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熵的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研究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uanluo Fushan Tourism Economic Zone Based on Location Entropy
DOI:10.12677/MSE.2017.62008,PDF,HTML,XML,下载: 1,483浏览: 4,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王蕾蕾: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张河清: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广东 广州
关键词:区位熵产业依存度旅游经济带Location EntropyIndustry DependenceTourism Economic Zone
摘要: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通过产业依存度、经济贡献率分析旅游业对博罗县域经济的影响;通过产业区位熵模型测算衡量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旅游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判断其经济发展趋势,得出相应结论和发展建议。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gional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ourism industry on Boluo county economy by the degree of industry dependence and economic contribution rate, measures th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of industrial tourism industry with Huanluo Fushan tourism economy by calculating the location entropy model, Judges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trend, draws th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王蕾蕾, 张河清. 基于区位熵的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研究[J].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17, 6(2): 64-70. https://doi.org/10.12677/MSE.2017.62008

1. 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概况

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越来越重要 [1] ,2013年罗浮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之后,罗浮山及其周边地区无疑成为博罗县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其旅游发展无疑对博罗县旅游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环罗浮山经济带已初步形成,该区域包括七个镇:公庄、柏塘、湖镇、横河、长宁、福田、龙华。博罗县旅游发展已经取得较大成绩,为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大罗浮旅游圈”于2011年启动建设,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 [2] 于2013年罗浮山风景区成功创建5A级景区后开始加快推进。总体来看,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空间布局较为分散,缺乏示范区辐射带动,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链没有得到充分延伸,产业层次结构较低,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整体基础较弱。

2. 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影响分析

为科学论证旅游业对环罗浮山经济带的经济贡献及趋势,选取博罗县近几年相关统计数据,对旅游业和三次产业的经济依存度、经济贡献率、产业区位熵进行核算与比较,分析环罗浮山经济带的旅游经济发展状态。

2.1. 产业依存度

用(旅游综合收入/县域GDP)反映县域经济对旅游业的依存度(以下简称旅游依存度),比值越高表明县域经济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越高。同理,用(第一产业增加值/县域GDP)反映县域经济对第一产业的依存度(以下简称第一产业依存度),用(第二产业增加值/县域GDP)反映县域经济对第二产业的依存度(以下简称第二产业依存度),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县域GDP)反映县域经济对第三产业的依存度(以下简称第三产业依存度),用(旅游综合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反映第三产业对旅游业的依存度。此系列相对数的数越高表明分母指标对分子指标的依赖程度越高 [3] 。

表1可知:

1) 旅游依存度逐年增强,第一产业依存度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依存度稳中波动。这表明博罗县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在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有较大提升潜力;县域经济对农业这一传统优势产业的依赖程度正逐渐减低;二、三产业缺乏新亮点,处于徘徊发展阶段。

2) 旅游依存度最高值5.54,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博罗县旅游对县域经济的拉动效果有较大提升空间。

3) 第三产业对旅游业的依存度逐年上升。这表明通过恰当规划与发展,充分释放旅游乘数效应,旅游业有望成为博罗县第三产业的新亮点,进而推动整个县域经济产生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Table 1. 2010-2015 dependence of industries in Boluo County

表1. 2010~2015年博罗县各产业依存度

注:此表根据博罗县2010~2015年统计公报数据计算而得。

2.2. 经济贡献率

用(旅游综合收入逐期增长量/县域GDP逐期增长量)反映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值越高表明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越高。同理,用(第一产业逐期增长量/县域GDP逐期增长量)反映第一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第二产业逐期增长量/县域GDP逐期增长量)反映第二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第三产业逐期增长量/县域GDP逐期增长量)反映第三产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旅游综合收入逐期增长量/第三产业逐期增长量)反映旅游业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此系列相对数的数越高表明分母指标对分子指标的贡献率越高 [4] 。

表2可知:

1) 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平均不到10%,但从2010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以来,旅游对博罗县经济的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旅游发展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也有很强的提升潜力。通过进一步合理规划、充分释放旅游的乘数效应,旅游业有望为博罗县经济发展发挥更重要作用。

2) 近几年旅游业对经济的平均贡献率超过第一产业,并且旅游业的经济贡献率呈逐年上升之势,而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呈逐年下降之势。这表明虽然农业是博罗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但单纯的传统农业对经济的拉动潜力已触顶回落。这些表现也暗示着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可能进一步释放农业生产力、激发农村新活力,成为农民增收重要途径。

3) 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呈现出一种稳定波动的变化趋势,且第三产业的经济贡献率居于第一、二产业之间,其近年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只有第二产业的一半。这表明博罗县第三产业处于投资相对不足、缺乏新亮点的发展徘徊阶段。

4) 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平均贡献率较高,接近1/3,但总体趋势呈波动状态。这表明旅游业有望成为博罗县第三产业的新亮点,但还需进行专业、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发掘博罗旅游自身的新亮点。

2.3. 产业区位熵

运用区域经济理论,通过测算区位熵来衡量博罗县旅游产业的专业化程度 [3] ,以及博罗县旅游产业在惠州市旅游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计算公式为:

Table 2. Economic contribution rate of industries in Boluo County in 2010-2015 years

表2. 2010~2015年博罗县各产业经济贡献率

注:此表根据博罗县2010~2015年统计公报及2015年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而得。

其中,LQij为j区域i产业的区位熵,Pij是j区域i产业的经济活动水平,Pj是j区域所有产业的总水平,Qi是基准经济(即包含小区域的更大区域的经济体) i产业总水平,Q为基准经济总水平。

若LQij> 1则说明j区域i产业所占份额比基准经济i产业所占份额要大,这说明j区域的i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LQij的值越大,表明该区域i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其转化为主导产业的可能性就越大。LQij< 1则说明j区域i产业所占份额比基准经济i产业所占份额要小,这说明j区域的i产业专业化程度较低,表明该区域i产业具有劣势。

文章把博罗县作为惠州市的一个次区域,把惠州市作为基准经济来分析博罗县旅游业及三次产业的区位熵及固定资产投资密度,计算结果见表3

表3可知:

1) 博罗县旅游业区位熵平均值0.49,整体偏低,但从2010年以来呈逐渐上升之势,但始终小于1。这表明博罗县旅游业专业化程度正逐年增强,但由于起步较低,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2) 第一、三产业区位熵分别为1.86和1.03均大于第二产业区位熵0.93,且第一、三产业区位熵都大于1,第二产业区位熵小于1。这表明虽然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最高、对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但和惠州市整体水平相比,博罗县第一、三产业比第二产业更具专业化水平。

换言之,与惠州市总体水平相比,第一、三产业是博罗县优势产业。这进一步暗示了博罗县应优先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新兴业态,以旅游业为桥梁,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3) 固定资产投资密度等于博罗县每单位GDP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与惠州市市每单位GDP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从核算结果看,博罗县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小于惠州市的总体水平,但近年来呈逐渐增强之势。这表明,博罗县旅游业之所以呈现出专业化水平与经济贡献率相对滞后、但近年来正在逐渐提升这样一种状态,与其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整体偏低、但近年来正逐年上升有关。因此,要进一步提升旅游发展的专业化水平与经济贡献率,应进一步增强对旅游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着力提高旅游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3. 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3.1. 总体经济发展态势

表4可知:

1) 2015年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GDP达169.03亿元。根据博罗县统计年鉴资料计算得2015年年末七

Table 3. Locational entropy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Boluo county from 2010 to 2015

表3. 博罗县2010年~2015年各产业区位熵

注:此表根据博罗县2010~2015年统计公报及2015年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而得。

Table 4. 2005-2015 Huanluo Fushan tourism econom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DP

表4. 2005~2015年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GDP发展概况

注:根据博罗县2015年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而得。

镇总人口数为58077人,进一步计算得到2015年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人均GDP达29.11万元,是2015年全县人均GDP的5.7倍(博罗县2015年统计公报公布的全县人均GDP为5.1365元)。这表明和博罗县总体水平相比,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 。

2) 从2005年至今,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历年GDP在县域GDP中的占比围绕26.77%上下浮动。这表明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近些年缺乏经济增长新亮点,经济发展处于平稳徘徊阶段。同时表明着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的旅游业还未充分发挥经济拉动效应、旅游乘数还未充分释放,旅游业尚未引领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的新一轮经济发展高潮。

3.2. 优势产业

采用区位熵来分析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的主导优势产业 [6] 。其中环罗浮山七镇为博罗县的一个次区域,博罗县为基准经济。由于缺乏相关行业细分统计数据,文章用第一产业区位熵反映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七镇的农业的优势与主导性,用第三产业区位熵间接反映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七镇的旅游业的优势与主导性。

表5可知:

1) 近年来第一、二产业区位熵分别为1.45和1.15,均大于1。这表明,与博罗县整体水平相比,当前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的主导产业仍然是第一、二产业。虽然占据了罗浮山这个旅游发展得天独厚的母品牌资源,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第三产业发展仍相对滞后。

2)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区位熵逐年递增,第二产业区位熵则逐年递减。这表明,农业仍然是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未来的主导产业。而旅游业一旦被充分激活、旅游乘数效应得以充分释放,则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有望成为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下一阶段的优势产业。同时也表明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未来的优势产业很可能产生于第一、三产业的融合产业,例如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等。

4. 政策建议

1) 从产业区位熵看,农业是博罗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旅游业整体专业化水平较低。但从近几年经济依存度及经济贡献率来看,传统农业对县域经济的拉动潜力已触顶回落,对整体经济的贡献率正逐年下降;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还比较低,但自2010年博罗县成功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以来,县域经济对旅游业的依赖度在逐年增强,旅游对整体经济的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因此,博罗县应充分重视旅游业与农业的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高科技农业等乡村旅游,既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力及催化、集成作用,激发农业、农村及农民生活焕发新生机,也借助已有的优势产业(农业)带动旅游业发展跃升到一个更高平台,进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一轮高潮。

2) 博罗县旅游业专业化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密度都低于惠州市整体水平,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经济依存度及其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呈现出一种稳定波动的趋势。这暗示着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整体处于投资相对不足、缺乏新亮点的发展阶段。因此,博罗县应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全面提升旅游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精准扶贫”、“全域旅游”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Table 5. 2009-2015 Huanluo Fushan economic zone three region entropy

表5. 2009~2015年环罗浮山经济带三产区位熵

注:根据博罗县2015年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而得。

3) 罗浮山景区是博罗县第一个和目前唯一的5A级景区,近年来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农业是环罗浮山经济带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主导产业,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还未成为该区域的主导产业,但已显示出逐年增强的良好态势。因此,博罗旅游应首先充分发挥罗浮山已形成的符号资本与经济资本,以环罗浮山旅游经济带为抓手,以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为发展为主导方向,加大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旅游供给侧改革,全面提升旅游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运用“旅游+”(或“+旅游”)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桥梁的一、三产业融合新业态,例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并以此为辐射,最终带动博罗县旅游精准扶贫、全域旅游的大发展。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民族传统聚落“文化与生态基因信息图谱”建模及应用研究(批准号:7147305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批准号:NCET-10-0086);广州市“羊城学者”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研究项目(批准号:12A010G)资助。

参考文献

[1] 曾国军, 蔡建东. 中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J]. 旅游学刊, 2012, 27(5): 23-31.
[2] 李红波, 张小林, 等.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 经济地理, 2011(1): 156-161.
[3] 王玉婷, 梁国付, 等. 基于区位熵模型的景观动态分析——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J]. 河南大学学报, 2015(2): 174-180.
[4] 赵小汎. 区位熵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的新运用[J]. 经济地理, 2013, 33(2): 162-167.
[5] 陈益飞. 基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南通休闲产业发展研究[J]. 统计与管理, 2016(1): 81-82.
[6] 钱藏, 李彬彬. 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18): 467-468.

为你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