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几年,菏泽市气象局高度重视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不断完善科技服务管理办法及服务项目集约化发展。基层气象科技服务随着气象部门的改革、创新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气象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 ;是依托基本气象业务充分发挥气象服务效益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 ;是气象事业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2. 郓城县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概况
郓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隶属菏泽市,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降水多在夏季,水热同季,年降水量变化较大,季节分配不均匀;年平均气温13.9℃,年际变化较大。同时,郓城也是气象灾害天气的多发地区。旱涝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干旱发生频繁且影响范围大,危害最为严重。
郓城县气象局属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创建于1959年1月1日。从1986年起开展了专业有偿服务,1991年在乡镇建设警报网,每天定时发布天气预报、警报和有关情报。1996年开展了庆典气球施放,受菏泽市气象局委托负责郓城区域防雷设计审核和检测工作。1998年开展电视天气预报服务,2008年实行市代县制作电视天气预报。2006年菏泽市气象局实行防雷集约化发展,郓城县气象局设立了防雷所,作为菏泽市气象局防雷中心的分支机构,独立开展防雷检测,联合市局开展防雷图审、验收、灾害鉴定评估等技术服务,有效地解决了郓城县防雷所不具有独立事业法人的资格和无防雷技术性服务专业资质的问题,促进了防雷技术服务的发展。
随着市县防雷集约化规范发展,郓城县气象局充分利用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和安全生产月等多个时间节点,通过广播电视、大篷车、固定场所广泛宣传防雷防灾减灾知识,提高了公众、企业对防雷防灾减灾的认知程度。从2009年至今《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的投入使用,防雷工作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防雷验收和防雷风险评估收入占气象科技服务收入的比例较大。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 气象科技服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3.1. 赶超先进市县压力大
一是近几年郓城县科技服务收入虽说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菏泽地区排名靠前,但如果再提升标准难度就很大。由于郓城地处经济欠发达的鲁西南,地方财政收入低,地方政府对气象部门的投入较少,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科技服务整体水平与山东省东部先进县市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市场面临进一步开放,持续发展的压力大。行业竞争日益显现,其他行业或部门只要申请到从业资质和资格就可从事防雷技术服务和气象信息服务。气象部门面临其他行业的竞争。三是国家政策影响,随着国家深化改革,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逐年清理和减少行政许可及收费项目,势必对防雷等依托社会管理职能的项目带来不利影响。
3.2. 政事企分离势在必行
中共十八大从我国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任务,强调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这种形式下,气象部门政事企分开将对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产生影响。
3.3. 气象科技服务资金安全问题
近几年基层台站气象科技服务收入不断增多,县局台站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也不是每年都要投入,有时还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地方资金。如何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也是郓城县气象局面临的问题。
4. 目前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肯定气象科技服务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和运行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特别在对气象科技服务部门管理方面还相对比较薄弱,在运行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郓城县气象局如不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尽快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下决心采取措施,将不利于气象科技服务的健康发展,也会对气象事业的全面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4.1. 气象科技服务收入比例不合理的现象
目前郓城县防雷服务收入占科技服务比例很高甚至过高,从数据分析和近年科技服务遇到问题的现实来看,要实现气象科技服务的健康发展,不能过重依赖防雷收入。一旦防雷市场放开,气象部门的优势将不存在,直接影响科技服务收入。另外基层防雷减灾服务在许多地方存在的体制不规范、政事企不分,以及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不仅难以适应防灾减灾的需求,而且因其普遍性而风险大隐患多,面临着诸多问题。解决以前只重视服务收入,轻管理的思想,严格按照各项工作流程、各项规定操作,进一步规范管理、科学管理。
4.2. 气象科技服务水平不能够完全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
随着气象现代化设施的不断改善,气象科技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但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对特殊行业的气象科技服务手段还不够先进。对广大农村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比较单一,不能够完全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4.3. 基层台站气象科技服务人才严重不足
由于受人员编制和地方条件的影响,基层台站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需要。郓城县气象局人员知识结构相对老化,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接受新知识较困难,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工作走老路,只能满足于正常的工作开展。直接制约了高精尖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使用,制约了气象科技服务水平的提高。
4.4. 存在“重收入轻投入”现象
前几年气象部门提出气象业务工作是生命线、科技服务是生存线,随着气象科技服务的不断发展,科技服务反哺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台站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作用越来越大。但对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投入明显不足,表现在没有高层次科技人员的引进,虽然加大了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但培训结果只能满足于正常工作的开展;科技服务市场缺乏调研,特别是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就是资料统计,根据用户需求,由业务人员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纸张打印或网络传输。目前的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形成制约发展的“瓶颈”。
5. 几点建议和思考
5.1. 规范管理、健康发展
加强对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管理,严格执行《山东省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管理补充规定》,落实好《菏泽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健全监督管理制度。
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要紧紧围绕地方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排部署来进行,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优化行政服务环境,规范涉企收费等规定。首先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学习和教育,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气象法》和部门、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熟悉国家的大政方针及与气象工作相关的政策等。作为气象部门的领导干部,除熟练掌握气象业务知识外,还应该结合当前的形势,结合所分管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学习研究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工作,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要潜下身子认真研究当前气象科技服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明原因,理清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忌走过场。
5.2. 完善项目集约发展模式,增强气象科技服务活力
气象科技服务产品开发要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打破地区地域界线,进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集中全市气象部门的科技人才,组成专门的科研攻关小组,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项目攻关,提高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然后将该产品分发到各县气象局进行共享。
5.3. 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气象事业的支持
由原先的免费向政府提供气象服务逐步转变为地方政府购买气象服务的模式,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
5.4. 加大高水平气象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气象科技服务也不例外。只有抓住这个关键,才能快速发展,才能可持续发展[3] 。采取措施为引进高水平气象专业人才创造优惠条件,为高水平气象专业人才发展事业搭建平台,使高水平专业气象人才能够引进来、留得住、起作用。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采取委派到上级主管业务单位挂职学习或到相关学校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创新的能力,更好的适应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6. 结论
总之,气象科技服务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郓城县气象局要围绕山东省气象局“抓发展,促和谐,强管理”的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托基本气象业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改革、转变发展观念,突出创新、提高科技内涵,完善发展机制,集约协作、优化资源配置,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效益,充分发挥气象科技服务在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保障作用,推进气象科技服务和谐、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