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茶文化融入幼儿园活动的价值与育人路径研究
Study on the Value and Path of Parenting of Xinyang Tea Culture Integrated into Kindergarten Activities
DOI: 10.12677/ae.2025.154589, PDF, HTML, XML,   
作者: 向 颖, 杨广灿: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关键词: 信阳茶文化幼儿园活动育人路径Xinyang Tea Culture Kindergarten Activities Parenting Paths
摘要: 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承载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与历史传承意义,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挖掘本土茶文化构建园本课程,契合地区幼儿教育质量提升的迫切需求,更对幼儿成长及民族文化承续意义深远。本研究以信阳茶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其融入幼儿园活动的价值与育人路径。首先,阐述信阳茶文化融入幼儿园活动的价值意蕴,包括促进幼儿多维发展、增强幼儿文化认同、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等方面。其次,从结合五大领域、优化环境创设、整合多方资源、强化师资培训四个维度,探索信阳茶文化融入幼儿园活动的具体实施路径,旨在为幼儿园开展茶文化教育提供参考,助力幼儿文化认同的培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Abstract: As one of the top ten famous teas in China, Xinyang Mao Jian carries deep reg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has a rich value in educating people. Tapping into the local tea culture to build a 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 is in line with the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the region,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growth of young children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In this study, we take Xinyang tea culture as an entry point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integrating it into kindergarten activities and the path of nurturing. Firstly, the value of integrating Xinyang tea culture into kindergarten activities is explained, including the promo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the enhancement of their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enrichment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Secondly, the study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Xinyang tea culture into kindergarten activities from four dimensions: combining the five domains, optimising the creation of environment, integrating multiple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kindergartens to carry out education on tea culture and ass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young children’s cultural identity, as well as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文章引用:向颖, 杨广灿. 信阳茶文化融入幼儿园活动的价值与育人路径研究[J]. 教育进展, 2025, 15(4): 590-59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4589

1. 问题提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文化自信成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坚守自身文化根基、展现文化魅力的重要精神支柱。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承载数千年精神积淀的活态文化载体,茶文化不仅凝结着中华民族深层的价值追求,更在延续文明血脉与塑造当代国民文化认同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南省信阳市作为中原茶文化的发祥地,其独特的区域文化资源为构建特色园本课程提供了有利条件。这种基于茶文化的课程开发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当地学前教育质量,更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与文化传承。本文旨在探讨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2. 信阳茶文化融入幼儿园活动的价值意蕴

2.1. 促进幼儿多维发展

茶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和崇高的美德精神,凝聚着前人的卓越品性、独特民俗,是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存在[2]。将信阳茶文化融入幼儿园活动,一方面,幼儿在与茶文化的相互过程中可以提高整体发展素质。通过对茶叶的探索、种植、采摘等活动,幼儿能够与茶亲密接触,了解茶叶的形状、颜色、特点、生长规律,不仅有利于幼儿观察、探索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增强他们对茶文化的认知;通过观赏茶壶、茶杯的造型、色彩和图案,设计自己的茶具,能够激发幼儿对美的感知和欣赏,培养他们的审美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茶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在学习和体验茶文化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培养耐心和专注力。比如,泡茶需要耐心等待水温合适、茶叶舒展,这一过程能够锻炼幼儿的耐心和定力。同时,茶文化中的礼仪规范,如奉茶时的姿态、语言等,能够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此外,品味茶香、感受茶味,能让幼儿学会静下心来,感受生活中的细微美好,培养他们的情感细腻度和内心的宁静。

2.2. 增强幼儿文化认同感

城市化、现代化对文化发展的冲击使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出现了裂痕,这对个体发展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其发展失去了根[3]。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在幼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是继承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连接文化根基的有效途径。幼儿只有充分汲取了本民族本地区的优秀文化,才能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找到自我的立足点,才不会成为没有历史、没有根基的人[4]。通过挖掘信阳茶文化内涵与价值,筛选优秀、可教化的茶文化资源,运用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策略,让幼儿在感知、体验、探究、实践中得到文化的浸润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家乡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培养幼儿对茶文化的认同感。

2.3. 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5]信阳茶文化与信阳幼儿的生活联系紧密,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茶文化资源,契合幼儿认知规律与生活经验,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生活和学习体验,促进幼儿个性意识发展,更能培养幼儿的家乡情怀。其次,茶文化资源的融入可为儿童自然教育提供了一个窗口,使幼儿在亲近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实现身心成长,不断积累经验、拓展技能,为幼儿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

3. 信阳茶文化融入幼儿园活动的理论依据

3.1. 活教育理论

“活教育”由陈鹤琴先生提出,涵盖“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目的论”旨在培养“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做热爱人类和真理的人;做爱祖国、爱同胞的中国人;做有强壮身体、有创造能力、有合作精神的现代中国人[6]。让幼儿成为热爱人类与真理,心怀天下,同时热爱祖国、同胞,具备强壮体魄、创造能力与合作精神的人。“课程论”倡导从大自然、大社会中获取活教材,主张幼儿的各类生活活动,如游戏、劳作等应多在户外开展。“方法论”秉持“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以“做”为中心,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也强调教师与幼儿共同来做,必要时给予幼儿指导,提出了师幼共同探究,共同学习的模式[7]

基于活教育理论,信阳茶文化融入幼儿园活动时,能够着重培养幼儿对家乡茶文化的热爱,树立正确价值观;依据幼儿的经验和兴趣,筛选合适的信阳茶文化资源;积极组织户外相关活动,鼓励幼儿在多样活动情境中探索、创新;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幼儿对信阳茶文化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3.2. 具身认知理论

具身认知理论核心观点为体验、情景、互动。它强调身体与环境的互动是认知形成的根基,体验在认知和学习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也是个体获取知识、技能、情感等素质的重要途径,个体发展依赖自身感知、体验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解释[8]。同时,该理论认为多数真实世界的思考产生于特定情景,且具有实际目的,认知是与行动紧密相连的活动。具身认知理论十分重视环境对个体认知发展的影响。

在信阳茶文化融入幼儿园活动中,运用具身认知理论,打造充满信阳茶文化氛围的活动空间,提升幼儿的体验感;创设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活动情景,增强幼儿间的互动交流;鼓励幼儿亲身参与茶文化活动,加深对信阳茶文化的整体认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4. 信阳茶文化融入幼儿园活动的路径

4.1. 结合五大领域,编织多元茶文化教育网络

在幼儿园开展茶文化活动课程,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也是课程实施创新性的表现,[9]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实践形式将当地茶文化有机融入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增进幼儿对信阳茶文化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并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健康领域,可通过泡茶、品茶、制作茶点、茶叶蛋等活动,让幼儿们了解到茶叶的保健功效。还可以举办亲子户外活动,让父母带领孩子们一起去体验采茶,这既可以锻炼他们的筋骨,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在科学领域,引导幼儿通过观察、闻嗅等了解茶的颜色、泡发形状、不同气味,与幼儿搜集探讨与茶相关的知识,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求知品质。在艺术领域中,教师可以出示和茶有关的器具,通过绘画、剪贴、折纸等方式设计心中的茶具,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了解信阳茶文化。还可以借助信阳本地的采茶舞、采茶歌曲等让幼儿感受美、体验美,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素养。在社会领域,体验泡茶,学习简单的敬茶礼仪,了解茶文化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在语言领域。教师可通过绘本、多媒体课件等让幼儿了解和茶相关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等,借助茶诗、茶词来开展活动,让幼儿在获得语言发展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茶文化的认知[10]

如此,通过五大领域的融入编织起多元且富有深度的茶文化教育网络,为幼儿打开一扇全面感知信阳茶文化魅力与价值的大门,在传承与创新课程实施的同时,有效促进幼儿综合素养提升并厚植其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认同感。

4.2. 依托环境创设,营造浓郁茶文化氛围空间

幼儿园环境作为当前幼儿园教育中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实施媒介,其在幼儿园教育系统中承担隐性课程实施的重要角色[11]。《纲要》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幼儿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5]因此,教育者在开展茶文化主题活动时,应深度挖掘环境创设的教育潜能,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让幼儿在具身认知过程中感受茶文化,促进幼儿感知觉发展、审美能力、动手能力与文化认同的多维提升。具体而言,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创设茶文化主题的室内外环境。教育者可从物质与人文双重维度构建沉浸式茶文化环境。在物质环境创设方面,可打造“小小茶水铺”主题体验区角,配置茶席、茶具茶叶等实物教具,营造仿真实验场景。在区域材料投放方面,可建立层级化资源库:既包含茶具套装、茶文化绘本等高结构性材料,又设置茶叶标本拼贴、茶器涂鸦等低结构性创意组件,支持幼儿开展具身化实践与深度参与。这种“多元编码—动态生成”的材料供给模式,突破了传统被动接受的模式,使儿童能在摆弄、组装、装饰等操作过程中实现茶文化美学感知与文化符号内化。其遵循了课程设计的开放多元理念,形成环境即课程、场景即教育的生态化育人空间,有效促进幼儿在自主探究中实现文化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人文环境方面,定期开展茶文化故事分享会、知识小竞赛;课余时间播放与茶有关的纪录片、音乐等;或在室内墙壁、室外走廊张贴茶诗、幼儿创作的茶主题剪纸、绘画作品等在课间、餐后散步时引导幼儿欣赏了解。

其次,在幼儿园内布置特色茶文化体验区。可在园内挑选一间教室或一片空地布置成互动共享的茶文化主题体验区。设置“制茶坊”、“茶叶店”、“茶室”等不同的体验环境,投放适宜材料。如在茶室中投放不同种类的茶叶、茶具,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轻松愉悦的玩乐氛围中收获鲜活的文化体验,在探索进程中实现认知与能力的双重拓展,循序渐进且水到渠成地体悟家乡传统文化深邃且独特的魅力,为其文化素养启蒙筑牢根基。

4.3. 整合多方资源,构建茶文化教育协同体系

学前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资源的核心协调者,需有效联结家庭、社区及多媒体等多元渠道,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协调发展。首先,课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瑞吉欧的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12]。因此,在茶文化活动中,可创造机会,鼓励家长参与其中。如邀请从事茶行业或对茶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家长作为嘉宾,到幼儿园开展茶文化专题讲座,结合自身经历为幼儿讲述茶的故事、种类与功效等知识。还可开展亲子茶艺体验活动、茶饼、茶叶蛋亲子食育课等,助力幼儿于家庭与园所双重情境下深入感知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生活意趣。其次,儿童作为社会成员,其茶文化习得可依托社会资源构建的多维互动的学习平台。教育者应突破传统教育机构的物理边界限制,跳出幼儿园的围墙,让幼儿置于开放动态的环境中。信阳当地有茶叶博物馆、茶文化体验馆、茶山、茶厂等,在既定条件下,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同到茶文化博物馆参观体验,并邀请专业人员为幼儿讲解茶叶的来源、生产工艺和文化历史等,幼儿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信阳茶文化的精髓和特色,更有效地培养其文化认同感。最后,还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可以在课间播放、或让家长在闲暇时间带领幼儿观看与茶有关的电影、动画片和纪录片,如《阿唐奇遇记》《乌龙小子》等,可以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综上,各方资源相互交织,形成紧密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幼儿在多元且丰富的学习环境中深入理解茶文化,为其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茶文化在幼儿群体中的传承与弘扬开辟路径。

4.4. 强化师资培训,提升茶文化教育专业素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师对于茶文化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茶文化活动开展的效果,教师唯有拥有深厚的茶文化知识储备才能筛选出优质、可教化的资源,将其自如地融入幼儿园活动中[13]。一方面,教师需要意识到茶文化的优秀教育价值和深远传承意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主动地研习茶文化知识,系统地掌握茶文化的价值底蕴、历史脉络、品类构成、以及礼仪习俗等多方面内容,构建起全面且清晰的茶文化认知架构;另一方面,增强教师在茶文化融入幼儿园活动方面的能力。教师的能力是达成优质教育教学目标的核心要点,有助于相关活动的高效推进。首先,教师需提升活动观察指导能力,精准捕捉幼儿在茶文化活动中的兴趣偏好与行为特征,精准判断介入活动的恰当时机,并采用适宜的方式予以引导,促进活动顺利进展;其次,教师要提高茶文化活动设计能力,精心策划活动主题、角色定位、场景布置以及活动流程等关键环节,依据幼儿的认知程度与发展阶段,适时更新活动素材与主题内容,加深幼儿对茶文化相关知识与元素的理解,保障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热情与愉悦体验;最后,教师应强化活动评价能力,借助教师点评、幼儿相互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或者运用启发式、探讨式等多样化评价方法,助力幼儿总结活动收获,提升其在茶文化活动中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如此,教师方能在实践中知行合一,自如筛选与运用茶文化资源,高效组织活动,促进幼儿在茶文化的浸润中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为幼儿园茶文化教育的高质量开展奠定坚实师资基础,推动茶文化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5. 总结

信阳茶文化承载着地域与民族的深厚底蕴,将其融入幼儿园活动展现出非凡育人价值。从五大领域的巧妙渗透,到环境营造的浸润熏陶,再到多方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师资素养的有力提升,一步步搭建起幼儿与茶文化互动的桥梁。这不仅促进了幼儿多维发展,更让信阳茶文化在新一代的传承中获得新生,为地域文化的绵延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前基础。未来,望幼教工作者能深挖更多文化资源,持续创新融入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阶段持续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 何惠丽. 文化自信视域下传统茶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以甘肃陇南为例[J]. 才智, 2024(14): 37-40.
[2] 袁语遥, 熊丽娟. 胶东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诉求与开发研究[J]. 教育观察, 2024, 13(12): 119-122.
[3] 潘丽华. 乡土资源的课程价值及其实践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 2024(3): 83-86.
[4] 姜黎. 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个案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5] 中华人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0-75.
[6] 陈秀云, 陈一飞. 陈鹤琴全集(第六卷) [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243-244.
[7] 施玉洁, 谷忠玉.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及其对现代幼儿园教育的启示[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2, 28(5): 10-11.
[8] Thelen, E., Schöner, G., Scheier, C. and Smith, L.B. (2001) The Dynamics of Embodiment: A Field Theory of Infant Perseverative Reaching.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4, 1-34.
https://doi.org/10.1017/s0140525x01003910
[9] 汪洁. 茶文化背景下学前教育游戏课程发展路径[J]. 福建茶叶, 2024, 46(4): 114-116.
[10] 毕映张, 杨立红, 冀璇. 凤庆茶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路径探析[J]. 福建茶叶, 2021, 43(5): 184-186.
[11] 邓和平. 幼儿园“茶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 35(7): 17-20.
[12] 王兰. 幼儿园茶艺项目课程实践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贵州: 贵州民族大学, 2024.
[13] 刘莉. 基于儿童发展证据建设幼儿园探究性课程[J]. 学前教育研究, 2023(2): 83-8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