《泉城特色风貌带规划》,以古城区、商埠区、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文化保护为重点,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大明湖是济南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因其文化价值高,近年来出现文化开发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大明湖与城市的视觉联系被割裂,北岸新建的一些现代游乐设施与大明湖特有的历史风貌、古朴文化氛围不协调,城市中的高层建筑部分遮挡了“佛山倒影”景观视廊,改变了大明湖的空间尺度,南北历山街两侧的大片民宅把大明湖和小东湖隔离开来,使两个毗邻的水面毫无关系,互不交流。依自身优势发展缓慢。目前大明湖的水陆交接缺少层次,水面基本被陆地框在一个范围内,景观层次单调,缺少与大水而形成对比的曲折幽深的空间,没有旷奥之别,虚实之分,游客立于岸边而风景一览无余,并且感觉大明湖如一潭静水,缺少了活泼轻灵的气质。针对上述问题,济南市政府相关部门做了如下安排:综合分析与统筹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对大明湖及环城公园进行规划建设;与时代结合,实现大明湖及环城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将现代人对生活、旅游、审美的需求赋予规划之中,创造出既适合济南风情,又体现时代特色、时代理念的景观内容。并且,规划为未来发展留出余地,实现大明湖及环城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这使得大明湖文化重新焕发其文化价值与内涵,商业包装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2.4. 济南城市文化现状反思
城市文化在现代社会亦有其难以克服的问题。表现在文化如果一味保持其原有面目,没有得到继承与创新,终将会遭到这个时代的抛弃;另一方面,文化所依托的物质载体在历史发展中也逐渐消磨掉其原有的印迹,丧失其自身的魅力。
在考察了济南城市文化基础上,我们认为济南城市文化现状有几点值得反思:第一,文化创新方面。如曲艺文化,曾经的济南有“曲山艺海”之美誉。如今的时代,懂传统曲艺的人少了,忠实听众也少了。最重要的是随着老一辈曲艺人才越来越少,曲艺人才断层现象突出,传统曲艺还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曲艺文化的窘境根源于其没有得到适度创新,使得传统文化丧失其魅力。第二,文化保护方面。芙蓉街历史街区是济南老城区为数不多保留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处处凝结着济南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民风,是济南传统民居、泉池园林等特色精华所在,也是济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堪称济南历史的“活化石”。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涌现出种种问题:诸如建筑破败、年老失修、市政公共等基础设施功能不全或老化;院落内部卫生状况较差,阴暗潮湿;沿街小店面色彩混乱,原有的传统街景被破坏,缺乏济南本地特色,而且卫生条件较差,整条街上杂乱不堪;内部道路狭窄,通达力低。显然,文化在现代发展遇到此种窘境与保护力度不够相关。第三,文明意识方面。文化与为人所创造的,也为人所享用,文化的发展与人的文明意识紧密相关。近年来,可以看到许多人在济南护城河里游泳,在王府池子里洗衣服,并且“到此一游”的痕迹经常能在景区内发现。文化保护既要有政府有很好的保护措施,更需要人们自觉的文明意识。
3. 文化记忆视野下济南城市文化发展中的问题
3.1. 文化载体受到自然的破坏
济南古建筑大多以木结构或砖木结构为主,由于年代久远,都有或多或少的损毁,存在火灾隐患突出,疏散通道狭窄等许多隐患,与现代化城市要求格格不入,在高楼大厦林立的今天,不能及时调整改造以适应当前文化的规划特色。另外,一处古建筑的留存是一段历史的映刻,但是单凭建筑是无法重构的,缺乏必要的文字及文献记载,如果被毁坏,也很难复原。
3.2. 文化载体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
建筑作为城市的物质载体,是城市文化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以各建筑为链接的历史街区,更是承载城市记忆的重要符号。保存城市的完整记忆,就要合理掌控好城市保护区和改建区。为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政府一方面要拆除老建筑,另一方面要促进交通网的建设,拓宽城市道路,给商业投资,资金流动提供空闲区位。老建筑在经济发展的面前成为梗阻,只能为经济发展挪位。因此,原有的建筑特色、聚落形态、历史文化街区形态都发生了改变。城市的空间布局及建筑的特色改变,物质文化支离破碎。物质文化的支离破碎又与城市的不合理规划相关。为发展经济,盲目拓展经济发展区,大量的城市文脉被践踏,缺少保护文化记忆的理念,忽视城市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2年拆除的济南老火车站“津浦铁路济南站”一直都是济南人心中的痛,济南老火车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的一座典型的德式车站建筑。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建筑群落,登上清华、同济的建筑类教科书,并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济南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称,“建筑的灵魂最核心的因素是历史载体。济南老火车站见证了清政府的灭亡到民国的转变、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军管铁路,再到新中国建立以后的这段历史,它是一段可以触摸的‘立体的历史’”。
3.3. 商业开发中文化精神内涵受轻视
近年来,济南市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得以保护,如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山东大学西校区(原齐鲁大学)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为了发挥文化特色的经济效益,城市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过于追求商业性,依然会造成城市文化失忆现象。商业性质掩盖了文化内涵的本质,丧失了文化价值。现如今,济南市芙蓉街的实际价值是为商业店铺盈利经营的文化装饰。
3.4. 过快的现代化建设导致文化符号混乱
当下城市更新的速度和深入程度越发剧烈,城市空间结构在不断地调整,使得原有的建筑群落形态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这种持续不断的更新活动造成了“文化符号混乱”,城市底蕴和特色也一点一点在消失,导致城市记忆“文脉模糊,记忆依稀”。当下济南正努力打造四个中心,道路网的建设无疑是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环节。济南的城市道路不断地改造升级,人们的记忆对象渐趋模糊甚至消失,这就很难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牢固的记忆。
3.5. 文化意识淡薄与文化传承危机
人们大多缺少对文化的保护意识与主动汲取文化营养的意识。人们在古迹上刻字留做纪念,更有游客在护城河洗脚,历史文物古迹仅成为人们拍照留念的取景对象,并不关心文物深厚的历史价值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另一方面,文化出现了传承危机。到目前为止,济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7项,例如济南皮影戏、章丘芯子、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吕剧等;省级立项有44项,例如济南面塑、鲁绣、山东琴书、山东快书、济南烤鸭制作技艺、等;市级立项有176项,例如高跷、五音戏、闵子骞传说、华山华阳宫传说、五月十三祭天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丰富,却面临无人传承的尴尬境地。
济南曾经被誉为“曲山艺海”且盛极一时,而今却盛况难再。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成本的提高,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走向边缘地带,失去了它本有的优越性。
4. 文化记忆视野下济南城市文化发展策略
4.1. 树立新理念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在构建城市需要记忆的内容时,政府要对城市要进行合理、科学规划,通过立法规范政府行为,利用制度化的建设让文化治理有法可依,提高效率与效益,切实有效地保护城市文化。为了加强济南城市文化的建设,济南市政府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推动济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应确立文化产业在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制定完善财税优惠等配套政策措施,为建设文化济南奠定基础。发挥法律的作用,通过制度性建设使得文化的治理更加高效。通过立法,明确政府在城市开发建设与文化资源保护上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公共文化机构要做好政府文化发展与规划的得力助手。城市文化的保护主要依靠档案馆、博物馆这类公共文化机构力量。档案馆要搜集各个阶段不同形式的文化记忆资料,如图片、影视资料、书籍报刊、风俗习惯,对搜集的资料既要以文本的形式记录在册,又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一个数据库;博物馆要保存文化资料、实物建筑模型或古器物,成为文物古迹的“避难所”,为那些不能为城市经济发展所容的古迹提供集中存在的空间。此外,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向进馆参观的人员介绍每一个文物古迹、城市精神文化真正的内涵,以促成人们形成自觉的意识与理念。
4.2. 利用文化记忆构建人们精神世界
城市文化一定程度上是依托于人们记忆基础上的,由此形成一种文化记忆。有效记忆是重建城市文化记忆的关键。要依托语言讲授、影视宣传、文本阅读、仪式训练、旅游走访等多种方式,使得记忆对象能进入人的大脑。语言讲授上,是语言更加贴近人们的理解力,增加趣味性,使得所讲授的对象较易为人们所接受,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影视宣传上,影视工作者更要深入挖掘城市的文化特征与内涵,全面、具体地向人们展示。文本阅读上,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多出精品,多做探讨,全面解读城市文化的内涵。旅游走访上,促进旅游与文化相结合。通过旅游产品的打造,融入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达到高覆盖率的宣传效果。旅游只有与文化相结合,才能给游客真正留下一个深刻的地方文化印迹,使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融合。
4.3. 利用教育手段构建集体记忆
如何从个体记忆上升到集体记忆,教学与口头传授是进行文化记忆的传递与延续的有效途径。从个体记忆向集体记忆的转化上,主要有两条传播途径:一是同时代集团内部传播,一是代际相传。要让一种意识为大众所接受,语言的宣传是最佳的传播形式。教学与老一辈大家是文化记忆传播的主要力量。首先,要在教学中增加文化专项的课程,培养文化课程的专业人才,竭力扭转文化继承的断层现象。教学对社会思想有着引领作用,对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起促进作用,树立一个向学重文的价值观念。其次,老一辈大家要多做宣传,进行口头传授,文化部门邀请名师大家多举办讲座活动,精致文化传播内涵,使得文化记忆能被更多人所理解。
4.4. 利用文化产业打造城市文化精神品牌
文化产业是现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形式。通过商业化的加工,使得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找到了合适的位置。一方面,文化产业让文化找到了得以表达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也为经济发展添加了新的动力。通过大规模的文化产品的产出,蕴藏在商品里的文化内涵便得到有效宣传,这样一种商业化的路径让文化延伸至社会的各个角落,形成一种潜在的精神文化氛围。城市文化精神绝对可以通过此种路径得以塑造,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之。文化产业更能促进创新理念的发展,只有不断地创新文化产业才能保持生命力,这又符合现代城市的发展理念。
4.5. 借鉴西方发展经验,实现自我个性发展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提出的所谓“文化工业”,意指凭借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这种文化工业或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在于:排除了文化、艺术的独立自主性,文化成为商品。扼杀了文化本身所应具有的个性和创造性,文化成为一种工业,技术化和标准化。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具有影响性、操作性、强制性,消除了文化原有的批判和否定的向度,堕落为替现实和统治维护的意识形态工具。
“文化工业通过娱乐活动进行公开的欺骗”,“商业与娱乐活动原本的密切关系,就表明了娱乐活动本身的意义,即为社会进行辩护。欢乐意味着满意······享乐意味着全身心的放松,头脑中什么也不想,忘记了一切痛苦和忧伤。这种享乐是以无能为力为基础的。”在消费了大众文化的快餐后,人们获得的是欣赏趣味的降低,超越性价值的剥夺,敏感性的削弱,个人的自由选择能力的放逐,被动机械的反应特征的培育,批判和否定能力的削平,在平庸的文化作品的催眠和灌输下,逐步习惯了对现实采取顺从和非批判的态度。
他们的批判与反思对我国当下的文化建设的启示:应该尊重文化、艺术的独立性、自主性,张扬文化本身的个性和创新性,维护文化原有的批判和否定的向度,尊重创作者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文化自我、文化特色,实现自我文化建设。
5. 结语
城市的文化记忆是各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城市文化的反映,作为一种集体意识更是人们的精神归属地,也是城市的灵魂所在。城市文化记忆应在时代的洪流中坚定地站稳脚跟,给这个时代的人们刻下文化的烙印。城市的更新升级过程,理应是科学规划,智慧发展的过程,要重视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积淀城市内涵,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作用。济南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更要集中力量打造自身的文化品牌,泉文化、齐文化、饮食文化、曲艺文化等等,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商业气息浓厚的今天,不能让城市文化记忆遭遇不幸 [4] 。传统融入时代的创造性,必然激发活力,展现魅力,进而延续城市的文化生命。保持城市的文化记忆要成为每一位社会成员的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