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氏四级评估模型赋能:筑牢“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根基
Empowering through the Kirkpatrick Four-Level Evaluation Model: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Three-Wide Education”
摘要: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当下,“三全育人”已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策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作为紧贴信息时代发展需求而设立的新兴综合型专业,具有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及独特的机遇与挑战,对于综合型专业培养人才的复杂需求,构建与之适配的“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意义重大。文章引入柯氏四级评估模型,深入剖析其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三全育人”中的应用,旨在发现及解决当前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提升高素质人才培养成效,为专业发展和行业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ree-wide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core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As an emerging comprehensive major established closely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major of Network and New Media has broad space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uniqu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complex need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in comprehensive major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a long-term “Three-wide Education” mechanism that is suitable for i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Kirkpatrick Four-level Evaluation Model and deeply analyzes its application in the “Three-wide Education” of the major of Network and New Media. The aim is to identify and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alent cultivatio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and the needs of the industry.
文章引用:贺晓娇, 包雯心. 柯氏四级评估模型赋能:筑牢“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根基[J]. 创新教育研究, 2025, 13(4): 105-111.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5.134223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肩负着为行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而“三全育人”理念的贯彻实施,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柯氏四级评估模型作为一种科学的评估工具,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够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精准的评估与改进方向,助力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出更符合行业需求、具备全面素养的专业人才。

2. “三全育人”理念与柯氏四级评估模型概述

2.1. “三全育人”理念内涵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大原则精炼地概括了“三全育人”的核心理念,它强调了育人主体应涵盖多元群体、育人过程应保持连贯一致,以及育人环境应实现全面整合。全员育人要求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校外企业导师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育人工作,形成全方位的育人合力[1]。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中,不仅专业教师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行政人员、辅导员等也应通过服务和引导,助力学生成长;企业导师凭借其丰富的行业经验,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实践指导。全过程育人理念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教育历程,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和需求,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入学初期,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帮助学生清晰了解专业发展前景和培养目标,从而引导他们制定出合理的学业规划;根据专业学习的深入,巩固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掌握技能的水平;毕业阶段,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素养培训,使学生顺利过渡到职场。全方位育人旨在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该模式不仅涵盖课堂教学,还拓展了包括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个维度,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与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2]

2.2. 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定义

1959年,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基于它的系统性与全面性,现已广泛应用于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成为其评估效果的权威手段。该模型通过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和成果评估这四个层次,对教育或培训效果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反应评估主要关注学生对教学或培训项目的直观感受和印象,涵盖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设施等方面的看法[3]。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学习评估的核心在于测量学生对知识、技能、态度等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及自身对这些技能的掌握程度。通常采用考试、作业、项目实践等方式进行考核,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行为评估旨在深入观察学生在学习结束后的实际工作或生活场景中的行为变化,系统考察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以及其表现是否符合特定职业岗位的要求。成果评估则关注教学或培训项目对学生个人发展以及所在组织(如企业)产生的实际影响,如学生的就业情况、职业发展、对企业业绩的贡献等,以此判断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3. 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三全育人”中的应用

3.1. 反应评估

学生对《新媒体导论》课程培养模式的喜好程度分析。反应评估是指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感受反馈,包括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训练实操的反馈信息与教学效果的反应态度。反应评估可以通过在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结束后,向学生征求教学的意见,可以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的反映情况。但是,反应评估不是以结果为重,而是一种考量,是为下一次教学改革做进一步的创新与准备。

3.2. 学习评估

学生参加《新媒体导论》课程的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从中获得了多少知识、技能、态度、信心和承诺。学习评估是当前教育事业用来评判学生学习能力与专业素养的重要一环,通过评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化、熟练、学习程度进行评价。学习评估一般采取书面笔试、面试、实操能力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

3.3. 行为评估

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将所学到《新媒体导论》课程的专业知识应用到校企合作企业的工作当中,并带来相应的行为改变。行为评估是指在教学工作结束后,通过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应用行为,并进行合理的分析,最终达到考察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熟练程度。例如,以辽宁理工学院为例,在此阶段,可安排学校课程中的校企合作环节,重点开展课程思政和岗位认知教育。鉴于该课程包含16学时的实践学时,计划充分利用这些学时,与锦州电视台(校企合作企业)紧密合作,将课程思政与岗位认知融入实际项目操作中,通过电视台指导教师、部门领导及同事的多方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实践中技能的基本掌握情况。

3.4. 成果评估

由此培养模式及其后续强化措施所期望达成的业务结果。成果评估是指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今后工作、生活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良性影响。对于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成果层评估可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通过多项指标予以衡量,包括企业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评价、学生在电台实习中体现的思政学习效果评价等。

《新媒体导论》课程的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需综合考察,不应仅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基于柯氏四级评估模型构建的评价体系与该课程教学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其中行为评估和成果评估尤为关键。基于柯氏四级评估模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图1所示。

Figure 1.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talent cultivation based on the Kirkpatrick four level evaluation model

1. 基于柯氏四级评估模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4]

以上内容详细阐述了基于柯氏四级评估模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所包含的四个评估级别。每一级评估都遵循结构化的分析框架,涵盖评估目的、重点评估内容、评估主体、评估方法及评估时间等关键要素,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解释。评估目的是该层次评估的重点内核,此后通过评估内容去完善每一级评估的问题,达到每层的评估目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时间具体的描述了每一层评估阶段的具体工作与需要收集的信息与资料,方便配合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活动。然而,目前在反应评估与学习评估两个层次上,高校教学评估基本完备,而行为评估与成果评估因其调查的难度很难真正地做到准确评估。

4. 基于柯氏四级评估模型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

4.1. 当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学生自身问题: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媒体行业充满热情,但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一些学生入学后未能及时规划学业,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系统性,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例如,受新媒体平台娱乐内容的影响,部分学生沉溺于浏览娱乐信息,导致专业知识学习时间被大量挤占,学习效果受到显著影响。同时,面对专业课程的多样性和难度,部分学生出现畏难情绪,缺乏钻研精神,导致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扎实,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5]

课程与行业需求脱节:随着网络与新媒体行业的迅猛发展,新技术和新平台层出不穷,然而,本科专业课程的更新速度却显得相对滞后,难以完全适应行业快速变化的步伐。因此,课程内容未能及时协调并反映行业的发展趋势,致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出现脱节。例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在新媒体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部分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对此类的学习应用及技术指导涉及较少。此外,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比重不足,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项目脱节,学生在实践中难以获得真实的工作体验,无法有效提升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困境:校企合作是培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企业在合作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较大,而短期内难以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学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分歧。例如,学校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企业更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核心素养,这种学与用协调的差异导致合作难以深入开展。此外,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知识产权归属、学生实习安全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规定和解决办法,影响了校方与企业合作的深入拓展。

师资队伍短板: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师资队伍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目前部分高校该专业的师资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部分教师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型而来,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技术掌握不够深入。同时,由于高校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侧重于科研成果,导致教师在教学投入上相对不足,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有待提高。引进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存在困难,一方面,行业内优秀人才往往更倾向于在企业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引进政策、薪酬待遇等方面缺乏吸引力,难以吸引到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

育人协同机制不完善:“三全育人”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育人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配合。学校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存在信息沟通不畅、工作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如教学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工作未能形成合力。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在育人过程中的参与度较低。例如,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与社会机构的合作不够深入,学生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实践机会。

4.2. 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改革目标

合理应用评估模型规划育人过程:运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贯彻“以终为始”的教育理念,规划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教育培养过程。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其细化为可衡量的指标,如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运用专业技能,选择并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进行内容创作和运营,在一定时间内实现账号粉丝增长和阅读量提升的具体目标。然后,根据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行为能力,例如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并思考如何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获取并进一步培养这些能力。接着,确定学生为实现目标预设效果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应具备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最后,根据上述综合要求设计配套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并通过定期对各评估层次的结果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培养策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目标为导向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实操能力,在学校与企业开展协同育人方针,共同确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预期效果,并转化为具体的业务指标。学校以培育适应行业需求、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与企业联合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例如,根据企业对新媒体运营人才的工作需求,增加数据分析、用户画像等课程内容,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使学生在在校期间学习技能,在实验阶段提升技能,在工作期间更好地运用技能,并与社会接轨。同时,建设健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增加制定多元化综合实践方案,增加学生获取丰富实践经验的机会,以提升学生通过实践运用的相应技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教育培训,在实践中补充经验、改善不足,增加专业硬实力,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汲取知识,理解并运用真正实用的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减少社会就业压力。

校企联合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发展: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制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与校企合作企业的项目进行对接。企业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技术支持、项目资源和指导教师,学生在团队中参与实际项目的研发和运营,根据在校期间学习并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利用技能优势,合理分配团队岗位,合作完成实践项目,达到企业项目的预设目标。例如,学生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展新媒体营销项目,通过市场调研、创意策划、内容制作和推广营销等环节,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强化自身专业技能,正式与社会需求接轨。同时,创新创业团队的成果可以反哺企业,为企业带来新的思路和创意,实现校企双赢。学校通过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专业知识技能竞赛、创业孵化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平台、提供创业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创业活力。

将“以赛促学”融入育人机制:学科竞赛可以综合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技能掌握,将学科竞赛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素养。在教学大纲和过程考核机制中融入“以赛促学”方针,推动人才预设目标培养。根据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课程特点和行业需求,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如新媒体创意大赛、短视频制作大赛等。在课程教学中,以竞赛项目为驱动,引导学生竞赛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将完成的设计成果转化成专业指标,推动人才培养及社会转化进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竞赛项目及要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利用创新思维看待项目,利用专业技能完成项目,达到竞赛目的。参赛作品或获奖作品可以纳入课程考核范围,作为学生课程学习的成果展示,激发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以赛促学”的核心是利用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竞赛中综合运用专业能力,获取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同时,竞争使学生开拓视野,了解自己的缺陷,学习他人的长处,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更好地适应行业工作需求。

完善“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加强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学校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的育人工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全员参与、协同配合的教育格局。积极促进家长与校方之间的沟通,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生活动态,积极听取家长意见与建议进行协调与改善,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积极拓展并提供社会资源,与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学校的育人工作,如举办讲座、担任校外导师等。同时,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实习岗位,开拓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推进学生适应社会运行,达到社会需求。

5. 结论

柯氏四级评估模型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实施路径。该模型通过全面评估学生的反应、学习、行为和成果,精准识别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在实践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家庭和社会的协同育人作用,以培养适应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目标,持续优化教育策略,提升培养质量。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三全育人”长效机制亦需不断迭代完善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为网络与新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基金项目

202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学项目L22DED008。

参考文献

[1] 钱莉, 代彬, 刘猛. “三全育人+数智化”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25(5): 172-174.
[2] 梁原.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研究[J]. 公关世界, 2025(4): 157-159.
[3] 赵晨. 基于柯氏四级评估模型的油田培训效果研究[J]. 商业文化, 2024(18): 143-145.
[4] 王伟, 朱红波, 李凡. 柯氏四级评估在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4): 115-116.
[5] 傅琳. 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在大学培训项目中的应用[J]. 中外企业文化, 2023(2): 235-237.

Baidu
map