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的要义、困境与纾解
The Essence,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Virtue and Nurturing Talent
摘要: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作为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核心环节,其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革新的必然选择,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立德树人的视角出发,系统探讨了高校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要义,深入分析了当前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纾解路径。研究认为,通过强化教师培训、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优化资源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保障信息安全、加大设施建设以及推动协同创新等多方面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as a core component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sports talents, face a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at is not only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t also a crucial pathway for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virtue and nurturing talent. Employing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interview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lores the intrinsic essence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virtue and nurturing talent. It thoroughly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current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nd proposes targeted solutions.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by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cultivating students’ digital literacy, optimiz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novating teaching models, improving evaluation systems, ensur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enhancing facility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se measures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nurturing well-rounded,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esthetic, and labor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熊姗姗, 李萍.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的要义、困境与纾解[J]. 教育进展, 2025, 15(4): 308-31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5.154550

1.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举措。2022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1]。2024年,教育部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以智能化赋能教育治理,引领教育变革创新[2]。2025年,教育部进一步强调,要持续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助力教育教学深层次变革[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强调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教育质量[4]。高校体育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转型既是顺应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但是,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需深入研究与解决,以推动体育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家人才培养战略。本文聚焦高校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要义、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2. 高校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要义

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校体育课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其在教学模式、育人功能和资源建设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因此,深入探讨高校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要义,对于推动体育课程高质量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作用以及育人目标的高度契合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2.1. 立德树人:体育课程的核心使命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核心使命。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体育课程的始终,使其不仅是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平台,更是塑造品德和引领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中,课程思政的教育思维与数字思维深度融合,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推动从传统教学模式向创新教学模式转变[5]。通过体育课程的独特载体,在丰富课程育人内容的同时,也实现了隐性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洗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这种融合不仅优化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2.2. 赋能增效:数字技术的变革力量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高校体育课程正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从传统模式到创新模式的跨越,这一转变不仅重塑了教学形态,更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的关键驱动力。体育课程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体育课程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整合与精准推送,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内容和更加科学、精准的学习路径。这种变革不仅优化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也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3. 目标契合:数字化转型与育人目标的一致性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是提升育人实效,而高校体育课程的育人目标同样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数字化转型与体育课程的育人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为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育人目标的实现注入了强大动力[6]。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为体育课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推动体育课程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养”转变。因此,高校体育课程的数字化转型既是技术层面的革新,也是教育理念与育人目标的深刻变革。体育课程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这一转型既是对体育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也是对新时代教育需求的积极回应,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3. 高校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境

尽管高校体育课程的数字化转型在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资源不足和设施短缺,还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数字素养差异、教学评价体系的滞后性以及信息安全等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的深度推进,影响了其在立德树人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效能发挥。

3.1.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不足

高校体育课程的数字化转型对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当前部分体育教师在数字化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字化应用方面存在不足[7]。一方面,部分教师未能认识到数字技术对体育教学的价值,缺乏主动学习数字化知识和技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尽管一些教师认识到数字化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数字化知识的学习与储备方面整体能力有限,难以将数字化技术与体育教学深度融合,导致数字资源和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整合。这种现状不仅影响了数字化教学的顺利开展,也限制了数字化技术在体育课程中的深度应用与常态化推进。

3.2. 学生数字素养差异较大

尽管当代大学生普遍接触数字化技术,但将数字技术主动应用于学业的意识和能力仍显不足,且在数字化技术的使用和理解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均衡性。此外,高校在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方面缺乏系统性规划,尚未形成完善的数字能力与数字意识培养体系。学生主动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学习效果的意识还处于待培育阶段,这种现状不利于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顺利实施,也削弱了学生对数字化教学模式的适应性,进而影响了高校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推进效果。

3.3. 数字化教学资源匮乏

高校体育课程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丰富且高质量的数字教学资源作为支撑,但目前相关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仍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多为通用型,缺乏针对体育课程特点的系统性开发,难以满足体育教学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如实践性强、涉及户外教学等)进一步增加了数字资源开发的难度,导致资源供给不足,难以充分支持数字化转型的教学需求。这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的深度推进,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3.4. 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模糊

高校体育课程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但目前这一方面仍存在模糊性。这不仅导致教学数字化转型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还使部分教师在教学模式创新上缺乏方向感,难以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无法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进而影响了整体转型的推进效果。这种现状不仅制约了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和广度,也难以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3.5.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数字化转型要求教学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和动态化,但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是评价结果反馈的时效性不够,难以及时指导教学实践和改进。其次,现有的评价体系多侧重于学生的专业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对数字化教学效果缺乏科学评估。另外,评价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思政素养和综合素质发展。

3.6.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体育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新的挑战。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大量个人数据通过物联网设备被采集和传输,涉及隐私保护、用户权限控制和终端安全等问题。例如,装有传感器的体育设施在公共场所中可能使任何人成为信息采集的主体,导致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威胁。这种现状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数字化教学的信任,也对数字化转型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

3.7. 数字化设施供给不足

数字化转型需要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支持,但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在这方面的供给仍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数字化教学设备(如虚拟现实设备、动作捕捉系统等)的配备不足,导致部分数字化教学模式难以实施。此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部分高校在数字化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影响了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推进。

4. 高校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的纾解路径

面对高校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境,亟需从多方面入手,探索切实可行的纾解路径。通过强化教师培训、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协同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体育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水平,推动其高质量发展。这些路径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更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4.1. 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数字素养

教师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执行者,其数字素养直接影响转型成效。高校需制定系统化的教师培训计划,邀请技术专家和教育学者开展专题讲座与工作坊,重点培训教师掌握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动作捕捉系统等前沿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8]。通过案例教学和观摩课程,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提升其数字化教学能力。此外,高校应鼓励教师参与数字化教学研究项目,支持他们探索适合体育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方法和模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

4.2. 培养学生素养,增强自学能力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生的数字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关键。高校应将数字素养教育融入体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如数据收集与分析、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虚拟实验室的操作等。通过开设数字素养相关课程和专题讲座,提升学生对数字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利用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技能训练和实验操作,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此外,高校应建立学生数字素养评估体系,定期对学生进行数字素养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数字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优化资源建设,丰富数字内容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体育课程转型的重要支撑,但目前资源匮乏且缺乏针对性的问题较为突出。高校应组织专业团队,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开发适合的数字化资源,如虚拟实验室、动作分析视频、数字教材等。通过虚拟实验室模拟真实的体育训练和比赛场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利用动作分析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技能。同时,高校应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数字化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通过与兄弟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引入外部优质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此外,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平台,拓展资源获取渠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

4.4.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必须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互动性和效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高校体育课程也应积极引入这一模式,重塑数字教学内容,结合数字教学手段,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创新闭环式数字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数字化技术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目标。通过创新教学模式,高校体育课程能够更好地将数字化技术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明确转型方向,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推动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从战略层面到实践层面的全面落地。

4.5. 完善评价体系,实现精准评估

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多侧重于体能测试和技能考核,缺乏对数字化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因此,高校应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全面评价。例如,通过智能感知设备动态监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状态,基于数据分析进行诊断和优化。同时,引入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果。

4.6. 保障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体育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新的挑战。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大量个人数据通过物联网设备被采集和传输,涉及隐私保护、用户权限控制和终端安全等问题。高校应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全流程管理。通过加密技术和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确保学生个人信息的安全。同时,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提升师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4.7. 加大设施建设,夯实数字基础

数字化转型需要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支持,但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在这方面的供给仍存在不足。高校应加大对数字化教学设施的投入,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如虚拟现实设备、动作捕捉系统、智能感知设备等。同时,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确保数字化设施的均衡供给。此外,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建设数字化教学设施。通过校企合作,不仅可以解决资金问题,还能引入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数字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4.8. 推动协同创新,强化政策支持

高校体育课程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创新和政策支持。高校应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打造数字化支撑平台,推动体育课程的协同创新。例如,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共同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效果评估等工作。同时,高校应完善相关政策,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制定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计划,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数字化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建立数字化教学成果奖励机制等。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推动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实施。

5. 结语

在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必然选择,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立德树人的视角出发,系统探讨了高校体育课程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要义,深入分析了当前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纾解路径。研究表明,通过强化教师培训、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优化资源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保障信息安全、加大设施建设以及推动协同创新等多方面措施,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这些路径的实施,将助力高校体育课程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出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未来,高校应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布局,加强与各方的协同合作,推动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体育教育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基金项目

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要义、困境与纾解:“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武术教学创新的反思,项目编号:2022237;2024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课题:数字化赋能贵州省高校体育课程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C049。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EB/OL]. 2022-01-17.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201/t20220117_594937.html, 2025-01-20.
[2] 教育部.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报告[EB/OL]. 2024-01-1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401/t20240111_1099814.html, 2025-01-20.
[3] 教育部.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方案[EB/OL]. 2025-01-09.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501/t20250109_1174966.html, 2025-01-20.
[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EB/OL]. 2025-01-19.
https://www.gov.cn/zhengce/202501/content_6999913.html, 2025-01-20.
[5] 王建颖, 张红. 数字化转型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边界与未来进路[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3): 144-152.
[6] 廖粤生, 王先亮.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生成逻辑、实践困境与推进策略[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4, 43(5): 51-58.
[7] 董倩, 刘阳. 教育数字化赋能学校体育发展: 历史、现状与未来[J]. 体育科学, 2024, 44(8): 50-60.
[8] 徐荥, 邵海亭, 蒲毕文. 数字化赋能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内涵、困境及路径[J]. 高教探索, 2024(4): 117-12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